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7、玄宗李隆基

7、玄宗李隆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719 更新时间:2023/12/27 4:37:06

唐玄宗李隆基(684~761),唐睿宗第三子,母亲窦氏。因其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又称唐明皇。垂拱元年(684)八月生于东都。这时,其伯父中宗被废,其父睿宗继位,祖母武则天临朝称制,武氏权势日炽。垂拱三年(686)封楚王。天授元年(690),武则天称帝,改唐为周。三年,李隆基出阁,开府置官属。长寿元年(692)十月,早朝望时,李隆基在车骑簇拥下神气地来到朝堂。负责宫廷警卫的金吾将军武懿宗见了十分妒忌,便声色俱厉地诃排仪仗,想让李隆基折服。不想李隆基趾高气扬地叱之:这是我家的朝堂,关你什么事?竟敢排斥我的骑从!武则天听说后对这个小孙子特别宠爱,又让入阁(住宫中),实际上是被幽闭起来。二年正月(则天改用周正,以夏正十一月为正月,十二月为腊月,夏正月为一月,此处当为692年十一月)初二,睿宗的妃子刘氏、窦氏(玄宗母)朝武则天后,均被杀。腊月(当为692年十二月),睿宗诸子降爵,李隆基为临淄王。圣历元年(698),李隆基才与诸兄弟再次出阁。这时武则天年事已高(74岁),经狄仁杰等大臣规谏,放弃立武家子弟为嗣的想法,并接李显回洛阳,立为太子,李旦被封为相王。武则天还赐李隆基府第于东都积善坊。大足元年(701)十月,李隆基随武则天到西京,被赐府第于兴庆坊。长安(701~704)年间任右卫郎将、尚辇奉御。李隆基仪表雄壮美丽,英明善决断。他还多才多艺,尤通音乐,书法亦妙。

政变中的胜利者

神龙元年(705),唐中宗复位,李隆基擢任卫尉少卿,景龙二年(708)兼潞州(治上党,今山西长治)别驾,主管州军事。三年十一月,李隆基回京参加中宗郊祀(新旧《唐书》玄宗纪,均将李隆基回京参加祀南郊置于四年,而祀南郊,在新旧《唐书》中宗纪、《资治通鉴》中,均在三年十一月,故不用玄宗纪四年之说)。中宗之世,政治腐败,韦武专权,景龙元年(707)太子李重俊矫诏发羽林军欲诛灭韦武集团,未成。事后,韦氏党羽欲将相王等株连进去,赖众臣力保得免。李隆基觉察韦氏阴谋,感到皇室将面临政治危机,故决定留在京城,以备应变。他暗中结交羽林军万骑中的豪杰之士,如果毅葛思顺、陈玄礼、李仙凫等,积极争取羽林军,聚集力量。

四年六月,中宗被毒死,李隆基与姑母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宫廷政变,六月二十日一举杀死韦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在铲除韦氏之前,有人建议李隆基告诉父亲相王。李隆基认为,不可告诉父亲,因为此事极危险,成功福归相王,如不成功可以不连累父亲;另外,如果相王不同意起事,计划就无法进行。成功之后,李隆基才禀告父亲,由相王辅政,封李隆基为平王。二十三日睿宗即位,准备立皇太子。睿宗嫡长子宋王李成器,曾在文明元年(684)二月立为太子,现在三子平王李隆基又立有大功,立谁合适?李成器坚决推辞,他认为立皇太子的原则是:国家安定时应先考虑立嫡长,国家有危难时应先考虑立有功者。违反这个原则,会使天下失望。平王有功,自己死也不敢居其上。大臣也认为李隆基有功当立为太子。二十七日,睿宗立李隆基为皇太子。

在这次宫廷政变中,太平公主出力不小,睿宗对这个极有才智的妹妹很信任。太平公主极似其母武则天,权力欲强,依仗皇帝哥哥的信赖,而极力扩张自己的权势。而太子李隆基的精明强干,与太平公主的权欲不相容。太平公主多次谋求废立太子,未成;又设法让睿宗怀疑太子,结果睿宗干脆让位给李隆基。延和元年(712)八月,李隆基即皇帝位,以听小事;睿宗为太上皇,主大事。玄宗改元为先天元年。

