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朝末年的着名将领裴仁基是怎么死的?

隋朝末年的着名将领裴仁基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512 更新时间:2024/1/3 9:12:04

裴仁基隋朝末年的将领,字德本,河东郡人(今天在山西)是北周汾州刺史裴伯风的孙子,父亲是裴定。裴元庆是《说唐》中的人物,在历史中的人物原型是裴行俨,是裴仁基的儿子。

裴元庆在《说唐》、《兴唐传》等书中,是隋唐第三条好汉,是裴仁基的第三个儿子,裴元绍和裴元福的弟弟,裴元庆的姐姐嫁给书中的另一个英雄程咬金。裴元庆因为是隋唐英雄里唯一一个能接下李元霸三锤的人,所以扬名江湖。在《说唐》这本书中,裴元庆被烧死在庆坠山,在《兴唐传》中被孽世雄杀死。

裴仁基少年时期就英勇非凡,善于骑射,曾担任隋文帝的侍卫。裴仁基和儿子裴元庆曾经都是隋朝大将张须陀的部下,因为张须陀在大海寺战役中了埋伏战死了,被李密打败,所以裴仁基带着儿子投靠了瓦岗军。

武德元年即公元618年,王世充和李密决战。裴仁基建议用洛阳来牵制王世充,使其的军队奔波疲劳,我军便可打败王世充,还可减少我军的伤亡。但是李密觉得裴仁基的建议太过片面,结果同意单雄信等人的请求让其出战,最终被王世充打败,裴仁基父子都被俘虏。

王世充对裴仁基父子很好,将自己兄长的女儿嫁给了裴行俨,裴行俨在王世充那里为其冲锋陷阵,英勇无比,人称“万人敌”,在三军中的威望越来越高,王世充对其越来越忌惮,这时候,裴仁基便和一伙人约定谋反,谁知消息走漏,被王世充先下手为强,还灭了裴仁基的三族。

唐武德年间,裴行俨因功绩卓越,被追赠为原州都督,赏赐谥号忠。

裴仁基的儿子

裴仁基是隋朝末期的将领,他有两个儿子,分别是裴行俨和裴行俭。裴行俭武艺高强,骁勇善战,后来被隋朝的监军陷害,他便跟随他的父亲裴仁基投靠瓦岗军了。裴行俭是裴仁基的次子,裴行俭为人仗义,常常赏赐部下东西,且他本人多才多艺,擅长草书和隶书,是一位书法家。

裴行俨在历史上的评价很高,投靠瓦岗军后李密败给王世充,裴行俨在王世充的部下任职,作战威武,战功无数,被三军将士称为“万人敌”,被王世充所忌惮,后其父谋反失败,裴行俨和他父亲都被杀死。后人根据裴行俨的英勇将其更加神化,以他为原型刻画一个隋唐英雄裴元庆,在《说唐》和《兴唐传》中都有他的身影,后被赏赐谥号忠。

裴行俭少年时期凭借其祖上的功勋被封为弘文生,后参加科举考试中,被任命为参军,后裴行俭因议论唐高宗废王立武而被贬为都督府长史。公元677年,突厥来犯,唐高宗任命裴行俭为安抚大使,护送波斯王,后在路上率领有限的军队捉拿了叛党,平息叛乱,回朝后唐高宗对他大为赞赏,任命他为礼部尚书,兼右大将军,后又在与突厥的战事中立功。

永淳元年,突厥又发生叛乱,裴行俭被任命为行军大总管,可是还没等到他出发,裴行俭便去世了,去世的时候六十四岁,被追封为幽州都督,谥号献。因为其子孙还很小,唐高宗亲自命令太子,让太子找官员来帮助裴行俭的家人,直到他们能自立,唐中宗继位的时候又追封他为扬州大都督,后又被唐玄宗追赠他为太尉。

裴仁基怎么死的

裴仁基是隋朝末年的将领,字德本,河东人(今天在陕西永济),具体出生于哪一年不详。裴仁基年轻的时候就很擅长骑射,隋文帝时期被任命为青卫。在隋朝灭陈的战役中,裴仁基冲锋陷阵,立下战功,被封为仪同。后投靠瓦岗军李密,败于王世充,又企图劫持王世充,后消息走漏,被王世充杀死。

裴仁基本是出身官宦世家,灭陈战役后,裴仁基又参加征战高丽的战争,被封为光禄大夫。隋朝末年,全国各地农民起义不断,隋炀帝到江都避难,瓦岗军首领李密占领洛阳,气候李密率领的瓦岗军又在荥阳大战中获胜,瓦岗军名声大震,这时候裴仁基被任命为河南道讨捕大使,在虎牢搭档李密的大军,因为和裴仁基共同守卫洛阳的将领刘长恭被李密打败,所以裴仁基不敢和李密交战,采取守城的战略,但是裴仁基又担心自己的手下肖怀静会跟朝廷弹劾自己,碰巧那时候李密派人来劝降,裴仁基便带着他的儿子裴行俨(就是各大演义中裴元庆的原型人物)投靠了瓦岗军。

