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忽必烈灭宋战后之政局

忽必烈灭宋战后之政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452 更新时间:2024/1/8 11:02:40

蒙古人灭宋,征服中国,与蒙古大帝国统治之完成,皆在元世祖忽必烈之时。而蒙古之一切开国规模与各项政治制度之建立,亦在元世祖之时。忽必烈是继承铁木真窝阔台后之一位英明君主,在位三十五年(公元1260~1294年)活到八十多岁,是元朝入主中国之第一任皇帝。兹将元世祖之开国规模、政治建设、军事改革分别说明如下:

一、建国号、定都邑:以前中国历朝所用国号,如周、秦、汉、唐、宋,都是渊源于当初封邑之名。到元世祖时候,在至元八年,采纳刘秉忠建议,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文义,建国号曰“大元”,这是以文义为国号之始,这种创制,正是为一新耳目。

元世祖正式以燕京为大都(今北京),而以开平为上都(今内蒙古多伦),并规定饮时巡辕之制。盖上都为夏都,大都为冬都,皇帝春夏在夏都,秋冬在冬都。从地理上说,大都(燕京)是控制中国本土之政治中心,而上都(多伦)则是控制北方蒙古本土之政治中心。

二、制文字,定国政:蒙古人本来只有言语而无文字,自成吉思汗灭乃蛮后,乃采用乃蛮所用之畏吾儿文字作为蒙古文字。(畏吾儿即回鹘)到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吐蕃后,尊事吐蕃高僧八思巴为国师。八思巴博学多才,运用吐蕃文法,另造蒙古新字,也是拼音字,一共四十一个字母,又叫八思巴字或蒙古国字。属于梵文系统,但为直书如汉文。(现存于曲阜孔庙之元圣旨碑,便为八思巴字)

蒙古初起时,除原始之民族迷信外,无所谓宗教信仰。成吉思汗对宗教虽不重视,但对各种宗教亦相当宽容。

所以蒙古兵到处蹂躏宗教之同时,也接受各种不同宗教之影响。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后,对一切宗教都很尊重,特设宜政院掌管佛教、回教、道教、也里可温教(天主教)等。而在这些宗教中,最受国家尊敬者,是佛教中之喇嘛教。该教为西藏型之佛教,与中国型之佛教不同。忽必烈征服西藏时,颇得力于吐蕃喇嘛之合作,同时吐蕃有一圣僧“八思巴”者,前来谒见,深为世祖所敬重。“八思巴”七岁,便能诵佛经十万言,藏人称为“圣童”,其祖先世代,都是辅佐吐蕃国王,是权威世家。后来元世祖即位,便将八思巴请来中国,尊为国师,而喇嘛教也就无形中成为蒙古人之国教。至元十一年,八思巴辞归吐蕃,世祖又延聘其弟“亦伟贞”为国师,从此成为定制,每逢一位帝师死去或回藏,便再自吐蕃延请一位帝师继任。

三、行政区划:元朝疆城,可分为四大汗国与元朝本部两个范围。元朝首都本在和林,建都燕京(今北京)

后,于和林置行中书省,自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后,其历代皇帝所真正统治者。仅有本部地方,所谓四大汗国,实际各自为政,自成一系统,而与元朝中央政府,逐渐脱离关系。元朝本部,计分为三个区划:(一)为腹里,(二)为岭北,(三)为中国本部诸行省。腹里为京畿地方,包括今之河北、山东、山西、内蒙一部,由中书省统治之。岭北就是外蒙古,这是蒙古人之发祥地,设岭北行中书省统辖之,省府设在和林。中国本部地方,则分设为十省统辖之,名为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浙江、湖广,征东等省。地方行政是三级制,省下为路府州,路府州下为县。

蒙古初起,完全是部落组织,官制简单,大别之只有掌管军事之万户统帅与行政之达鲁花赤两种长官,另外辅佐大汗之宰相,叫大必阁赤。世祖统一中国后,乃命中国学人刘秉忠许街等,模仿汉人,详定官制,以宋为蓝本,而略加改变。中央以中书省总揽行政,以枢密院总揽军事,以御史台总揽监察,形成三权鼎立之中枢,颇似秦汉之丞相、御史、太尉三权分立原则。元朝之宰相,名义甚多,曰中书令,曰左右丞相,曰平章政事,曰参知政事,都是辅佐天子以发布政令,而以中书令为首揆。亦设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隶属于中书省。地方行政第一级是行中书省,其行政首长也和中书省相似,有丞相、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左右丞等。第二级是路府州,路府设有总管府为行政机构,达鲁花赤下设有都总管、同知、判官。州县均分上中下三等,达鲁花赤下设州尹、同知、判官;县尹、县丞、县尉等。其官制最大特点,即无论中央或地方,首长都是蒙古人,而以汉人南人为副贰。达鲁花赤者,为蒙古语地方行政长官之通称。

四、兵制: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后,征服金、宋,遂征发中国人为兵。在北方黄河流域一带之民兵,谓之“汉军”;在长江流域之宋人,谓之“新附军”:另外在辽东地方,有所谓“行军”、“契丹军”、“高丽军”;云南有所谓“寸白军”;福建有所谓“余军”,都是地方性之乡兵。

