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五、面向世界的海上贸易

五、面向世界的海上贸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973 更新时间:2023/12/24 13:22:17

元朝空前大一统的环境下,重视商业发展的元代,海上交通和对外贸易十分发达。

元朝采用南宋旧制,设市舶提举司管理海外贸易。1277年曾在泉州、庆元、上海、澉浦四市设市舶司。1293年又增设温州、杭州、广东三处市舶司。

元政府还制定了“市舶法22条”。元代市舶法规定:出海贸易的船只、人员、货物、贸易目的地,均需经当地市舶司审核批准,发给公凭、公验。开船时,由市舶司官员检视船货内有无违禁物品。船舶出海,原则上只允许前往申请的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做贸易。若确“因风水打往别国”,则按照“舶到别国货物”例抽分(征税)。出海贸易的船只,须于规定的时间返回,并到原来申请凭验的市舶司接受抽分。抽分的比率是,粗货l:15,细货1:10,另纳舶税1:30。外国船只和中国船只输入的外国货物,依例抽分后,由市舶司差人发卖。

为了能直接从海外贸易中获得更大的利益,元政府于1284年始,实行了一种官本商办的外贸活动,即由政府提供船舶、资本,商人提供人力,所得利益,政府得7成,商人得3成。海外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基本上是纺织品、陶瓷器、金银铁器、杂货类日用品和水银、硫磺等矿产品,以及名贵中药材等。输入的多是香料、珠宝等奢侈品。

当时和中国有海上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据记载,菲律宾以南以西的沿海国家和地区就达97个,最远处到达非洲今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岛。当时,东南亚海上的贸易主要掌握在中国商人的手里。当时要想从印度经海路到达中国的话,就只能乘坐中国的船只。

2.王实甫与《西厢记》

王实甫也是元代着名的杂剧家,他是元代易州人,曾在元朝做官,后辞官不做,赋闲在家。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代戏曲中的另一部重要作品。《西厢记》是王实甫把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改写为戏曲后的作品。故事情节虽基本相同,但剔除了一些不合理的情节,题材更集中,主题更鲜明,艺术上也有所提高。

《西厢记》情节并不复杂。男主人公张生是一个有才华的青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普救寺邂逅了已故相国的千金崔莺莺。两人一见倾心,但迫于封建社会男女之大防,以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伦理观念,两人只能含情脉脉,不敢亲近。好在有个红娘在中间穿针引线巧布局,使两人各吐心事,真正相爱了。但相国夫人嫌贫爱富,不愿意答应这门婚事。也是歪打正着,正巧恶霸孙飞虎率兵包围了普救寺,而张生的义兄正好在附近带兵驻守,情急下相国夫人答应了张生的婚事。于是张生搬来救兵解了普救寺之围。不想老夫人翻脸不认账,好在红娘伶牙俐齿,后来张生高中状元,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为明清以来的戏剧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艺术上王实甫在《西厢记》中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展开了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完成了对莺莺、张生、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故事里的人物虽不多,但揭示得比较深刻,能将人物的性格和情节开展巧妙地结合到一起,成功地表现了事件曲折复杂的过程。

《西厢记》从元明以来一直是最受群众欢迎、流传最广的曲目,原因就在于《西厢记》是在歌颂爱,歌颂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望与执着,是中国数百年来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幸福的赞歌。

3.马致远与《汉宫秋》

马致远,号东篱,和关汉卿一样也是大都人。他的一生经历了世祖、成宗、武宗、仁宗、英宗五代君主。马致远的先辈是随金室南迁的文士,蒙古灭金后,北方政局逐渐稳定,他们又迁回到了大都地区。因此马致远做过官,青年时代曾经追求功名,他自己说“九重天,二十年,龙楼凤阁都曾见”。到晚年,马致远隐居江南,具体情况不被人知。

马致远一生写出的剧本较多,杂剧有十五种,现存七种。它们是:《半夜雷轰荐福碑》、《江州司马青衫泪》、《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孤雁汉宫秋》、《开坛阐教黄粱梦》、《太华山陈抟高卧》、《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其中以《孤雁汉宫秋》,即《汉宫秋》在艺术上成就较高,最为出名。

《汉宫秋》是以昭君出塞的故事为历史模本写成的杂剧。《汉书·匈奴传》和《后汉书·南匈奴传》中记载了汉元帝时,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汉朝请求和亲,昭君自愿出塞的事。马致远把故事改到了汉朝国势衰弱的汉元帝时,并对史实进行了很多改动。在马致远笔下,画师毛延寿因求贿不成,故意丑化王昭君的画像,后来被元帝发现,就叛国勾引匈奴兵入侵。这时满朝文武束手无策,王昭君被迫出塞和亲,走到汉匈边境黑龙江时,投江自杀。马致远在暗示,一个专权纳贿的权奸,一旦罪恶败露,就有可能叛国投敌;而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志士,在面临国家民族的危难时,应挺身而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以捍卫国家民族的利益。

《汉宫秋》是一部有着很强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的作品。作品反映了在元灭金、灭宋的历史转折时期,元朝内部的诸多矛盾,渗入了作者对民族矛盾中许多人家破人亡的感慨。尽管作品有一定的历史和阶级局限,但不失为一部感人的杰作。

4.白朴与《墙上马头》

白仁甫生于1226年,出生在今河南开封。原名恒,字行,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因此人们常称他为白朴。白朴祖籍是今天的山西河曲。白朴出身书香门第,伯父白责是金章宗泰和三年进士,精于禅学道书、岐黄之说,是当时有名的诗人。父亲白华,字文举,金宣宗贞祐三年进士,官至枢密院判官。白朴出生时,金王朝正走向灭亡,当时文化兴盛,政治上却腐败无能,终于在1234年被蒙古人灭亡。

