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那些曾让唐太宗落泪的大臣,他对杜如晦最好,对高士廉最真情!

那些曾让唐太宗落泪的大臣,他对杜如晦最好,对高士廉最真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913 更新时间:2023/12/18 16:44:24

贞观之治可以说这是唐太宗与群臣共同努力得来的结果,在此期间,唐太宗感情的投入起到了很大作用。唐太宗是个很重感情的人,特别对身边的近臣表现得更加突出,很多大臣在去世的时候,唐太宗都十分伤感。

贞观二十一年正月,高士廉去世。高士廉是长孙皇后的舅舅,也是长孙皇后兄妹俩的实际抚养人,又是和唐太宗一起并肩走过多年的战友。唐太宗听到消息后,坚持要亲自去吊唁。房玄龄劝唐太宗,皇帝身体也不好,正在吃药,不宜去那种地方。

唐太宗拒绝了,说自己此去不单是为君臣之礼,更有故旧情深,还有亲戚之情。一番话说的情真意切,让人忍不住想掉眼泪。

唐太宗在半路被长孙无忌拦住,说舅舅临死前曾留下遗言,不让皇帝来吊唁。唐太宗还是不听,长孙无忌拉着御马,扶在马头上哭,唐太宗这才回宫。

高士廉出殡那天,唐太宗站在城楼上远眺,为逝者送行。

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最重要的宰相伙伴房玄龄病重。此时,唐太宗在玉华宫。为了能见最后一面,唐太宗让人把房玄龄抬到玉华宫。两个垂暮之年的老伙伴都感慨地流下了眼泪。

唐太宗找了很多名医给房玄龄治病,还让御厨一日三餐给房玄龄送饭。为了来往方便,唐太宗还让人凿宫墙,另开一个门,随时派人问候。就是这样也没能留住房玄龄。

也许有人会说,晚年的唐太宗看到战友的去世,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自己,这才多愁善感起来。其实不是,他年轻时也是这样。

贞观四年,46岁的杜如晦病重。30多岁的唐太宗亲自到杜府探望。看到杜如晦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唐太宗难过地泪流满面。

杜如晦死后,唐太宗哭得很伤心,他让虞世南为杜如晦撰写碑文。在一次吃瓜时,唐太宗又想到杜如晦,他伤心地怎么也吃不下去了,让人把剩下的瓜拿到杜如晦的灵前祭奠。

在赏赐给房玄龄黄银带时,唐太宗又想到杜如晦。想到阴阳两隔,唐太宗伤感地流下眼泪。他要赏赐给杜如晦同样的一条。考虑到鬼神怕黄银,唐太宗交给房玄龄一条黄金带,让他送到杜府。

两年后,贞观六年,39岁的张公瑾去世,又一个英年早逝的人。唐太宗要到郊外去哭一下张公瑾,太史看过历书后告诉他,宸日不宜流泪,不能去。唐太宗说,君臣如同父子,儿子去世,父亲哭泣,是感情的自然流露,怎么能规定哪天不能哭就不哭了呢?

接下来还是一个唐太宗痛惜英年早逝的人才。贞观七年,33岁的魏收病重。唐太宗亲自探望,拉着魏收的手潸然泪下。魏收去世后,“太宗亲自临哭,哀恸左右。”(《旧唐书·魏收传》)

贞观十二年,老臣虞世南去世。唐太宗为他开追悼会,伤心地哭着说自己没有了知音。他写了诗让人拿到虞世南的灵前焚烧,希望虞世南在另一个世界能看到。几年后,唐太宗又梦到虞世南。

贞观十六年,魏征病重。唐太宗得知魏家连个正经卧室都没有后,把自己准备盖小殿的材料拿出来送到魏家,督促工人五天就盖好了,还送去被褥等生活用品。

魏征病入膏肓时,唐太宗再次亲自探望,拉着魏征的手流泪。贞观十七年正月,魏征去世,“太宗亲临恸哭,废朝五日。”(《旧唐书·魏征传》)

同一年,一件让唐太宗痛心的事发生了:他最喜欢的大臣侯君集谋反。为了不让侯君集受辱,唐太宗亲自审问。当证据确凿,定罪问斩时,唐太宗流着泪向大臣求情:可不可以免侯君集的死罪?大臣都不同意,唐太宗只好下了杀人令。为了侯君集,唐太宗从此不再上凌烟阁。

贞观十九年,51岁的岑文本跟着御驾东征。走到幽州,岑文本得了暴病,“太宗亲自临视,抚之流涕。”(《旧唐书·岑文本传》)当天夜里,岑文本累死在工作岗位上。听到表示有人去世的钟声,唐太宗说,岑文本死了,我真不想听到这样钟声啊。

唐太宗和大臣们在工作中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不仅近臣去世他会哭泣,他还会梦到他们,这说明,这些人装在唐太宗心里。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感情如同父子,是由衷地流露出来的,不带丝毫掺假成分。

有关唐太宗的这则历史故事,各位看官表示有何见解?不妨留言,我们一起来交谈!

