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军事制度
隋唐两代是我国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朝廷集权国家重新建立、各民族进一步融合、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时期,也是府兵制进一步完备并走向衰落,军事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
隋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朝廷对府兵制做了重要改革,在全国广设卫府,使军权逐步集中在皇帝手中。唐代整顿府兵制度,并重视对府兵的军事训练,发展马政,还制订了比较完备的军事法律,使军事制度臻于完善。
隋代军权主要集中于朝廷,由皇帝亲自掌握。尚书省下辖的兵部,为皇帝日常的军事代办机构。其最高长官为兵部尚书,下设兵部侍郎、职方侍郎、驾部侍郎、库部侍郎。
隋代卫府制度的形成,是军权集于皇帝的重要措施。581年2月,隋文帝在全国设十二卫府,即左右卫,左右武卫府,左右武侯府,左右领左右府,左右监门府和左右领军府。
左右卫掌宫掖禁御,左右武卫府领外军宿卫,左右武侯府掌车驾外出警卫,左右领左右府掌侍卫左右和供御兵杖,左右监门府掌宫殿门禁及守卫,左右领军府掌12个军籍帐、差科和词讼。
左右卫、左右武卫和左右武侯各置大将军一人,将军两人,长史、司马、录事、功、仓、兵、骑等曹参军,铠曹、法曹行参军各一人,行参军左右卫、左右武侯各6人,左右武卫各8人。而左右领左右府、左右监门府和左右领军府所置官员有所不同。
十二卫府所置大将军上隶皇帝,下辖骠骑、车骑府,军士称侍官。骠骑府置骠骑将军、车骑将军;车骑府置车骑将军。其下又置大都督、帅都督和都督。
这些军将的官号、品级承袭西魏、北周,但有所变更。如大将军降低两级,骠骑将军降低两级半,车骑将军、大都督、帅都督和都督均降低3级半。军将的数量有所增加,以利于皇帝控制军队,加强朝廷集权。
十二卫府统禁卫兵,其任务是禁卫京都和征讨。骠骑、车骑府直接掌握府兵,屯于京城及各地要冲,拱卫首都。
与十二卫府相对应的有东宫十率:左右卫率、左右宗卫率、左右虞侯、左右内率和左右监门率。
607年,隋炀帝改革十二府之制:左右卫改为左右翊卫;左右备身改为左右骑卫;左右武卫名称如旧;左右领军改为左右屯卫;增置左右御;左右武侯改为左右候卫。又改左右领左右府为左右备身府,左右监门仍承旧名,共16个府卫。
“十二卫”军士被冠以荣誉称号:左右卫的军士名骁骑,左右骁卫军士名豹骑,左右武卫军士名熊渠,左右屯卫军士名羽林,左右御卫军士名射声,左右侯卫军士名佽飞,总称之卫士。
每府大将军以下人员基本如旧,增置护军4人。左右侯卫增设察非掾两人,专管纠弹之事。
隋炀帝对东宫十率也有部分改组:左右卫率改为左右侍率;左右宗卫率改为左右武侍率;左右虞侯开府改为左右虞侯率,并置副率。左右内率降为正五品,左右监门率改为宫门将,降为正五品。
613年,置左右雄武府,隶属于左右备身府。招募百姓为骁果,置折冲、果毅、武勇、雄武等郎将统领。骁果在皇帝护从军中占有重要地位。
隋初在地方上推行州、县两级制。在边境及内地重要州,设总管负责该地域军事,并统一附近数州的军事管理。隋炀帝时改行郡、县制,在郡设都尉、副都尉,负责一郡的兵马。
军事要地置镇,设镇将、副将。上镇将从四品,中镇将及上镇的副将从五品,下镇将及中镇副将为正六品,下镇副将从六品。
次于镇者置戍,设戍主及副。上戍主为正七品,中戍主及上戍副为正八品,下戍主及中戍副为正九品。要隘及交通孔道设关,置令及丞。上关令及中关令从八品,卞关令及上关丞正九品。
至唐代,唐太宗时整顿府兵制度后,十二卫各领40至60府。鹰扬府恢复骠骑府、车骑府的旧名,不久又改为折冲府,分别冠以所在地的名称。每府置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长史、兵曹、别将各一人,下辖4至6团,每团设校尉,辖两个旅。每旅设旅帅,辖两个队。每队设队正,分为五火。每火10人,有火长。每队、每火的装备,如马、马具和锸、斧、钳、锯等,均有定数。
府兵自用的武器、装具和征途所需粮食皆自备。马匹不足,由官府供给。平时训练在冬季进行,由折冲都尉率领本府兵马习战。府兵的调遣、指挥权属于朝廷。凡发兵10人以上,除紧急情况外,都要有尚书省、门下省颁发的皇帝“敕书”和铜鱼符,州刺史与折冲都尉勘契乃发。
唐王朝对府兵的军事训练非常重视。训练内容主要有教习骑射和战阵操演。冬春要讲武或狩猎,这在唐太宗、唐高宗时几乎每年都进行。每年冬季,折冲府要校阅在府兵,借以进行战术训练。训练时,要求士兵平时就习唱歌词,战时从中辨别号令。通过大角、鼓、钲、旌旗的变化,训练士兵的耳、目、手足,要求动静进止整齐划一,而狩猎更近于实战。将士的战术水平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讲武也是军事训练的重要方式。讲武有直、方、锐、曲、圆五阵,五挑而五变,狩猎较为灵活。
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时,都曾集合各军,进行讲武活动。讲武虽系军训,但要求严格,布阵破敌,进退有序,节合金鼓,稍有差错,严惩不贷。如骊山讲武时,兵部尚书郭元振因军容不整险被处死,给事中唐绍因军仪有失而被斩首。
田猎也是训练方式之一。唐太宗田猎频繁,臣下谏阻,他解释道:现在天下虽然太平无事,但武备却不可松懈。只要遇到战事,领兵将帅都要严格查验征调府兵的战斗技能。不精者,追究其折冲都尉,包括追究刺史的罪过。
唐代还制订了比较完备的军事法律,如《卫禁律》、《擅兴律》、《捕亡律》、《宫卫令》、《军防令》、《兵部式》、《兵部格》,对军人的职守、赏罚等有较详细的规定。凡违犯了“令”、“式”中的有关规定,就要依“律”、“格”给予惩处。
骑兵在唐代的统一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唐初几次关键性战役,骑兵都有上乘表现。所以,唐代很重视马政。
知识点滴
唐太宗在很多事情上受益于长孙皇后。唐太宗有一匹好马,特别喜爱它,常在宫里饲养。
有一天,这匹马却突然死掉了,也看不出有什么生病的征兆,他要杀掉养马的宫人。
长孙皇后劝谏说:“从前齐景公因为马死了要杀人,晏子请求述说他的罪状:‘你养的马死了,是你的第一条罪。让国君因为马杀人,百姓必定怨恨我们国君,是你的第二条罪。诸侯也必定轻视我们齐国,是你的第三条罪。齐景公听后赦免了养马人的罪。”
唐太宗听了终于平下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