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居安思危——先发制人除后患

居安思危——先发制人除后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708 更新时间:2023/12/8 16:11:44

《隋书》作者在隋文帝的勇、俊、秀、谅四子合传中,曾感叹地说:“隋文帝五个儿子,没有一个能终其天命,真是奇异啊!”

可以说,在中国千年皇室悲剧史中,杨家父子曾作了扣人心弦的表演。皇太子的废立,让原本相安无事的帝王之家骨肉相残的开始,正由于隋文帝、独孤后的宠爱导致了杨广心理失衡而恃宠夺宗一样,杨勇被废、杨广被立,导致了杨家其他皇子们的心理失衡。于是,惨剧还再继续上演。

但秦王杨俊已在杨勇被废前的六月二十日死了。他从扬州总管与杨广对调到并州总管后,起初的表现相当不错,但不久之后便“渐奢侈”、“总违制”、“颇好内”,以至引祸上身:先是被因其“好内”而吃醋的王妃崔氏在瓜中投毒暗害,虽然没死,但却因此中毒患病;随后,被父皇征回京师免官,身体有病,心里窝囊,三十岁左右便死了。

这样,杨广被立为皇太子后,需要摆平的只剩下四弟蜀王杨秀、五弟汉王杨谅了他首先要对付的则是担任益州(今四川省成都)总管的杨秀。

杨秀长得相貌堂堂,而且胆子大,有魄力,好武艺,在朝中为官时,文武百官都怕他。隋文帝早就看出了杨秀不会安分的苗头,曾对独孤后说:“蜀王一定不会有好下场,我在时他不敢,等他兄弟当政,他必定反叛。”

生性如此的杨秀,对杨广被立为皇太子当然愤愤不平。

即便杨秀不说什么,多年处心积虑的杨广对他的态度也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杨广不能不暗自思量:蜀王素来骄横,父皇的命令他有时也不理,将来轮到我做皇帝,他必然与我作对,不如趁早剪除,免得日后麻烦。

杨广是懂得“安莫志危”这个道理的。杨秀好不容易被立为太子,如果掉以轻心,功亏一篑,那就惨了,经过夺宗之变后,杨素与杨广已结为一党,过从甚密。杨广搞垮杨勇,多亏有杨素出力,现在要搞垮杨秀,更少不了杨素的帮忙。史称:杨广担心杨秀终将成为后患,遂让杨素寻求其罪过,向隋文帝密进谗言。

隋文帝对杨秀素无好感,他自己也确实不怎么样,常言道:“脚上的泡是自己走的。”杨秀没少干犯法违制的事情,他甚至忘了他是谁了,浑天仪这种观察天象的天文仪器,只有天子才可以拥有,以观测天象凶吉,而杨秀竟敢也造了一个。他还大量逮捕山狼部落的男子阉割后,充当后宫太监,所用车辆马匹、衣服装饰等,也都跟天子的一样。

这样的人,太容易为人陷害了。

隋文帝得杨素进言,遂征召杨秀返回京师,仁寿二年(602年)春季。

但杨秀迟迟不肯动身,至七月十二日,隋文帝怕生变故,命原州总管(总部设于今宁夏因原县)独孤楷飞奔前往益州接替他,劝他速回京师。但事情到了这种地步、他仍不肯起程,在独孤楷的一再劝说下,过几日才离开了益州,走了四十余里后,又想带军杀回去,只因派兵回返侦察,发现独孤楷已有防备,才不得不打消了这个恶念。

杨秀对父皇尚敢如此,杨广称帝,他必反无疑。

隋文帝看透了他,太子杨广自然也不会对他抱有幻想:自己称帝后,蜀王必然造反,若与汉王联起手来,如何处之?唯一上策,只能是在父皇还健在时,借父皇之手除掉他。

可以说,杨广居安思危,先发制人,作为一个统治者,确实已经相当成熟了。单凭这点,他也确实比被赶下台的前太子杨勇,更适合做杨家的“掌门人”。

二人相争,既然不发于杨广,总有一天也要发于杨秀,所以,以他那么一副德性,被杨广构陷也实在是不值得同情了,杨广此举也无可厚非。

杨秀抵达京师长安后,当即入宫拜见父皇。

隋文帝没跟他说一句话。

次日,隋文帝命使节对杨秀严厉责备。杨秀承认有罪请求父亲宽恕。杨广在金銮殿上也假意流泪,帮着哀求。

隋文帝不为所动,将其交给以杨素等调查审理。

至此,杨秀已经是“死”定了。

为了加重其罪行,杨广令人做了两个木人,用绳子绑住双手,并用铁钉钉在木人心上,又加上了脚镣手拷和重重枷锁。

两个木人,一个身上写着“杨坚”,一个写着“杨谅”,并又写上:“请西岳华山慈父圣母,派神兵九亿万骑,收杨坚(杨谅)魂神,照这个样子把他们关闭在华山,不让他们到处游荡。”

杨广派人把这两个木人偷偷埋在了西岳华山下。

不久,杨素使得到杨秀身边人的密告,说蜀王杨秀如此如此、这般这般。杨素遂派人前往挖掘,果如其言。

杨广还令人伪造了一个杨秀准备发兵反叛的檄文,夹在杨秀的文集里,自然也被查出。

杨秀这些“罪行”当然不会是一种孤立的现象,类似的还有厌恶父皇和皇太子,父皇一有病,他便祈求,希望父皇一病不起;假托妖言,妄称鬼怪,说呈太子“不终其位”、“不得入宫”,并说自己骨相并非人臣,德业堪承帝位……不一而足。

杨素审理出杨秀这些连真带假的罪证,遂上奏隋文帝,隋文帝气愤地说:“天下竟有这种事!”

