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麻沸散失传后,中国古人要动外科手术时怎么办?

麻沸散失传后,中国古人要动外科手术时怎么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214 更新时间:2024/1/19 6:24:02

一:华佗遇难,以后动手术咋办?

在常见杀伐果决的三国历史上,神医华佗的遇害,却是叫多少后人唏嘘的痛事。

这位奔波于三国战火间的一代名医,凭一手登峰造极的医术,专攻各色疑难杂症,上演了各种“治疗奇迹”。却在救命无数之后,偏偏触了三国枭雄曹操的霉头,最终悲情死于狱中。他一笔一笔记载了一生,凝结他辉煌医学成就的笔记,也被华佗愤然烧毁。凄凉一幕,堪称中国古代医学史上,令人痛心疾首的损失。

这其中尤其叫人痛得锥心的,就是华佗行医生涯里的伟大发明“麻沸散”,也随着这一把火彻底失传。缺乏现代麻醉技术的古代,外科手术对于医生与病人,往往意味着剧痛一般的煎熬。

但华佗这神奇亮相的“麻沸散”,却轻松破解这难题。只要给病人服用下去,以《后汉书》的形容说,就是“醉无知觉”,然后就可以成功举刀,完成高难度的腹腔手术。但就是这款古代外科手术的“麻醉药”,却也随着一把熊熊大火,就此无情失传。

这个惨痛损失,也叫多少后人深深担心:是不是“麻沸散”失传后,中国古代的外科手术,又回到“咬牙忍痛”的煎熬里了?或者说:华佗遇难,麻沸散失传后,中国古人要动手术,还能用上“手术麻药”吗?

想要弄清这个“想想就痛”的问题,就要先说一个事实:研发“麻醉药”这条道路,放在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神医华佗,并非一个人在战斗。

二:历史悠久的“麻醉药”

其实,早在华佗为研发“麻沸散”烧脑前,中国历代的医生们,早已为此钻研了很久。

以《列子·汤问》的记载,战国年间时,名医扁鹊就曾以“毒酒”作麻醉药,成功将两个病人麻晕,完成了一场精彩的腹腔手术。

发展到两汉年间时,麻醉药的应用也越发普遍。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里,就有麻醉药的详细用法:“入温酒一杯中而饮之,至不痛为止。”这里用作“麻醉药”的“温酒”,是以酒与乌头制成。当然,镇痛麻醉的效果,这时还比较有限。

比起这有限效果来,汉末三国年间,华佗的麻沸散,却堪称是大飞跃:融于酒里服用的“麻沸散”,可以使病人陷入“醉无知觉”的状态,几乎是在毫无知觉里,熬过力度极大的痛苦手术。

这循着前人足迹取得的突破,虽然因为一场冤案而湮没。但研发麻醉药物的努力,接下来的中国历代名医们,也从不曾放弃。

在三国之后的两晋至隋唐年间,各种效果的“麻醉药物”,在医疗典籍里就层出不穷。晋朝人葛洪就以“闹羊花”和“草乌”制出麻醉药。唐朝名医孙思邈的麻醉药,则是以“茉莉花根”为材料。这类药物当时虽然应用多,但麻醉效果还是有限,好似一直在弯路上“打转”,直到宋代名医窦材的《扁鹊心书》里,才终于找到了突破成果:睡圣散!

比起前面各种药材的麻醉药来,“睡圣散”强在哪里?

首先就是药材,它以曼陀罗花和大麻为材料,药效十分强劲。

《扁鹊心书》里记载的用药场面,也是远超隋唐前辈们:“人难忍艾火灸痛,服此即昏不知痛”。这针扎火烤都叫不醒的场面,参考《后汉书》里“麻沸散”的药效,堪称直追华佗传奇。

而这款“睡圣散”的问世,更像一把钥匙,给宋朝以后的古代名医们,打开一条“追赶华佗传奇”的路。

三:薪火相传的古代外科

“睡圣散”的意义有多大?

首先一条,就是令后来的名医们,找到了制作麻醉药的关键药材:曼陀罗花。

自宋朝以后,元明年间的“草乌散”等麻醉药物,都是以曼陀罗花为材料。更飞跃的是用药配药理念。“睡圣散”的使用,不再如之前的“温酒”一样简单粗暴,相反要严格遵循用法剂量。

元朝名医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里,就对有强大麻醉效果的曼陀罗花,做了“数字化管理”:

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伤情不同,使用曼陀罗花也就有不同的剂量。使用后病人的反应不同,也需要根据现场情况调整药量。同样以这部宝典记载,元代治疗骨科和疮毒疾病时,麻醉药的使用,已经很普遍。

待到明初年间,明朝藩王朱橚的《普济方》问世后,集结了宋元各种麻醉药优点的“草乌散”,成了明初起常见的麻醉药。

以这种麻醉药的效果,病人在接受剪骨等手术时,都可以成功实现全身麻醉。对不同的手术科目,《普济方》里都有“草乌散”用药时严格的药量规定。这时的麻醉药,已经十分安全。

比起这成熟的全身麻醉技术,从明代起,中国古代的“局部麻醉”技术,也是突飞猛进。

明代医生王肯堂,就以酒混合麻醉药物,成功完成了局部麻醉。清代的名医吴谦与顾世澄,更把“局部麻醉”的技术精进一步,顾世澄曾以利刀与绣花针,辅以不同配料剂量的麻醉药,完成对患者的缺唇修补手术。

吴谦的《医宗金鉴》里,更大量记载了以局部麻醉的方式,成功完成的各类外科手术。

明清时代,这类低调的突破,不但远远超过了昔日华佗的传奇,也是古代史上,了不起的医学突破。

这突破的背后,却是一代代名医们,几乎用生命在践行的心血:麻醉药的研发不同于其他,每一种可以用来参考的药物,都有相当大的风险性。

这不止需要漫长的耐心与精细的钻研,更有以身殉道的决心。比如《本草纲目》里,就留下了李时珍钻研麻醉药时,那句看似轻描淡写的记载:“曼陀罗花,火麻花等为末,热酒调服三钱,少顷昏昏如醉”。每一步看似简单的收获,都是用生命在尝试。

华佗麻沸散的传奇,留下的不止一声叹息,更是中国医学先贤们,上下求索的倔强身影!