玄宗即位后,太平公主权势不减,朝中宰相七人,五出其门,四人为太平之党:窦怀贞、萧至忠、岑羲崔湜,只有郭元振魏知古、陆象先三相不附太平公主。文臣武将,大半依附太平公主。太平之党阴谋废玄宗,又指使宫人元氏向玄宗进毒。形势异常危急,张说崔日用等劝玄宗当机立断。玄宗怕对姑母太平公主动手,会伤睿宗之心。崔日用劝说道,天子的孝在于安定四海,让奸人得志,社稷破亡,不能称孝。并建议玄宗先斩杀依附太平公主的羽林军将军,以控制禁军,再搜捕太平逆党。玄宗采纳了崔日用建议。七月初,宰相魏知古得知太平公主准备七月初四发动政变。于是玄宗便先于三日动手,将依附太平公主的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等或杀、或捕,抓获萧至忠、岑羲,窦怀贞自杀,太平公主逃至山寺。初四,睿宗将一切大权交给玄宗,并徙居百福殿。三天后,太平公主被赐死于家。唐玄宗取得完全的胜利,掌握了国家大权。玄宗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先天元年(712)即位,至天宝十五载(756)退位为太上皇,共在位45年,有三个年号,即先天、开元、天宝。他统治时期集太宗至武则天治理的大成,使唐朝达到极盛,但是,正是在他统治时期,唐朝由盛转衰了。

开元天宝盛世

玄宗身历二次政变,自己掌政后,便采取措施防止再发生宫廷政变:将参与政变的太平公主党羽,贬斥到边地;封诸王为州刺史,但不临民主政,由上佐主持州务,亲王失去兴兵作乱的条件,亦不会被人利用来搞宫廷政变。开元二年(714)六、七月间,玄宗解除了掌管禁军诸王的兵权,并将宋王李成器、邠王李守礼等出为刺史。还规定每季宗王二人入朝,使诸王不同时留居京城,也减少他们和朝官的接触。玄宗这些做法消除了动乱隐患,稳定了局势,使唐朝在安定中走向全盛。

首先,玄宗治国注重选贤任能。开元初他任用有“救时宰相”之誉的姚崇,军国大事由姚崇襄助裁决。姚崇富有应变能力、改革思想。面对中宗以来弊端丛生的局面,他向玄宗建言十事:仁义为政、不贪边功、禁止宦官预政、外戚不得任台省官、以法治近密佞幸、拒绝贡献、禁造佛寺道观、礼接臣下、提倡进谏、禁外戚干政。玄宗完全同意姚崇的意见。这十事是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成为玄宗开元初施政的依据。后玄宗任用与姚崇齐名的贤相宋璟,宋璟刚正不阿,敢于直谏。玄宗用相各有所长,所用宰相均为一时贤才。

在选贤任能的同时,玄宗大力裁汰冗官。中宗以来,公主、贵戚卖官鬻爵,还有大量不经过吏部的“斜封官”,以及员外、试、检校等官,名目繁多,冗官充斥。开元二年,玄宗下令罢免所有员外、试、检校官,“斜封官”均被罢斥。又严规官吏选举,强调授官应以功、以才。经过整顿,“大革奸滥,十去其九”(《通典》卷19《职官》一)改变了冗官充斥、人浮于事的局面,提高了办事效率,还减省了国家开支。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李世民为何必杀单雄信?私人恩怨这点最致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恩怨

    单雄信是瓦岗寨三当家,翟让时代,翟让老大徐懋公老二他老三。李密火并翟让当了老大,李密老大徐懋公老二他老三。李密被王世充打败投降了李唐,徐懋公也投降了李唐,但是单雄信投降了王世充,成为王世充手下一员悍将。武德三年,李世民带领徐懋公尉迟恭程咬金秦琼罗士信王君廓李君羡等等前瓦岗山大佬死磕王世充,此时李密和

