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为什么要杀掉武则天 最终又没杀呢?

李世民为什么要杀掉武则天 最终又没杀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114 更新时间:2024/1/16 1:56:16

唐太宗李世民,这个被称为盛世明君的帝皇,一直被后人所称颂,虽然他的一生也曾经沾染许多鲜血,包括他为了谋夺皇位,曾经弑兄逼父,造成玄武门的悲剧,但这些都已不再重要,因为他用他的政绩开创了“贞观之治”让大唐成为盛世局面,在他在位的23年,百姓们都过上了富足安逸的生活,但是他的一生有一个败笔,那就是没有杀掉武则天,以至于真正应验了那句:“唐三代后,武代李兴”的流言。那么像唐太宗李世民这样果断的人物,为何曾经想杀掉武则天,最终又放弃了杀念呢?

很多人会问,武则天和李世民是什么关系?武则天14岁入宫,成为李世民的五品才人,因为长相俊俏,李世民初识武则天,便赐名:“武媚娘”但很奇怪的是李世民似乎对武则天并没有多大的喜爱,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心中,武则天只是一个随意可以丢弃的小小才人,对她根本谈不上感情。

相传在武则天出生后不久,当地就流传一种说法,说唐三代后,“武代李兴”。这话不久就传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耳朵里。李世民对此种说法也是深信不疑。但是当时天下太平,国泰民安,他也没有那么多闲工夫理会传说中的武姓真龙,这事就慢慢淡忘了。

贞观二十二年,太白星显现异时天象,李世民想起民间传言不免有些心惊,于是他便秘密地把太史令李淳风召到宫里,商量对策。唐代的太史令管天文历法,也精通风水之学。李淳风说:“臣经过观测与推算,发现这个女人已经在陛下的宫里,恐怕就是皇帝的某一位眷属。不出三十年后,她就要取代陛下,代掌陛下的大好河山,而且还要诛杀李唐皇室的子孙。”李世民听了非常紧张,就想,既然预言和天象都一致了,那就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错杀三千不可使一人漏网。必须彻底清理宫中,凡是姓武的、跟“武”沾边的全都要杀死。

李淳风又说,这可不是上策,有一句话叫王者不死。上天既然派这么一个人下来,就会保护她,不要说很难把她杀死,如果殃及无辜上天一定会怪罪。更可怕的是,就算您把她杀了,上天的意思如果没有改变的话,他还会再派一个人来。现在存在的那个是陛下的眷属,肯定已经是成年人,到三十年之后变老,内心说不定会比较仁慈,就会更有利于您,可能对陛下的子孙会留有余地。如果您现在把她杀了,上天又生出一个新的人来,那这个人三十年之后可是年轻人,年轻人心狠,杀起陛下的子孙恐怕就毫不留情了。

这番话很有道理,但对于唐太宗来说,没什么比江山稳固更重要。此时,他杀心已起,结果玄武门守将李君羡就做了替死鬼。

李君羡的正式职位是左武卫将军,这是唐代府兵制十六卫中左武卫的一员大将;而且还有爵位,是武连郡公;他的家乡是洺州武安,也就是今天的河北武安市。玄武门是唐代长安城的正北门,扼守皇帝居住的大内,历来为人所重,位置相当重要。唐太宗当年就是在玄武门设下伏兵,杀死了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再用武力逼迫父皇李渊退位,自己当上了皇帝,它的守将都非常骁勇,李君羡也是一员大将。玄武门守将、左武卫将军、武连郡公、武安人,已经四个“武”字了。可是,这并未引起太大的注意,毕竟都是巧合。而真正要他命的是他自己说的一句话。

有一天唐太宗在宫内宴请武将,李君羡也在宴上,唐太宗一时兴起想起一个话题,让大将们都说说自己的小名。到了李君羡这儿,他说出自己的小名是“五娘子。”这是个女孩名字,大家都因为这个女人的名字笑了起来,但唐太宗却忽然突然想起了“女主武王”的预言,想想这个人是玄武门守将、左武卫将军、武连郡公、武安人、五娘子,而且还是武将,玄武门又是个重要的地方,他本人从那里登上皇位,就总觉得那里很不安全,就觉得那个预言说的肯定是这个人。所以没过多久,他就找了一个借口,把李君羡给杀了。他本以为,这样就解除了那个预言,殊不知,武媚娘就在他身边。

武则天这个时候还是个小小的才人,没有受到什么特别的重视,她进宫十二年后也没有为太宗生育一男半女,才人的称号当然也没有改变。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当时妃嫔被视作皇帝的私有财产,即使皇帝死了,其他任何人也不能动,惯例是没有生育过的嫔妃们要出家做尼姑,生育过的则要打入冷宫,为死去的皇帝守寡。武则天没有办法,到感业寺削发为尼。

