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何评价明末官员薛国观?薛国观是怎么当上内阁首辅的?

如何评价明末官员薛国观?薛国观是怎么当上内阁首辅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350 更新时间:2023/12/20 3:31:12

薛国观是明朝末年官员,在内阁首辅温体仁离职之后,被崇祯帝作为温体仁的继任者重用,担任入阁辅政。

虽然受崇祯帝重用,但实际上薛国观是阉党孽,在明熹宗一朝之时,加入以魏忠为首的阉党,并且还是里面重要成员,曾经多次直接陷害排挤走东林党官员。被后人评价,说他是最讨厌东林党人的官员。

后人都知道,魏忠贤在明熹宗一朝呼风唤雨,好不气派。但是在崇祯帝继位,并且站稳脚跟之后,就受到崇祯帝的清算。魏忠贤被问罪处死,阉党一派的官员也纷纷落马。

崇祯帝厌恶魏忠贤,厌恶魏忠贤阉党官员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后世在评价崇祯帝这个人的时候,虽然大家都明确的知道他是一位想当好皇帝却最终没有成为一个好皇帝的皇帝。对他的评价并不高的时候,却也将清除阉党,作为他一生中最大的功绩来看待。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一手推倒了阉党的皇帝,最后为什么会重视薛国观这样一个阉党余孽呢?而使得崇祯皇帝作出这样一个决定的薛国观,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毫无疑问,薛国观是一位不注重名只注重利,善于经营的人。为什么这么说?自然他所在的党派——阉党有关。

阉党,又叫太监集团和宦官集团,以宦官为主纠集在一起的政治党派。宦官在东汉后,指的就是受到阉割只型,不男不女的群体。在男权社会,男人割掉生殖器,相当于丢弃了自己作为男人的尊严。所以宦官一直都处于受人非议的位置,许多人对于宦官根本不会正眼相看。更况,历史上大部分的阉党,都专权擅政,祸乱朝政,也受人唾弃。

薛国观作为一位封建士大夫,自幼受儒家教育长大,在为官之后,却选择了加入阉党,自然是舍弃了名声,选择了利益。同时在加入阉党之后,大肆残害东林党人,成为阉党主力,完全就是奔着能借着魏忠贤的重用,爬的更高而去的。

薛国观也是一个颇有眼色,审时度势,惯会给自己找机会往上爬的人。魏忠贤倒台之后,受到官员弹劾,薛国观无奈之下只能选择辞职。但是几年之后,又受到重新起用,这次起用的关键就在于温体仁。

温体仁是崇祯帝十分信任和赏识的阁臣,虽然后来被罢黜相位,但是崇祯帝对他的信任却丝毫未减。所以在温体仁他推荐薛国观之后,崇祯帝不假思索就决定重新起用薛国观,而且还越级提拔他为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内阁参预机务。

薛国观也知道自己之所以能重新受到重用,都在于皇帝对温体仁的看重上面。所以在入朝之后,他刻意的往温体仁的方向走。他坚持走温体仁老路线,坚持彻温体仁留下的政治思想,给崇祯帝留下温体仁继任者的印象。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个时候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薛国观已经抛弃了自我,成为了温体仁的影子。

薛国观的所作所为,获取了崇祯帝的信任,以至于后来对他颇为重视。所以准确的来说,薛国观之所以能入内阁,就是对温体仁的模仿。

然而薛国观往温体仁方面靠近,却又无法向温体仁那样做到一丝不苟。在内阁之时,收受贿赂,谋取私利,最终露出了马脚。崇祯帝在认清了他真面目的同时,毫不客气的对他进行了处置。所以薛国观善始,却未能善终。

标签: 内阁明末是怎么

更多文章

  • 正德:豹房那些事,豹房是怎么声名狼藉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声名狼藉,是怎么,正德

    我要在白天忙过之后尽情放纵一下自己,我要在豹房跟术士学房中术,跟美人做爱,和喇嘛诵经,看胡姬跳肚皮舞,与军官们饮酒狂欢……我忙着呢!至于朝廷上文臣和宦官们的矛盾冲突,则由他们去,我懒得理会。外面传说豹房里终日声色犬马,我只一味沉溺玩乐,教坊乐工不胜其苦,累得不行。我有那么

  • 刘瑾的“好榜样”——权势威震朝野的宦官王振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好榜样,宦官,朝野

