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高宗李治历史评价:“昏懦”皇帝到底是不是窝囊废?

唐高宗李治历史评价:“昏懦”皇帝到底是不是窝囊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543 更新时间:2024/1/16 5:59:46

唐高宗李治,一位史书中颇为尴尬的帝王。首先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其次他是大周皇帝武则天的丈夫,这身前身后的两位帝王虽褒贬不一,但也是颇有作为。后世人对这位“昏懦”的皇帝有太多的误解。总是把他取得的成绩归功于父亲李世民,把武则天的篡权归因于高宗的无能。欧阳修撰《新唐书》中把他当做“昏懦之主”。然而,事实其实并非如此。高宗李治也是一个颇有作为的皇帝,后世的史学家为了突出武则天的专权只能把高宗写成一个“昏懦”的皇帝,也是为了防止再次出现武则天这类的人物。所以高宗成了被武则天连累的第一人。

历史追踪

唐高宗李治(公元628年~公元683年),字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长孙皇后。贞观五年(公元631年),李治被封为晋王。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李承乾被废,李泰也因罪被黜,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李治被立为太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七月即位,时年22岁。公元675年4月13日,唐高宗诏令武则天摄国政。在位34年,病死,终年56岁,葬于乾陵(今陕西省乾县50里的梁山)。

解读真相

为什么说唐高宗不是窝囊废呢?

1.重视生命

首先我们来看看唐高宗李治对待生命的态度,李治从来就不迷信什么长生不老,他曾经说:“果有不死之人,今皆安在?”众所周知,皇帝对长生不老最为渴求,一直以来都是孜孜不倦的。秦始皇曾不遗余力地去寻找长生不老药,最后死在途中。就连唐太宗李世民都因服用丹药过量而亡,而唐高宗李治要远胜于其父。唐高宗对当时医术很信任,他对于御医的治疗都能够积极配合,即使是在他的头上扎针也不介意。他还命令宰相组织名医修订了《唐本草》。从他对待生命的态度上可知李治并不是一个“昏懦”的君主!

2.超强的处理危机能力

唐高宗处理危机的能力也是很厉害的。在公元652年的宗室谋反一案上也显示了他手腕强硬的一面。巴陵公主的驸马柴令武、高祖李渊的女儿丹阳公主的驸马薛万彻、高祖六子荆王元景等人勾结在一起,图谋发动政变,欲推举自称有做皇帝征兆的荆王元景为帝。当高宗发现时,果断下令将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等人斩首,赐荆王元景、吴王恪、高阳公主、巴陵公主等人自尽,吴王恪之弟被废为庶人,房遗爱之弟遭贬,薛万彻之弟被流放。其中也牵连了一大批相关人员,而借此机会消除异己。从高宗处理危机的表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强硬的一面。试想,如果这样的帝王仍要用“昏懦”二字来描述,这未免过于牵强。

3.不凡的忍耐力

高宗李治在忍耐力方面也显示出了不凡的才华,李治是李世民的嫡三子,登基时年仅22岁,当时掌权的是高宗的舅舅长孙无忌,年轻的李治是无法与长孙无忌抗衡的,但是高宗经过长期不解的努力一步一步削减长孙无忌的势力,最后终于自己把持了朝政,然后把长孙无忌贬至外地,致其自杀而亡。

4.卓越的军事才能

高宗的军事成就也不容小觑,高宗时期解决了太宗时期一直没有解决的对高句丽的战争,高宗先后派大将苏定方、李勣(即李世勣)、刘仁轨以及薛仁贵经略辽东,最后兵围平壤,灭了高句丽,并在辽东设立九都督府。后来新罗统一朝鲜半岛,与唐朝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此种举动一举解决了东西两大劲敌。显然高宗完成了太宗没有实现的梦想,使唐朝的版图一度达到了鼎盛时期。试问一个能征善战的君主又怎么可能是一个“昏懦”的君主呢?

5.善于听从劝谏

一天,李治出外打猎时,突然下起了雨,他问臣下:“用油布做的雨衣怎么样才能不漏一点水?”臣下说:“要是用瓦做,就不会漏雨了。”这位臣子的言外之意是不应出来打猎游玩。高宗明白了他的意思,也欣然地接受了批评。后来,高宗对如何能够减轻百姓负担的问题再次征询臣子。大臣来济说:过多的劳役是老百姓的一大负担,出工则误农时,出钱又花费很多,应该免除一切不急需的徭役征发。高宗听后,觉得说得非常有道理,于是虚心采纳。

6.十分重视法律建设

我国现存最完整的成文法典着名的《唐律疏议》(与《罗马法》并称),就是在高宗永徽四年由长孙无忌等大臣修订而成的。相对来说,这一时期的执法状况宽平公正,犯罪率较低。史载,有一次,大理寺卿唐临向高宗报告说:监狱中在押的犯人只有50多个,其中只有两人需要判死刑。从这里可以看出,高宗是一个文治武功都不逊色于任何帝王的皇帝,甚至有些地方还要优于其他帝王。

用时下比较流行的话来讲高宗是一个“被昏懦”的帝王,后世的史学家为了最大地丑化武则天就必须把高宗写成昏懦。高宗和武则天是自由恋爱的,而他们恋爱又比较不符合中国的伦理,因为在他们发生不正当的男女关系时,他们是儿子和后妈的关系,李治能冲破这层伦理关系,不能不说他异于常人。

在他们真正走到一起,武则天由昭仪到皇后的这个过程,武则天表现出她才华横溢的一面,而且他们在一些意见方面一直保持惊人的一致,比如在打击长孙无忌方面,他们的配合就淋漓尽致。几十年的夫妻,相互之间是非常了解的,正因为有这些基础,武则天才得以去批阅奏折、处理政事,甚至垂帘听政,形成“二圣”的局面。到后来高宗的身体每况愈下之时,国事完全由武则天来处理。虽然经历了一个短暂的“大周”,但是武则天仍然坚持高宗的治国政策,使得高宗的政策得以延续,国家得以继续强盛。不能不说这是高宗的一个神来之笔!

