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甘露之变:文宗不仅成了傀儡,而且成了囚徒

甘露之变:文宗不仅成了傀儡,而且成了囚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930 更新时间:2024/1/9 15:01:01

宝历二年(826)十二月八日,敬宗被害后,刘克明、苏佐明等人假传遗诏,立宪宗第六子绛王李悟为帝。但是,负责军国要政的枢密使王守澄、禁军首领梁守谦等不肯罢休,起来对抗。最后,他们率禁军杀死了李悟、刘克明和苏佐明,迎立敬宗弟弟李昂继承帝位,历史上称为唐文宗

文宗是穆宗的第二子,12岁时被封为江王,性格恭俭儒雅。他在王邸时,喜欢读《贞观政要》,对太宗的勤政非常向往,因而即位以后,每次接见群臣,都用很长时间讨论朝政。当时朝廷有个规定,天子单日临朝理政。为此,文宗对宰相说:“我想和你们每天都见面。”对官员的任免,文宗也极其认真。宰相府提出候选人,他总要亲自接见,当面考察,然后再颁布任命诏旨。一次,中书提名鸿胪卿张贾为衢州刺史,文宗同意了。张贾好赌博,当他和文宗告别赴任的时候,文宗问:“听说你善博?”张贾回答:“只是政事之余,和朋友们玩玩,不妨碍政务。”文宗却说:“怎么能有贪好而又不妨碍政务呢?”张贾赴任后马上改变了这一劣习。

除谨慎地用人行政之外,文宗当时最关心的是怎样铲除宦官。因为宦官专权,左右朝政,甚至危及帝王的生命,这些使他感到非常忧虑。

最初,文宗想利用朝中大臣的权力来抑制宦官。他先后提拔韦处厚、路隋、李德裕、牛僧孺为宰相。这些人都是通过科举道路做官的,又多出身豪门大族,为了维护他们自身的利益,彼此之间互相排挤、各树宗派,进行着激烈的“党争”,有的不惜和宦官相勾结。在这种情况下,文宗只好等待时机,物色新的人选。

大和四年(830)九月的一天,长空万里无云,深秋的风带着凉意掠过皇宫,灿烂的阳光给每座宫殿都抹上了一层金色。在这金风送爽的美好时节,文宗心里也似乎爽快了许多。他正在宣政殿和翰林学士宋申锡单独谈话。宋申锡似乎看出了文宗的心思,也毫不隐讳,直抒己见。在文宗表露了自元和以来,宦官擅权,心头愤懑,因而总感到忧烦的思想之后,宋申锡表示:对于宦官,只能逐渐地剪除。他详细地向文宗谈了自己的看法。文宗认为宋申锡深沉有谋略,便让他当了宰相。谁知,到大和五年(831)二月,宋申锡的计谋还没来得及实施,就被宦官王守澄发觉了。王守澄反守为攻,指使军吏豆卢着诬告宋申锡和穆宗第六子漳王李凑谋反。豆卢着说得绘声绘色,许多大臣信以为真,文宗本人一时也分辨不清。于是,宋申锡被贬为太子右庶了,失去了宰相的大权。就这样,文宗企图通过宋申锡打击宦官的计谋中途夭折。

但是,文宗并没有失去信心,仍在寻找可以帮助他的人,特别注意那些出身寒微的朝臣。终于,他找到了李训和郑注。

李训是肃宗时期宰相李揆的族孙,祖辈虽然是大士族,但到他的时候已经破落。李训身材魁梧,神情洒落,才思敏捷,善于揣摩人意,还精通经学,中过进士;因为一些事情的牵连,被流放到岭南,后被朝廷赦免,回到洛阳居住。当时李逢吉做洛阳留守。李逢吉当过朝廷宰相,不满意洛阳留守的职务,还想重掌朝纲,又没有办法,所以常常流露出闷闷不乐的情绪。李训知道他的心思,便常和他往来。经过多次接触,李逢吉认为李训可以利用,就给李训许多金帛珍宝,派他到长安走动行贿,为自己重返朝廷创造条件。李训到了长安,首先买通的人是郑注。

