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重大事件:太原起兵

唐朝重大事件:太原起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829 更新时间:2023/12/22 4:33:11

隋炀帝大业七年(611),准备征伐高丽,使社会各种矛盾迅速激化,年底终于爆发了王薄农民起义。隋炀帝仍然我行我素,大业八年、九年、十年三次征高丽,使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农民起义的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起义浪潮席卷了全国。看到隋朝政权摇摇欲坠,官僚地主纷纷组织武装趁火打劫:他们一方面镇压农民起义,窃取起义的胜利果实;另一方面又互相厮咬,争夺最高统治权。在众多地主武装中,举旗于晋阳(今山西太原)的李渊,在公元618年建立了唐朝,开创了李唐290年的基业。

李渊自称是十六国时凉武昭王李暠的后代,七岁袭父李昞爵唐国公。其母独孤氏,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姐姐,所以他是隋文帝的姨外甥,隋炀帝的姨表兄。李渊为人“倜傥豁达,任性真率,宽仁容众,无贵贱咸得其欢心。”(《旧唐书》卷1《高祖纪》)李渊在隋朝先后担任过刺史、太守、卫尉少卿等职,在“历试中外”的过程中积累了政治经验和政治资本,培植了相当势力。大业十三年(617),炀帝为镇压山西境内的农民起义和防止突厥南侵,命李渊为太原留守,驻守晋阳。炀帝对李渊并不放心,于是同时任命郡丞王威、武牙郎将高君雅作为李渊的副将,命令他们对李渊进行监视。

炀帝的担心并非多余,李渊确有亡隋之心,尽管太原留守任务艰巨,他却不无得意地对次子李世民说:“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与而不取,祸将斯及。”(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上)尽管近有王威、高君雅的监视,远有炀帝的猜忌,尽管自己生病时炀帝“可得死否”的警告还在耳边回响,但“隋历将尽”的现实与“天与不取,祸将斯及”的信念使他迅速筹划起兵事宜。

李渊起兵的第一步是解除太原外围的威胁,稳固起兵基地。当时,太原处在魏刀儿领导的历山飞农民起义军和突厥的南北夹击之中,为了摆脱这种南北受敌的局面,李渊决定由他和副留守王威率军镇压南部的历山飞农民军;对北部的突厥则命高君雅和马邑太守王仁恭拒守。李渊在西河郡(今山西汾阳县)的雀鼠谷大败历山飞起义军,解除了太原南面的威胁。李渊趁机收编溃散的农民起义军,扩充实力。高君雅和王仁恭对突厥的战争遭到失败,但南面农民军的威胁已解除,太原不再有受南北攻击之虞。

隋炀帝对李渊疑心极重,在其身边安排了自己的亲信王威、高君雅进行监控。李渊为清除王、李,策划发动了着名的晋阳宫事变。王威、高君雅对李渊网罗死党、招兵买马等异常举动早有警觉,他们决定在晋祠举行祈雨大会时袭杀李渊。李渊获知此事后,决定先发制人。大业十三年五月十四日夜,李渊令李世民伏兵于晋阳宫城外,严密封锁消息。次日清晨,李渊与王威、高君雅一起处理政事,李渊同党晋阳令刘文静把开阳府司马刘政会带至庭中,刘政会手拿纸张对李渊说:“有密状,知人欲反。”李渊明知是告王威、高君雅谋反,却故意要王威先看,刘政会不给,说:“所告是副留守事,唯唐公得看之耳。”李渊故作吃惊地接过密状,内容是控告王威、高君雅等密引突厥入寇。李渊以此为借口将王、高二人捕杀,“遂起义兵”(《旧唐书》卷1《高祖纪》)。晋阳宫事变揭开了李渊父子起兵的序幕。解决王、高之后,李渊要妥善处理的问题是,北面虎视眈眈的突厥。