    刘瑾本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姓谈,生于兴平(今陕西兴平县),自幼净身,做了镇守太监刘顺的义子,因此改姓刘。明英宗天顺(1457―1464)初年刘瑾入宫。虽然后人找不到记述这位小太监生活的史料,但我们可以猜想,那时的他是多么卑微、多么战战兢兢。不过,低眉垂眼的刘瑾有一个好榜样,即英宗正统年间(1436―1

  • 明朝袁凯生平简介,他是怎么从朱元璋手下逃过一劫安度晚年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他是,明朝,晚年

    袁凯字景文,江南华亭(今上海市奉贤区陶宅)人,元朝末年当过小小的府吏,博学有才,写得一手好诗。一次在浙南名士杨维桢座上,有人展示一首《白燕》诗,杨对诗中“珠帘十二”、“玉剪一双”等句十分赞赏,袁凯却说,“诗虽佳,未尽体物之妙”,然后呈上自己的《白燕》诗。读到“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仍未归”等句,“

  • 常熟农民陈寿六捆绑县吏顾英到南京告御状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农民,南京,常熟

    朱元璋的“最高指示”发出后不久,在京城南京东面四百里左右的常熟就出现了这么一出历史上从没有上演过的“好戏”:常熟有个叫陈寿六的农民带领了自己的弟弟和外甥,一共3个人,将“害民甚众”的常熟县吏顾英捆绑起来,并把他带到了南京,向洪武

  • 600年的疑案:苏松重赋是朱元璋政治报复江南人民?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江南,疑案

    我们不妨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来看看苏松地区重赋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先来说说政治原因。历史上很多学者认为,苏松地区之所以重赋,就是因为朱元璋实在太恨苏州地区老百姓对张士诚的念念不忘,恨他们不识时务,由此就加重该地区的赋税,实施报复。其中还有一段传闻,说苏州被攻陷以后,苏州居民被迁到南京来。有一位苏州老太

  • 明朝“公务员”等级与工资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公务员,工资,明朝

    〇“公务员”等级工资配套化吃有标准化的规制,那么大明“公务员”的工资收入呢?朱元璋在洪武初年就为他们制定等级工资制(当时称俸禄制),洪武十三年二月大明重定内外文武官岁给禄米、俸钞之制,并勒于石。“其制以岁计,正一品禄米千石,从一品九百石;正

  • 明代葡萄牙侵占澳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代,澳门,葡萄牙

    西方地理大发现后,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率先在全球范围内扩张殖民。1498年,达·伽马开辟出绕非洲好望角越印度洋而直抵东方的航路,使葡萄牙殖民者最先涌入东方。16世纪初,葡萄牙人灭亡了位于马来半岛的马六甲,该国系受中国册封的藩属,明政府称之为“满剌加”,并以此为跳板

  • 开国难度最大的三位皇帝,朱元璋排第三,第一位内外交困,并非秦始皇!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内外交困,朱元璋,皇帝

    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在这期间诞生了很多王朝,并且开创者也均是千古名帝。在民间流传的通俗小说中,这些个开国皇帝的出生基本会带有神话般的色彩。在古代中国,地方氏族力量强大,皇帝往往都是地主阶层的代表,地方氏族维持的社会秩序不容易撼动。因此每次的改朝换代都需要一个理由,而自己化身苍天之子成为这些大帝一致

  • 凤阳明皇陵的第二次营建——洪武元年(1368)三月~洪武二年(1369)五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元年,凤阳,皇陵

    从凤阳明皇陵的第一次营建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称为吴王的朱元璋之底气不是太足。吴王,叫起来很好听是个王,但说白了,还是“小明王”底下的臣子,离皇帝还有一定的距离;更让他如鲠在喉的是东边那个自称为“诚王”的张士诚一直在跟他较着劲;加上自己的父母活着时都

  • 明末清初的茶道专家张岱,有哪些文章是描写茶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专家,明末清初,茶道

    张岱出身于累代仁宦之家,早年曾漫游苏、浙、鲁、皖等省,阅历广泛。他家经三代积累,聚集有大量明朝史料,读书颇丰,他32岁那年起就得用家藏资料编写记传体的明史。明亡后披发入山,安贫着书。其着作有《石匮书》、琅环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张岱的兴趣广泛,平时非常注意社会上的各种人物、动态、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