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此人是元朝的中兴之臣,被人陷害,加速了元朝的灭亡

此人是元朝的中兴之臣,被人陷害,加速了元朝的灭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976 更新时间:2024/1/9 4:43:06

说起朱元璋灭亡元朝而建立明朝,似乎元朝全是朱元璋打下来的。

其实并非如此。

在同时代的起义军里,朱元璋消灭的元朝军队是最少的。

元朝虽然被明朝取代,但它并非亡于朱元璋,而是1360年代,南北双方同时同根相煎、同室操戈的结果。

一、元军全靠别人打,朱元璋主打是汉人

元末农民起义,始于公元1351年五月的刘福通(其实浙江的方国珍还要早,只是孤军影响不大罢了)。

刘福通以红巾军起义于河南颖川,义旗一举,天下苦元已久,于是纷纷揭杆而起——徐寿辉起于湖北罗田,芝麻李起于江苏徐州,张士诚起于江苏泰州,郭子兴起于安徽濠州,明玉珍起于湖北随州……

几年之后的公元1356年,黄河以南基本上已是汉人天下:刘福通拥韩林儿为帝,拥有安徽、江苏、河南、山东等大片领土,并不断向北方和西北进攻。

徐寿辉称帝于武昌,拥有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张士诚称王于苏州,拥有江苏、浙江等地。明玉珍则杀入四川、云南,也将称帝。

这四支队伍是消灭黄河以南元朝势力的主力军。而此时继承已死的郭子兴队伍的朱元璋,则兵不过区区二、叁万,地仍然局处于安徽中部的滁县、和州一小块地方。

朱元璋放眼四望,天下将被瓜分完了。除非自己愿意投靠谁,否则得赶紧抓住时机抢地盘。

老朱如今有点力量了,可不想再投靠人了,也要在这乱世当中,碰碰大运。

可是在乱世中闯,得有地盘和人马。

自己现有的地盘太小了,而且穷得快吃不上饭了,就这穷地方,怎么扩充人马呀。

然而抢地盘,又向哪儿抢:北面是义军中势力最大的刘福通,黑压压横亘在中塬,元朝军队全靠他挡住,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有自己施展的地方。

东面沿海一带,是张士诚的地盘,西面则是徐寿辉,以自己现在这点力量,跟谁抢呀!

朱元璋不愧是有眼光的,他发现元朝的势力最弱的是在南方,而南方现在还有一块不大不小的地方在元朝手里:那就是张士诚和徐寿辉势力中间的江苏中西部直到浙江中西部的一长熘地方。

这块地方,人口众多,物产丰饶,而且其中还有一个虎踞龙盘的历史名城建康。拿下这块地方,自己的势力立刻就能倍增,和人抢天下的资本也就大大增加喽。

鄱阳湖之战为朱元璋统一江南,进而为建立明王朝奠定了基础。

于是朱元璋立即发兵,由采石矶偷渡长江。攻下南京后,又继续向南进攻。用四年时间,一直打到浙江的金华、衢州。

这就是朱元璋全部的抗元历史。

以后他就一直在南方和徐寿辉(后来是陈友谅)打,和方国珍打,和张士诚打。

总之,一直在和汉人打,而再也没有打过蒙古人。

如果说,元朝在黄河以南有100万军队的话,朱元璋抗击和消灭的至多不过十分之一。

朱元璋在南方抢地盘的几年间,淮河以北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势力有了极大的发展。

