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运河:杨广为何热衷大规模的工程建设

大运河:杨广为何热衷大规模的工程建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515 更新时间:2024/1/10 1:24:19

在经过3年“战战兢兢,如临冰谷”的太子生涯后,杨广终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作为隋朝的第二代君主,杨广无疑是幸运的,他的父亲以毕生的精力为他留下了一座丰厚的帝国宝库。在他登基之际,大隋王朝的财政实力居历代之冠。苏轼称:“汉以来丁口之蕃息与仓廪府库之盛,莫如隋。”《通典》记载文帝时天下富足情况时说:“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而赐赉勋庸,并出丰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到隋文帝末年时,“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在庞大的经济基础面前,这位年青的君主显得雄心勃勃,他为自己的年号选择了大气磅礴的两个字:大业。在这位君主的“大业”计划中,不仅有精神层面的制度,更有物质层面的建设。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杨广非常注重教育的功用:“君民建国,教学为先,移风易俗,必自兹始。”隋文帝“素无学术”,对文化十分轻视,甚至认为学校没有什么用处,废除全国各地学校。杨广即位后立即恢复了被杨坚废除了的国子监、太学以及州县学。“教习生徒,具为课试之法,以尽砥砺之道。”而最重要的是大业二年(606)隋炀帝始建进士科,典定科举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大影响极其深远的大事。杨广创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开设进士科,那时的进士科以考政论文章为主,选择“文才秀美”的人才。科举制度的创建,重才学品质而不重门第,削弱了门阀大族世袭的特权。“百官不得计考增级,必有德行功能,灼然显着者,擢之。”这种“任人唯贤”的改革,为选拔下层优秀知识分子提供了极好的机会。这无疑是异常高明的创举,对后世中国影响深远。

杨广还注重收集整理古代文献典籍。在任扬州总管时就网罗学者来整理典籍,到他即帝位的近20年间,共成书130部,17000多卷。杨广还组织人编写了《长洲玉镜》400卷、《区宇图志》1200卷、编撰《诸郡物产土俗记》131卷、《区宇图志》129卷、《诸州图经集》100卷。隋炀帝下令编撰的上述地方志书,规模宏大,既是承前后的总结性着作,也是编撰全国性方志图经的开端,影响深远。“今于大隋圣世,图书屡出。”隋时的藏书量是中国历代最多,共有37万卷,77000多类的图书。

同时,针对父亲杨坚晚年“盗边粮者,一升已上皆死,家口没官”,“盗一钱已上皆弃市”的严刑酷法,杨广下令重修《大隋律》,并于大业三年(607)颁布《大业律》,提倡“每从宽政”,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宽大的法律之一。另外,杨广还进行了诸多的政治改革,改州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改官制,设五省、三台、五监、十六府等。并大赦天下,普免天下全年租税,一再降低征收税率。

与这些制度改革相比,杨广热衷的还是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仁寿四年(604)十一月初四,即位仅仅3个月,杨广下令征发数十万民工,在洛阳以北挖掘一道长逾千里的长堑,自龙门东接长平、汲郡,抵临清关,度河,至浚仪、襄城,达于上洛,用于预防突厥骑兵南下。随后,第二年又下达了营建东都的命令,四天后开凿大运河的命令也正式发布,从魏晋开始,国家从未有的宏大场面在连续上演,整个中原大地洋溢着热火朝天的大干快上局面。

大业元年(605),隋炀帝派杨素等人负责修建洛阳城。当时,每月都有200万人在工地上劳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完工。新的洛阳城有宫城、皇城和外郭城,外郭城也就是大城,周围有70里长。里面的皇城是文武衙门办公的地方,再往里,就是宫城,周围有30里。在随后几年内,又在洛阳南郊建“显仁宫”,在太原建“晋阳宫”,在汾州建“汾阳宫”。隋炀帝修建洛阳城,是有统治国家的战略考虑的。当时首都长安远在西北一方,与东方和南方交通不畅,影响了国家政令的传达。洛阳则处在国家的中心地带,可以有效地控制北方,治理江南。同时把政治中心东移,减少每年大量向京师运粮的困难。但很遗憾的是隋炀帝在位总共不到14年的时间,以他为中心的政治集团,大部分时间是四处巡游,不在洛阳。大约统计,隋炀帝在洛阳的时间,断断续续,总共不过4年左右。在京师的时间不足一年,其他时间都在各地巡游。

