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开皇之治 杨坚出色的政治管理能力

开皇之治 杨坚出色的政治管理能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882 更新时间:2023/12/29 9:37:38

杨坚不仅政治方面卓有成效,在经济上也颇有建树,那就是统一钱币和度量衡。南北朝时期,各国的钱币各自为政,非常混乱,北周有永通万国、五行大布、五铢三种钱币,但到了南方流行五铢、六铢等钱,而岭南诸州用盐、米、布进行实物交易。开皇三年(583),文帝下令铸造五铢钱,规定每千文重四斤二银两,作为全国通用货币,其它钱币则禁止流通,在此以后的各种钱币,全部废除,不许再用,如有敢私铸钱币者立即诛杀。

与钱币同样混乱的是度量衡,南北朝时,各国度量衡的标准不一,如北朝魏、齐一斗等于古二斗(古斗指莽时所定的标准),一斤等于古二斤;北周则一斗比古斗仅大6%,一斤比古斤仅多二两;南齐则一斗等于古一斗五升,一斤等于古一斤八两。长度方面,北朝一尺比古尺增二至三寸,南朝则增不到一寸。全国度量衡的不一致,给工商业发展带来很大不便。杨坚重新规划了度量衡,规定隋一尺等于古尺一尺二寸八分,等于南朝的一尺二寸;隋一斗等于古斗三斗;隋一斤等于古三斤,并下令在全国推行。度量衡的统一对全国经济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评价说:“三代以来,权量之制,自隋文帝一变。”由于唐沿隋制,宋、元、明、清又沿袭唐制,因此,历代再无更大变化。

鉴于东汉至隋南北分裂达400多年之久,民生困苦,国库空虚,故自开皇九年,杨坚统一天下后,即以富国为首要目标,轻徭薄赋以解民困,在确保国家赋税收入之同时,稳定民生。其民生政策改革的亮点之一就是对于户籍制度的建立,为有效地控制广大农村,杨坚制定了保闾制度,把统治触角深入最基层的家庭单位,在此基础上下令在全国州县“大索貌阅”,就是普查户口,对隐瞒户口加以制裁,还要接受惩罚,发配边疆,“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隋文帝初登基时全国人口400万户,隋炀帝登基时已达890万户,以一户6口计,全国人口不下5000万。这个数字,在唐朝大约直到唐玄宗时才达到。这些举措防止地方豪强和官僚勾结,营私舞弊。将从豪强手里依附的人口解放出来,增加了国家的劳动力,调动贫苦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国家掌管的纳税人丁数量大增。又实行“输籍法”,即经济普查,按照经济条件征收个税,规定上限和标准,这样百姓就无法逃税,地方官吏也不能随意加重百姓的盘剥。通过对户籍的整顿,增加了均田户数,税收的来源和府兵兵源的扩大,这样就对王权的加强起了很大作用。史称“隋代之盛,实由于斯”。

土地政策一直是困扰历代统治者的主要问题,各个王朝衰落的最突出表现就是土地兼并,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导致贫富不均,从而引发天下大乱。在中国历史,甚至是世界历史上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人人都渴望平均平等,但结果却总是不平均不平等,这似乎成了一个规律,就拿土地这个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来说,每朝每代之初,人人有田,人人温饱,相差不大,但慢慢地,两极分化就出现了,有人上升成为地主,有人下降成为佃农,物极必反,于是天下又乱成一锅粥,等到又建立一个新朝后,一切又回到起点,人人有田,人人温饱。

隋之富饶既非重敛于民,究其原因,与全国推行均田制有关。此举既可增加赋税,又可稳定经济发展,且南朝士族亦渐由衰弱至于消灭。均田制能顺利推行,对隋初经济发展收益甚大。均田制始自北魏孝文帝,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都承袭这个制度,隋朝新建,仍然实行此项制度。杨坚推行均田法,瓜分那些抵制均田的地主豪绅们的土地,给无地的贫农和雇农,或者是鼓励农民向地广人稀的地方迁移,大量垦荒。从公元598年到605年,全国的耕地面积大为增加,隋开皇九年已垦田地1944万顷,大业中期已垦田地5585万顷。均田令规定:自诸王以下至正七品的都督,受永业田从100顷递减至40顷。至于普通百姓,丁男一人受永业田20亩、露田80亩,妇女受露田40亩。奴婢5口给1亩。永业田不归还,露田在受田者死后归还。另外又规定,受田并承担赋役者,从18岁提高到21岁,劳役从11岁提高到16岁,力役时间则从每年一个月减至20天,而未被役的丁男可纳绢代替,称为“庸”。户调绢从一匹(四丈)减为二丈。年满50岁者,还可减免。这样,隋初的赋役便比前代大为减轻了。

为提倡储粮备灾,积谷防饥,杨坚号召深挖洞,广积粮,在各地设立仓库,分官仓、义仓。官仓作粮食转运、储积用,义仓则备救济之需。隋朝的官仓、义仓储积粟帛为历朝之最,“资储遍于天下”,能供五六十年之需。经过隋末天灾人祸,唐朝立国20年后,隋朝在各地的库储尚未完全用尽,可以想见其数量的骇人之巨。

史书中说:(隋文帝)躬节俭,平徭赋,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陵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20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宴如也。实际也是如此,在短短的20多年里,隋朝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隋文帝即位之初,府库空虚。10多年以后,政府的府库已容不下各地征调的绢帛,而需要建立新的府库。到隋文帝末年,西京和各地的仓库都装满了粮食,多的达到千万石,少的也不下数百万石。史称“鸿恩大德,前古未比。”“七德既敷,九歌已洽,要荒咸暨,尉候无警。于是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考之先王,足以参踪盛烈。”这就是隋书里的“开皇之治”。

