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计灭南陈:隋朝名将贺若弼瞒天过海渡长江

计灭南陈:隋朝名将贺若弼瞒天过海渡长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672 更新时间:2023/12/18 13:40:25

隋开皇八年(588年),隋文帝杨坚决意消灭南面的陈朝,实现统一全国的伟业。这一年是陈祯明二年,在位的皇帝是大家熟悉的陈后主陈叔宝。据《资治通鉴》记载,隋文帝出师伐陈,是在这一年的十月二十八日。太庙祭祖后,隋军在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的率领下,兵分多路,直取江南。

大敌当前,荒淫骄侈的陈叔宝没有一丝即将国破家亡的危机意识,他自恃长江天险,不采纳众将领请求积极备战的建议,反而在这年底,大张旗鼓地准备即将到来的元会之庆。什么是元会呢?也就是我们今天俗称的春节。准备元会之庆原本也没什么大碍,但荒唐的陈后主竟把自己镇守军事重镇的两个儿子召回京城。这两个儿子分别是镇守江洲的南平王陈嶷和镇守南徐州的永嘉王陈彦。陈后主不仅让两个儿子回京,而且还命令沿江镇防戍守的船只,全部跟随二王返回建康。他这样做,是想在刚刚附降的后梁军民面前展示国家的威势。陈嶷和陈彦接到召令后,率战船返回建康。这样一来,绵长的江面上看不见一只战船。面对虎视眈眈的隋军,陈朝原本并不牢固的江防,显得更为薄弱。

不多久,隋军就抵达了长江北岸,作为战略要地,京口、采石两地形势危急。有大臣向陈后主建议,从京师调拨军队舰船,前往这两个地方驻守,抵挡隋军。没想到陈后主竟听信谗言,认为这时候从京师调拨军队舰船,既影响到元会之庆的排场,也显得国家怯弱,而且凭着长江天险,隋军根本不可能飞渡而过,于是没有及时向京口、采石增援。此时驻扎在京口对面长江北岸的隋军将领是行军总管贺若弼。别看贺若弼是员武将,可行军打仗却颇有智识。“三十六计”第一计是“瞒天过海”,贺若弼伐陈之战,被后人视作“瞒天过海”的典型战例。

贺若弼率军驻扎在长江北岸后,干了些什么呢?据《资治通鉴》记载,贺若弼从几个方面入手,麻痹长江南岸驻守京口的陈军。首先,他将军中的老马卖掉,大量购买陈朝的船只,买到手后,将这些船只偷偷藏起来,然后又购买了五六十只小破船,停在河岸边。陈军窥探得知后,以为隋军没有渡江的船只。其次,贺若弼命令沿江驻守的兵士交接班时,一定要聚集到岸边,大举旗帜,营幕遍野。开始一两次,江对岸的陈军见了,以为隋军要大举过江,赶紧调集军队加强戒备。但几次一来,发现这只是兵士交接班,也就习以为常,疏于防备了。除此之外,贺若弼还经常率士卒沿江打猎,人欢马叫,十分热闹。渐渐的,不管江对岸有什么大动静,陈军都不在意了。

此时任南徐州刺史镇守京口的是谁呢?据《陈书》记载,此人乃陈朝名将萧摩诃。萧摩诃原本是侯安都手下大将,因拥立陈后主继位有功,而被封为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绥建郡公,后又改授侍中、骠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女儿也被选为太子妃。贺若弼驻师京口对岸,陈后主虽没有加派军队舰船,但将自己的亲家萧摩诃任为南徐州刺史,驻守江防。转眼到了隋开皇九年(589年)正月初一,陈朝的元会之庆如期举行,真是好不热闹。据《陈书》记载,这一天是“雾气四塞”,看来不是个好兆头。更要命的是,陈后主竟然连萧摩诃也从京口召回京师,让亲家也好好感受一下元会之庆的气氛。

就在这一天,前期已经做足了功课的贺若弼突举大军,渡江而来,直袭京口。《隋书》称,“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也就是说,贺若弼率军打了过来,陈军都没有发觉。为什么反应这么迟钝呢?因为他们已经中了贺若弼的“瞒天过海”之计。更何况,刺史大人已被召回京师了。贺若弼兵袭京口,作为军事重镇,采石也被隋军另一员大将韩擒虎攻占。直至此时,见隋军真的大兵压境,陈后主才慌了手脚。荒唐的是,他竟然设立重赏,征发和尚、道士、尼姑等出家人服役,真是病急乱投医。正月初六,京口被攻陷,临危受命的南徐州刺史黄恪遭俘。贺若弼的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攻下京口后,有个士卒跑到民间去买酒,贺若弼知道了,将他处以斩刑。京口一战俘获的六千多名陈朝士兵,贺若弼全部释放,并发给他们资粮,同时付给隋文帝的敕书,将他们遣返回乡。随后,贺若弼派遣一支隋军驻扎曲阿(今丹阳),阻挡三吴地区陈军的北援,自己率隋军主力队伍,兵发建康。

据《陈书》记载,贺若弼率军突袭京口时,萧摩诃即向陈后主请命率军迎战,没有得到允许。闻知贺若弼率军向建康而来,萧摩诃再次请命,但仍被拒绝。直至贺若弼兵临城下,陈后主才派萧摩诃等大将迎敌,其昏聩至此,不败更待何时!钟山一战,萧摩诃兵败被俘。“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代大诗人杜牧的这首《泊秦淮》,吟咏的便是陈朝灭亡的故事。国家的统一总是大势所趋,陈朝虽然在陈后主的手中亡了国,但隋文帝却统一了中国,建立起盖世之功,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终于宣告结束。