我想很多人都没有预料到,包括英明一世的唐太宗李世民,因为武则天当时只是一个小小的才人,既没有得到李世民的专宠,也没有为李世民生下一男半女,李世民死后还被赶到尼姑庵,剃发为尼,似乎成功、皇位、权利根本不属于这样的女子,可历史就是偏偏如此的偏袒于她。

武则天登顶帝位,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在一个男权社会,敢把男人踩在脚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且君临天下的人唯她一人而已。她成就了一个神话,缔造了一个时代。而她身后的宫廷则扑朔迷离,使原本就成为传奇的她有了更多神秘色彩。

标签: 又没

更多文章

  • 她服侍过六个男人 年长李世民20岁竟仍被恩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恩宠

    历史上总有一些女人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比如说萧皇后,就是历史上少见的美女。萧皇后自幼算命就有人说她母仪天下,命带桃花。而萧皇后一生的生命轨迹也正是延续着这八个字进行的。萧皇后虽然人长相美丽但并不是狐媚之态,史书中记载她为人谦厚,知书达理,善懂医药,琴棋书画也是样样精通,才情容颜都堪比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 6、吐蕃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吐蕃

    吐蕃是藏族先民建立的古代王国,唐朝崛起于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汉魏时期羌民族各部的活动区域,吐蕃民族是古代羌族与当地人民相融合,繁衍发展而来。朗日论赞于公元619年继位,此时唐朝刚刚建立。朗日论赞积极从唐朝输入医学和天文历算,对发展吐蕃文化起了积极作用。他对外用兵,兼并强邻,军事上的胜利使吐蕃领土不断

  • “公私仓廪俱丰实”的开元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开元

    盛世的大唐,曾两度出现过明治的王朝,继唐初的“贞观之治”后,在中期又出现了“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关于唐朝的开元盛世图景,平民诗人杜甫曾经写下诗作《忆昔》为证: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

  • 奇怪!唐朝李世民为什么要推倒魏征墓碑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墓碑

    魏征,是唐朝有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多次向唐太宗李世民直言进谏,与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也正是因为他的直言进谏,历史上有很多人都效仿他向君主进谏,这种传统美德一直被保留到了现代,对别人说实话,给出真诚的建议。对于一个君王来说,做人其实是很累的。身边没

  • 金城公主的故事——赤德祖丹王后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金城

    金城公主赤德祖丹王后赤德祖丹唐神龙元年(705),继位为吐蕃赞普,垂帘听政的赤德祖丹祖母派大臣悉薰热入唐,献上礼物,为赞普赤德祖丹请求娶唐金城公主。为了边境的安宁,唐中宗李显将雍工李守礼之女金城公主嫁给赞普赤德祖丹。赤德祖丹景龙二年(709),派人前往长安迎接金城公主,中宗李显在苑内球场设宴招待。唐

  • 大唐大一统的历史惯性:大一统基因在朝代兴替中自然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大唐

    大唐大一统的历史惯性在继续。大唐大一统的基因如人体以及所有动物的基因一样,在经历时间、历史、兴亡替代的激烈变化中自然淘汰和选择。长达279年的唐代历史再一次证明,基于多民族、多元文化融合的中国的大一统是牢不可破的。唐太宗李世民缔造的大唐盛世,基于多民族、多元文化融合的大一统帝国,在他的儿子高宗李治时

  • 唐朝黄巢之乱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

    战争概述:唐末天下大乱,农民起义蜂拥而起。乾符二年(875年),王仙芝、黄巢发动农民起义,黄巢带领他的农民起义军转战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安、洛阳,建立大齐政权。最后在沙佗人李克用、叛将朱温和其他藩镇势力的联合打击下灭亡。黄巢之乱长达十年,近八百万人死于这场战乱,直接导致了唐帝国的崩盘,给后世带来了

  • 此女先后克死养父母和五位老公 最后跟了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养父母

    一个女人的吸引力会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在看到这个女人之前,我想大多数人都给予肯定的回答。但是当大家认识了这个女人之后,应该就会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新的认识了。她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隋炀帝杨广的皇后萧氏。萧皇后出身皇家,她的父亲是南北朝时期梁国的皇帝萧岿,萧皇后生于二月,但是当时江南的风俗把二月出生

  • 魏征死后,李世民为什么还要砸他墓碑?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死后

    先前唐太宗已经同意把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长子魏叔玉,这时也后悔了,下旨解除婚约。到后来他越想越恼火,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魏征是馆陶(今属河北)人,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曾出家当过道士。隋大业末年,魏征被隋武阳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北)丞元宝藏任为书记。元宝藏举郡归降李后,他又被李

  • 唐代时期儒家仁政带来民族大融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儒家

    盛唐时期长安西市街景汉代形成的大汉儒家文化,在唐代渐趋成熟。成熟的儒家文化对中国大一统的巩固,无疑是功在千秋,荫及后世。唐太宗李世民缔造了贞观盛世,同时也缔造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在记录他与大臣政事对话的《贞观政要》一书中,他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种&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