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后宫宫官六尚的设置

唐朝后宫宫官六尚的设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343 更新时间:2024/1/16 9:46:42

(一)历史渊源

所谓宫官,在这里是指宫中女官,由她们掌管宫中各种具体事务,通由宫人中具有一定化知识和才干者充任。从现有文献来看,有关宫官的记载最早见于《周礼》一书,《周礼注疏·春官宗伯·世妇》:“世妇,每宫卿二人,下大夫四人,中士八人,女府二人,女史二人,奚十有六人。”“注:世妇,后宫官也。后六宫……女府、女史、女奴有才知者。”王后掌管六宫,每宫有宫卿二人,共有十二人,其下属中的女府、女史、女奴等皆为女官。从下大夫、中士等职官的设置来看,《周礼》所规定的宫官中亦参用士人,并非全用女官。后世历朝也有参用士人的例子,而唐代则全用女官,士人如掌管宫廷事务者,则全都隶属于殿中省。

自汉魏以来,皆沿袭了这一制度,只是在职事方面历代各有不同。汉代的女官多掌管宫中事务性工作,东汉末年开始在宫中设置女尚书之职,掌管文书章奏。魏明帝统治时期则赋予其更大的权力,所谓“乃选女子知书可附信者六人,以为女尚书,使典省外奏事,处分当画‘可”(《太平御览》卷94《皇王部》)。可见女尚书拥有代替皇帝批阅外廷奏章的权力。关于宫中女官的设置,在两晋南北朝时期,或置或废,颇不一致,且名号各异,职数差异也很大,没有形成定制。

隋朝在文帝统治时期,在宫中置有六尚、六司、六典等职,以分掌宫内诸事,但却不许其染指外廷政事,且品阶低下,如六尚为视从九品,六司为视勋品,六典为视流外二品。隋炀帝统治时期,改置六尚,职掌与文帝时略同,但品阶却有所提高,六尚为从五品,六司为从六品,六掌为从九品,此外还设置有许多流外之职。其中尚宫局掌管传宣奏等,尚仪局掌管宫中经史教学及音律、宾客等,尚服局掌管印玺、符节、衣服等,尚食局掌管膳馐酒醴等,尚寝局掌管床席、帷帐、铺设、洒扫等,尚工局掌管营造、裁缝、金玉、钱货等。隋朝宫官的特点是:全由女官充任,不再参用士人;不再授予过问外廷政事的权力,仅掌管宫内各种事务性工作;机构健全,分工明确,职数与品阶皆有严格的规定。这一切都表明宫官制度发展到隋朝已经比较完善,比较健全了,并且对唐代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二)职官设置及职能

唐朝的宫官制度沿袭了隋制,但是机构与职能比隋朝更加健全,并且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唐朝的宫官机构仍为六尚,其具体设置及职能情况如下:

1.尚宫局:设尚宫二人为长官,正五品。下辖有:

司记二人,正六品;典记二人,正七品;掌记二人,正八品。

司言二人,正六品;典言二人,正七品;掌言二人,正八品。

司簿二人,正六品;典簿二人,正七品;掌簿二人,正八品。

司闱六人,正六品;典闱六人,正七品;掌闱六人,正八品。

尚宫局的主要职能是导引中宫出入,并掌管宫官之印。宫中所需物品由外廷机构具体承办,并将相关文籍呈送尚宫局,由司记抄录审核,盖印后交付内侍省,由内侍省将回文移交外廷相关机构。其他五尚也各有其印,但只能限于本机构内部使用,不能加盖在对外的文书簿籍上,对外只能用尚宫局印。具体分工情况是这样的:

司记掌印,凡是宫中各机构出入的各种文簿账目都由其审核,未经审核者不能付诸实施。典记、掌记辅佐司记掌管这些事务(其他诸司的情况均是如此,下面就不一一罗列了)。

司言掌管传宣启奏之事,具体工作程序是:凡是皇帝有敕颁下,都要交付司言署名、登记,并且另行抄写一份,交付掌管宫门的官员送出。如果外廷机构奏事,皇帝阅后的批复意见也要交给司言,由司言登记抄录,连署后交给相关部门执行。

司簿掌管宫人的名册以及对宫人廪赐之事。

司闱掌管诸门户钥匙。

2.尚仪局:设尚仪二人为长官,正五品。下辖有:

司籍二人,正六品;典籍二人,正七品;掌籍二人,正八品。

司乐四人,正六品;典乐四人,正七品;掌乐四人,正八品。

司宾二人,正六品;典宾二人,正七品;掌宾二人,正八品。

司赞二人,正六品;典赞二人,正七品;掌赞二人,正八品。

彤史二人,正六品。

尚仪局掌管宫中礼仪及起居诸事。

司籍掌管甲乙丙丁四部典籍的教授以及宫中所用的笔札、几案等事。

司乐掌管教习宫人音乐、舞蹈、器乐演奏等事。

司宾掌管宾客朝见、宴会赏赐之事。

司赞掌管引导朝见、宴会赞礼等事。凡宫中举行宴会时,如有宾客参加,通常均由司赞引导宾客立于殿庭之下,司言代表皇帝宣敕赐座,然后由司赞引导其入席就座。皇帝赐酒,宾客要起身拜谢,赐食时也要起身再拜,这一切礼节都要在司赞的指引下进行,否则就是失仪,将会受到处罚。

彤史掌管记录宫闱起居之事。

3.尚服局:设尚服二人为长官,正五品。下辖有:

司宝二人,正六品;典宝二人,正七品;掌宝二人,正八品。

司衣二人,正六品;典衣二人,正七品;掌衣二人,正八品。

司饰二人,正六品;典饰二人,正七品;掌饰二人,正八品。

司仗二人,正六品;典仗二人,正七品;掌仗二人,正八品。

尚服局掌管宫中后妃、内命妇、女官的各种服饰、器玩、仪仗等事。

司宝掌管各种印玺、符契、图籍的保管,平时分类保管,相关部门如需使用,则“执状奏闻”,批准后交付使用。符契无论是出付或收回都要登记在册,并且规定收回时一定要用朱笔登记,以备核查。

司衣掌管衣服及首饰。

司饰掌管沐浴、巾栉及器玩的保管等事。

司仗掌管羽仪仗卫等事。

4.尚食局:设尚食二人为长官,正五品。下辖有:

司膳四人,正六品;典膳四人,正七品;掌膳四人,正八品。

司酝二人,正六品;典酝二人,正七品;掌酝二人,正八品。

司药二人,正六品;典药二人,正七品;掌药二人,正八品。

司二人,正六品;典二人,正七品;掌二人,正八品。

尚食局掌管宫中包括皇帝、皇后、嫔妃等的膳食供给之事,凡给皇帝、皇后进食时,都要先尝以检查是否安全,然后才能进呈御前。

司膳掌管帝后、嫔妃的膳食烹调。

司酝掌管酒醴饮品的供给。

司药掌管医方医药之事。

司掌管宫人饮食供给与薪炭等事。

5.尚寝局:设尚寝二人为长官,正五品。下辖有:

司设二人,正六品;典设二人,正七品;掌设二人,正八品。

司舆二人,正六品;典舆二人,正七品;掌舆二人,正八品。

司苑二人,正六品;典苑二人,正七品;掌苑二人,正八品。

司灯二人,正六品;典灯二人,正七品;掌灯二人,正八品。

尚寝局掌管帝后及嫔妃寝宫管理以及与此相关的物品管理之事。

司设掌管帷帐、茵席等的设以及洒扫之事。

司舆掌管帝后、嫔妃的舆辇、伞扇、羽仪等事。

司苑掌管园苑内蔬菜、水果种植之事。

司灯掌管灯烛的供给及管理之事。

6.尚功局:设尚功二人为长官,正五品。下辖有:

司制二人,正六品;典制二人,正七品;掌制二人,正八品。

司珍二人,正六品;典珍二人,正七品;掌珍二人,正八品。

司彩二人,正六品;典彩二人,正七品;掌彩二人,正八品。

司计二人,正六品;典计二人,正七品;掌计二人,正八品。

尚功局掌管宫中衣服的缝制及前述五局所未涉及的其他各种事务。

司制掌管衣服裁剪缝制之事。

司珍掌管金玉、宝货的收藏保管。

司彩掌管彩物、缯锦、丝帛的保管及供给。

司计掌管衣服、饮食、薪炭等的账目及调配。

除了以上所述的机构及职事外,唐朝还设置了掌管纠察宫中事务的女官。这是因为宫廷之中,人员颇多,事务繁杂,如果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对宫中各部门的纠察监管,则很难保证宫廷生活正常有序地进行。这类人员包括宫正一人,正五品;司正二人,正六品;典正四人,正七品。凡宫内以上人员中有不能履行职责,违反宫廷禁令者,一旦发现,通常由司正写成文书,上报宫正裁决。小事由宫正直接处罚,大事则奏闻皇帝或皇后,然后再行惩罚。