《剑桥中国隋唐史》这样评价道:“隋朝消灭了其前人的过时的和无效率的制度,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在长期政治分裂的各地区发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识,这一切同样了不起。人们在研究其后的伟大的中华帝国的结构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时,不能不在各个方面看到隋朝的成就,它的成就肯定是中国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

标签: 开皇

更多文章

  • 《独孤天下》独孤伽罗的真实身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独孤

    《独孤天下》近日曝光一组群像海报和剧照,胡冰卿所饰演的独孤伽罗既有身着皇后华服、气场全开的一面,也有低眉敛愁绪的小女儿姿态,不仅造型多变,从冰卿眼神的变化就能深切感受到伽罗从名门闺秀蜕变成一代传奇皇后的成长历程。很多网友好奇独孤伽罗是什么人?有原型吗?下面由小编为大家介绍。北周一代贤臣独孤信的小女儿

  • 第六节 痛定思痛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痛定思痛

    此次太宗东征,虽然给了高丽极为沉重的打击,但自身损失并不大,甚至可以说是颇有斩获,可是毕竟没有达到平其国、收复故土的战略目标,以这个标准来看,这次的东征是失败了。可是太宗毕竟不是炀帝,炀帝是稀里糊涂地打仗、莫名其妙地失败,所以只能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太宗皇帝则大为不同,身为一代名将,历史上最能打的皇

  • 第二节 辽东粪土臣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辽东

    陈国亡了,可是这个事件却让数千里之外的一个人惊恐不已,这个人就是当时的高丽国国王高汤(高丽史书称之为平原王或平岗上好王,也叫高阳成)。高丽或者说高丽国所治的这片土地原本是中国的一部分,在这片土地上有史可考的第一个王朝――箕子朝鲜就是我华夏族的诸侯国之一,箕子是纣王的亲戚,一般说是哥哥,有的说是叔父。

  • 第二节 过河!过河!过河!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第二节

    辽河之上,杀声震天,隋军和高丽军的第一场战斗就显得那么激烈和血腥。率领前锋渡河的将军便是炀帝深为器重的麦铁杖。此人本是南朝陈人,陈亡后入隋军,随名将杨素南征北战,战功赫赫。他出身低微但却受皇帝器重,因此一心为国,不畏生死。出征前他留下了“大丈夫性命自有所在,岂能艾炷灸□,瓜蒂喷鼻,治黄不

  • 窦建德简介与评价:简述窦建德一生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窦建德窦建德(573~621)隋末河北起义军前期领袖。贝州漳南(今河北故城东)人。建德父、祖世代务农,稍有资产。建德仗义疏财,甚为乡里敬重。初为里长,因犯法亡命,后遇赦得归。大业七年(611),隋炀帝杨广征兵攻高丽,建德以“募人”从军,为二百人长。当时,山东大水,同县孙安祖,

  • 隋文帝悍将史万岁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悍将

    隋文帝的重臣史万岁就像汉武帝时的名将李广一样那么有名。李广以击匈奴称雄于汉,史万岁则以败突厥扬名于隋。能与李广相比的人,或许历史上也只有史万岁一人了。那么他究竟有什么样的才能呢?又是怎样一个人呢?史万岁曾为北周沧州刺史,在他还是少年的时候,就非常地勇猛潇洒,尤其是喜欢骑射,在马上驰骋,就犹如在天上飞

  • 隋朝瓦岗寨袭取洛口仓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隋朝

    袭取洛口仓(隋朝)瓦岗寨的好汉们下手非常狠,一下就端掉了隋王朝的命根子战争概述:隋末国内社会矛盾重重,内忧外困,百姓民不聊生,全国各地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大业六年(610年),翟让在瓦岗寨(今河南滑县东南)扯起义旗,引得各路豪杰来归。后来李密接管了这支队伍的领导权,瓦岗军败张须陀、灭刘长恭,并

  • 四海巡幸——纵情声色淫乐无度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淫乐

    隋炀帝贪图享乐的重要内容是他巡游天下,三幸江都(今扬州)。隋炀帝在洛阳显仁宫中目睹了自天下各处移来的名花异卉,鲜艳异常,娇嫩可爱,感到十分新奇。当了解到最尊贵而艳丽的丹桂、碧莲、金梅、银杏、垂丝弱柳等等均出自江南扬州时,他有了游览扬州的打算。当臣下向他禀报,扬州蕃厘观的琼花,开花似雪,香闻数十里时,

  • 诬陷兄长——阴谋图得东宫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东宫

    有一次,隋文帝秘密让人给几个儿子看相。看相人说:“晋王眉上双骨隆起,贵不可言。”隋文帝又问大臣韦鼎:“我的几个儿子,谁能够继承我?”韦鼎说:“皇帝和皇后最喜爱谁,谁就应该继承皇位,这不是我所敢于预料的。”隋文帝笑着说:&ldqu

  • 第一节 山雨欲来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后,平南扫北,中国四周的边患几乎一一扫平,国家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此时高丽问题便又一次横亘在中国面前。隋朝几度在征高丽的战争中惨败,几十万中国士兵倒在了辽东大地上,唐朝上至太宗文皇帝,下至普通军民,谁不想把这笔账讨回来呢?当时李世民说了这么一段话:“辽东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