隋唐之际,突厥“强盛,东自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皆臣属焉。控弦百余万,北狄之盛,未之有也。高视阴山,有轻中夏之志”(《旧唐书》卷194上《突厥传上》)。北方有如许劲敌牵制,南下问鼎中原只能是一句空话。然而,李渊此时尚无足够的时间和力量与突厥进行抗衡,于是李渊便对突厥采取了拉拢、利用的策略。他用臣下的语气致书突厥始毕可汗:“当今隋国丧乱,苍生困穷,若不救济,总为上天所责。我今大举义兵,欲宁天下,远迎主上,还共突厥和亲……若能从我,不侵百姓,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必以路远,不能深入,见与和通,坐受宝玩,不劳兵马,亦任可汗。”(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上)始毕可汗对李渊的态度十分满意,不但同意了李渊的请求,而且还建议李渊取炀帝而代之。北面的威胁终于暂时得以缓解,李渊起兵的时机成熟了。

大业十三年六月,李渊传檄诸郡,称自己的军队为“义兵”。西河郡(今山西汾阳)郡丞高德儒抵制“义兵”。李渊乃“命大郎、二郎率众取之”。李建成、李世民兄弟很快攻下了西河郡,处死了高德儒,前后仅用九天时间。西河告捷之后,李渊又大量招募兵丁,扩充队伍。同时,还组建了军事、政治机构:设大将军府,分为三军:李渊自称大将军,统领中军主力;长子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统领左三军;李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统领右三军。裴寂为长史,刘文静为司马,唐俭、温大雅为记室,长孙顺德和刘弘基等为统军。

七月,李渊率军三万在太原誓师,正式起兵问鼎中原。他以四子李元吉为镇北将军、太原留守,负责太原的有关事宜,自己率领主力向关中进发。同时,发布檄文,指责隋炀帝听信谗言,杀害忠良,穷兵黩武,致使民怨沸腾,“豺狼充于道路”,宣布尊炀帝为太上皇,拥立其孙代王杨侑为帝。李渊化家为国的理想转变为实际的军事行动。

李渊刚从太原起兵,瓦岗军首领李密的信就到了,信中邀请他“为盟津之会,殪商辛于牧野,执子婴于咸阳”。很明显,李密目的是想让李渊尊他为反隋盟主。而李渊刚刚起兵,正向关中挺进,随时都有可能因中原隋军西进而陷入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李渊决定得利用他们:瓦岗农民军和东都隋军相持不下,你争我夺,自己可乘虚挺进关中,直捣长安;两虎相斗,必有死伤,待他们斗得两败俱伤时,自己回过头来收拾他们就容易多了。于是,李渊回信给李密,对李密极尽吹捧之能事:一则说李密应天顺民,必登大宝;二则说自己年过半百,无心夺取隋政权,只求李密事成后恩准自己继续做唐王。李密居然相信了李渊,“遂注意东郡,无心外略”(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中)。李渊利用瓦岗军拖住东都隋军主力的有利时机,迅速率军入关。

标签: 太原

更多文章

  • 【唐朝?房玄龄】唐朝贞观一代名相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

    房玄龄,(579年~648年),别名房乔,字玄龄(一说名玄龄,字乔松),汉族,唐代齐州临淄(今济南章丘相公庄人),是中国唐朝时的开国宰相,父房彦谦。玄龄博览经史,工书善文,18岁时本州举进士,先后授羽骑尉、隰城尉。隋末大乱,李渊率兵入关,玄龄于渭北投李世民,屡从秦王出征,参谋划策,典管书记,任秦王府

  • 朱温的禅让闹剧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闹剧

    公元907年,唐代最后一个帝王唐哀帝竟将自己家苦心经营了这么多年的李氏王朝白白送给了一个朱姓的地方节度使。而位朱姓人氏,从前是企图要将这大唐王朝送上断头台的叛军首领。如今,他用另一种方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且他的皇权来的比打仗容易和安全多了。至此以后,中国历史上繁盛一时的大唐王朝终告结束,取而代之则

