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代秘史:状元多数有德行

明代秘史:状元多数有德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900 更新时间:2024/1/2 23:36:00

长洲(今江苏苏州市)状元吴宽,字原博。当他还是个秀才时,便以才出众,远近驰名。当地达官贵人都很敬重他。然而,凡是要求见面的,他多半采取回避态度。偶然有一回,他的一位亲戚想通过他去走知县的后门,他婉言谢绝了。亲戚不甘心,过些日子又来恳求,原博还是推辞说:“您就当我什么名声也没有,连秀才也不是吧!”终究没有为亲戚去走门子。

原博的家境一丰裕,其父兄想让他骑马上学,他一再婉谢。当了十多年的秀才,家里到学舍路程颇远,他来来去去总是步行,身上穿的也是粗布衣,仅带一个小书童代拿笔砚书本。就是当了状元,贵为天子的近臣,每次回乡依然不声不响,轻车简从。

他三十岁以前,曾一度到离家百里外的地方给人家当家庭教师,他的学生是一个寡妇的儿子。这寡妇还有一个已成年的姑娘,暗中见过原博几面,很是爱慕。每天亲自弄上好酒好菜,让一个贴身侍女送给原博。有一天还让侍女来牵线,想跟原博私会。原博听罢大惊,当即严辞拒绝,第二天就借故辞了官职。许多人都对他突然辞官疑惑不解,但他始终没有说出真情。直到老年,确知当年那位姑娘已去世,他才在教育子孙时偶尔提过一次。

浙江状元华六岁时,与一群儿童在水边嬉戏,看见一个过路人来洗脚。当时这人喝得醉醺醺的,洗完脚把一个提兜忘在水边就跌跌撞撞地走了。王华原以为是有意丢弃的,过去打开一看,里面装有几十两银子。他估计那人酒醒后一定要来找,又怕事先被人拿走,就把包扔进水里,自己则坐在水边守着。不一会,那人果然嚎哭着找来了。小王华迎上前问道:“您找您的银子吗?在这里。”

说罢,用手指着水里。那人高兴地捞了起来,打开一看,分文不少,就顺手摸出一锭来表示感谢。王华连连摇头,说:“这么多银子我都不要,要您这一锭干啥?”

过路人明白自己小看了这孩子,带着歉意再三称谢。然后又跟到王华家中,对家中人一一拜谢而去。

王华小的时候,有一年春天,县里举行盛大的迎春会。邻近的孩子们一个个兴高采烈地去看热闹,只有王华安心坐在家里读书,对迎春会置若罔闻。他的母亲岑夫人劝他说:“孩子,你也该休息一下,去看看热闹吧!”他回答说:“看迎春会哪里比得上看书。”母亲又心疼又高兴,忙改口说:“我的儿子说得对,我说错了。”

十一岁那年,王华拜本乡的钱希宪先生为师。开始学对对联,个把月后转为学诗,又过两个月转入学写文章。几个月后,其他的孩子们便都远远地落在他的后面。钱先生惊异地叹息道:“到年底我就没有什么可教这孩子的了!”

有一天,县令带着随从前呼后拥地来到他读书的私塾里,同学们都放下书本,围上去看稀奇。而王华却独自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大声读他的书,像没看见一样。钱先生很惊奇,就开玩笑说:“你一个人不去看,假若县太爷认为你态度傲慢,要来斥责你,你怎么办?”王华答道:“县令也是人,有什么看头?我正在读圣书,恐怕他也没有理由来斥责我。”钱先生高兴地对王华父亲说:“看您这孩子的气质,将来一定大有出息!”

十四岁那年,王华就读于附近的龙泉山寺。传说这寺里曾有妖精作祟。有几个富家子弟也到寺里读书,他们一向尚侠使气,不信寺中有鬼,并且经欺侮寺里的僧人。

才搬进去一两天,妖精就发作了。富家子弟大多受了伤。寺里的僧人又添油加醋进行渲染,这些孩子害怕了,都狼狈地跑回了家,只有王华一个人留下来,照常在寺里读书,妖怪从此再也没出现。对此,僧人们都感到奇怪,商议好假装妖魔来试探他。每到半夜有人爬上屋顶怪叫,有时往下扔石头、瓦片,有时摇晃王华的床铺,有时在雷电交加之夜用力拍打王华的门帘。同时派人从门缝里观察王华的动静,却总是看到他坦然自若地挑灯读书。僧人们暗暗惊叹这孩子的镇定,更加想方设法作弄他。试了一个多月,毫无效果。

僧人们技穷了,又装作没事人来问他:

“前些时妖怪作祟,那些孩子都受了伤,难道你就不怕吗?”“有什么可怕的?”王华答道。“他们走了之后,你没有看见什么吗?”“我能看到什么呢?”“这些妖怪只要是想触犯你,总要现出可怕的样子来,你怎么会什么也没有看到呢?”我只不过看到几个小尚作怪罢了。”王华说罢笑了起来。

僧人们有些脸红了,疑心他已经觉察了他们的把戏,但仍装模作样地继续说:“那莫不是我们寺里已亡故的师兄们在作怪吧?”“不!我没有见到去世的师兄,只是看到了现在的师弟!”“你难道真的亲眼看见是我们这些人干的么?只不过是信口说的吧?”“我虽然没有亲眼看到,但如果不是你们这些人亲自干的,怎么就知道我一定会看见什么呢?”

