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朝末年韩山童起义:“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元朝末年韩山童起义:“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442 更新时间:2023/12/20 22:41:41

元朝末期,皇宫内部斗争十分激烈,政治也越来越腐败,人民灾难深重。元顺帝(又叫元惠宗)妥帖睦尔即位后,荒淫残暴,闹得国库空虚,物价飞涨,百姓无法忍受,很多地方爆发了农民起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恰在这个时候,黄河在白茅堤决口,滔滔江水倾泄直下。又赶上接连下了20多天的雨,一下子洪水肆虐,泛滥成灾,住在黄河两岸的老百姓痛苦不堪,民不聊生。有人向朝廷建议,把决口的地方堵住,另外在黄陵冈(即今山东曹县西南)开挖河道,疏通河水。

在公元1351年,元朝就在汴梁(今河南开封)、大名等13个地区调集民工15万人和兵士2万人,组成修河队伍,到黄陵冈河。修河工程开始了,民工们披星戴月,没日没夜地苦干。可是朝廷拨下来的开河经费,却让治河的官员把大部分克扣掉了。民工们每天拼命干活,却连饭也吃不饱,怨声载道,气愤填膺。这一切被河北的一个农民韩山童看在眼里。

韩山童的祖父是个教书先生,曾经利用传教的形式,暗地组织周围的农民兄弟反抗元朝。结果消息败露,被官府发现,发配充军到永年(今河北邯郸东北)。韩山童受祖父影响,长大以后,组织起白莲会来,这是一个秘密的宗教组织。韩山童对老百姓们宣传说:“现在天下大乱,佛祖将要派弥勒佛下凡来拯救百姓啦!”老百姓们受元朝暴政统治多年,对官府非常不满,但又不敢出头与官府作对,只能把仇恨压在心底,烧香拜佛,祈祷佛祖下凡,拯救广大黎民百姓于水火。于是相信韩山童的话的人越来越多。这些话一传十、十传百,一下子就在河南和江淮一带传开了。许多老百姓都纷纷加入白莲会,白莲会的声势越来越大。

这时,早就想举起造反大旗的韩山童看到修河民工们怨气冲天,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他先派手下的教徒混入民工队伍,并教他们在工地上暗暗传播一支民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民工们并不懂得这歌谣是什么意思,但是听到里面有“天下反”三个字,就觉得好日子快要来了。没有几天功夫,这支歌谣就迅速传遍了整个工地。

有一天,工地上几个民工在挖土。突然一个民工只觉得虎口猛地一震,铁镐猛地弹了起来。这是什么东西?几个民工聚拢来,好奇地慢慢地挖着。不一会儿,一个石人被挖了出来。这个石人脸上正是只有一只眼!民工们把石人翻了个身,只见背后刻着一行大字:“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

这个石人的一切正应验了歌谣的说法!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面面相觑。没过多久,这件事就很快地在广大民工队伍中传播开来。这个石人自然是韩山童事先派人偷偷埋在那里的。百姓被鼓动起来了。不仅挖河民工知道这件事,就连附近的农民们都已听说了,而且越传越神,越传越广。韩山童找到自己的亲密伙伴刘福通,选了一个黄道吉日,商定起义事宜。

那天,白莲会的会徒来了几百人。他们在韩山童、刘福通的带领下,杀了一匹白马,宰了一头黑牛,以祭拜天地。祭祀已毕,大家推举韩山童做领袖,号称“明王”。然后大家约定日子,在颖州颖上(今安徽阜阳、颖上)起义。为便于识别,大家商定用红布包裹在头上作为起义军的标志。

不料,有人事先走漏了消息,他们的集会被官府发现了。正当大家歃血立誓的时候,官府派后丁包围了整个会场。众人匆忙应战,无奈寡不敌众,被官兵打散。战斗中,官兵抓住了韩山童,把他带到县衙门,立即杀了头。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韩山童的妻子连夜带着儿子韩林儿,逃到很远的地方,隐姓埋名,躲了起来。刘福通却冲出了包围圈,他并没有被官兵的残酷镇压所吓倒,反而更增添了他对朝廷统治的刻骨仇恨,发誓一定要把这个腐败专制的朝廷推翻,完成韩山童的遗愿。