刘福通早于1355年就拥立韩林儿于安徽亳州,建国曰宋,年号龙凤。

然后他大集中塬抗元势力,在北方分四路大举向元朝进攻。他自己在中路,打下了河南全部,并迁都于开封。

北路以关先生为首,沿山西一直打到元朝的大都。东路以毛贵为首,打下了山东。西路以白不信、李喜喜为首,一直打到陕西凤翔。

一时间,红巾军号称百万,几乎掀翻元朝。

二、蒙古出奇人,北方大翻盘

本来,按照刘福通的力量,完全有可能彻底推翻元朝。

但一方面,刘福通的战略大有问题。他没有集中兵力勐攻北京,却是兵分四路,四面出击。结果是分散了自己的力量,让元军得以各个击破。

另一方面,几乎与红巾军发展的同时,元朝出了一个奇人。

这个奇人出身布衣,却精通军事。在短短十年间,他依靠自己建立起来的军事力量,在北方全力对抗红巾军,并终于打败了百万红巾军,维持了元朝摇摇欲坠的半壁江山。

这个奇人就是察罕贴木尔。

《元史》记载:虽然察罕贴木尔应过进士举,却显然没有录取,所以应该是一布衣。以一布衣身份,却有些名声,又有浩然凌云之志,显然察罕帖木儿年轻时就被人认为是一奇人。

果然,时势一乱,察罕帖木儿就显露出他的过人之才来了。

“至正十一年,盗发汝、颍,焚城邑,杀长吏,所过残破,”至正十一年,正是公元1351年,刘福通于河南颖川起事。

“不数月,江淮诸郡皆陷。朝廷征兵致讨,卒无成功。”

在元军征讨,全部失败的情况下,1352年,“察罕帖木儿乃奋义起兵,沈丘之子弟从者数百人。与信阳之罗山人李思齐合兵,同设奇计袭破罗山。事闻,朝廷授察罕帖木儿中顺大夫、汝宁府达鲁花赤。于是所在义士俱将兵来会,得万人,自成一军,屯沈丘,数与贼战,辄克捷。”

这是察罕帖木儿首次在历史上显名,而且出手不凡,屡战皆胜。以自己的军功获得官职。

1356年,在河南与起义军转战数年的察罕帖木儿,以自己的战功已经升到中书兵部尚书。

这一年,白不信、李喜喜率领的义军向陕西、山西大举进攻,一直打到长安城下。

察罕帖木儿与李思齐奉令前往收复陕西。经一年战斗,几乎全歼这支义军,收复了陕西、山西的全部失地。

李喜喜率领剩下的残部,流窜往四川。“朝廷嘉其复关陕有大功,授资善大夫、陕西行省左丞。”

以后几年,察罕帖木儿继续在北方与刘福通部作战。兵锋所及,自陕西、宁夏、山西到河北、河南,并创造了几乎百战百胜的奇迹。

终于在1359年,察罕帖木儿攻破了刘福通的首都河南开封。

刘福通仅仅带着韩林儿和几千人马南逃(后被张士诚部所杀)。1361年,察罕帖木儿又挥师东向,从北、中、南叁路进入山东。克东昌、下济宁、破济南,势如破竹,直至东海。短短一年时间,收复了除益都(今山东省淄博市)一座孤城以外的山东全境。

这样,百万红巾军基本全部被歼。从陕西直到山东一线以北的整个中国北部地区,又重回元朝手中。察罕帖木儿“献捷京师,欢声动中外”,被目为大元朝的力挽狂澜的救世英雄,立即拜为中书平章政事(副宰相)。

一介区区布衣,在短短十年间,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农民起义军,升到了副宰相,真是历史上不世出的奇人。现在只等他扫平山东,然后挥师南下,平定南方了。

按察罕帖木儿的雄才大略和以往战绩,如果不出意外,收复南方,恢复元朝统治,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然而历史上常常有意外的事,而在关键时期,一件意外的事情,就能改变历史。

三、北方又出意外,奇人突然死亡

察罕帖木儿的辉煌战绩,震动了朱元璋。

朱元璋虽然至今亦是战绩彪炳,但仍然处于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夹缝中。

而且红巾军溃败后,朱元璋在安徽的领地,直接处于察罕帖木儿的威胁之下。

如果察罕帖木儿挥师南下,首当其冲的就是朱元璋。以朱元璋当时的实力和南方四分五裂的局面,是绝对无法与之相抗的。

朱元璋一方面出于惺惺相惜(从来英雄都是佩服英雄的),另一方面也出于为自己留后路的考虑,主动派出使者和察罕帖木儿通好。不久,察罕帖木儿回书说:已经报告朝廷了,准备弄一个省长给你当当。

