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倡导廉洁朴实的社会时尚,力矫奢靡堕落与腐烂的元朝遗风,移风易俗

倡导廉洁朴实的社会时尚,力矫奢靡堕落与腐烂的元朝遗风,移风易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286 更新时间:2024/1/14 20:34:10

大明是在元朝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因而当时的帝国上下还弥漫着元末遗留下来的奢靡、堕落和腐烂的社会风气,生活在那个时空里的人们往往会习以为常,即使是“天生圣人”朱元璋似乎也不例外。譬如说嫖娼,本是件说不出口或言绝非能登大雅之堂的事情,民间一直流传朱元璋年轻时曾嫖过娼,还与沐英他妈私通。正因为有着如此经历,朱元璋在荣升吴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似乎对于这类问题还是没有很高的政治认识。

为了配合徐达大军围攻东吴张士诚,朱元璋特地派遣指挥傅友德带领军马300人火速北上,绕道到张士诚苏北势力的北方,发起突袭,顺便警告一下中原的割据势力。傅友德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朱元璋心里乐开了花,赐宴傅友德,并命令徐达手下的一员中高层军事领导干部叶国珍作陪,还叫上了10多个歌妓在酒宴上助兴,让两位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军中领导边饮酒边品美色。但疑心病特重的朱元璋却在暗中又派了几个贴身宦官偷偷地观察两位军中英雄的反应。

按照当时的风俗,正儿八经地嫖嫖妓女可能不算什么,可哪想到那个叫叶国珍的军中英雄,见了穿了黑短衫、戴了黑帽子的歌妓,觉得看不过瘾。于是命令歌妓脱去黑衣黑帽,穿上耀眼、性感的华丽衣服,然后叫她们坐到自己的身旁,这样他就方便地左搂右抱,顿时浪声四起,淫语不断。

看到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幕,宦官偷偷地赶回去作了汇报,朱元璋听到竟然有这样的事情,顿时就火冒三丈,堂堂军中将领、战斗英雄岂能与妓女一般贱人同坐饮酒作乐,成何体统?于是下令将叶国珍与妓女一同锁到马坊去,你叶国珍不是喜欢妓女美色,我现在让你时时刻刻都能看到什么叫美,朱元璋令人将妓女的鼻子给割了。

再说酒醒后的叶国珍见到自己与没鼻子的妓女给关在了一起,顿时感到奇耻大辱,开始骂骂咧咧:“死就死,何必要将我与这等贱人丑八怪关在一起?”朱元璋回答他:“你没记性,不遵我制定的贵贱有别的规章,所以我要将你与贱人丑八怪关在一屋,以此来羞辱你,让你长长记性。”事后朱元璋还没放过叶国珍,对他实施了鞭刑,再将他发配到瓜州去做看坝人。

朱元璋当初惩治叶国珍倒不是因为叶有嫖娼的嫌疑,而是因为叶不知贵贱等级羞耻,但人欲横流所带来的社会空气霉变似乎在日后的生活中也让“天生圣人”朱元璋给觉察到了。洪武开国后,朱元璋将南京城里的妓女集中到了城南的乾道桥,单独设立了一个叫富乐院的性爱欢乐场所。为了防止淫风蔓延和性工作者挑逗正常男人,朱元璋规定:专门负责拉皮条的妓院“龟孙子”(打手与跑腿一类的男人)头戴绿帽子,腰缠红搭膊,脚穿带毛猪皮靴,让人们一看便知其为绿帽龟孙子,绿帽龟孙子要是上街办事什么的,朱皇帝规定其不准在大街中央行走,只能走道路的左右两侧,说到底就是要让人们知道:从事性服务行业是令人不齿的。那么对于妓女呢,朱皇帝规定:妓女严禁穿红戴绿,更不能捋胳膊露腿,挑逗男人的底线,而是要头戴黑帽子、身穿黑褂子。

富乐院开业后生意火红,可惜的是有一夜不知怎么的发生了火灾,火势很大,局面迅速失控,火一直烧到了沿街店面,前来救火的人发现了这里男欢女爱的一些脏物,并上明皇宫作了汇报。朱元璋听后大怒,下令将相关男女一律治以重罪,同时还考虑位于乾道桥的富乐院太接近明朝开国功臣生活区,时间长了会腐蚀我大明栋梁的,于是决定将富乐院迁往武定桥等处。同时下令将全国各地的官府掌控的妓女全部集中到南京,以免继续污染地方风气,同时规定只许商贾和外国使臣出入妓院,而“禁文武官及舍人不许入院”。因此说,最近网络上疯传有关朱元璋鼓励或默许官员嫖娼之说完全没有什么依据,或者说是胡说八道。

朱元璋集中管理妓女、禁止大明官员嫖娼的原因虽然不能完全确定,但其目的则可以肯定,那就是营造新帝国的良风美俗。试想一个社会淫风四起,大伙儿都想去嫖娼,不说性病蔓延,就是经济开支也够大的,你要是没钱就进不了那个大门的,于是做什么事都会向钱看,这岂不有害于道德法纪!

由男女之事就让人想到了婚丧嫁娶,朱元璋原本是元朝的子民,目击了元末这类风俗的弊端,洪武五年五月他在下发的诏书中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近世以来,我们民间婚嫁风俗大为变质,婚姻本来是家庭未来的根本,可现在人们老将眼光盯在聘礼钱财上,相互攀比,越来越奢侈;丧葬礼俗也有相似的特点,本来家里有了丧事,生者当以哀悼为本,葬祭所用量力而行。可现在富有人家越来越摆阔,贫困人家不甘落后,借了债务也想迎头赶上,或者相信什么迷信,陈年累月停尸不葬,甚至还有连尸首都暴露在外,但就是不肯下葬,这是恶俗,非得整治一下不可!