标签: 他对

更多文章

  • 两人的这一举措,害国、害民、害己!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这一

    常言道: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方向正是思想的结果,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想法,也因此决定了奋斗的目标与方向,以及具体的行动。正确的想法,会使人沿着光明的方向发展而成就自己;错误的想法,会扭曲人生,使人陷入深渊而不可自拔,甚至于摧残人生。历史上的安史之乱是中国唐朝时期唐玄宗末年至唐代宗初年的一次重大内战。

  • 戏迷也疯狂——后唐庄宗李存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后唐

    李存勖自幼随父征战,英勇过人。父亲死后,他秉承遗命,灭后梁,逐契丹,统一北方,建立后唐,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为他赢得了“战神”的称号。可建国之后,骁勇的战神一变成为“超级票友”,每日和伶人同台唱戏,终因宠信伶人误了国政,身死国灭,成为天下笑柄。少年成名后唐

  • 皇帝牌育儿宝典,看看李世民是怎么养孩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是怎么

    老实说,皇帝是龙种,自有他不同凡夫俗子的一面,但皇帝他首先也是人,也食人间烟火,也会和常人一样结婚生子,也面临抚养教育下一代的重任,所以说皇帝也是有烦恼的,而且是更多政治道义和责任的那种。那么皇帝是如何育儿的呢?我们还是用成功皇帝李世民来说事吧,看他如何育儿,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贞观17年(公元64

  • 李泌以诚为谏唐德宗不换太子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唐朝的时候有一位奇人李泌,他在任宰相期间,面对好猜忌的的君主采用循循善诱的方法上谏,不但为君主弥补了缺漏,还做到保官安身,实在是不简单。唐德宗时,因疑太子而打算另立舒王,一时又拿不定主意,便征求丞相李泌的意见。李泌说:“陛下只有一个儿子,为什么要将他废掉而另立一个儿子呢?”于

  • 3、《唐律疏议》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律

    唐高宗永徽年间,以《贞观律》为基础编纂《永徽律》,共12篇,500条。后又对律文逐条逐句进行诠解和疏释,附在律文下,即疏议。律与疏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称《唐律疏议》(《唐律疏议》之名是元代人起的,唐宋称《律疏》)。《律疏》由皇帝下诏颁布实施,其本身就是法律,为官吏办案所必须遵行。《旧唐书·

  • 擅长玩弄帝王心术的李世民最后被谁啄了眼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心术

    纵观中国历史,凡是能成事的帝王身边总围着一大批的能臣良将,难道真的是因为他们身上充满了霸王之气,振臂一呼天下云集,虎躯一震天下咸服吗?非也,之所以帝王身边能者云集,是因为他们善用帝王心术,会拉拢各种人才。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靠着在外征战拉拢的各路豪杰,成功的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夺取了皇位

  • 第一节 对等政策,互相往来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对等

    开元时期,唐玄宗秉承太宗时期的对外政策,实行睦邻友好,和各民族对等,并且允许汉藩通婚。同时,唐玄宗还开辟道路,远交外邦,使得唐朝和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广泛地交流,也使得唐朝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更加深远。唐玄宗依贞观故事治国,继续执行唐太宗对“中华”与“夷狄&

  • 李世民娶64岁的萧皇后,是为了国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国玺

    看惯了历史上贤惠的、奸诈的、凶狠的,各种各样的皇后,正常一点的皇后倒是不多,比如隋炀帝的老婆,演义里娇艳无双的萧美娘,一生6次下嫁,最后被唐太宗李世民从突厥救回,成为李世民的妻子,死后与隋炀帝合葬。真实的萧皇后是什么样的人呢?萧后婉顺聪慧、知书达礼,又通医术,颇知占侯,深得文帝夫妇欢心和丈夫杨广宠爱

  • 唐代中州乡村借贷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州

    1.政府放贷(1)公廨本钱。官府出举的有公廨本钱。唐代国家规定州县置公廨钱,贷给百姓,收息取利。《旧唐书·玄宗纪》载:开元二十六年正月,“长安、万年两县,各与本钱一千贯,收利供驿”。三月,“河南、洛阳亦借本钱一千贯,收利充人吏课役”。(2

  • 唐朝佛教的兴盛与三大石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佛教

    在通往西天的路上,有一支师徒五人的队伍,他们在打败了各路终于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到达了西天极乐世界,这是我国四大名着之一《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小说只是文人虚构出来的一个场景,而其中的师傅却还真有其人,他便是我国唐朝着名的高僧玄奘,他为了深入研究佛学,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走了一条艰险的取经之路,为我国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