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宫廷政变午门事变:李世民早知无法合法继位?

宫廷政变午门事变:李世民早知无法合法继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142 更新时间:2024/1/4 2:07:25

唐太宗李世民发动了着名的宫廷政变午门事变,这也导致了李渊对这个儿子的忌惮,李渊曾说过一句话让李世民深知,自己无法合法继承皇位。那么李渊究竟说了什么呢?

李渊最先要面对的,就是对事件操盘者李世民的处理。

其实,当李渊离开玉华山,有惊无险地度过那一夜后,李世民便清楚地知道,他所做的一切最终都没有逃过老爹的眼睛。

所以当李建成被宣布无罪释放之后,对于李渊之前的那个许诺,李世民早已不抱太多奢望。此时他所考虑的,是如何才能把自己的屁股尽量擦得干净些。

因此在轻松收拾掉杨文干之后,李世民干的第一件事便先砍了宇文颖的脑袋。理由很简单,宇文颖知道的太多了。

对于二儿子的这种先斩后奏的行径,李渊没有过多表态。既然该知道的他早就知道了,那些所谓的知情人是生是死其实并没有太大区别。

当然,知道是一回事,怎么处理就是另一回事了。

尽管此时的李渊已经看清了李世民的不臣之心,但他终究还是不忍心就此废了秦王的功力。

正如七年前为了保全李建成和李元吉,他宁愿眼看着天下大乱,也不愿起兵反隋一样,如今看着眼前这个活蹦乱跳的二儿子,李渊依旧无法下得去狠手。

但问题总归还是要解决,出了这么大的这事儿肯定不能就这样不声不响地了结了。

虽说李世民算得上有勇有谋,但如此缜密的布局显然不可能是他一人独自操盘,其中定有他人相助。

很快,李渊便准确地揪出了那个隐藏在秦王府中的阴谋家——杜淹

但为了尽量维护李世民的切身利益以及皇家的脸面,李渊最终没有选择将事件公开化处理,而是找了个由头将杜淹流放到了四川巂州。

不过杜淹这一路走得倒也并不孤单,因为和他一起背锅的还有来自太子府的王珪、韦挺二人。

没错,在李渊看来,虽然太子造反这事儿子虚乌有,但你小子培植亲信、结交地方势力这事儿可是没跑的。所以李渊最终对整个事件采取了各打五十大板的处理方式。

在将两边的板子打完之后,李渊再次把李世民叫到了身前。

与上次不同,这次的李渊并没有表现的过于激烈,只是用一种复杂的眼光看着眼前这个他曾无比倚重的儿子,然后平静且冰冷地说了一句:“天子自有天命,岂是用巧计能得到的?”

面对父皇,李世民这一次真正地沉默了。既然你已经知道了一切,那我还何须多言?

和上次一样,李渊最终挥挥手,让李世民就此告退。

在他看来,自己已经做出了足够明确的暗示,我已经看破了一切,所以你李世民永远别再妄想从我这里拿走皇位了。

按照李渊的设想,经过这件事,李世民应当对自己的宽大处理感激涕零,从此安分守己地接受命运的安排。

然而不幸的是,这次李渊不仅想错了,而且错得是那样彻底。后来发生的一切表明,正是他这次的手软,才最终导致那个悲剧无可避免地发生了。

因为,这场游戏的残酷之处就在于,一旦开始,就绝不会中途停止。

我生,则你死。

标签: 午门

更多文章

  • 李世民与后宫妃嫔、子女们的复杂的家庭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妃嫔

    唐朝是个民风开放的朝代,哪怕是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皇朝也是相当的绚烂,有些习惯在今天人看来都是很难接受的,比如说皇帝的妻子儿女之间的复杂关系,今天就以李世民为例来仔细看一看。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玄武门内异常沸腾,一场惊天事变正在上演,主角李世民亲手杀死了哥哥李建成,随后李元吉也被杀,胜利者的桂冠戴到了李

  • 科举科举介绍:唐代取士各科总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科举

    一所谓科举,也就是设科取士的意思。封建朝廷按照不同的行政管理的需要,规定不同的考核内容,设置一定数量的科目,使地主阶级文人根据各人不同的文化程度和志趣,分别选择一项科目,进行考试,并通过考试而进入仕途。关于唐代的取士各科,《新唐书选举志》有一个概括的叙述,这一段文字也是为历来论唐代科举者所经常援引的