应该说高宗培养了一个出色的治国人才武则天,但是因为武则天的性别关系被后世人极力地丑化,就连文治武功都非常出色的高宗也都“被昏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认识上的偏差。

标签: 窝囊废

更多文章

  • 第二节 发展农业,减轻徭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第二节

    玄宗即位之初,经济状况较为一般,而财政上的矛盾较为尖锐。从中宗到睿宗,在经济条件仍不宽裕的情况下,大造寺观,滥行封赏,使国家财政进一步恶化。景龙三年(公元709年),宰相韦嗣立上疏谏道:“今陛下仓库之内,比稍空竭,寻常用度,不支一年。倘有水旱,人须赈给,征发时动,兵要资装,则将何以备之?

  • 此人是史上最强盗墓贼,于七年挖遍唐朝皇陵,终被“唐朝”皇帝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

    温韬又名李彦韬,是京兆华原人。他活跃在唐末五代期间,这人打小就不是一个安分的主,少年时期神风乱世,带领着一帮狗腿子聚啸山林,而后投靠了当地军阀李茂贞,为了表忠心所以改了李彦韬这个名字。李茂贞是唐朝的岐王、割据凤翔一带的军阀,有很大的独立性,华原县就是他的地盘,他将之升格为耀州,温韬被任命为耀州刺史。

  • 女皇武则天的初夜 用哭这一招勾住李世民的心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女皇

    武则天在李世民面前大胆、机智的运用了哭这一招,使她从众多的女人中脱颖而出,勾住李世民的心。武则天运用了手段见到了皇上慈禧用了不少手段才让咸丰帝宠幸身为敌人后代的她。此前的武则天完全可以是她的老师。中国历史上最有权势的两个女人经历何其相似。唐太宗李世民喜欢漂亮的女人,他的后宫里美女不计其数。十五岁的武

  • 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的咏史诗创作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史诗

    (一)王维的咏史诗创作王维不仅是出色的田园诗人,同时他的咏史诗也写得很有特色,他的咏史诗可分为妇女题材、君臣题材、豪侠题材和隐士题材等几类,约10余首,主要代表作有《息夫人》《西施》《班婕妤》《过始皇墓》《李陵咏》《夷门歌》《偶然作》等。1.充满理想的现实主义情怀王维咏史诗不多,但与其山水田园诗风貌

  • 年过五十的女人被四位皇帝疯抢 最后花落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四位

    中国历史上美丽的女人数不胜数,迷倒皇帝的女人也有许多,但是仅仅只有这么一位,历经多次朝代变换,尽管年过半百,依然让多位皇帝为她疯狂,经历数位帝王,最后花落李世民,她就是隋朝的萧皇后。萧皇后天生丽质,娇媚迷人,出生时,因相貌美丽而推算她的生辰八字,得出八个字“母仪天下,命带桃花”,萧皇后的一生,也恰好

  • 杜如晦简介与故事:历史上杜如晦是怎样的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是怎样

    杜如晦审时度势待价而沽杜如晦(586―630),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出身于世代为官家庭。祖父杜徽曾在隋时任怀州刺史,父亲杜咤曾任隋昌州长史。少年时代的杜如晦聪敏好学,尤喜好文史,他气质英爽,以风流自命。隋大业年间,参加吏部人才选拔,吏部侍郎高孝基对他很是器重,认为他有应变之才,当

  • 陆羽简介:撰有《茶经》,旧时被视为“茶神”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旧时

    陆羽陆羽(733-约804),唐学者。字鸿渐,自称桑苎(níng)翁,又号东冈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性格幽默诙谐,闭门着书,不愿为官。一度曾为伶工。与女诗人李季兰、僧皎然颇友好。以嗜茶着名,并对茶道有精深研究,撰有《茶经》,旧时被视为“茶神”。又能诗,但

  • 韦后乱政:神龙殿中毒死唐中宗李显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神龙

    嗣圣元年(684)五月二十三日,从均州(今湖北均县)通句房陵(今湖北房县)的乡间大道上,几辆马车在慢慢地行驶。第一辆车上坐着的一位青年男子,面容憔悴,目光呆滞,似乎有重重的心事和无限的忧愁。他就是唐中宗李显。武则天称帝以后,李显被废为庐陵王,幽禁在皇宫中一所冷落的庭院中。后来,又被流放到遥远的南方。

  • 唐代中州行政地理概述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州

    唐代中州包括河南道的大部分、河北道的一小部分、山南道的一小部分、淮南道的一小部分。总括起来有:洛阳(河南府):武德四年,讨平王世充,置洛州总管府,其年十一月,罢总管府,置陕东道大行台。九年,罢行台,置洛州都督府,并于河南府暂置尚书省(权于府置尚书省)。贞观十八年,废都督府。神龙元年,改神都为东都。先

  • 他本是一代明君 晚年却因怕死迷上了炼制丹药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本是

    一位无能的昏君,上至误国亡国,下使百姓民不聊生;而一位贤良的明君则上可兴盛国家,下可使黎民百姓耕者有其田。若说起唐太宗李世民,这可是中国帝王史上有名的明君。他有高瞻远瞩的长远目光,亦是文韬武略的文武全才。在他的诸位兄弟中,是真正的佼佼者,当他被兄弟们猜疑嫉妒,百般为难时,他爆发了,展示了自己真正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