郑注是怎样一个人呢?原来,郑注本姓鱼,改姓郑,人们叫他鱼郑,原是个懂得药理而奔走于长安豪门大户的江湖术士,后被襄阳节度使李愬重用,留在他的衙署任职。李愬后来移镇徐州,郑注又以职事身份随往。有关军政事务,李愬都让郑注参决。当时,宦官王守澄在徐州监军,开始对郑注很厌恶,认为他是一个诡辩阴狡的人。一天,他和李愬谈起,表示要除掉郑注。李愬告诉王守澄说:郑注是一个有奇才的人,你不妨和他接触一次,如果认为不好,再除去也不迟。李恝命郑注前往拜见王守澄。王守澄开始还有些不高兴,等和郑注深谈起来,才认为郑注有机谋,是一个可利用的人,便改变了对他的看法。王守澄还把郑注请进内室,促膝交谈,表示相见太晚。第二天,王守澄对李愬说“真如同你所说,郑注果然是个奇才。”此后,郑注和王守澄来往密切,渐渐地两个人形影不离了。大和八年(834)文宗得病,王守澄让郑注给文宗看病,效果颇好。从此,郑注逐渐得到文宗的信任。因为以上的情况,所以,当李训买通郑注后,通过郑注的关系,李训也很快得到王守澄的信任和文宗的赏识。

最初,王守澄把郑注和李训引荐给文宗是怀有个人目的的。当时,朝廷里左右神策军的矛盾很大。王守澄是右军中尉。他把郑注、李训推荐给文宗,为的是对付左军。谁知事与愿违,郑注、李训与文宗朝夕相处,长久交谈,越来越亲密,对王守澄反而疏远了,郑注和李训向文宗献计,要首先除掉宦官,然后再慢慢解决别的问题。文宗认为他们二人可用,便在大和九年(835)七月颁布诏书:任命李训为兵部郎中、翰林学士,后又升礼部侍郎、同平章事,赐金紫服;郑注为通王府司马,充右神策判官。李训、郑注既然掌握了朝中大权,便利用有利的形势,乘机寻求到支持者:舒元舆王涯、贾、郭行余、罗立言等人。舒元舆在朝中任刑部侍郎,王涯任弘文馆大学士,贾为御史大夫,郭行余是御史中丞,罗立言是长安京兆少尹。

郑注、李训先是利用宦官内部的矛盾,不动声色地收拾了左神策军中尉韦元素。王守澄对此感到很满意。随后,郑注、李训又推荐宦官仇士良当左神策军中尉。仇士良原来和王守澄一伙,在拥立文宗当皇帝过程中有功,因为王守澄对他没有提拔,所以心怀不满。郑注、李训建议文宗提拔仇士良,就是要牵制王守澄。不久,郑注、李训又怂恿文宗提拔王守澄为左右神策观军容使,解除他中尉的兼职,从而削夺了他的实权。大和九年十月初九日,在郑注、李训策划下,文宗派遣中使李好古携带有毒的酒食赐给王守澄。王守澄遂被毒死。在此之前,他们还以追查宪宗被害为名,乱棍打死了在外地当监军的宦官陈弘志。

不久,文宗任命李训和舒元舆为宰相。李训为了更好地和宦官抗衡,进行了更周密的布置。他通过文宗让郭行余、王璠分别当了邠宁节度使和太原节度使,掌握了地方的军政大权;让韩约当金吾卫将军,召募军队,聚集力量;让郑注出任凤翔节度使,作为外援,以应付可能发生的事变。这一切安排好了以后,着名的甘露之变发生了。

标签: 成了

更多文章

  • 唐高宗李治的墓在哪?李治墓被盗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乾陵与合葬于乾陵。该皇陵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城北的梁山上,为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历史遗迹之一。相传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即则天顺圣皇后光宅元年,历经二十三年之久才得以完工,是一座仿造大唐京师长安城所建的旷世陵园。乾陵坐落于梁山北峰之上,内城总面积达二百四十万平方米。内城

