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连陈理都被朱元璋送到朝鲜 朱元璋为什么会善待方国珍

连陈理都被朱元璋送到朝鲜 朱元璋为什么会善待方国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444 更新时间:2023/12/23 12:20:26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元璋方国珍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朱元璋是一个多疑的人。他因为担心和他一起打江山的那些功臣们会造反,对他们大开杀戒。蒙古人虽然已经退守漠北了,但是朱元璋担心他们会死灰复燃,还对他们一通穷追猛打,前后发动了八次北伐。朱元璋对曾经的农民起义领袖也非常猜忌,元末农民起义早期领袖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最终被沉入江中淹死,这件事据说与朱元璋有极大的关系。陈友谅的儿子陈理投降朱元璋后,朱元璋对他也很不放心,把他送到遥远的朝鲜,严密地看管起来。

但是,奇怪的是,朱元璋对农民起义领袖方国珍却相当优待。他不但封方国珍为广西行省左丞,让他只享受不干事。而且,方国珍在洪武七年去世后,朱元璋还亲自为他设祭,并且还让大文豪宋濂给他写了一篇《神道碑铭》,刻在方国珍的墓碑上。

(方国珍雕像)

其实,朱元璋是不该对方国珍这么好的。按照朱元璋的性格,他应该忌惮方国珍才是。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一,方国珍是“首义”。也就是说,方国珍是元朝末年第一个农民起义领袖。我们都知道,“第一”总是具有特别意义的。因为方国珍是“第一”,因此,其号召意义是很大的。朱元璋留下一个标志性的人物,难道他不担心吗?

其二,方国珍战斗力强悍。方国珍曾经起义造反又投降元朝后,率军和张士诚作战,七战七捷,最后打得张士诚也投降了元朝。由此也可以看出,方国珍有多么强悍的战斗力。朱元璋把一个有强悍战斗力的人留了下来,难道他不担心吗?

(张士诚雕像)

其三,方国珍反复无常。方国珍在造反起义后,曾多次投降元朝,最后又再次造反。当时,由于江南沿海一代,元朝鞭长莫及。因此对方国珍,只能以招抚为主,多次对方国珍加官进爵。但是方国珍一直不满足,仍然还是要造反。从这些事可以看出,方国珍实在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留着这样的人,不危险吗?

其四,方国珍两面三刀。当朱元璋强大起来的时候,方国珍一面表示臣服朱元璋,一面又和元朝暗通款曲。同时,他为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多次对朱元璋耍心眼。当朱元璋要对他封官的时候,他就装病不能胜任,其实是推辞。同时又主动要把儿子派到朱元璋那里去当人质,实际上是为了有个内应,好刺探朱元璋的军情。朱元璋早就看出他这一点,多次去信指责他,但他依然我行我素,直到朱元璋派军打败他为止。一个两面三刀的人,朱元璋不怕被蒙蔽,给他造反留下机会吗?

可为什么,朱元璋还会对方国珍优待有加,让方国珍得以善终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朱元璋雕像)

一、方国珍没有大的志向。

《明史》记载:有张子善者,好纵横术,说国珍以师溯江窥江东,北略青、徐、辽海。国珍曰:“吾始志不及此。”谢之去。

这段话说的是,当方国珍还是农民起义领袖的时候,有个叫张子善的谋士,劝方国珍往长江上游打,乃至问鼎中原。但是方国珍说,他还没有那么大的志向,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由此可见,方国珍并不是一个胆大的人,并没有问鼎天下的野心。在手握重兵的时候,都没有这么大的野心。投降朱元璋,手中没有兵权的时候,他哪里还有造反的野心呢?

二、方国珍人品不受尊敬。

方国珍由于多次投降元朝,又多次反复造反。再加上他对朱元璋两面三刀。虽然其目的是为了自立,但是,这也让他在天下人面前有了坏印象。就是他的谋士丘楠说他的那样,“惟智可以决事,惟信可以守国,惟直可以用兵”。方国珍做事没有诚信,因此得不到大家的敬重。如果方国珍后来想造反,跟着他的人一定会考虑,如果方国珍突然又投降了,不是就把大家给出卖了吗?

