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广宁之战简介 广宁之战的过程和影响是什么

广宁之战简介 广宁之战的过程和影响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592 更新时间:2023/12/26 18:44:21

广宁之战,发生于天二年(1622年),后金与明朝的一次大交锋,此役明军大败,王化贞与熊廷弼退保山海关,辽西土地尽失。

背景

广宁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它是辽西的咽喉,是镇守山海关的门户,是保卫京城的屏障。明朝自建朝以来,辽东总兵必驻守重兵于此,它是明朝在东北最高的军事机关驻地,是控制蒙古弹压女真的军事重镇。

随着后劲努尔哈赤的大举进攻,明朝核心重镇沈阳,辽阳相继丢失,大明的辽东经略袁应泰兵败自缢而死。大明朝野,甚为震动。于是天启皇帝启用辽东三杰之一的熊廷弼任辽东经略,并同时擢王化贞为巡抚。两人到任到,各自提出抗击后金努尔哈赤的战略方案。但怎奈方案不一,各自为政。而反观后金努尔哈赤,占领辽河以东后,秣马厉兵,准备继续向辽西大举进攻。

过程

西平之战

天启二年(1622年),努尔哈赤发兵攻取广宁,大战随即拉开。

明朝坚守广宁的军事部署分三道防线:一借助辽河拉筑第一道防线二借广宁城外围的西平堡,镇武堡,镇宁堡等构防第二道防线,三

以广宁的城防,做为第三道防线。

努尔哈赤率领六万大军出其不意,越过明朝的第一道防线——辽河,兵锋直指广宁城外围的西平堡。

没过多久,西平之围吃紧。王化贞相信中军孙得功的计策,发动了广宁的全部兵力,让孙得功和祖大寿前往和祁秉忠会合,然后向前去作战。熊廷弼也传令刘渠拔营赴援。一月二十二日在平阳桥遭遇后金军,刚刚交锋,孙得功和参将鲍承先等领头逃跑,镇武、闾阳的兵力于是也被打败,刘渠、祁秉忠在沙岭战死,祖大寿逃往觉华岛去了。西平守将副总兵罗一贯待援不至,在城墙上向着北京方向跪拜,说道:“臣尽力了”。然后自刎而死。参将黑云鹤、游击李茂春、张明先等相继战死。至此明军全军覆没。

熊廷弼当时已离开右屯,驻军闾阳。参议邢慎言劝他紧急救援广宁,却被佥事韩初命阻挠,于是熊廷弼撤退了回来。当时后金军在沙岭停下来不再向前来。

不战自逃

王化贞平常把孙得功看作心腹,而孙得功已偷偷地投降了后金,他想活捉王化贞作为自己的功劳,就诈称后金军已到城边。城中一时大乱,人各奔逃,参政高邦佐阻挡也挡不住。王化贞正关起门办理军书,毫无所知。参将江朝栋推门闯进来,王化贞大声训斥他。江朝栋大声喊道:“事情危险了,请你快走!”王化贞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朝栋就搀扶他出来骑马逃走,后边两个仆人徒步跟着,于是丢了广宁城,仓惶逃命。在大凌河遇上了熊廷弼,熊廷弼微笑着说:“六万军队就可以把敌人一举荡平,到头来怎么样呢?”

王化贞感到惭愧,建议驻守宁远和前屯。熊廷弼说:“已经晚了。现在只有保护老百姓入关去!”于是把自己所领的五千人交由王化贞来殿后,把全部积蓄都放火烧了。正月二十六日熊廷弼和韩初命一起护送难民入得关来,王化贞、高出、胡嘉栋也先后入关,只有高邦佐自杀而死。

广宁陷落

孙得功逃跑逃回广宁,便进行了叛变,他派兵夺取城门,封锁府库,并在城中宣扬,前方战事打败了,应该投降后金了。他自己甚至亲自会见努尔哈赤,请努尔哈赤进城。努尔哈赤没想到得到广宁城这样容易,遂不信。不久,后金派入广宁的奸细回来汇报广宁城的情况,请努尔哈赤入城,努尔哈赤半信半疑。二日后,叛军仍请努尔哈赤入城,努尔哈赤还是半信半疑。在向广宁行进的路程中,遇见了一些女真人,告知努尔哈赤的城中情况,努尔哈赤还是不信,因为他是万万不会想到辽东的首府这样容易就会被他占领的。于是他派出了自己的贝勒和大臣去亲自查看,回来后确认了消息的可靠性,努尔哈赤遂进了广宁城。广宁城至此落入后金之手。

