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黄道婆的故事:对我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黄道婆的故事:对我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777 更新时间:2024/1/4 14:42:14

元朝统一之后,国内安定下来,经济上得到恢复发展,当时棉花的种植很普遍,所以棉纺织业很快就发展起来了。

在江南的松江乌泥泾镇,长期流传着这样一首颂扬纺织能手黄道婆的民谣:

黄婆婆,黄婆婆!

教我纱,教我布,

两只筒子两匹布。

这黄婆婆是谁呢?她就是元朝初年劳动人民出身的女纺织家黄道婆。关于黄道婆的身世,史书上的记载是极少的。传说黄道婆的家里很贫苦,父母只好让她去做了童养媳。倔强的黄道婆无法忍受这种非人的生活,一天夜里逃出了这个家庭去谋生。在黄浦江边停着一条海船;她不顾一切地上了船,偷偷地躲在船舱里。这艘船就载着她往海南岛去了。

海南岛是我国少数民族黎族人民聚居的地方。黎族人民很早就种植棉花,并有很高的纺织技术。他们创造了一套包括去籽、纺、织等工具,生产出许多花被、缦布和其他日用绵织品。这些产品十分美观、实用,深受内地人民的欢迎,是泉州商人经营的重要货物。黎族的棉织技术当时在全国是最先进的。黄道婆去海南岛之前,在乌泥泾一带,棉花去籽是用双手剥的,皮棉是放在板桌上,用线弦竹弓弹松的,效率很低,费工很大。

黄道婆到了海南岛以后,和黎族姐妹共同劳动,和她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虚心她们学习。她在当地生活了三十年,把黎族同胞精湛的纺织技术完全学到了手。大约在元成宗元贞年间(公元1295到1296年),黄道婆越来越思念自己的故乡,就搭乘一艘商船,回到了乌泥泾镇。这时候,她大约五十岁了。

黄道婆回来一看,乌泥泾还是老样子:土地贫瘠,粮食不够吃,棉花的产量很低,纺织技术仍旧很落后,人民生活非贫困。于是她决心把自己高超的纺织技术传授给乡亲们。

黄道婆把黎族同胞使用的纺织工具加以改进,请工匠们制作了一整套捍、弹、纺、织等工具。“捍”就是搅车,又叫轧车、踏车,利用上下两个旋转方向相反的转轴,把棉花相互辗轧,除去棉籽。“弹”就是弹棉花用的椎弓。黄道婆改制的弓有四尺多长,比以前所用的一尺四五寸的弓大得多,并用弹力大的绳作弓弦,所以弹起棉花来又快又好。“纺”是纺车。黄道婆创制的纺车,是可以同时纺三根纱的脚踏纺车,比以前使用的一个纺锭的手摇车、速度快、效率高。她那时候用的提花机,已经能织出许多美丽的花布。黄道婆还教人们学会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技术。所织成的被、褥、带、手巾等,上面都有折枝、团凤、棋局、图案字等花饰,十分鲜艳美观。她还把黎族特产的棉织品崖州被的织造方法传授给镇上的妇女,从而生产了大批的“乌泥泾被”。当时“乌泥泾被”闻名全国,远销各地。

黄道婆所传授的先进纺织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人掌握。到元朝末年,松江一带已经有一千多家居民从事纺织业,那些过去单单依靠贫瘠土地过日子的人,生活都有了改善。人们忘不了黄道婆的恩情,在她去世的时候,乌泥泾人个个悲痛流泪,把她安葬在今天华泾镇北面东湾村,还专门建造了祠堂,塑了她的像,逢年过节都要为她举行祈祷仪式。

黄道婆死后,新的纺织技术从乌泥泾进一步向松江、长江中下游,向全国推广开来。到了明代,乌泥泾所在的松江,已经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的中心,赢得“衣被天下”的声誉。黄道婆对我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标签: 纺织业

更多文章

  • 忽必烈灭宋战后之政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政局

    蒙古人灭宋,征服中国,与蒙古大帝国统治之完成,皆在元世祖忽必烈之时。而蒙古之一切开国规模与各项政治制度之建立,亦在元世祖之时。忽必烈是继承铁木真窝阔台后之一位英明君主,在位三十五年(公元1260~1294年)活到八十多岁,是元朝入主中国之第一任皇帝。兹将元世祖之开国规模、政治建设、军事改革分别说明如