刘福通把被打散的人重新召集起来,按原先约定日子发动了起义,并攻占了颖州等一些据点。在黄陵冈开河的民工一得到消息,立刻杀了监督工程的军官,纷纷投奔刘福通的队伍。刘福通率领的起义军,个个头上都裹着红布,当时的老百姓都把他们称作红军,在历史上就称其为红巾军。起义不到10天,红巾军就发展到10多万人,前来投奔的老百姓络绎不绝,队伍不断扩大,声势越来越大。

元朝听到刘福通的红巾军声势浩大,大为震惊,连忙调动由6000人组成的阿连军和几支汉军,一齐出动镇压红巾军。阿连军本来是元朝的一支精锐之师,曾立过无数显赫的战功。但是,这时候的阿连军与以前的根本不能相提并论。结果,两军相遇,还没交锋,阿连军就被红巾军的气势吓破了胆,一触即溃。主将带头挥动鞭子,调转马头,紧紧伏在马背上,向后逃奔,唯恐被红巾军占士追上。他一边驱马逃跑,一边还不停地叫喊着:“阿卜,阿卜!”(即走的意思)主将尚且如此,兵士们四散逃窜,争先夺路逃命。

刘福通的红巾军势如破竹,仅过了短短一个月,就又连续攻占了一批城池。江淮一带的农民早就受到白莲会的影响,听到红巾军起义的消息,都纷纷响应。徐寿辉在蕲水,郭子兴在濠州,都纷纷举起义旗,也打起了红巾军的旗号。

1354年,元顺帝召集百万之众,派丞相脱脱率领,围攻另一支义军张士诚的部队。仗打到一半,朝廷内部突然发生内乱,元顺帝下令撤掉脱脱的官爵。百万大军失去了统帅,不战自乱,全军崩溃。刘福通抓住敌军内部混乱的良机,全力出击,给元军以致使的打击。

第二年2月,刘福通把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从武安接到毫州,正式称帝,起国号为宋,尊韩林儿为小明王。政权刚刚建立,韩林儿和刘福通决定向元朝发起全面攻击。他们把人马分成三部分,西路军进攻陕西、甘肃、宁夏、四川等省;东路军从山东、河北直逼元朝京城大都;中路军则从山西打到辽东,配合东路军攻打大都。三路军马一路开进,所到之处,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拦,局势取得很大进展。东路军一直打到元大都城下,元朝统治岌岌可危。

刘福通还亲自率领起义大军攻占了汴梁,把小明王韩林儿接到汴梁。把汴梁定为都城。

元朝统治者并不甘心失败,一方面召集地主武装对红巾军进行镇压,一方面则采用离间计,用高官厚禄收买别的义军头目,以达到瓦解起义军力量,并促其自相残杀。

1363年,刘福通的红巾军受到已归顺朝廷的张士诚队伍的袭击,损失惨重。刘福通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令人扼腕叹息。然而,义军的火焰却越燃越旺。南方的红巾军依然非常活跃,而且声势越来越大,极大地动摇了元朝统治者的统治。

标签: 黄河

更多文章

  • 继承杜甫的“以诗存史”风范,“文雄”元好问经历了哪些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杜甫

    元好问是金朝末年至大蒙古国时期着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被尊称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他生活的年代漫天兵火,蒙古铁骑屡屡发动对金朝的进攻,中原百姓处于颠沛流离之中,元好问跟着父母吃了不少苦。他在动荡之中苦学不辍,31岁进士及第,35岁踏入官场,先后干过国史院编修