蒙古人是人人皆兵制。汉人南人则为抽丁制,二十人或十人始出一丁为兵。兵役年龄亦较蒙古人为晚,大抵廿以上始充派兵役。蒙古特别重视工匠技艺人才,每征服一地,常征取该地技艺人才,编为特殊部队,名为“匠军”。又为控制异族降将,尝收容降将子弟充军,福为“质子军”。世祖将禁卫军改为“五衙”,正式定名为“侍卫亲军”。又重新编定天下百姓之兵籍,并将精兵集中于中央为捍卫。腹里大河南北一带,派遣亲王统率蒙古探马赤军分别屯驻。远方如南海之地,则以汉军及新附军屯戍。各路立万户府,各县立千户所。从蒙古之地方军制与行政制度之配合看来,大元帝国,完全建筑在军事力量之控制上。另外蒙古赖以统冶其庞大疆域,保持其全国政治军事与交通之联系,有一项最严密之制度,即是遍于全国各地之“驿站制度”,蒙语为“站赤”。规模最大,效率最高,可以称为一代宏规。

标签: 政局

更多文章

  • 五、面向世界的海上贸易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面向世界

    在元朝空前大一统的环境下,重视商业发展的元代,海上交通和对外贸易十分发达。元朝采用南宋旧制,设市舶提举司管理海外贸易。1277年曾在泉州、庆元、上海、澉浦四市设市舶司。1293年又增设温州、杭州、广东三处市舶司。元政府还制定了“市舶法22条”。元代市舶法规定:出海贸易的船只、

  • 二、元代的水利学与工程技术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水利学

    元代在水利学与工程技术方面,不仅郭守敬的贡献突出,贾鲁在水利方面也有着相当的成就。尽管贾鲁在水利工程上的兴建引发了后来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不过还是应该对他的成绩作出正确的评价。在元代黄河曾多次泛滥,有记载表明,在元统治不到百年的时间里,竟然多达200余次。1344年,黄河洪水冲垮白茅堤,时任元朝水监的

  • 历史上第一位外国太监朴不花:险些颠覆元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元朝

    朴不花路遇美人中国历史上有番邦属国向朝庭奉送宦官的习惯,高丽人朴不花,生于元朝文宗时代。他七岁时净身,随后就被人家辗转送到了中国。同时送到中国的除了太监还有宫女。其中有个小宫女是他的同乡,名叫奇洛。在道路上奔波辛苦的朴不花做梦也想不到,今后他的前途竟与这个小美人有很大的关系。刚进宫时,朴不花只是一名

  • 揭秘元朝初年的文学大亨元好问文学成就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就有

    元好问是我国金末元初着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是宋金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约生于1190年,字裕之,太原秀容人(今天在山西),号遗山,被尊称为“一代文宗”,元好问一生的成就涉猎很广,他在诗、文、曲、词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其代表作品有《论诗》、《遗山集》等。文学家元好问元好问的家世背景相当强大,元好

  • 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吴中

    杨基,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生长于吴中〔今江苏苏州〕,约明太祖洪武六年〔公元一三七三年〕前后在世。九岁能背诵六经。元末,曾入张士诚幕,为张士诚记室。洪武初,〔明初,公元一三六八年〕起为荥阳县知县,历官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杨基少时曾着《论鉴》十万余言

  • 倚天屠龙记中范遥为什么要杀韩千叶和黛绮丝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倚天屠龙记》里,明教四大法王之一的紫衫龙王黛绮丝在叛出明教之后和丈夫韩千叶隐居灵蛇岛,江湖上将他们夫妇二人称为金花婆婆、银叶先生,但是江湖上很少有人知道金花婆婆其实就是昔日的紫衫龙王韩千叶。道理很简单,黛绮丝本是波斯明教总坛派往中土地明教的卧底,目的是为了偷取乾坤大挪移口诀。同时因为黛绮丝还是波斯

  • 伯颜的故事:真才受用,善于治军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伯颜真才受用伯颜(1236-1295)。元大将。至元二年(1265年)任中书左丞相。十一年,领兵攻宋。从襄阳沿汉水入长江东下。次年,下建康。进右相。十三年陷临安(今杭州),俘谢太后、恭帝等北去。此后长期统军北方与叛王海都作战。三十一年世祖死,他奉成宗即位,同年十二月(1295年初)病死。伯颜出身于蒙

  • 亲兄弟为皇大不同——武宗滥政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亲兄弟

    短命的元成宗铁木尔固然替黄金家族守业有成,但封建皇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谶语似乎就是在指他铁木尔一生赫赫武功,却没有解决好继承人的问题,虽有一子但过早地离世;晚年自己病患缠身,竞再也没有为其帝国“生”出接班人来。1305年(元成宗大德九年),成宗病

  • 张弘范被称千古第一汉奸,他真的是汉奸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奸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张弘范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公元1279,蒙古骑兵攻击败大宋,南宋至此为元朝所灭。在元宋之战中,却有一人不得不提,其名为张弘范,本应为汉族人的他却帮助元兵攻打南宋,不仅俘虏文天祥,最后还灭了南宋,历史之上有人将其称为千古第一汉奸,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通过对历史的研究,你会发

  • 凭一己之力换的成吉思汗止杀令,道教宗师舍己为人从不嘴上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吉思汗

    道教本是我们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但就影响力来说佛教在中国更大,虽然来自印度但在中国确是扎根发扬光大。由于佛教总是将“善”挂在嘴边,时间长了似乎人们对其印象也就剩下善了,但是道教大多隐士都是寻一个深山老林修炼,出山就是有大事,除妖降魔总的来说杀气太重不那么善的感觉。有人曾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