杨秀被召回长安正值母丧,对他的审理、处理可能主要是在闰十月二十八日安葬了独孤皇后之后。而杨广在母丧中,也不可能认识不到已经年过花甲的父皇,这一天的到来也为期不远了。所以,为了彻底整垮杨秀,便运用了歹毒的手段,加重其罪。

十二月二十日,隋文帝下诏将杨秀废为庶人,侍省(宦官署)。

成为太子只有两年的杨广又一次获得了成功,除掉了剩下的两个兄弟中最大的一患。没有此举,平定汉王杨谅的反叛,就不可能那么容易了。

标签: 居安思危

更多文章

  • 第九节 战神李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神

    就在北方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唐朝的南方军团也在为了能尽早将这个支离破碎的大帝国合而为一而努力奋战着。在南方战场上,有一个人对唐军的最后获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人就是在演义中被称为“风尘三侠”之一的李靖,他在传说中是一个神仙般的人物。在真实的历史中李靖虽然不是神仙,但亦不负

  • 一代贤后——助夫成功传美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她是长安人,祖先为北魏拓跋氏,父亲长孙晟隋时官至右骁卫将军。长孙皇后自幼喜读诗书,通情达理,十三岁时就嫁给了唐国公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并在李世民升储登基以后被立为皇后。她高尚的情操和贤德的品行得到了上至皇帝、下到满朝文武的由衷敬佩,在其后的历朝历代都被视为皇

  • 隋唐秘史——中国古代秘史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秘史

    隋代宫廷秘史华林园纳凉谈艳天渊池灭烛调情三百年间王气销,中原大半让胡苗。文皇功业今何在?并却南朝与北朝。一轮皓月,清光四澈,照见绿杨丛里,露出一角小亭。朱栏曲曲,湘帘半卷,栏杆上却倚着一个小女子,梳着双丫角,眉目如画,手中执了一柄轻罗小团扇,徐徐挥动,仰起了粉脸,娇态憨憨地望着天际明月。那时又有一个

  • 隋唐时期的着名将领罗士信到底是什么样的 是否跟影视作品的那样描述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隋唐

    可能提到罗士信,我们脑海中的印象就是那个傻乎乎拿着大铁枪的人物,最终在战场上死去。可是真实的罗士信真的如此嘛?当然不是,罗士信作为名将张须陀的部将曾经跟随他南征北战,并且还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他确实不傻。演义之中对于他憨厚的描写,只是为了剧情需要才故意为之。在旧唐书中,有过罗士信的传记,对于罗士信的

  • 李密的咎由自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咎由自取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2月,强大的瓦岗军正式建立统一的政权。屡建战功的李密担任了魏公兼行军元帅,翟让任司徒。建立政权后的瓦岗军,吸引了南北许多小股起义军,他们纷纷前来归附,李密成了中原起义军的领袖。李密、翟让领导的瓦岗军,杀富济贫,纵横千里,与腐败的朝廷对抗,使隋朝皇帝害怕,老百姓欢迎,其中名将

  • 《独孤天下》曼陀脚踏三条船还会游刃有余?看来得到真传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还会

    由胡冰卿、张丹峰等主演的《独孤天下》,要说独孤家的三个女儿最厉害的不是独孤般若,般若没当上皇后之前可以这么说,而最厉害心狠手辣的是独孤曼陀了,自从般若派宫人帮自己的二妹曼陀,经过姨娘的精心调教,姨娘在宫中什么世面没见过,而这个陇西郡府对姨娘简直是轻车熟路,姨娘一步步帮曼陀除掉威胁自己的人,以前姨娘还

  • 隋朝历史常识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隋朝

    杨坚建隋杨坚生于北周时期,五世祖杨元寿为北魏初年武洲镇司马,父杨忠在宇文泰帐下为将,又因战功封为十二大将军之一。故魏恭帝赐姓普六茹氏。凭借深厚的家族根基和自身的聪明才智,杨坚16岁时就即任膘骑大将军,加开府。周武帝即位后,袭隋国公,成为北周重臣,历任上柱国、大司马、大后丞、大将军等要职。大象元年(5

  • 《独孤天下》三姐妹,跟历史上胡冰卿、安以轩的人生究竟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独孤

    小编最近入坑《独孤天下》,独孤伽罗、独孤般若、独孤曼陀各个芳华绝代。安以轩饰演下的独孤般若气场强大,这“护短”的毛病真的让小编很是羡慕,再有她与独孤护的爱情纠葛,让人只能叹惋惜;胡冰卿饰演的独孤伽罗机灵活泼,再加之他与杨坚,与宇文邕的爱恨交错,让人实在是不忍错过这部剧。独孤伽罗,历史上的独孤皇后是这

  • 独孤天下几大侍女盘点名字有何含义 这几个侍女人设有何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侍女

    中国影视文学作品中对侍女印象最普及也最深刻的大概是《西厢记》中的红娘一角,红娘热心、聪明、伶俐,经过她一边为张生献计献策,一边替小姐传书递简,成就了这对恋人的美好姻缘,她不仅成为后世媒人的鼻祖,还无形中固化和提升了古代大户人家的侍女形象。所以我们后世看来,古装戏里的侍女最基本的要智商在线。《独孤天下

  • 定襄之战——三千骑兵攻取定襄城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襄城

    隋朝末年,阿尔泰山一带的突厥逐渐强盛起来。后来,突厥内部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突厥居住在今新疆一带,东突厥居住在今内蒙古和山西、河北的北部。当时,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地方势力割据一方,东突厥族乘机向内地发展。为了争夺天下,刘武周、梁师都、李渊等都曾利用过东突厥。李渊在太原起兵时,曾派大将军刘文静联络始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