  • 她嫁给小自己15岁的李世民还侍奉过6位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嫁给

    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但是在中国古代很少有男的娶比自己年长的女的。那为何一代帝王唐太宗李世民要特立独行,进行了一场姐弟恋,这个女人到底有何魅力让李世民为之倾倒。下面讲述这位侍奉过六代君王女人的一生。前段时间萧后墓出土了一件保存相对比较完整的皇冠,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等级最高、结构最完整的皇后冠饰的新

  • 第五节 广纳谏言,健全体制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玄宗在开元之初,比较注重谏官的意见,基本上能够做到从谏如流。姚祟出任宰相前夕所提出的《十事要疏》,其中之一便是“臣愿群臣皆得批逆鳞,犯忌讳,可乎?”唐玄宗以“朕能行之”国相答。所谓“批逆鳞”,是出于《韩非子·说难》

  • 装孙子耍无赖的武将——安禄山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装孙子

    安禄山本人性情狡阴险诈、善于逢场作戏,外表却给人一种憨直、诚朴的印象,但是不得不说,他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据说他懂得九种民族语言,骁勇过人,战斗中每次均能以少胜多。安禄山是唐代藩镇割据势力之一的最初建立者,也是安史之乱的祸首之一。家世和得宠安禄山因母改嫁突厥番官安延偃,遂改姓安姓,改名禄山。安禄山长大

  • 此人背水一战,让倭国安分守己八百年,现在知晓者甚少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此人

    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皇宫内建了一座小楼,并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这就是着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李世民是一位杰出的皇帝,善于处理君臣之间的关系,名将功臣多半得以善终。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有一位抗倭名将,他就是在白江口之

  • 罗艺简介:桀骜不驯,刚愎自用终身首异地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刚愎自用

    罗艺(?~627),唐初将领。字子延。原为襄阳(今湖北)人,寓居京兆云阳(今陕西淳化)。父罗荣,隋朝时为监门将军。大业中期(610年前后)以军功当了虎贲郎将,唐太宗时,拜其为开府仪同三司。罗艺个性倔强,桀骜不驯,刚愎自用,任气行事,终归身首异地。隋末,各地纷纷爆发起义,反对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当时的涿

  • 第三节 设馆修史,编纂图书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第三节

    唐玄宗开元盛世时期的史学成就,主要有有设馆修史和《史通》的问世。而在这个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刘知几。刘知几字子玄,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自幼喜读历史,20岁时举进士,授河南获嘉县主簿,连任20年,这一期间他阅读了包括史书在内的大量文献典籍。在武则天执政期间,刘知几三次上书言事,引起了女皇

  • 李世民想杀身边带“武”的人 为什么没杀武则天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的人

    要问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名君都有谁?那上面一定会有唐太宗的名字。他虽然当上皇帝的过程不正当,但是他是一个好皇帝,他在位的前几年治理的很好,致使自己的王朝兴盛,为后来唐朝成为最富强的国家的奠定了基础。单单这点来说就可以抹平玄武门政变的黑点。本来如果李世民一直保持年轻时期的头脑的话,大唐会更好,但是晚年的李

  • 死囚被李世民一念之间救下,之后竟为大唐连灭4个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大唐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的一位传奇帝王,他识人善用,不问出身,如同伯乐一般,挖掘出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等能臣名将,人才济济。而其中有一位勇猛的名将,出身最具有戏剧性,死前被李世民在刑场上一念之间救下,后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位将领叫做李靖,隋朝末年,隋炀帝残暴昏庸,百姓民不聊生,致使天下大乱,隋朝的

  • 唐代的高级酒吧――胡姬酒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酒肆

    酒在中国古代以至现在,都是重要的商品。卖酒和为顾客提供饮用器具、场所及各种服务的店肆,古往今来有各种名称,如酒肆、酒舍、酒垆、酒家、酒楼、酒馆、酒店等。酒是全人类的饮料。唐代,胡人来大唐的地盘经商开店,除做珠宝杂货生意外,经营酒肆也是主要行业。酒肆的服务员,即是西域的女子,被称为“胡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