史料来源:《千金方》、《本草纲目》、《后汉书》、《走进中国科技殿堂》

标签: 人要

更多文章

  • 如何评价司马昭?司马昭为什么敢如此大胆某朝篡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司马

    如何评价司马昭?司马昭为什么敢如此大胆某朝篡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司马昭尽管在历史上背负了权臣的名声,但是在客观实际中,司马昭的所作所为还是在历史上起了进步的作用,他是三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在东关战役中,就军事指挥特点看,诸葛诞与司马昭以前经历的主要战役中表现出的军事才能相比,明显不是一个

  • 夏侯惇的眼睛是怎么瞎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是怎么

    人物简介夏侯惇(?-220年),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魏开国元勋,汉朝开国功臣之一夏侯婴的后代。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历任折冲校尉、济阴太守、建武将军,官至大将军,封高安

  • 周瑜打黄盖的歇后语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歇后语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赤壁之战时,为了让曹操上当,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黄盖奋勇当先,于是在军事会议上,黄盖假装与周瑜意见不和,甚至出言甚有轻视之意。于是周瑜下令将黄盖斩首,诸将苦苦求情,周瑜将处罚改为笞刑,将黄盖打得卧床不起。这正是做给诈降吴营的蔡瑁张允看的,于是阚泽为黄盖献诈降书,蔡瑁张

  • 太平道创始人张角是从哪里得到的天书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天书

    张角是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太平道的创始人。张角本来是个没能考中举人的秀才,在一次上山采药的时候,遇到一个老人,有着青绿色的眼睛年轻的容貌,手上握着用藜的老茎做的手杖,把张角叫到一个山洞中,传下太平要术三卷。当时,南华让张角向天下宣传教义,叫他普度众生。如果心里有邪念的话会遭天谴。张角熟读太平要

  • 详解三国吴蜀之间的合作与斗争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详解

    详解三国吴蜀之间的合作与斗争,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赤壁之战的胜利,是、双方合作的成果。鲁肃、促使结成联盟,功不可没;指挥全军,更是取得胜利的主要因素。按理说,分享胜利成果,孙权应拿大份,然而,却偏让出力不多的刘备得了荆州,这是怎么回事呢?刘备主政荆州之后,又有不少著名人物来归附于他,其中最著名

  • 王允、董卓、吕布,这三人,谁才是貂蝉的最爱?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才是

    有一天,貂蝉的午夜幽怨被王允无意中听到,王允非常生气,不仅把貂蝉骂作贱人,还怀疑貂蝉与别人有私情。貂禅听后非常吃惊,连忙跪在地上极力申辩。在听到王允欲用连环计离间董卓和吕布的关系时,机灵的貂蝉马上意识到摆在自己面前的是一个不仅可以摆脱王允,还可以追求幸福、实现人生理想的绝好机会,于是连忙说:妾许大人

  • 曹操及其继任者们是如何奖励小人物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继任者

    曹操及其继任者们是如何奖励小人物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魏蜀吴三国魏最强盛,曹操自称“雄兵百万”“战将千员”攻城掠地势如破竹,文有程昱、荀攸、郭嘉,武有张辽、曹仁、徐晃,这些一等一的文臣武将为曹操兼并各地建立了不朽功勋,其中功勋卓著者被加官进爵、封侯赏地,其家庭子女均享得了荣誉。可是还有一些“

  • 诸葛亮的武侯之名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是怎么

    诸葛亮的武侯之名是怎么来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天生奇才“武侯”一词,通常指诸葛亮。刘禅继位后,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武乡在今汉中市的武乡镇),领益州牧。死后谥号“忠武侯”。后人也常称诸葛亮为武侯。诸葛亮的武侯之名是怎

  • 三国史上曹操刺杀董卓竟只是一个嫁接的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国史

    三国史上曹操刺杀董卓竟只是一个嫁接的传奇?,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导读:《三国演义》里有一段曹操刺杀董卓的故事,当时董卓弄权,司徒王允召集一班老臣在那里哭泣,忽然曹操抚掌大笑说:“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王允问他不思报国为何反笑?操曰:“吾非笑别事,笑众位无一计杀董卓耳。

  • 三国时期制衡策略的成熟运用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成熟

    曹丕伐吴,刘备出兵阳平关,曹丕受牵制而大败。这就是制衡的妙处。如果只有两者相斗,弱者必亡。第三者若站在弱者这一边,弱者就能在强者身边取得生存空间。一、曹丕伐吴蜀国派邓芝入吴国通好,吴王派张温入蜀答礼,两国自此通好。魏王曹丕得到这个消息,大怒道:“吴、蜀连和,必有图中原之意也,不若朕先伐之。”于是大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