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九龄的故事:诗名昭着相名显赫——张九龄传

张九龄的故事:诗名昭着相名显赫——张九龄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163 更新时间:2023/12/13 10:43:54

张九龄(673~740),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曲江县)人,出身于官宦家庭,曾祖张君政,曾官韶州别驾,祖父张子虔,曾任窦州录事参军,父亲张弘俞曾为素点金,青年时期的张九龄,勤奋好学,学识渊博,能诗善文,武则天神功元年(697)中进士,授校书郎。景云元年(710)六月,李隆基为太子,举天下文士,亲加策问。张九龄由于对策优秀,升为左拾遗,不久,玄宗即位,调任左补阔。由于才学出众,办事沉稳公平,其时吏部考试,由张九龄和右拾遗赵冬曦考其等第,前后四次都做得公允无误,为人称服。开元十年(722)调任司勋员外郎。

当时张说做宰相,他与张九龄同姓,对张九龄尤为器重,张说欣赏他的文才,常对人说:“后出时人之冠也。”张九龄也视张说为知己,两人关系非常密切。开元十一年(723)张九龄提升为中书舍人。开元十三年(725),玄宗到泰山封禅,张说以宰相的职位自选定玄宗的随同官员,许多是中书、门下二省官员,封山和毕,皆加晋升级,张九龄提醒张说:“官爵者,天下之公器燃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张说却说:“事已决矣,悠悠之谈,何足虑也。”没有听从张九龄的劝告,结果张说晋官之举动,受到朝野内外所怨。次年四月,御史中丞宇文融弹劾宰相张说“引术士占星,询私推侈,受纳贿赂。”张九龄曾事先提醒过张说,要他对宇文融加以防备,但张说对张九龄的提醒没有放在心上,结果张说被罢官闲赋,张九龄由于和张关系密切,亦受牵连,先改任太常少卿,后又出为冀州赐刺史。

张九龄以老母在乡,冀州路途遥远,上书请准予换至江南。玄宗许之,改为洪州都督,继而转桂州都督,兼岭南道按察使。开元十八年(730),张说去世,玄宗想起他生前曾多次推荐张九龄为集贤院学士以备顾问的话,因而,召拜张九龄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适逢朝廷起草赐渤海国诏书,无人胜任,张九龄提笔立成,不久转工部侍郎,知制语,后转中书侍郎,因母丧归乡里。开元二十一年(733),唐玄宗又恢复张九龄的中书郎职务。并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做了宰相。第二年,改任中书今。唐玄宗前期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后期沉洒酒色,开始昏庸,过着淫逸的生活。张九龄当宰相的时候,正是唐玄宗朝政开始由清明转向昏暗之时。面对这种形势,张九龄不顾个人安危,怀着忠君爱国的理想,力求挽救日益严重的政治危机。张九龄认为,选人用才是关系到国家兴亡盛衰的大事,他说:“国家赖智能以治。”“国家之败,由官邪也”,“任人当才,为政大体”。基于这种清醒的认识,他在实际工作时,反对以私情用人,反对压制人才,论资格判断人才。

为了改变重京官轻外官的历史做法,他上奏玄宗说:“欲治之本,莫若重守令。”因为县令和刺史是接近百姓的亲民之官。他主张:“凡不历都督、刺史,虽有高策,不得任侍郎、列卿;不历县令,虽有善政,不得任台郎、给事中、中书舍人。”这些主张对提高外官地位,整顿地方支治起到了的作用。开元二十三年(735),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因打败契丹有功,玄宗为赏功,要破格拜张守珪为相。张九龄认为不能这样做,他进谏说:“宰相者,代大理物,非赏功之官也。”玄宗退一步说:假以名而不使任其职,可乎广张九龄仍坚持认为不可,他说: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他反问玄宗:且守珪才破契丹,陛下即以为宰相,若尽灭奚、突厥等,将以何官赏之广说得玄宗哑口无言,只好停止拜相。

奸相李林甫,口蜜腹剑,深得玄宗宠信。当时讨论提升他为宰相时,玄宗征求张九龄的意见,张九龄极力反对,他上疏说:“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玄宗听不进张九龄意见,在开元二十二年(734)强行以李林甫为宰相,酿成了严重的后果。开元二十四年(736)十月,朔方节度使牛仙客,由于他在河西任职时,能够节约用度,勤于职业,使得所在地区仓库充实;器械精良,玄宗要提升其为尚书。张九龄提出反对意见,他说:“尚书古之纳吉,唐兴以来,惟旧相及扬历中外有德望者乃为之,仙客木河惶使典,今骤居清要,恐羞朝廷。”玄宗说:“加实封可乎?”张九龄也认为不可,他说:“封爵所以劝有功也,边将实仓库,修器械,乃常务耳,不足为功。”玄宗默然不语,心中老大不高兴。

李林甫借此中伤张九龄,他私下对玄宗说,张丸龄是个书呆子,不识大体,不能大用,第二天,玄宗又提出要对牛仙客实封之事,张丸龄仍固执如初,玄宗发脾气说:“难道一切事都要听你的么?”张九龄伏地叩头说:“陛下不知臣愚,使待罪宰相,事有未允,臣不敢不尽言。牛仙客乃边隅隅吏,目不知书,若当此大任,恐怕不合众望。”李林甫当面不和张九龄相互辩论,背后却加紧说他的坏话。