标签: 后宫

更多文章

  • 宦官举上地位,登基后立马变脸,终成一代圣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宦官

    唐朝也曾发生过几次大权旁落的情况,之中唐宣宗李忱在几次皇权旁落的时候被宦官举为皇太子,最后登帝成为“小太宗”,这可叫当时以为他是傀儡的一班权臣亮瞎眼。唐自从安史乱后便家道中落。随后经过多年的辗转反侧,唐的大权已经渐渐旁落,宦官这个时候把持着唐的朝政,唐武宗李倓死后,宦官们商量

  • 高句丽这样对待阵亡士兵 李世民发誓要将其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要将

    高句丽是我国东北地区存在过的一个政权,它从汉元帝建昭一年建国到被唐高宗所灭,共存在了七百余年。如今的高句丽人已经和匈奴人、突厥人、西夏人一样,在历史上彻底销声匿迹了。自隋炀帝杨广三征高句丽到唐高宗将其灭亡为止,中国对高句丽的灭国战役历时两朝四帝,共计七十余年。那么高句丽和中原王朝到底结下了什么仇恨,

  •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参与者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参与者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代明君,他在位期间,国力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然而后世很多人对李世民的皇位非常感兴趣,他的皇位确实得来不易。根据历史上记载,李世民真正继位是玄武门之变胜利之后。那么李世民到底与玄武门之变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李世民像李世民的父亲名叫李渊,是一个贪图享乐,爱好酒色之人

  • 高力士的一生:唐明皇的太监军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军师

    对君忠心,赐死贵妃力士常宿禁中,四方进奏文表,必先过目,小事便自行裁决。玄宗说“力士当上(值日),我寝乃安”,在朝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太子李亨(后为肃宗)呼之为二兄,诸王、公主呼之为阿翁,驸马辈呼之为爷,唐明皇李隆基也不直呼高力士的名字,称呼他:将军。他的资产富过王侯。曾

  • 太和公主——唐朝最后一位和亲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太和

    太和公主太和公主是第四位被送到回纥(回鹘)可汗的大唐公主,尽管西方敦煌学的研究者对她的评价颇高,但是在我国,她的名气却远不及初唐的高阳公主、文成公主或是盛唐的太平公主。公元821年,回鹘保义可汗请婚,唐穆宗许以亲妹妹、宪宗之女永安公主嫁之,尚未成行,保义可汗就死了,永安公主留在唐土,出家做了道士。穆

  • 此人篡夺皇位,结果却得到“被篡位者”高度的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皇位

    唐朝,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处于鼎盛之时的唐朝是万邦来贺,周边各国及各部落奉唐朝为上邦。知悉历史的人都有了解,唐朝是不连贯的,因这之中夹杂了15年的武周时期。公元690年九月九日,武则天称帝并改国号为“周”,公元705年,李唐旧臣趁着武则天病重发动了政变(神龙革

  • 揭秘真实的唐高宗:文治武功不逊于李世民,昏懦只因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文治武功

    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懦弱的丈夫。对于高宗,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他放在太宗的光环中考察,即使对他在位期间的政治评价,也会和贞观之治联系起来:“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明了高宗的政绩。那么,究竟是他本身懦弱,还是历史学家把他写

  • 唐太宗忍了这一人数十载,不敢杀他,仅敢在他过世后,砸碎其墓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这一

    如今提到唐太宗,绝大多数人都觉得他是一名大有作为的明君,他在当皇帝的那时候,始终全是勤务政务,解救老百姓于水火之中,缓解群众的承担,不论是高官重臣还是一般群众,都非常的钦佩他,他办事的方式,也变成了之后的皇上学习培训的构造函数。魏征过世的那时候,唐太宗非常的难过,而且还讲过几句广为流传到如今的名言,

  • 对待功臣,为什么朱元璋杀绝,而李世民却很少,原因出自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功臣

    在古代有很多了不起的皇帝,例如我们常说的,秦始皇赢政(前259——前210),武帝汉刘彻(前156年—前87年),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公元649年),一代女皇——武则天(公元624年—705年),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27年——公元976年)等等。这些皇帝,在历史上都有一定的成就,对于后世也

  • 【唐朝·元德秀】以音乐教化构建“琴台善政”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

    元德秀抚琴图元德秀,(公元六九六年至七五四年)字紫芝,河南人。生于唐武后万岁通天元年,卒于玄宗天宝十三年,年五十九岁。少孤,事母孝。举进士,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菌席。家贫,求为鲁山令。岁满去职。爱陆浑佳山水,乃居之,陶然弹琴以自娱。房琯每见,叹息道:“见紫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