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汤显祖简介:“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

汤显祖简介:“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031 更新时间:2023/12/24 11:40:50

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

汤显祖(15501616),明代戏曲作家,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临川(今属江西)人。他在中国和世界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今天我们只知道他的文学成就,而实际上他的人格也值得我们敬仰。

张居正当权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汤显祖和姓沈的好友一起来到京城赶考。张居正的手下来威胁他们二人:“你们考试时不要写得太用心,不能超过我们张公子(张居正的儿子张嗣修)的水平,这样对你们有好处!”汤显祖一口拒绝,说:“我怎么能为这点私利而丧失自己的名节!”

汤显祖不愿讨好张居正,结果科考落榜了,但他的正直赢得了人们的赞扬。张居正死后第二年,汤显祖终于考中了进士。当朝宰相申时行和张四维又想拉拢汤显祖做门生,他再一次拒绝了。他说:“我像一根笔直的硬木头,不会柔软地弯曲!”

汤显祖在南京做官期间,正赶上闹灾荒。朝廷派去赈灾的官员贪赃枉法,只顾吃喝玩乐。他实在看不下去,就冒着生命危险写了一份奏折给皇帝,揭发时弊,抨击朝政,弹劾那些贪官污吏,还直言不讳地指责当今皇上。明神宗一怒之下,把汤显祖发配到广东雷州半岛最南端的一个小县城,让他当了一个小小的典史。

几年后,汤显祖被调到浙江的遂昌县担任知县。他为当地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在遂昌任职五年里,他没有打死过一个囚犯,没有拘捕过一名妇女。除夕夜和元宵节,他还让囚犯回家过年、出外观灯;村里有了猛虎为患,他连夜组织村民打虎。他还下乡组织农民发展生产,兴利除害,又建立学校。因此,他深得人民的爱戴,遂昌人都尊称他为“汤公”。

但日渐衰败的明朝却没有给汤显祖施展政治抱负的空间,万历二十六年(1598),心灰意冷的汤显祖辞去官职,回到故乡临川,开始了他的戏曲创作。他在城内香楠峰下建造了一座新房子,取名为“玉茗堂”。这个玉茗堂,成了他后半生进行戏曲文学创作和演出活动的中心。在写完“临川四梦”后,汤显祖更是把主要精力放在舞台艺术的创造上。他亲自参加了江西地方戏曲宜黄戏的导演工作,组织宜黄剧团到各地演出。宜黄戏演员最多时发展到一千多人。

梦,是平凡的,因为它不分富贵贫贱,人人都可以拥有;梦,又是神秘的,因为它往往可以超越生死,跨越时空。然而,把梦作为一种文化,甚而作为文学的题材,则是极其美丽和虚幻的。这种美丽,在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千百年来,它不知令多少人在颠倒的现实与虚幻中流连忘返,在那亦真亦幻、似醒非醒的情境中和泪品茗。

“临川四梦”是汤显祖四部剧作的别名,故事曲折奇特,文笔流畅优美,人物刻画细腻。戏剧家、文学家汤显祖是临川人,“临川”遂为他的别号,而“四梦”则是其《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四剧的合称。或许四剧皆有梦境,才有“临川四梦”之说;又或许四剧本身就是其毕生心血凝聚成的人生之梦,故名“四梦”。和汤显祖同时代的学者王思任,在概括“临川四梦”的“立言神旨”时说:“《邯郸》,仙也;《南柯》,佛也;《紫钗》,侠也;《牡丹亭》,情也。”应该说,这个评论颇有见地,恰如其分地指出了汤显祖梦文化的美妙情境。

“临川四梦”的四个梦境,演绎了纷繁变幻的世间之事。《南柯记》讲述了书生淳于棼于梦中做了大槐安国驸马,任南柯太守,一生荣华富贵,梦醒而皈佛的故事。《邯郸记》的情节大同小异,表现了卢生梦中娶妻,中状元,建功勋于朝廷,后遭陷害被放逐,再度返朝做宰相,享尽富贵荣华,死后醒来,方知是一场黄粱梦,因此而悟道的警醒故事。《紫钗记》中的霍小玉与书生李益喜结良缘,被卢太尉设局陷害,豪侠黄衫客从中帮助,终于解开猜疑、消除误会的悲欢离合的幻梦。

代表作《牡丹亭》描写了杜丽娘因梦生情,伤情而死,人鬼相恋,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痴情。《牡丹亭》问世后,盛行一时,使许多人为之倾倒。汤显祖自己也说:“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汤显祖在自己的《滕王阁看王有信演〈牡丹亭〉》一诗中写道:“愁来一座更衣起,江树沉沉天汉斜。”汤显祖还从朋友处得知,有一位娄江的女读者俞二娘竟为《牡丹亭》断肠而死。他便写了《哭娄江女子》诗,其中写道:“如何伤此曲,偏只在娄江!”相传《牡丹亭》还使女伶人商小伶伤心而亡。这些都说明《牡丹亭》有着极为感人的艺术魅力。

汤显祖在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影响。即使是认为他用韵任意,不讲究曲律的评论家,也无不交口称赞《牡丹亭》。如晚于汤显祖二十多年的沈德符说:“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又说他“才情自足不朽”。和沈德符同时的戏曲家吕天成,则推崇汤显祖为“绝代奇才”和“千秋之词匠”。王骥德甚至说,如果汤显祖没有“当置法字无论”和其他弱点,“可令前无作者,后鲜来哲,二百年来,一人而已”。由于汤显祖的影响,明末出现了一些刻意学习汤显祖、追求文采和意趣的剧作家,如阮大铖等,后人因此有“玉茗堂派”或“临川派”之说,实际上汤显祖立意高远,又岂是后世邯郸学步者所能及?《牡丹亭》中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影响更为深远,从清代的《红楼梦》中也可看出这种痕迹。