  • 房玄龄妻子乃“吃醋”鼻祖死后与李世民同葬昭陵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鼻祖

    吃醋了大家应该知道什么意思,这个词语就是用在夫妻之间,情侣之间的词语,情侣之间做的某一件事情让另一方不满意(这个不满意不是所有的事情,比如男的和另一个女的亲近,女的和另一个男的亲近)这个时候吃醋这个词就用上了。其实吃醋这个词是在唐朝的时候就有了,这个还得从一个人说起,那就是房玄龄,唐朝的梁国公,也是

  • 唐德宗李适:弱势君王与强势军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军阀

    当公元779年唐德宗李适登上皇帝宝座的时候,他有着中兴大唐的抱负和信心。这种抱负和信心源于他的经历:他于天宝元年(742)四月十九日生于长安大内宫中,整个少年时代都是在大唐帝国昌盛繁华的辉煌岁月中度过的。但好景不长,他14岁那年,天宝十四年(755)的十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长安失守,玄宗出逃

  • 玄武门之变:同根相煎的伦常惨剧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伦常

    有政治的地方就有人与人的斗争,有皇权的地方就有骨肉间的残杀,这似乎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律,朝朝如此,代代如此。究其原因,一则皇权的力量太诱人,那简直是人世间至高无上的金字招牌,一则除了殿后的清朝外,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标准用于抉择继承者,虽然嫡长制早已确立,但究竟是身份重要还是能力重要,一直是历代君主头疼的

  • 关于轻视的历史故事:被卢杞所害的杨炎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唐朝的杨炎和卢杞两人同任宰相。杨炎善于理财,文才也好;而卢杞,除了巧言善辩,别无所长,但忌贤妒能,使坏主意害人却是拿手好戏。两个人在外表上也有很大不同,杨炎是个美髯公,仪表堂堂;卢杞脸上有大片蓝色痣斑,相貌奇丑,形容猥琐。同在政事堂办公,一同吃饭,杨炎不愿与他同桌而食,经常找个借口在别处单独吃饭。有

  • 一本书中揭秘了李世民为什么不选择杀掉武则天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一本

    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曾得到过一本秘谶,也就是预言书,书中对唐朝未来作了这样的预测,唐三代后有女武代王。意思是说,唐朝三代之后,便有武姓的女子取代李家,成为新的皇帝。李世民对此深感不安,天下初定,而李家的江山在之后便会落入一个武姓女子之手,因为便在宫中大喊快找给我找到这个女子。有近侍对李世民说,

  • 女皇武则天跟了李世民十二年为何没有身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身孕

    武则天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登基的时候年纪已经六十多岁了,而且武则天很强势,给自己起了个新名字叫做曌,就是日月当空的意思,关于武则天的评价一直是很多的,有人说她养面首,有人说她大肆屠杀李唐的旧臣子,但是并不妨碍她的功劳,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为什么武则天跟了李世民十多年没有怀孕,跟李治却生了很多孩子

  • 法藏的故事——华严宗的创始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第一节炼指供佛杜治平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十一月初二日,国都长安一个姓康的人家,诞生了一个小男孩。这孩子浓眉厚发,阔脸大耳,满身福气。他就是后来中国佛教华严宗的实际创始人法藏。法藏的出世,给家人带来了欢乐和希望。当时,身为父亲的康谧,已官拜左卫中郎将,一想到法藏是个男孩,他就身心俱爽,希望法藏今

  • 揭秘:李世民为何不肯给单雄信一条活路?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活路

    单雄信是为隋唐英雄传中的重要人物,人送外号“义薄云天小关羽”,可见这个人是多么讲义气,都快赶上关二爷了。讲义气的事儿结果也体现在他哥们为了救他用的方法上。那么,如此义薄云天的他,李世民最后为何也没能放他一条生路呢?原本单雄信、王伯当、徐世勣(李世勣)都是瓦岗的猛将,也是翟让的的得力助手。后来翟让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