正因如此,白朴的童年十分坎坷,漂泊不定。白朴幼年时饱经兵乱,因诗人元好问与白家交往很深,所以这一时期白朴得到了元好问的很多帮助。1233年白华先在邓州降宋,后又在1235年10月降蒙。不到10岁的白朴也跟着父亲辗转漂泊。白华降蒙后依附于真定地区的蒙古万户史天泽。真定地区早在1240年就步入了恢复发展时期。史氏家族注意延揽文士、振兴文教,所以真定地区文士荟萃,杂剧创作活动也出现了兴盛局面。白朴正是在这种环境中熏陶长大的。

白朴的作品很多,现存有词一百零五首,词集名《天籁集》。散曲有小令三十三支,套曲四组,杂剧十五种。白朴的杂剧作品中有很多名作,如《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唐明皇游月宫》、《苏小小月夜钱塘梦》以及《鸳鸯简·墙头马上》等。现今保留下来的只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鸳鸯简·墙头马上》和《韩翠蕨御水流红叶》的残文。

标签: 面向世界

更多文章

  • 二、元代的水利学与工程技术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水利学

    元代在水利学与工程技术方面,不仅郭守敬的贡献突出,贾鲁在水利方面也有着相当的成就。尽管贾鲁在水利工程上的兴建引发了后来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不过还是应该对他的成绩作出正确的评价。在元代黄河曾多次泛滥,有记载表明,在元统治不到百年的时间里,竟然多达200余次。1344年,黄河洪水冲垮白茅堤,时任元朝水监的

  • 历史上第一位外国太监朴不花:险些颠覆元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元朝

    朴不花路遇美人中国历史上有番邦属国向朝庭奉送宦官的习惯,高丽人朴不花,生于元朝文宗时代。他七岁时净身,随后就被人家辗转送到了中国。同时送到中国的除了太监还有宫女。其中有个小宫女是他的同乡,名叫奇洛。在道路上奔波辛苦的朴不花做梦也想不到,今后他的前途竟与这个小美人有很大的关系。刚进宫时,朴不花只是一名

  • 揭秘元朝初年的文学大亨元好问文学成就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就有

    元好问是我国金末元初着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是宋金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约生于1190年,字裕之,太原秀容人(今天在山西),号遗山,被尊称为“一代文宗”,元好问一生的成就涉猎很广,他在诗、文、曲、词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其代表作品有《论诗》、《遗山集》等。文学家元好问元好问的家世背景相当强大,元好

  • 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吴中

    杨基,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生长于吴中〔今江苏苏州〕,约明太祖洪武六年〔公元一三七三年〕前后在世。九岁能背诵六经。元末,曾入张士诚幕,为张士诚记室。洪武初,〔明初,公元一三六八年〕起为荥阳县知县,历官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杨基少时曾着《论鉴》十万余言

  • 倚天屠龙记中范遥为什么要杀韩千叶和黛绮丝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倚天屠龙记》里,明教四大法王之一的紫衫龙王黛绮丝在叛出明教之后和丈夫韩千叶隐居灵蛇岛,江湖上将他们夫妇二人称为金花婆婆、银叶先生,但是江湖上很少有人知道金花婆婆其实就是昔日的紫衫龙王韩千叶。道理很简单,黛绮丝本是波斯明教总坛派往中土地明教的卧底,目的是为了偷取乾坤大挪移口诀。同时因为黛绮丝还是波斯

  • 伯颜的故事:真才受用,善于治军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伯颜真才受用伯颜(1236-1295)。元大将。至元二年(1265年)任中书左丞相。十一年,领兵攻宋。从襄阳沿汉水入长江东下。次年,下建康。进右相。十三年陷临安(今杭州),俘谢太后、恭帝等北去。此后长期统军北方与叛王海都作战。三十一年世祖死,他奉成宗即位,同年十二月(1295年初)病死。伯颜出身于蒙

  • 亲兄弟为皇大不同——武宗滥政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亲兄弟

    短命的元成宗铁木尔固然替黄金家族守业有成,但封建皇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谶语似乎就是在指他铁木尔一生赫赫武功,却没有解决好继承人的问题,虽有一子但过早地离世;晚年自己病患缠身,竞再也没有为其帝国“生”出接班人来。1305年(元成宗大德九年),成宗病

  • 张弘范被称千古第一汉奸,他真的是汉奸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奸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张弘范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公元1279,蒙古骑兵攻击败大宋,南宋至此为元朝所灭。在元宋之战中,却有一人不得不提,其名为张弘范,本应为汉族人的他却帮助元兵攻打南宋,不仅俘虏文天祥,最后还灭了南宋,历史之上有人将其称为千古第一汉奸,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通过对历史的研究,你会发

  • 凭一己之力换的成吉思汗止杀令,道教宗师舍己为人从不嘴上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吉思汗

    道教本是我们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但就影响力来说佛教在中国更大,虽然来自印度但在中国确是扎根发扬光大。由于佛教总是将“善”挂在嘴边,时间长了似乎人们对其印象也就剩下善了,但是道教大多隐士都是寻一个深山老林修炼,出山就是有大事,除妖降魔总的来说杀气太重不那么善的感觉。有人曾经说,

  • 天顺帝阿速吉八传:天顺帝阿速吉八的故事以及人物生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天顺

    天顺帝阿速吉八(公元1320年一?)在位时间:公元1328年~公元1328年曾用年号:天顺谥号:无庙号:天顺帝安葬地:不详公元1328年,也孙铁木儿死后,身为左丞相的倒剌沙不知出于何种目的,过了一个多月仍不立新君,致使朝野上下一片震动。于是留守大都的燕铁木儿等人借机将元武宗海山的次子图帖睦尔推上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