  • 五、面向世界的海上贸易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面向世界

    在元朝空前大一统的环境下,重视商业发展的元代,海上交通和对外贸易十分发达。元朝采用南宋旧制,设市舶提举司管理海外贸易。1277年曾在泉州、庆元、上海、澉浦四市设市舶司。1293年又增设温州、杭州、广东三处市舶司。元政府还制定了“市舶法22条”。元代市舶法规定:出海贸易的船只、

  • 二、元代的水利学与工程技术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水利学

    元代在水利学与工程技术方面,不仅郭守敬的贡献突出,贾鲁在水利方面也有着相当的成就。尽管贾鲁在水利工程上的兴建引发了后来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不过还是应该对他的成绩作出正确的评价。在元代黄河曾多次泛滥,有记载表明,在元统治不到百年的时间里,竟然多达200余次。1344年,黄河洪水冲垮白茅堤,时任元朝水监的

  • 历史上第一位外国太监朴不花:险些颠覆元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元朝

    朴不花路遇美人中国历史上有番邦属国向朝庭奉送宦官的习惯,高丽人朴不花,生于元朝文宗时代。他七岁时净身,随后就被人家辗转送到了中国。同时送到中国的除了太监还有宫女。其中有个小宫女是他的同乡,名叫奇洛。在道路上奔波辛苦的朴不花做梦也想不到,今后他的前途竟与这个小美人有很大的关系。刚进宫时,朴不花只是一名

  • 揭秘元朝初年的文学大亨元好问文学成就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就有

    元好问是我国金末元初着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是宋金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约生于1190年,字裕之,太原秀容人(今天在山西),号遗山,被尊称为“一代文宗”,元好问一生的成就涉猎很广,他在诗、文、曲、词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其代表作品有《论诗》、《遗山集》等。文学家元好问元好问的家世背景相当强大,元好

  • 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吴中

    杨基,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生长于吴中〔今江苏苏州〕,约明太祖洪武六年〔公元一三七三年〕前后在世。九岁能背诵六经。元末,曾入张士诚幕,为张士诚记室。洪武初,〔明初,公元一三六八年〕起为荥阳县知县,历官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杨基少时曾着《论鉴》十万余言

  • 倚天屠龙记中范遥为什么要杀韩千叶和黛绮丝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倚天屠龙记》里,明教四大法王之一的紫衫龙王黛绮丝在叛出明教之后和丈夫韩千叶隐居灵蛇岛,江湖上将他们夫妇二人称为金花婆婆、银叶先生,但是江湖上很少有人知道金花婆婆其实就是昔日的紫衫龙王韩千叶。道理很简单,黛绮丝本是波斯明教总坛派往中土地明教的卧底,目的是为了偷取乾坤大挪移口诀。同时因为黛绮丝还是波斯

  • 伯颜的故事:真才受用,善于治军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伯颜真才受用伯颜(1236-1295)。元大将。至元二年(1265年)任中书左丞相。十一年,领兵攻宋。从襄阳沿汉水入长江东下。次年,下建康。进右相。十三年陷临安(今杭州),俘谢太后、恭帝等北去。此后长期统军北方与叛王海都作战。三十一年世祖死,他奉成宗即位,同年十二月(1295年初)病死。伯颜出身于蒙

  • 亲兄弟为皇大不同——武宗滥政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亲兄弟

    短命的元成宗铁木尔固然替黄金家族守业有成,但封建皇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谶语似乎就是在指他铁木尔一生赫赫武功,却没有解决好继承人的问题,虽有一子但过早地离世;晚年自己病患缠身,竞再也没有为其帝国“生”出接班人来。1305年(元成宗大德九年),成宗病

  • 张弘范被称千古第一汉奸,他真的是汉奸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奸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张弘范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公元1279,蒙古骑兵攻击败大宋,南宋至此为元朝所灭。在元宋之战中,却有一人不得不提,其名为张弘范,本应为汉族人的他却帮助元兵攻打南宋,不仅俘虏文天祥,最后还灭了南宋,历史之上有人将其称为千古第一汉奸,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通过对历史的研究,你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