由死再说到生,朱皇帝讲:道教、佛教,都以修身养性与清静无为为本,但自元朝以来每每举办斋荐法会时,人们却男女杂居一处或一室,喝酒吃肉毫无顾忌,这哪是做法事?还有南方省份,尤其是福建、广东一带的富民豪贵常常将别人家的男孩子阉割了做使唤,名为火者。所有这些统统给我禁止,违者严厉治罪,特别是将别人孩子私自阉割的,一旦发现,官府将他也给阉割,再没官为奴!

朱元璋如此移风易俗,力矫奢侈、堕落与腐烂的元朝遗风,倡导廉洁朴实的社会时尚,为新兴的大明帝国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统治秩序与社会生态环境。

标签: 奢靡移风易俗遗风

更多文章

  • 明朝编年史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编年史

    明王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执政时期:公元1368年:戊申,洪武元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大明王朝建立,元顺帝逃往塞北,建立了史称“北元”的政权,继续与明王朝对峙。洪武太祖(朱元璋,1328-1398)即位公元1369年:己酉,洪武二年倭寇侵山东沿岸,倭

  • 怎么评价魏忠贤?阉党魏忠贤乱政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评价,阉党,魏忠贤

    魏忠贤万历四十八年(1620),当了48年皇帝的神宗终于入土为安了,时年58岁,留给他子孙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的明朝。八月一日,神宗长子朱常洛即位,改年号为泰昌,是为明光宗。朱常洛即位后,在正直大臣的推动下,进行了一系列拯救万历末年弊政的改革:例如填补官缺,发库银犒赏军士,罢免矿监税使,拨乱反正等等。

  • 三、国力渐衰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国力

    英宗经的皇位失而复得之后,虽然杀害了忠良于谦,但总体上政治比起原来要清明得多,他任用了李贤、王翱等贤臣,先后平定了石、曹之乱,社会稳步发展,英宗不像以前那样任性胡闹,政事处理比较得当。他释放了从永乐朝就开始被囚禁的建文帝之子,恢复宣德朝胡皇后的称号,下旨并且废除帝王死后嫔妃的殉葬的陋习。天顺八年正月

  • 明代秘史:抗倭名将戚继光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名将,明代,秘史

    明中期名将戚将光(1528—1587年),字元敬,山东东牟人。出身于将门之家,世登州卫指挥佥事。明代兵制,朝廷设五军都督府,分别统领各省的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是地方军事衙门,由都指挥使任最高长官,分统各地卫所。卫所是地方驻军,大抵五千六百人为一卫,有指挥、指挥佥事等武职统领,下分若干所,

  • 傅友德到底是怎么一个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个人,傅友德,是怎么

    〇倒霉蛋傅友德遇到了“知音”一般的历史书上都大讲徐达、李善长、蓝玉等,不知出于什么原因,都不大提到傅友德。据有关史料记载,傅友德祖籍是安徽宿州人,后来迁徙到了安徽的砀山。傅友德早年运气一直很背,到哪里,哪里都不重用他。他最先参加了元末北方红巾军,曾经跟随刘福通的部将李喜喜进军

  • 明代安南叛服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安南,明代

    安南国是远古交趾地区。唐虞时代称南交,秦设象郡。汉初,南越王赵陀占据这个地区,武帝平南越设置交阯、九真、日南三郡,设刺史。任延、锡光做郡守时,教民耕种,制冠履,渐立学校。后徵侧、徵贰反叛,马援平定了叛乱,立铜柱为界。建安时期,吴国分立广州。唐初,改安南郡都尉府,属岭南管辖。“五代时,始为

  • 王娡抛夫弃子“二婚”后爬上皇后宝座生下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宝座,爬上,生下

    二婚在现代人看来都不是一件太体面的事情,有些地方甚至还流传着二婚不办酒席的传统,不过笔者觉得大家应该对二婚多一点宽容心。这不,在汉朝就有一位民妇以“二婚”的身份跨入了皇帝的后宫,还在杀机重重的后宫之中杀出了一条血路,登上了皇后的宝座。她就是汉景帝刘启的皇后王娡。在中国的历史上,汉景帝刘启算是第一个开

  • 建文帝朱允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建文帝,是一个,的人

    靖难之役,他被自己的亲四叔赶下了皇帝宝座,他们叔侄间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恩怨情仇,非要兵戎相见?经过皇宫的一场大火,有人说他已经死了,有人说他出家当了和尚。种种说法,孰真孰假?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开通商埠,还是为了寻找他的下落?600多年前的一天(1398年),一个年仅21岁的温文尔雅的青年登上

  • 朱棣问及大臣10个生僻字,大臣仅认出8个,回去不久选择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大臣,生僻字

    从古至今伴君如伴虎,稍有一点儿不特别注意总有可能惹恼皇上,那么总有可能引来杀身之祸。也许更是因为这般,所以才会有很多的名士不想要迈入政界。而我们今日所说的就是说一名才高八斗的重臣,朱棣问你八个生僻字,结果他只答出8个字,谁曾想他回来之后很是诡异的选择了自尽。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王达善,他是明朝人

  • 明朝内阁首辅张四维的一生,张四维和张居正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内阁,四维,明朝

    张四维是明朝内阁首辅,生于公元1526年,去世于公元1585年,万历十年在张居正去世之后,继任内阁首辅的位置。张四维出生山西盐商世家,父亲是蒲州着名的富商,舅父王崇古官居兵部尚书、陕西总督,善谈兵事。盐和铁是中国封建社会非常重要的物资,贩卖盐的张家,无需多说是绝对的豪富。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张四维幼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