李密很是敬重裴仁基父子的勇猛,封他们为上柱国、河东公,裴仁基父子在李密那里也是建立了不少功勋。后王世充来和李密决战,裴仁基推荐的建议没有被李密采纳,瓦岗军过分轻敌,导致全军覆没。裴仁基父子也被王世充俘虏,王世充劝降裴仁基父子,裴仁基父子又在王世充军中效力,其子裴行俨在三军中威望极高,被称为“万人敌”,父子二人的势头被王世充忌惮,这时候,裴仁基便想挟持王世充而改立越王为皇帝,不料消息走漏,公元619年,王世充便将父子二人全部杀死了。

标签: 隋朝

更多文章

  • 第三节 结好突厥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突厥

    既然死里逃生,李渊更是加紧了造反的准备。要造反就必须打仗,要打仗最关键的就是两样,一个是兵,一个是粮。太原是边塞重镇,粮草不成问题,但是兵员就很成问题。隋炀帝给李渊的兵员额度只有数千人,靠这点兵马想要造反是不可能的,必须招兵买马。可是李渊身边的两个副留守都是隋炀帝的心腹,责任就是监视李渊,因此李渊无

  • 好大喜功——穷兵黩武三征高句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穷兵黩武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北周随国公杨坚篡位,立国为隋,是为隋文帝,改元开皇。同年十二月,高丽王高阳(即平原王高汤)遣使朝贡,杨坚授高阳大将军、辽东郡公,改封高丽王。从这以后,高句丽遣使纳贡不绝。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统一中原。平原王高汤怕祸事临头,积极练兵积粮,为守拒之策,引起隋文帝的不满,

  • 名相高颎有着怎样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北周末年,杨坚被任命为左大丞相,总揽国家朝政。杨坚向来知道高颎强干明察,又习兵事,非常有计谋,想要用他为辅佐,派杨惠前往去表明自己的意思。高颎欣然承命说:“愿受驱驰。纵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辞灭族。”这样,高颎就做了相府司录,成为杨坚的心腹,为之后杨坚成就大业作出了很多不朽的贡献

  • 善窥上意,适时转舵代代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上改朝换代屡见不鲜。每朝皇帝不多,官僚却不少,国君亡国后,虽然这些大臣们未必要跟着作亡国奴,但想在下一朝继续走红也不是件易事。可有的人,身在官场多年经验丰富,就算是改朝换代也能继续走红,他们究竟有何法宝呢?封德彝本来是隋朝的一个不起眼的臣子。隋朝立国不久,隋文帝命令宰相杨素负责修建仁寿宫,杨素任

  • 第五节 战薛举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就在李渊夺取长安不久,另外一个有能力有机会夺取关中的隋末豪强薛举的前锋也打到了与长安近在咫尺的扶风。薛举原为河东汾阳(今山东万荣西)人,后随父迁居金城(今甘肃兰州附近),是当地一个大土豪,号称拥有“家产巨万”。此人跟武士*有点类似,财雄势大后,便开始向军队钻营,后来当上了金城

  • 《独孤天下》独孤曼陀因谁“洗心革面”?最后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独孤

    正在热播的《独孤天下》是何澍培和蓝志伟共同执导,由安以轩、胡冰卿、张丹峰、徐正溪、李依晓等联袂主演的古装宫廷权谋剧,讲述的是北周时期一代贤臣独孤信因“独孤天下”的预言的故事。他膝下三个女儿,堪称绝世佳人,其中他的二女儿独孤曼陀(李依晓饰)被受争议,有说她是三姐妹中过得最差的那个,一人远嫁陇西,性格极

  • 第二节 太原李渊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太原

    身在太原,不管李渊是否愿意,突厥都是他必须要正视的一个大问题。李渊到了太原不久,隋炀帝就为了震慑突厥而巡边雁门,结果非但不能震慑突厥,反而被突厥所震慑。就在隋炀帝父子在雁门抱头痛哭之际,李渊的次子、年仅十六岁的李世民却在隋炀帝被围的雁门之役中初露头角。为了解救皇帝的危难,李渊不但派出了能够派出的兵马

  • 发现一墓碑,证明秦琼并非名门之后,反而出身低微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低微

    隋唐更替期间,群雄并起,遍地狼烟,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因为一部《隋唐演义》,更是让大家记住宇文化及、秦琼、罗成、李元霸、程咬金、罗士信、尉迟敬德、王君可、侯君集、史大奈……等等虎将的名字。其实,演义与历史大多数时候是脱节的,比如其中的无人敌李元霸,史上并不其人。而演义中战功赫赫的秦琼,在真实的历史中,

  • 独孤皇后历史原型是什么 独孤伽罗历史结局如何有几个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独孤

    《独孤皇后》是根据历史人物改编的,所以独孤皇后在历史上是有原型的。独孤皇后原型是隋朝的文献皇后,是鲜卑人,北周魏国公独孤信的嫡女。那么这是她的真名吗?根据历史记载,应该是的。独孤皇后出生在南北朝时期,那个时候正在普遍推崇佛教思想。独孤信也是佛教徒,所以给女儿取名富有佛教色彩。伽罗,在梵语中是Taga

  • 隋朝起义军李密和翟让的矛盾为何无法调和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起义军

    自从李密加入瓦岗寨后,不断取得胜利,队伍和地盘都日益壮大,纵观天下,风景这边独好。以目前这种轰轰烈烈,所向披靡的势头发展下去,进入东都喝酒是迟早的事,然后一统江山。可是,谁都没想到,在政治上、军事上都进入全盛时期的瓦岗寨,却悄悄地正演变为一场人祸。由于李密的功劳最大,连翟让也觉得自愧不如,说要让出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