  • 大太监鱼朝恩:率神策军护驾有功、升为天下观军容使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军容

    鱼朝恩是泸川(今四川泸州)人,出生在玄宗开元十年(722)。天宝末年,他进入宦官机构内侍省供职。鱼朝恩生性聪明而为人狡猾阴毒,在内侍省应差期间,以粗通文书,传达诏令,逐渐受到信用。宦官本是在宫内侍奉皇帝及后妃的贱役奴仆,对军事完全是门外汉。但宦官是皇帝身边的近臣,在外统军大将手握兵权,皇帝虽委以重任

  • 不能退出的权力游戏:李世民为何必须要争皇帝之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唐太宗李世民是名垂史册的“千古帝范”,但是李世民为了能当上皇帝而发动的“玄武门之变”也成为唐太宗至今都在被有些人攻击的“人生污点”。那么当时已经身为朝廷第一亲王,大唐第一功臣的李世民为什么宁可“杀兄戮弟、囚父屠侄”也要争皇帝之位呢?一,个人志向根据各种史料可以知道,李世民是一个进取心非常强的人,几乎

  • 太平公主第二任丈夫武攸暨简介 武攸暨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太平

    太平公主剧照武攸暨(663712年),女皇伯父武士让的孙子。天授年间,封武士让为楚王,封武攸暨为千乘郡王。赐爵实封三百户。封其兄武攸宁为建昌郡王,唐朝驸马。为武则天之堂侄、第二任丈夫。武攸暨最初为右卫中郎将,武则天杀攸暨之妻以配太平公主。武攸暨娶太平公主后,授驸马都尉。累迁右卫将军,进封定王,又加实

  • 揭千古第一淫帝到底是隋炀帝杨广还是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隋炀帝杨广,一个是模范皇帝流芳千古,一个是反面教材遗臭万年。因为李世民对于唐朝的特殊功绩,唐朝人留下来的有关记载与评论99%都是赞扬歌颂,而杨广被视同亡国之君,身败名裂,唐朝人留下关于他的记载都是谩骂和攻击,连隋炀帝这个谥号也是唐朝恩赐的,充满贬义。本文比较一下两人的历史功过,并非多余的事,实际上这

  • 从古代的继承制度入手,浅谈大唐政治乱局的根本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浅谈

    读唐史的时候,人们会发觉1个怪异的状况:唐朝的皇帝常常被废,造成政冶错乱不堪入目。唐代不但出了个女皇武则天,太后当权、外戚当权、公主当权、宦官当权,这种状况在唐代应有尽有,最后压垮了大唐的国运。是什么原因导致唐朝有如此政治乱象呢?翻开唐朝的历史就会发现,这个祸根其实从唐太宗李世民那里就早早埋下了。因

  • 玄武门之变真相浮出水面 李世民也有阴暗一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也有

    唐武德九年农历六月四日,秦王李世民在太极宫玄武门发动政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后逼迫李渊拱手让位,登上皇帝宝座,这次政变史称“玄武门之变”。这次政变的经过在史书的记载大多语焉不详,十分隐晦。所以,关于玄武门之变的真相,一直饱受人们争议……唐朝统一全国以后,李世民因其军功卓着,被李渊封为“天策

  • 唐宪宗之死:宦官专权、藩镇分而治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分而治之

    第三天子唐顺宗受宦官们逼迫,把皇位传给太子李纯,是为宪宗。李纯的童年时期,大唐已处于兵荒马乱、风雨飘摇之中。建中四年(783)十月,泾原兵马途经长安,军士们因没有得到赏赐发生哗变,德宗闻讯仓皇逃跑,以致滞留长安的皇室成员有70多人遭叛军杀戮,年幼的李纯就是被遗弃的一分子。后来,德宗返回长安,把李纯抱

  • 李世民死后陪葬有谁?显赫人物竟有数百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有谁

    李世民死后谁陪葬,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唐朝最为杰出的皇帝之一,在他的一生中为唐朝的崛起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对此大家是否了解过在李世民呢?在他死后又有谁陪葬呢?下面就让小编来详细介绍下李世民死后的陪葬吧,不清楚的可以进来看看。陪葬的显赫人物有数百位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是昭陵,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