  • 速不台蒙古帝国第一悍将,为什么成吉思汗却说他不过是我的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之所以能成为征服者,不仅仅因为他具有相当的军事才能和出色的人格魅力,同时也因为他拥有一大批优秀的人才辅助。速不台,他不过是成吉思汗的一个仆人,却依靠自己天才般的军事才能脱颖而出,成为蒙古帝国第一悍将。他擅长闪电战,足迹遍及半个地球。但就是这样一个盖世名将,成吉思汗却将他称为自己的“一条狗”

  • 元朝第二次征战日本惨败,他被当做牺牲品,下场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元朝

    元朝至元十八年,忽必烈启动30万部队,再次远征日本国,显然这次势在必得的战事,依然以元朝的大败而告终,30万精兵只能部分逃了回家,基本上全军覆灭。针对这次落败,元朝史籍上将缘故归因于自己的头顶。他大便次数多本次元军的江北军队主教练范文虎。只有,这一缘故本质就经不住反复推敲。那时候元军的统率是忻都,距

  • 元代亦集乃路赋税考——黑水城出土税票考释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水城

    元代赋税制度,仅在《元史》、《元典章》、《通制条格》等典籍中有所记载,内容都很简短,且多为国家政令,各地的具体实施情况少有涉及,不够全面,很难反映出赋税制度的复杂性,尤其是地区差异性。亦集乃路属甘肃行省,下路,关于它的记载基本上是一片空白,由于史料的缺乏,对于亦集乃路赋税制度的研究尚未进行。上世纪黑

  • 历史上的草原国家是松散的政治联合体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联合体

    由于农耕经济基础决定,中原王朝居民的大多数是定居农民。所以中原王朝统治者采取的政治管辖体制是封建郡县制,郡守、县令代表中央政府行使管辖权。通过这种金字塔式的层层节制,皇帝权力能奏效到社会的最基层。但同样也是因经济类型决定,游牧经济的分散性和流动性,游牧国家自匈奴帝国以来就是一个由血缘关系浓厚的氏族、

  • 张士诚、方国珍的反元斗争及其蜕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一、张士诚迁都平江至正十四年(1354年)12月,取得高邮保卫战的胜利后,张士诚乘胜反击,元兵溃散,许多溃兵投入起义军,占领区日益扩大。元朝统治者在战场上失败后,至正十五年(1355年)4月,又派翰林待制乌马尔、集贤待制孙NB141至高邮进行招安,他们二人进入高邮城后,说明来意,并“反复

  • 堂叔侄明算账:英宗新政与晋王夺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叔侄

    在1317年(元仁宗延佑四年)三月立儿子硕德八剌为太子后,1320年正月,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寿终正寝了。随即太子即位,是为元英宗、格坚汗。父亲仁宗执政九年留下了不少宝贵的东西:朝政完全改变了武宗时代废弛混乱的局面,国家经济基本趋于正常,宗教、文化发展健康发展;同时,仁宗也留下了一些负面的&ldquo

  • 连陈理都被朱元璋送到朝鲜 朱元璋为什么会善待方国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元璋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元璋和方国珍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朱元璋是一个多疑的人。他因为担心和他一起打江山的那些功臣们会造反,对他们大开杀戒。蒙古人虽然已经退守漠北了,但是朱元璋担心他们会死灰复燃,还对他们一通穷追猛打,前后发动了八次北伐。朱元璋对曾经的农民起义领袖也非常猜忌,元末农民起义早期领

  • 一、蒙古族的起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蒙古族

    追述蒙古族的起源,我们可以从“失韦”这个名字开始,其见于《魏书》,属于和鲜卑、契丹同一语族的室韦各部落。“蒙古”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旧唐书·北狄·室韦传》,书中记载着室韦各部落中的一部“蒙兀室韦”。蒙

  • 元朝之前关于游牧民族军事性形成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游牧民族

    游牧国家是马上“行国”,其统治中心迁徙不定,游牧社会是一个基础不稳定的社会,游牧民族容易在内部或对外发动战争,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游牧民族的尚武性。游牧民族的这种社会形态和民族特性,是妨碍他们自己形成稳定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以及在这种平稳的社会环境中发展经济、文化的一个致命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