至此,僧人们才原原本本道出真情,一边笑着一边道歉说:

“其实人们是用这个办法来试试你,你真是非凡人物,将来前程不可限量!”

标签: 德行明代秘史

更多文章

  • 凤阳明皇陵的第一次营建——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四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凤阳,皇陵,至正

    明孝陵与明皇陵、明祖陵一起被人称为明初“三陵”。说起明初“三陵”,在大讲国学与传统文化的当代社会里,不少国人对此“信手拈来”却又张冠李戴。网上就有人将南京明孝陵称为南京明皇陵,将盱眙的明祖陵称为南京明祖陵。其实,明初&ldquo

  • 一、土木堡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之变,土木

    宣宗皇帝朱瞻基可以说是一位称职的皇帝,在他的统治下大明江山得以巩固,历史学家称他为太平天子,是历史上着名的守成之君。但是他特别热衷于斗蟋蟀,他曾让各地官吏每年采办上等蟋蟀进贡,大臣为讨好皇帝,下级为讨好上级,结果任务很快变本加厉一级级加重,给百姓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朱瞻基也被后人称为“蟋

  • 《回味明朝》作者:若木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作者,明朝,若木

    第一章明朝兴替江山一统第一节、石人一只眼,挑动天下反第二节、从和尚到元帅时代第三节、招贤纳士第四节、统一之路第五节、名臣良将第二章开创期政治局面第一节、专制统治的强化第二节、靖难之役第三节、成祖功绩第四节、仁宣之治将第三章中期的衰弱与危机第一节、土木堡之变第二节、北京保卫战第三节、国力渐衰第四节、武

  • 安庆争夺战朱元璋升任吴国公及其对军队领导权的强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吴国,安庆,领导权

    龙湾之战后,陈友谅手下有相当数量的能够独当一面的将领,如张志雄、梁铉、俞国兴、刘世衍等人投降了朱元璋,为朱元璋的反攻指点引路。其中张志雄,勇敢善战,人称“长张”。虽然他是赵普胜的部将,但两人关系好得跟亲兄弟似的,所以当赵普胜无端被杀,张志雄不胜悲痛;陈友谅发动战争攻打应天,他

  • 明代的道教发展概述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代,道教

    明代统治者仍和唐、宋以来历代统治者一样采取三教并用的政策。他们在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过程中,都曾广泛利用符派道教为他们服务。明代的开国君主太祖朱元璋,在夺取政权之时,便一再利用一些道士为他制造舆论。宣扬他的祖坟风水好,降生之前,其母吞了道士的丸药,故降生后即与众不同,贫病无依的时候,有神人为之护理。

  • 唐伯虎怎么死的?贫病交加,抑郁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抑郁,而死,贫病交加

    名人语录人家不必论富贵,才有读书声便嘉。《闻读书声》唐寅是明代着名的画家、“吴中四才子”之一。他擅画山水、仕女和花鸟,尤其以画美女图而着称于世。【名人历史】唐寅(1470年-1523年),字伯虎、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南京解元、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吴(今江苏苏

  • 揭秘历史上一位宁愿出家也不当皇后的美女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不当,历史上,皇后

    在我国历史上,皇宫后院的妃子们为了争夺皇后的位置那是斗得你死我活,即便是民间百姓那也是打破头皮往皇宫钻,成为皇后,那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那也是代表了身份象征,荣华富贵。但是在历史中就有那么一位与众不同的美女吧,不愿意当皇后。她叫徐妙锦,明朝开国元勋、魏国公徐达的第三个女儿。徐妙锦才华出众,长

  • 明代北京御林军研究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北京,御林军,明代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九月,明代第三任皇帝成祖朱棣下诏第二年改京师为南京(今江苏南京),北京为京师;第二年正月,明代正式迁都北京。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在万岁山(即现在景山)上吊自尽,明王朝宣告结束。明代在以北京为都的223年里,北京始终处于民族政治、军事斗争的前沿,保

  • 第5章 明朝抗倭海防建设(3)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海防

    “戚家军”的军事训练戚家军之所以战无不胜,对军队严加训练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戚继光把他从义乌招募回来的农民、矿工编组成军队后,就从思想、武艺、营阵、纪律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训练。戚继光十分重视士兵的思想(心)训练。在他所着的《纪效新书》一书中,就专门设了《胆气篇胆气解》。他认

  • 明代妃嫔殉葬之谜:明代公开推行殉葬制度是历史的倒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之谜,妃嫔,明代

    明代在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倒退就是公然复活了残酷的殉葬制度,先后有五代皇帝死后都逼迫侍寝的宫妃殉葬。直到明英宗时才明令废除宫妃殉葬,因而受到了后世的称赞。殉葬是一种古老的风俗。古人迷信,认为人死后还会同生前一样生活,因而人死后,将其生前用过的物品一同从葬。在原始社会时,人们还只是将日常生活中使用过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