  • 李世民手下大将谁最厉害?李世民的军事才能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大将

    成语小鸟依人出自李世民之口,这是他评价褚遂良时说的语言。褚遂良因才高八斗,书法艺术出众被魏徵推荐给唐太宗李世民,随后受到唐太宗的重用,官拜起居郎一职。当时,起居郎的职责就是记录皇上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包括饮食生活起居上的记录。有一次,唐太宗想要看褚遂良记载自己的言行起居内容,褚遂良回答太宗,自己从

  • 不可思议!李世民最爱的两个女人得宠原因竟是这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李世民的女人李世民一生共娶妻十五位,一位长孙皇后,十四位后宫妃嫔。李世民最爱的女人,当属正妻长孙皇后。长孙皇后比李世民小两岁,在她十三岁的时候,就嫁给了李世民。徐才人剧照长孙皇后共育有三位儿子,四位女儿,长孙皇后生下长子李承乾时,李世民十分欢喜,当他成为皇帝时,毫不犹豫地立李承乾为储君。长孙皇后和李

  • 为什么李世民会放400死囚回家过年,之后全部回来领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死囚

    李世民登基之后,虽然国泰民安,迎来了贞观盛世,可是他心里并不高兴。自从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夺得了政权,却也让天下人觉得皇上是一位心狠手辣的帝王。贞观六年的冬天,年关将至,李世民批阅着奏折,发现有一个申请处斩一批死囚。在古代,人们讲究天人感应,春夏生长,秋冬肃杀,按照惯例,死囚一般都会集中正在秋季处斩

  • 李敬业简介与评价:简述徐敬业一生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敬业

    李敬业(?~684)唐代反抗武则天专政的军事首领。唐初名将李勣孙。祖籍曹州离狐(今山东鄄城西南)。李责力本姓徐,赐姓李。总章二年(669),李勣死,敬业袭爵英国公,历官太仆少卿、眉州刺史。弘道元年(683),唐高宗卒,中宗即位。次年,改元嗣圣,武后以太后临朝称制,不久即废中宗,立豫王旦(即睿宗),武

  • 史上最人情味的新年:唐朝死囚回家过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死囚

    贞观六年(633年)的腊月,年根将近,天上飘着瑞雪,人间一派祥和。由于数年来国家大治物丰民安,出现了史上少有的大唐气象,心情不错,信步走出皇城,望着长安街上车水马龙忙着要过年的盛世景象,他忽然想到了另一类人-监狱中的死囚,此时此刻他们在想什么呢?于是这位千古第一仁君轻车简从,来到长安城外的监狱视察。

  • 李渊退位,李世民做了一个决定,被大臣反对说不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大臣

    如果一座建筑可以体现大唐恢宏气象的话,我想大明宫是当之无愧的形象代言者。大明宫位于长安城东北龙首原上,整个建筑群居高临下,俯视苍生。大明宫存世二百六十余年,见证了大唐王朝的兴衰荣辱。整个大明宫占地3.2平方公里,相当于五个北京紫禁城的大小,用气势恢宏、瑰丽壮观八字形容毫不为过。大明宫是唐王朝的政治中

  • 唐传奇中受佛、道观影响的社会理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道观

    作为中国政治、文化思想核心的儒家向往天下大同的理想世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状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 佳丽三千都夺不走李世民的心他最爱的女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佳丽

    在中国古代的唐朝,大家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和他开创的贞观之治,然而,对于李世民来说,他的成功套用今天的一句话也不失恰当: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位贤惠的妻子。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长孙皇后就是古代贤后的代表。据记载,长孙皇后自幼妩媚活泼,优雅、大气、可爱,深受唐太宗的喜爱。对于长孙皇后而言,大家最熟悉的故

  • 揭秘与李世民相敬如宾的皇后究竟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相敬如宾

    李世民是唐高祖的儿子,唐高祖去世后,李世民成为了唐朝新任继承者,即为唐太宗。李世民于公元598年出生,卒于公元649年,共享年五十二岁。李世民在青年时期就跟随父亲李渊从军,曾经率领军队到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后来,父亲李渊带兵起义,李世民帮助父亲打天下,唐朝建立之后,李渊封他为尚书令等职。后来,晋升为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