辽东巡抚王化贞逃亡后在大凌河遇见辽东经略熊廷弼。此时辽东经略熊廷弼在距离广宁几十里路的右屯进行指挥,在进行了商讨后,直接向南撤退,进入了山海关。大量的粮食补给,全部的辽西土地,数以万计的辽西百姓沦落后金之手。

后金占领广宁后,并接连攻陷义州、平阳桥、西兴堡、锦州、铁场、大凌河、锦安、右屯卫、团山、镇宁、镇远、镇安、镇静、镇边、大清堡、大康堡、镇武堡、壮镇堡、闾阳驿、十三山驿、小凌河、松山、杏山、牵马岭、戚家堡、正安、锦昌、中安、镇彝、大静、大宁、大平、大安、大定、大茂、大胜、大镇、大福、大兴、盘山驿、鄂拓堡、白土厂、塔山堡、中安堡、双台堡等40余座城堡。努尔哈赤下令把辽河以西的百姓,驱赶到辽河迤东尽行屠戳,惨绝人寰。

结果

广宁之战后,明朝丧失了整个辽东。王化贞既失辽东,张鹤鸣惧罪,自请经略辽东,不久以病告老还乡。明廷再遣任命宣府巡抚解经邦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经略,解经邦三次上疏,力辞重任,最后被朝廷革职为民,永不叙用,朱由校再命王在晋经略辽东,在晋亦辞,不准,令其“刻期就道”,王在晋遂前往山海关。

天启五年(1625年)八月,熊廷弼以“失陷广宁罪”遭处死弃市,传首九边。魏忠贤虽对王化贞百般袒护,但由于罪行确凿,迟至崇祯五年(1632年)处死。

影响

后金攻克广宁的影响

1、切断了与辽西比邻的蒙古各部和明朝的联系,达

到了争取蒙古的目的。史载:广宁被攻陷后,“蒙古厄鲁特部十七贝勒来归。上宴劳之,授职有差,喀尔喀五部同来归。”

2、掠取了大量的粮食,仅右卫屯,即熊廷弼驻扎之处便有粮草50万石,正是这批粮草帮助努尔哈赤渡过了一场可怕的经济危机。至于珍珠财宝报掠更是无计其数,战争始终是后金政权获得财富的重要手段,广宁之战,后金国的奴隶主们的腰包更加鼓起来了。

3、斩断左臂之战。继王化贞之后任辽东经略的王在晋对广宁沦陷痛心疾首,他说:“东事一坏于清抚,二坏于开铁,三坏于辽沈,四坏于广宁。初坏为危局,再坏为败局,三坏为残局,至于四坏,则弃全辽而无局。退缩山海,再无可退。

4、明朝向来将辽东比作京师左臂,广宁一失,左臂彻底被斩断,明在辽东统治的基本结束,大明江山已不再是一个完整之躯。而后金政权将实力范围推到了辽西,对稳定后金政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评价

1、明朝经抚不和,造成指挥中心的分裂,正确的战略主张得不到实施。

2、王化贞不知兵而指挥兵,他寄希望于蒙古的四十万铁骑,实际上林丹汗只出了一万余人,这也可能是林丹汗最大的能力了。他将宝押在了忠心耿耿于努尔哈赤的降将李永芳身上,但却被人家策反了自己的心腹。他的一举荡平之策完全是不顾现实的蛮干。

3、努尔哈赤的军事才能再次得到了充分发挥,上兵伐谋,兵法讲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之上也。用间当是伐谋的一种,。努尔哈赤善用间,这次在广宁之战中又一次应用成功,策反了王化贞的心腹爱将孙得功。孙得功的倒戈在广宁之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平阳桥之战明军的惨败完全是孙得功导演的,努尔哈赤没用一兵一卒,和平进入广宁又完全是孙得功运筹的结果。

标签: 之战广宁过程

更多文章

  • 四、仁宣之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成祖,朱棣,朱高炽

    明成祖朱棣一生尚武,一生亲御驾征无数。终于在永乐二十二年,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太子朱高炽即帝位,改年号洪熙,是为明仁宗。朱高炽,明成祖的长子,生于洪武十一年,生母是徐达之女徐皇后。洪武时期,朱高炽就立为燕王世子,皇祖朱元璋的欣赏他的儒雅与仁爱。朱高炽身才肥胖,走路十分吃力,只能靠两个内侍搀扶着行动,

  • 明朝是怎么建立的?明朝建立概述,一篇文章让你读懂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是怎么,让你