三、方国珍得不到大家支持。

方国珍在战争的最后阶段,其实已经呈现出一种众叛亲离的态势。当时他不愿意投降朱元璋,日夜打造战船,准备把金银珠宝装在船上,逃到海里去。当时就已经有很多人悄悄弃他而去,不愿意跟着他去做海盗。后来,当朱元璋派军前来攻打他的时候,他本来战斗能力强劲,却竟然那么不堪一击。就是因为有很多人投降。而且,当初他打张士诚时,七战七捷,那是因为有朝廷的背景。当他没有这个背景的时候,打仗就很困难了。

方国珍没有大的志向,又没有什么人支持,因此,朱元璋对他非常放心,不用提防他,也不用打击他。

(参考资料:《明史》)

标签: 朱元璋

更多文章

  • 一、蒙古族的起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蒙古族

    追述蒙古族的起源,我们可以从“失韦”这个名字开始,其见于《魏书》,属于和鲜卑、契丹同一语族的室韦各部落。“蒙古”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旧唐书·北狄·室韦传》,书中记载着室韦各部落中的一部“蒙兀室韦”。蒙

  • 元朝之前关于游牧民族军事性形成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游牧民族

    游牧国家是马上“行国”,其统治中心迁徙不定,游牧社会是一个基础不稳定的社会,游牧民族容易在内部或对外发动战争,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游牧民族的尚武性。游牧民族的这种社会形态和民族特性,是妨碍他们自己形成稳定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以及在这种平稳的社会环境中发展经济、文化的一个致命弱点

  • 历史上鹿杖客鹤笔翁俩人在功夫方面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鹿杖客鹤笔翁说到鹿杖客鹤笔翁,大家可能一下子反应不过来是谁,其实他们就是倚天屠龙记中,敏敏郡主身边的那两个随从,也就是玄冥二老。玄冥二老,也就是鹿杖客和鹤笔翁两个人,他们两个人是比较有特色的,在电视剧中的二人,一个黑,一个白,而且总是形影不离,一般来说,郡主出现在哪里,他们也会出现在哪里。二人的感情

  • 《西厢记》的作者,杂剧作家王实甫的人物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西厢记

    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王实甫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王实甫是元代着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齐名,他创作的《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巅峰之作。元杂剧也称元曲,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秀之花,与唐诗宋词鼎足而列,是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在元代能出现这样的文化瑰宝,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有宋朝北曲的基

  • 扩阔铁木尔:尚有余勇可贾乎?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余勇可贾

    毫无疑问,扩阔铁木尔的大名,对于朱元璋来说,早就如雷贯耳了。在农民起义中脱颖而出的朱元璋是伟大的政治家,有很高的战略战术素养,他深知成败得失皆在于民心,蒙元的迅速溃败,正因为失掉了人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理由,所以在军事进攻元军的同时,他始终没有放弃对敌军重臣和将领的招降,毕竟,“不

  • 元朝语言文字政策的失误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元朝

    阿诺德。汤因比(英)认为:一般而言,一个国家要做到大一统,总要建立一套用于思想交流的官方媒介系统,它不仅包括一种或多种口头交流的语言,而且还必须包括基于书面符号的视觉记录即文字系统,后者对大一统国家更为重要。现代科学研究已经充分证明:汉字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和中华民族愈挫愈勇、绵绵不绝传承的科学而完备的

  • 元室的没落:庙号“武宗(帝)”之共同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庙号

    今天,人们提到明朝的时候,更多的是谈论大明与后金、汉族与满族那一幕幕恩怨纠葛,然而,当我们仔细面对历史的时候,就不难发现:在大明(1368年1644年)立朝200多年间,与北撤至蒙古高原的黄金家族后裔们的斗争始终是其主旋律。北元是中国朝代元朝的延续,它与另一个中国朝代大明进行了长期对峙。北元基于复原

  • 孔子最经典的六句话,至今仍是真理,到底是哪几句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孔子

    谈及中国古今屈辱,很多人将之推到孔子身上,认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术,才导致了汉奸横行,才导致了中华文明的保守等等。比如,不少清史专家就认为,近代中国落后,应该归咎于孔子学术,而不是清朝自身施政失误。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其实,这里有两个问题,(1)孔子学术是时代的结果,时移世易,孔子学术也不可能包治百

  • 出生奴仆,因能弄钱权势滔天成为皇帝之下的第一人,最终被戮尸喂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奴仆

    在元朝有个人叫阿合马,一辈子受忽必烈可汗临幸,尽管没有保证中书令这一元朝时期的最大行政长官,但他的势力超过了忽必烈时期他就是说无冕的中书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阿合弓是个回人,出世在中亚地区的花剌子模国。自小就被掳为奴,在翁吉剌惕部(铁木真妈妈就是说这一部落)的头领家里长大了,之后做为嫁妆的奴仆赶到

  • 朱元璋为什么容不下韩林儿?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朱元璋为什么容不下韩林儿,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赵匡胤夺取了柴荣的后周江山以后,对柴荣的所有儿子都宽大处理,都让他们得到了善终。尤其是原先的小皇帝柴宗训,赵匡胤一点儿也没有为难他。而且还给他丹书铁券,让他出藩房州,而不是留在京城里拘押起来,对他非常放心。但是朱元璋对待韩林儿,却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