张九龄的犯颜直谏,本来就使玄宗感到厌烦,李林甫的甜言蜜语当然取得了玄宗的欢心。于是双方权力发生了转移,从张九龄手中转移到了奸臣李林甫手中。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知政事,改任尚书右丞相,第二年,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触怒唐玄宗,命左右将周子谅打得死去活来,流放外地,死于途中。周子谅是由张九龄推荐上来的,因而玄宗就以荐举不当的罪名,贬张丸龄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开元二十八年(740)二月,这位一代名相离开人间,时年六十八岁,张九龄不但为官清廉,且风度潇洒,玄宗曾对左右说:“每见九龄,精神顿生,”以后每进用一个,先问风度能若九龄乎广安史之乱后,玄宗想起忠直的张九龄来了,派特使者前去曲江祭奠,并厚恤其家。

标签: 张九龄

更多文章

  • 7、玄宗李隆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唐玄宗李隆基(684~761),唐睿宗第三子,母亲窦氏。因其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又称唐明皇。垂拱元年(684)八月生于东都。这时,其伯父中宗被废,其父睿宗继位,祖母武则天临朝称制,武氏权势日炽。垂拱三年(686)封楚王。天授元年(690),武则天称帝,改唐为周。三年,

  • 李世民为何必杀单雄信?私人恩怨这点最致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恩怨

    单雄信是瓦岗寨三当家,翟让时代,翟让老大徐懋公老二他老三。李密火并翟让当了老大,李密老大徐懋公老二他老三。李密被王世充打败投降了李唐,徐懋公也投降了李唐,但是单雄信投降了王世充,成为王世充手下一员悍将。武德三年,李世民带领徐懋公尉迟恭程咬金秦琼罗士信王君廓李君羡等等前瓦岗山大佬死磕王世充,此时李密和

  • 李世民手下大将谁最厉害?李世民的军事才能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大将

    成语小鸟依人出自李世民之口,这是他评价褚遂良时说的语言。褚遂良因才高八斗,书法艺术出众被魏徵推荐给唐太宗李世民,随后受到唐太宗的重用,官拜起居郎一职。当时,起居郎的职责就是记录皇上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包括饮食生活起居上的记录。有一次,唐太宗想要看褚遂良记载自己的言行起居内容,褚遂良回答太宗,自己从

  • 不可思议!李世民最爱的两个女人得宠原因竟是这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李世民的女人李世民一生共娶妻十五位,一位长孙皇后,十四位后宫妃嫔。李世民最爱的女人,当属正妻长孙皇后。长孙皇后比李世民小两岁,在她十三岁的时候,就嫁给了李世民。徐才人剧照长孙皇后共育有三位儿子,四位女儿,长孙皇后生下长子李承乾时,李世民十分欢喜,当他成为皇帝时,毫不犹豫地立李承乾为储君。长孙皇后和李

  • 为什么李世民会放400死囚回家过年,之后全部回来领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死囚

    李世民登基之后,虽然国泰民安,迎来了贞观盛世,可是他心里并不高兴。自从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夺得了政权,却也让天下人觉得皇上是一位心狠手辣的帝王。贞观六年的冬天,年关将至,李世民批阅着奏折,发现有一个申请处斩一批死囚。在古代,人们讲究天人感应,春夏生长,秋冬肃杀,按照惯例,死囚一般都会集中正在秋季处斩

  • 李敬业简介与评价:简述徐敬业一生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敬业

    李敬业(?~684)唐代反抗武则天专政的军事首领。唐初名将李勣孙。祖籍曹州离狐(今山东鄄城西南)。李责力本姓徐,赐姓李。总章二年(669),李勣死,敬业袭爵英国公,历官太仆少卿、眉州刺史。弘道元年(683),唐高宗卒,中宗即位。次年,改元嗣圣,武后以太后临朝称制,不久即废中宗,立豫王旦(即睿宗),武

  • 史上最人情味的新年:唐朝死囚回家过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死囚

    贞观六年(633年)的腊月,年根将近,天上飘着瑞雪,人间一派祥和。由于数年来国家大治物丰民安,出现了史上少有的大唐气象,心情不错,信步走出皇城,望着长安街上车水马龙忙着要过年的盛世景象,他忽然想到了另一类人-监狱中的死囚,此时此刻他们在想什么呢?于是这位千古第一仁君轻车简从,来到长安城外的监狱视察。

  • 李渊退位,李世民做了一个决定,被大臣反对说不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大臣

    如果一座建筑可以体现大唐恢宏气象的话,我想大明宫是当之无愧的形象代言者。大明宫位于长安城东北龙首原上,整个建筑群居高临下,俯视苍生。大明宫存世二百六十余年,见证了大唐王朝的兴衰荣辱。整个大明宫占地3.2平方公里,相当于五个北京紫禁城的大小,用气势恢宏、瑰丽壮观八字形容毫不为过。大明宫是唐王朝的政治中

  • 唐传奇中受佛、道观影响的社会理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道观

    作为中国政治、文化思想核心的儒家向往天下大同的理想世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状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 佳丽三千都夺不走李世民的心他最爱的女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佳丽

    在中国古代的唐朝,大家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和他开创的贞观之治,然而,对于李世民来说,他的成功套用今天的一句话也不失恰当: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位贤惠的妻子。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长孙皇后就是古代贤后的代表。据记载,长孙皇后自幼妩媚活泼,优雅、大气、可爱,深受唐太宗的喜爱。对于长孙皇后而言,大家最熟悉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