    元朝末年,顺帝妥懽帖睦尔统治时期,政治腐败,天灾频仍,社会矛盾恶化,由此而引发了农民及少数民族的反抗斗争,其中以红巾军的斗争最为重要。农民的起义和反抗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元朝的统治。在以红巾军为主体的元末农民战争中,最终推翻元朝统治,并取而代之的是朱元璋。朱元璋(1328~1398),濠州钟离(今安徽

  • 叶赫老女布喜娅玛拉究竟多美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叶赫老女布喜娅玛拉,多美,英雄

    叶赫那拉布喜娅玛拉在出生的时候,大萨满就预言说,这个女人可以兴天下,也可以亡天下。果不其然,长大后,她成为了绝世美人,引无数英雄竟折腰,因为外貌,她一生注定被拿来当做政治筹码。她曾被哥哥许配给努尔哈赤,后来反悔,于是叶赫那拉布喜娅玛就十八年没有嫁出去,在当时的年代里,成为了"叶赫老女",后来她远嫁蒙

  • 朱元璋:借刀杀人,除掉赵普胜;陈友谅第二次政变帮了冤家对头的忙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借刀杀人,冤家对头,帮了

    朱元璋脑子一转,鬼点子有了。人们不是在说现在赵普胜的顶头上司陈友谅是通过政变上来的,没有什么大的真本事,远远比不上赵普胜么,而赵普胜可是个有能耐的猛将,肯定内心瞧不起陈友谅,由此看来双方之间必然存在着矛盾。再有,听说陈友谅生性多疑,对了,我就要用上一计,叫做借刀杀人。朱元璋要借谁的刀去杀赵普胜?陈友

  • 严嵩的故事:“大器晚成”争首辅,权倾天下盛而衰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大器晚成,故事,权倾天下

    第一节“大器晚成”在明代,有一位才华出众而又大奸似忠的首辅大臣,他靠曲息奉承皇帝而窃居商位,把持朝政长达二十年,贪钱索贿,穷奢极欲,令百姓深恶痛绝。这个人就是严嵩。严嵩,字惟中,号介溪,又号勉庵,江西分宜人,自幼聪颖,乡里称为神童。明孝宗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严嵩二十

  • 明朝为什么要设立奴儿干都司?是个怎样的机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是个,机构

    明洪武元年(1368),明军北伐进逼元大都(今北京)。孤立无援的元顺帝北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明军随即占据大都,元朝灭亡。然其时元军主力尚存,仍有数十万精兵盘踞在从东北至西北绵亘数千里的北疆一线,不断南下侵扰,对明朝在北疆的统治构成极大威胁。为稳定建立统治不久的北方地区,明廷既调兵遣将肃清北疆

  • 常州争夺战(1356.7~1357.3)——争夺江南霸主的关键性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关键性,常州,江南

    朱元璋听到消息后一下子来火了,令人带了他的手谕赶往镇江,交予徐达,告诉他:“张士诚盐贩子出身,谲诈多端,现在他来打我镇江,这就表明他没有与我通好之意。为今之计,为了不使我们的镇江被动挨打,依我看,你迅速率领一部分人马向他的常州挺进,先机进取,挫败他的阴谋。”徐达接令后立即率兵

  • 第八节 惩治贪官,警钟长鸣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第八节,警钟长鸣,贪官

    明太祖朱元璋执政的明朝是历史上封建政权对贪污进行斗争最激烈的时期。明太祖起义前即对元末贪官污吏的苛剥深为嫉恨,也深知官吏贪污横行对朝廷统治的危害。所以,他利用严刑峻法来整顿吏治。到明宣宗朱瞻基时代,对惩治贪官、整治风气问题,也是决不心慈手软的。刘观是明初洪武、永乐、洪熙、宣德四期的御史,在朝中掌握着

  • 第三节 出征漠北,建立军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军功,漠北,第三节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棣就藩北平,此后直到南京称帝,他在这里度过了23年的时光。这段时间对朱棣非常重要,他由一个年轻的藩王逐渐成熟起来,逐渐在众藩王中崭露头角,成为众藩之首。洪武初年,朱元璋发动了一次又一次北征。故元势力在明军的打击下日趋衰落,镇守边塞的亲王却在战斗中成长起来。江南固然有它的轻

  • 明代宗朱祁钰为何没被葬入十三陵?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宗朱祁钰,明代,没被葬入十三陵

    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座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明朝自开国以来,从明太祖朱元璋传到明思宗朱由检(即崇祯皇帝),共传了16位皇帝。其中除了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葬在南京明孝陵,还有那个在靖难役中不知所踪的第二任皇帝建文帝朱允炆外,其余14位皇帝中的13位,就连亡国之君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