标签: 隋朝

更多文章

  • 直驱长安——李渊建立新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朝

    首战西河晋阳的南面是西河郡,郡丞高德儒很不识时务,当李渊行军至该郡的时候,竟表示不服从,于是,李渊命李建成、李世民率众取之。取西河,是李氏父子晋阳起兵后第一战,胜败关系到李唐王朝的帝业,因而十分重视。临行前,李渊对太原令温大有说:“我儿子年轻,请您参与谋划军事,事情的成败,在此行就可预测

  • 第六节 后院起火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后院起火

    杨广能当上皇帝,当时的权臣杨素在其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最后隋文帝死得不明不白,也是杨素与杨广合谋的结果。参与了如此多的事情又手握大权,杨素成了新皇的眼中钉。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杨广还没来得及下手,杨素就死了。可是即便是这样,杨广依然说:“如果杨素不死的话,终究要灭了他的九族!&rdq

  • 《隋末唐初那些事儿》在线阅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第一章弑父杀兄,杨广篡位前言追宗溯源——皇族血统始于其父无视五伦——精心策划长幼之序巧于伪装——杨广讨父母欢心杨素助广——一手软,一手硬诬陷兄长——阴谋图得东宫位居安思危——先发制人除后患弑父杀兄——篡夺称帝显原形第二章骄奢淫逸,穷兵黩武毁誉参半——功过是非任评说声色犬马——朝欢暮乐只一时纵情声色—

  • 杨素是如何死的?杨广从被立为太子到登基为帝杨素一手策划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隋炀帝杨广从被立为太子,到登基为帝,全仗杨素一人设计谋划。炀帝即位不久,杨坚第五个儿子、汉王杨谅起兵谋反。杨素不顾年迈,亲率五千轻骑,一举荡平叛军。汉王杨谅请降,押送长安。炀帝废谅为庶民,封杨素为尚书令。杨素自恃功高位重,难免自傲,对炀帝多有不尊之处。炀帝与宣华夫人云雨风流的寝宫,杨素也敢闯入。炀帝

  • 第三节 血战白岩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第三节

    贞观十九年(645)五月二十八日,唐军在辽东城稍事休整后,又向白岩城(今辽宁辽阳东)挺进。次日,右卫大将军李思摩被流矢所中,唐太宗亲自为其吮血,唐军将士无不感动,故人人作战时均决死奋击、不畏生死。泉盖苏文遣乌骨城万余守军援救白岩城。唐将契*何力率劲骑八百迎击,挺身冲入敌阵,铁骑冲突,纵横披靡。高丽军

  • 杨素助广——一手软,一手硬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手软

    杨广为了能够成为父皇的继承人,不安己位,计夺东宫,在扬州与张衡、宇文述、郭衍等亲信谋划的“一手软,一手硬”的夺宗之计,很可能是差前差后、按照“两手一起抓”的精神,予以具体展开和实施的。宇文述带着大量金宝来到京师长安后,一场策划周密的阴谋在天子脚下悄悄展

  • 独孤天下独孤曼陀一共生了几个孩子?女儿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独孤

    独孤天下独孤曼陀的孩子怎么死的?独孤天下独孤曼陀生了几个孩子?独孤天下最新一集独孤曼陀女儿出生,但是可怜的小娃娃还没有出生就让人给摔死了。独孤天下独孤曼陀的孩子怎么死的独孤天下最新一集剧情可以说非常的精彩,一向爱作妖的曼陀也遭报应了,刚生了女儿却眼睁睁的看着被人给摔死,可怜的小女娃,还没来的及睁开眼

  • 王薄——掀开全国农民战争的序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农民战争

    暴君隋炀帝继位以来,进行无休止的横征暴敛,百姓早已苦不堪言。三次征高句丽的战争,全国规模的大征调,更使永济渠沿岸的村落几乎找不到男丁。劳力缺乏,田园荒芜,再加上一场洪水,粮价涨了几百倍,人民靠树皮和野菜充饥。他们忍受不了兵役、徭役和饥饿的折磨,纷纷揭竿而起。大业七年(611年),齐郡邹平(今山东邹平

  • 风起于青萍之末:隋朝的那些大小起义评点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隋朝

    隋文帝统一全国后,推行了一系列与民休息的政策,使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但是,隋炀帝自持国力强大,滥用民力,挥霍无度。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将一个好端端的国家弄得经济凋弊,民不聊生,社会危机空前加深,避征役者、无产业者、破产农民、奴婢、少数官吏、士卒乃至富豪都加入到了反抗隋炀帝暴政的行列,反抗的烈火燃遍了

  • 隋代赋税制度与徭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徭役

    隋代的“轻赋税”是隋文帝杨坚时代的财政征课的基本原则。隋代提高了成丁纳税的年龄,降低了纳税数额,缩减了丁男每年服役的时间,同时还有一些豁免的规定。这些赋税制度,是隋代的重要财政措施,也是对税收理论的重大贡献,更是推动隋代生产发展,经济繁荣的根本原因。隋代赋税制度不仅使人民衣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