杨广的另外一项令人瞩目的工程,就是京杭大运河的修建。隋唐时期,运河被称为漕渠或漕河、运渠。隋文帝杨坚曾于公元584年命宇文恺率众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公里,名广通渠。公元604年改名永通渠。但随着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日益发展,修凿的局部运河,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沟通南北水道已经成为社会经济交流的迫切需要了。

隋炀帝为了便于漕挽和军事运输,利用天然河流和旧有渠道,开凿了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的大运河。运河分4段进行。大业元年(605),隋炀帝征发河南、淮北100多万人开通济渠,由洛阳通到淮水。同年,又征发淮南10几万人开邗沟,从山阳(今江苏淮安)到扬子(今江苏扬州南)入江。大业四年(608),征发河北100多万人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黄河,北通涿郡(今北京)。大业六年(610),开江南河,从京口通到余杭(今浙江杭州)。这条大运河长达四五千里,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并把沿途的通都大邑都连缀在一起,从而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当时运河上“商旅往返,船乘不绝”。

隋炀帝在修运河同时,运河两岸筑起御道,种上杨柳树。从长安到江都,沿途建造离宫40多处,沿运河还建立了许多粮仓,作为转运或贮粮之所。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当时运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绝”。大运河对隋唐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加强,都起了促进作用。大运河不仅加强了隋王朝对南方的军事与政治统治,而且使南方的物资能够顺利地到达当时的洛阳和长安。通往东北的永济渠的开凿,不但带来河北的税收,而且出于战略考虑,能够为防御北方和东北部分区域运送兵员。在有利于军事和政治的同时,运河的南端则延伸到杭州,这大大促进了它的发展,使得杭州从此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也促进了南北方的文化交流。

也就是在大业五年(609),刚刚年届40岁的杨广事业达到了顶峰时期,一座崭新的都城奇迹般地耸立于中原,大运河的巨型工程已经接近尾声,社会经济一片繁荣,人口高速增长,当年统计的全国人口共4603万人。也就在这一年,炀帝亲征吐谷浑,吐谷浑故地皆空,大隋拓地数千里,在其故地设置了鄯善、且末、西海、河源四郡,正式将西域东南部地区纳入了隋朝版图之内;还成功地在在古丝绸之路举行了“万国博览会”,将大隋王朝的影响力拓展到了西域诸国,“(大业)十一年春正月甲午朔,大宴百僚。突厥、新罗、靺鞨、毕大辞、诃咄、传越、乌那曷、波腊、吐火罗、俱虑建、忽论、靺鞨、诃多、沛汗、龟兹、疏勒、于阗、安国、曹国、何国、穆国、毕、衣密、失范延、伽折、契丹等国并遣使朝贡。”《资治通鉴》说:“隋氏之盛,极于此矣。”

标签: 大运河

更多文章

  • 隋朝究竟有过几位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隋朝

    隋朝究竟有过几位皇帝?不用细细来数,我们就知道隋朝共有三位皇帝: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和不太知名的隋恭帝杨侑。隋文帝杨坚,在公元581年北周静帝“禅让”之后,正式做了皇帝,以汉人政权取代了长期统治中国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可以说,隋文帝在中国历史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隋文帝非常

  • 翟让是什么结局?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他是

    为什么翟让好心让位,却得到了李密的鸿门宴杀害?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我们知道隋炀帝在位时候,百姓们的生活是民不聊生,当时恶劣的环境下,出现了很多英雄人物,有我们知道的李渊,建立了大唐王朝。当然,在这之前还存在一些其他的英雄人物,而翟让就是那个时候