四大悲剧成全了莎士比亚,这并不令人感到奇怪,因为悲剧总是可以轻易引起众人的共鸣;“临川四梦”成全了汤显祖,也不会让人过于诧异,因为梦境毕竟是梦境,虽然少有成为现实的可能,但是总算可以看出其中寄托的期待和向往。

标签: 汤显祖简介莎士比亚

更多文章

  • 第12章 经验教训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经验教训

    从明朝建国到嘉靖年间,特别是明嘉靖年间,日本是一个诸侯纷争,政治不统一,经济远较中国落后的小国,倭寇是没有严格组织的、分散的、以劫掠为目的的一伙亡命之徒。而明朝是一个经济较发达,有统一政权的大国,军事上有统一的指挥,可以协同作战对敌。但是明即使倾全国之力,终不能阻止倭寇的入侵,留给了我们后人诸多经验

  • 明代秘史:张居正功高震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张居正,明代,秘史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年仅二十三岁的张居正中进士,这位来自湖广江陵的年轻进士,志得意满,从此就踏上了官宦之途。开始,他在翰林院任编修。当时严嵩任首辅,政治腐败,官场黑暗,张居正满腔热情投身于仕途,但当他逐步了解了政治的黑暗时,又显得忧郁悲观起来。在翰林院当了七年编修,他感到颇为乏味,因为他徒有

  • 叶宗留起义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叶宗留,简介

    明朝初年,金银等矿皆属官矿,由国家经营,严禁民间开采。明中叶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上普遍使用白银,朝廷更屡下禁令,封禁矿区,加重“盗矿”处罚,以达到严格控制矿源的目的。但明中叶土地兼并日趋激烈,农民处境急剧变化,他们为生活所迫,不得不背井离乡进入深山,从事开矿,以图温饱

  • 倡导廉洁朴实的社会时尚,力矫奢靡堕落与腐烂的元朝遗风,移风易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奢靡,移风易俗,遗风

    大明是在元朝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因而当时的帝国上下还弥漫着元末遗留下来的奢靡、堕落和腐烂的社会风气,生活在那个时空里的人们往往会习以为常,即使是“天生圣人”朱元璋似乎也不例外。譬如说嫖娼,本是件说不出口或言绝非能登大雅之堂的事情,民间一直流传朱元璋年轻时曾嫖过娼,还与沐英他妈私

  • 明朝编年史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编年史

    明王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执政时期:公元1368年:戊申,洪武元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大明王朝建立,元顺帝逃往塞北,建立了史称“北元”的政权,继续与明王朝对峙。洪武太祖(朱元璋,1328-1398)即位公元1369年:己酉,洪武二年倭寇侵山东沿岸,倭

  • 怎么评价魏忠贤?阉党魏忠贤乱政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评价,阉党,魏忠贤

    魏忠贤万历四十八年(1620),当了48年皇帝的神宗终于入土为安了,时年58岁,留给他子孙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的明朝。八月一日,神宗长子朱常洛即位,改年号为泰昌,是为明光宗。朱常洛即位后,在正直大臣的推动下,进行了一系列拯救万历末年弊政的改革:例如填补官缺,发库银犒赏军士,罢免矿监税使,拨乱反正等等。

  • 三、国力渐衰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国力

    英宗经的皇位失而复得之后,虽然杀害了忠良于谦,但总体上政治比起原来要清明得多,他任用了李贤、王翱等贤臣,先后平定了石、曹之乱,社会稳步发展,英宗不像以前那样任性胡闹,政事处理比较得当。他释放了从永乐朝就开始被囚禁的建文帝之子,恢复宣德朝胡皇后的称号,下旨并且废除帝王死后嫔妃的殉葬的陋习。天顺八年正月

  • 明代秘史:抗倭名将戚继光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名将,明代,秘史

    明中期名将戚将光(1528—1587年),字元敬,山东东牟人。出身于将门之家,世登州卫指挥佥事。明代兵制,朝廷设五军都督府,分别统领各省的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是地方军事衙门,由都指挥使任最高长官,分统各地卫所。卫所是地方驻军,大抵五千六百人为一卫,有指挥、指挥佥事等武职统领,下分若干所,

  • 傅友德到底是怎么一个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个人,傅友德,是怎么

    〇倒霉蛋傅友德遇到了“知音”一般的历史书上都大讲徐达、李善长、蓝玉等,不知出于什么原因,都不大提到傅友德。据有关史料记载,傅友德祖籍是安徽宿州人,后来迁徙到了安徽的砀山。傅友德早年运气一直很背,到哪里,哪里都不重用他。他最先参加了元末北方红巾军,曾经跟随刘福通的部将李喜喜进军

  • 明代安南叛服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安南,明代

    安南国是远古交趾地区。唐虞时代称南交,秦设象郡。汉初,南越王赵陀占据这个地区,武帝平南越设置交阯、九真、日南三郡,设刺史。任延、锡光做郡守时,教民耕种,制冠履,渐立学校。后徵侧、徵贰反叛,马援平定了叛乱,立铜柱为界。建安时期,吴国分立广州。唐初,改安南郡都尉府,属岭南管辖。“五代时,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