可见,在红巾军溃败和察罕帖木儿神话般的战绩下,朱元璋的反元意志已经动摇。如果察罕帖木儿真的挥师南下,朱元璋肯定要和张士诚一样,投降元朝,弄个省长(如果元朝肯给他的话)玩玩了。

幸运的是,有两件意外的事,帮助了朱元璋,使得他最终能够当上皇帝,建立明朝。

一件是元朝军队内部的冲突。

当1356-1358年间,察罕帖木儿在陕西一带和红巾军作战时,在河南一带和刘福通作战的是元朝的一个叫答失八都鲁的人。

答失八都鲁是元朝贵族出身,世袭万户。他在河南和刘福通作战,战绩也不算差。但后来刘福通使用了反间计,导致朝廷对答失八都鲁产生怀疑。

答失八都鲁竟因此忧惧而死。答失八都鲁死后,他带领的军队归他的儿子博罗帖木尔指挥。

由于朝廷对这支军队已经有所不信任,又由于当时红巾军的关先生所部已经打到元朝的上都,直接威胁到蒙古人的老巢。

于是元朝急调博罗帖木尔往上都方向,而将河南方向交给了察罕帖木尔。

博罗帖木尔也是一员悍将,在上都很快打煺红巾军(百万红巾军,除这一部外,其余基本上是察罕帖木尔消灭的),然后驻扎在山西、河北的北部及今天的内蒙古一带。

博罗帖木尔既是贵族出身,对察罕帖木尔这样布衣出身的人必然看不上眼。

而如此出身的人,竟然在短短数年间,升到了和自己相当的地位,心中又嫉妒不已。

而自己这支军队塬来在中塬,却被调到苦寒的北方,却让察罕帖木尔这小子占了自己的位置又立下不世奇功,眼见其实力和地位都将超过自己,心中又恨恨不已。

如此种种,使得博罗帖木尔不顾国家处于危急存亡之秋,竟然提兵向察罕帖木尔的军队进攻。

察罕帖木尔也不甘示弱,于是双方军队在山西、河北不断发生摩擦。这种摩擦在察罕帖木尔在世时还不算厉害,但却为后来埋下了蒙古人同室操戈的祸根。

另外一件更致命的意外,则是察罕帖木尔的突然死亡。

塬来察罕帖木尔在进攻山东东平时,东平守将是塬来元朝投降红巾军的田丰和王士诚。

这两人见察罕帖木尔大军到来,又投降元军。后来察罕帖木尔扫平山东,只剩益都一座孤城一时打不下时,这两人忽然又起叛心。

他们趁察罕帖木尔十分信任自己之机,安排好陷阱,然后请察罕帖木尔来视察。

尽管部下力劝,察罕帖木尔却毫不怀疑地带了十一名随从前往,结果被二人杀死。时为1362年六月。

察罕帖木尔的死,是蒙古民族的一大不幸,却是汉民族的绝对大幸,更是朱元璋的绝对大幸。

朱元璋听到察罕帖木尔的死信,不由得跳起来大喊:“天下无人矣!”

这既是对察罕帖木尔这样不世出的英雄如此死法感到可惜,又是对从此没有人能阻挡自己而大感庆幸。

这区区五个字,活现出朱元璋对察罕帖木尔的重视、佩服、害怕,种种心情。

察罕帖木尔是元末挽救元朝的唯一希望,他一死,元朝的灭亡已经无可挽回了。

标签: 元朝

更多文章

  • 来自高丽的朴不花:一名曾经权倾朝野的太监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一名

    朴不花,来自高丽,是元顺帝时期备受宠幸的一名太监,他也是历史上第一个来自异国的太监。他曾因与元顺帝的奇洛皇后关系亲密而得到官职的一再提升,后期甚至达到了权倾朝野的地步。朴不花出生时期正处于元文宗年代,他在七岁就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被送进元朝皇宫成为了一名小太监。在皇宫中,与日后成为元顺帝皇后的奇洛相识

  • 三、白莲教与红巾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白莲

    说到发起元末农民起义的白莲教,这确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宗教团体。白莲教得名于5世纪时中国的白莲社,源于佛教净土宗,在自身的发展传播过程中,又糅合了道教和摩尼教(即明教)的众多思想,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间宗教。在元代,由于元朝对宗教采取宽容政策,所以最初对白莲教也较为尊重。这使得白莲教的组织遍布大江南北,