  • 隋唐有十八路反王,为什么最后是李渊得到了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隋唐

    公年604年,杨广弑父杀兄即位当政,对外开放穷兵黩武年年战事,对内大兴土木,修城堡,凿大运河,老百姓资金俱竭。山东省、河南省连发大水,水淹40余郡,政府部门高官横征暴敛,天怒人怨,史称“大河之北,则千里无烟;江淮中间,则掬为茂草”,农户农民起义鳞次栉比于全国各地。那时候称为有

  • 隋朝普查人口,长的着急、年轻的人都会遭殃!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的人

    自古以来,在我国历来观念中,人口与土地是一个国家最为宝贵的财富。王者有二宝,土地与人民,因此历朝历代对户籍的管理都是非常重视的。在各个朝代制度当中,以隋朝的大索貌阅破为有名。那么什么是大索貌阅呢?也就是看脸。隋朝的经济制度继承了北朝的,以人体和土地相结合,施行均田制,及以此为基础的赋调力役课收制度。

  • 隋朝开国之君与亡国之主——隋文帝与隋炀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隋朝

    隋朝从建立到灭亡不过十多年,在历史长河中显得极其短暂。尽管如此,隋文帝杨坚在位的几年,不仅统一了全国,而且在经济上迅速发展,创造了历史上有名的“开皇之治”。杨坚创下的基业并没有坚持多久,在选拔皇储上杨坚被隋炀帝杨广蒙蔽,结果隋朝被这个喜欢奢侈的儿子挥霍掉了。隋炀帝是一个不折不

  • 王世充求言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讲真话难。这样的慨叹老早就有,不算鲜言新语。真话难讲,在于有人不愿听真话,搞“直如弦,死道边”那一套。不过,也有人从本心来讲,愿意多听听别人的话,不是摆一摆喜听真话的架势让人看,但听了一阵却中途而止,就像立志修行的人,打坐了几天,便半途回了家。《资治通鉴》中有一段涉及王世充求

  • 瓦岗寨——隋朝末年农民起义地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农民起义

    风起云涌、星罗棋布的隋末农民大起义,自大业七年(611年)到大业十二年(616年),经过五年的奋战,逐渐形成三大支队伍,一支是窦建德领导的河北起义军,一支是杜伏威、辅公佑领导的江淮起义军,一支就是翟让、李密的瓦岗军。大业七年(612年),东都法曹翟让犯了死罪,狱吏黄君汉钦佩翟让骁勇,以为他能拯救百姓

  • 父亲锥舌诫都没用,贺若弼还在死在这上面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还在

    平定江南时,有两人立下大功,一是贺若弼,一是韩擒虎。贺若弼击败陈朝最强大的精锐部队,队友韩擒虎拿下陈叔宝,终结陈朝,统一天下。贺若弼出生于将门之家,他的父亲贺若敦以勇猛出名,曾经担任过金州刺史,但是贺若敦是个武夫,没有那么多的花花肠子,自然也不懂什么政治权术。他对北周晋王宇文护的所作所为,很不满,在

  • 开皇之治 杨坚出色的政治管理能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开皇

    杨坚不仅政治方面卓有成效,在经济上也颇有建树,那就是统一钱币和度量衡。南北朝时期,各国的钱币各自为政,非常混乱,北周有永通万国、五行大布、五铢三种钱币,但到了南方流行五铢、六铢等钱,而岭南诸州用盐、米、布进行实物交易。开皇三年(583),文帝下令铸造五铢钱,规定每千文重四斤二银两,作为全国通用货币,

  • 《独孤天下》独孤伽罗的真实身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独孤

    《独孤天下》近日曝光一组群像海报和剧照,胡冰卿所饰演的独孤伽罗既有身着皇后华服、气场全开的一面,也有低眉敛愁绪的小女儿姿态,不仅造型多变,从冰卿眼神的变化就能深切感受到伽罗从名门闺秀蜕变成一代传奇皇后的成长历程。很多网友好奇独孤伽罗是什么人?有原型吗?下面由小编为大家介绍。北周一代贤臣独孤信的小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