  • 元朝开国之君与亡国之主——元世祖与元顺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元朝

    元世祖忽必烈是元朝的创建者,他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拖雷的第四子,自蒙古帝国时期就屡立战功,他算得上是一代名君,奠定了元朝作为一个中原王朝的基业。元顺侦帝妥欢帖睦尔登极之时,蒙古统治已经由盛转衰,前人留给他的是一个破烂的摊子。年幼的元顺帝根本不懂治国安邦,朝中大权旁落。到了元顺帝亲自能够过问朝事的时候,

  • 薛兰英姐妹:“女追男”隔层纱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1.画楼上飞出才华横溢的富家女在古代社会,若看到有某一位女孩,在众目睽睽之下向男方求婚,人们会觉得很惊恐,“女追男”似乎成为他们不可接受的一道风景。然而,在元朝就出现过类似的案例,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人家女孩不仅长得漂亮,是典型的“富家女”,还很有才华

  • 二、武宗海山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成宗和忽必烈一样,他所册立的太子也先他而去。1305年6月,成宗在病中册立德寿为皇太子。只半年,德寿竟先成宗死去。跟着,仅一年多,成宗也去世了。成宗去世前,并没有来得及再立皇太子。这就使忽必烈处心积虑初步解决的汗位问题重新显露了出来,一场觊觎汗位的激烈角逐不可避免。成宗后期,卜鲁罕干政,与许多回回大

  • 大元帝国建国宏伟蓝图的总设计师——刘秉忠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宏伟

    成吉思汗带领蒙古铁骑,将战火燃遍了亚欧大陆。他的孙子忽必烈创建的大元王朝,则是中国历代王朝中领土最大的王朝。明代学者宋濂之在其《元史·志第十·地理一》中,对元王朝的疆域有一个论述。宋濂之说:中国历史上自改封建制为郡县制以来,占有天下者,以汉、隋、唐、宋诸朝为盛,但以占有的领土大小来论,这些王朝都比不

  • 中原文化对我国北方民族兴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原

    中原文化对北方民族兴起的影响,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一、黄河流域是哺育汉民族和我国一些北方民族的共同摇篮。黄河流域的远古居民在经济、文化类型和内涵上未显现出鲜明的定居农耕特点之前,这里的居民很多时候是迁徙不定。传说中的黄帝集团就“迁徙往来无常处”。黄帝部落起源于陇山西侧的

  • 大元朝怎么被燕铁木儿玩完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元朝

    自汉唐以后,中国大一统基因内似乎渗进了太多的雌激素。继五代之后的北宋、南宋朝廷,总有那么一种阴柔之气在朝堂弥漫不散。帝王没有雄峙之主,臣僚少有干练之人,阴盛阳衰,抱残守缺。蒙古人的到来,大元帝国雄纠纠气昂昂登高一啸,给萎靡的中国大一统历史基因注入了新鲜活泼的雄激素。女皇武则天硬的一手,大美人杨贵妃软

  • “元朝第一人”许衡竟然敢叫枭雄忽必烈执行汉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元朝

    许衡(1209年~1281年),字仲平,号鲁斋,世称“鲁斋先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人。元代着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嘉定元年(1208年),他的父亲许通和母亲李氏为躲避金兵之乱,迁徙到新郑。次年,许衡出生在城西阳缓里(今新郑市辛店镇许岗村)。幼有异质敏而好学,新郑市辛店镇许岗村,

  • 元宪宗蒙哥死因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死因

    元宪宗蒙哥,以善战骁勇着名。1251年,在拔都的帮助下,蒙哥继承了大汗,结束了蒙古自贵由后三年无君的局面。上台不久,他让皇弟忽必烈总军南侵。次年蒙古将汪德臣、火鲁赤率大军再次犯蜀,进逼嘉定,间断了六年之久的战火重新燃起。1258年,蒙古在远征云南、吐蕃、西南夷成功后,意欲亡宋。蒙哥命忽必烈进兵鄂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