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子最经典的六句话,至今仍是真理,到底是哪几句话?

孔子最经典的六句话,至今仍是真理,到底是哪几句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000 更新时间:2024/1/8 14:48:59

谈及中国古今屈辱,很多人将之推到孔子身上,认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术,才导致了汉奸横行,才导致了中华明的保守等等。比如,不少清史专家就认为,近代中国落后,应该归咎于孔子学术,而不是清朝自身施政失误。

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其实,这里有两个问题,(1)孔子学术是时代的结果,时移世易,孔子学术也不可能包治百病,后人僵化的使用孔子学术,也怪孔子咯?(2)董仲舒许衡等人,前赴后继的修改孔子学说,这能怪孔子吗?

所以,将责任推到孔子身上,显然只是想找一个“替罪羊”而已!客观的说,孔子一些学说属于糟粕,但更多的却是经典,至今还有价值。尤其是以下最经典的六句话,历经2500年也不过时,至今仍是真理!

第一句,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这句话说的中心思想是“华夷之辨”,意思是:夷狄虽然有国君,但却没有礼义,中国虽然偶尔没有国君,但却有周公共和之年,礼义并没有废除。套用在元清时期,孔子意思是夷狄即便有皇帝,也不懂礼义。所以,从这一点上看,孔子讲究华夷之辨,可没有允许大家做汉奸,至于后世读书人做汉奸,能怪孔子吗?

第二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这句话出自《论语·子罕》,对中国人影响很大。此话意思是,军队的主帅职务,皇帝一封诏书就可以夺去;但是,一个男子汉的志向,却是不能强迫改变的!孔子这句话很有积极意义,就是告诉大丈夫,立志的重要性。只要有了坚强的志向,那么即便能夺帅的皇帝也夺不去!所以,古代很多硬骨头,威胁利诱就在眼前,却依然不动如泰山!

第三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可谓家喻户晓老幼皆知。当然,人们习惯性的忘掉了后面半句,即: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连起来就很正能量了,意思很明确:三个人中,必然有一个人能做你“师父”,正确的要学习,不正确的要改正。其实,人类也是在这种不断学习之中,才得以进步发展到今天!

第四句,德不孤,必有邻

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也充满了正能量。意思是,有道德的人,不会感到孤单,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道德的人,也会相伴相随,激励有世人“向善”,不要害怕一时的孤单。其实,在汉朝也有一句类似的话,即“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有道德的人不孤单,忠义之士也随处可见。

第五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大家都懂,就不再多说了。需要注意的是,这句话看起来很“哲学化”,但却充满了“谋略”。这是孔子告诫人们要未雨绸缪,不要只看到眼前之事,而不考虑将来,不做超前一些的准备,必然会有“近忧”。古往今来证明了这一点,做事不超前一些考虑,未来肯定会遇到很多麻烦!

第六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意思很浅显,但却塑造了中国的待人之道,即:自己都不想做或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强迫别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懂得“换位思考”!可以说,孔子这句话非常重要,不仅体现在中国人的待人准则上,还体现在国际关系上。更为重要的是,这句话有一个孔子思想的重点,即:“恕”!

标签: 孔子

更多文章

  • 出生奴仆,因能弄钱权势滔天成为皇帝之下的第一人,最终被戮尸喂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奴仆

    在元朝有个人叫阿合马,一辈子受忽必烈可汗临幸,尽管没有保证中书令这一元朝时期的最大行政长官,但他的势力超过了忽必烈时期他就是说无冕的中书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阿合弓是个回人,出世在中亚地区的花剌子模国。自小就被掳为奴,在翁吉剌惕部(铁木真妈妈就是说这一部落)的头领家里长大了,之后做为嫁妆的奴仆赶到

  • 朱元璋为什么容不下韩林儿?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朱元璋为什么容不下韩林儿,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赵匡胤夺取了柴荣的后周江山以后,对柴荣的所有儿子都宽大处理,都让他们得到了善终。尤其是原先的小皇帝柴宗训,赵匡胤一点儿也没有为难他。而且还给他丹书铁券,让他出藩房州,而不是留在京城里拘押起来,对他非常放心。但是朱元璋对待韩林儿,却一点

  • 郑光祖的传说故事:不善逢迎创作寄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是元代着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号称,“元代四大杂剧家”之一。不善逢迎创作寄怀传说郑光祖早年以习儒为业,后来补授杭州路为吏,因而南居。他为人方直,不善与达官贵人相交往,因此官场上不少人都歧视和瞧不起他。可以想

  • 此人是元朝的中兴之臣,被人陷害,加速了元朝的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元朝

    说起朱元璋灭亡元朝而建立明朝,似乎元朝全是朱元璋打下来的。其实并非如此。在同时代的起义军里,朱元璋消灭的元朝军队是最少的。元朝虽然被明朝取代,但它并非亡于朱元璋,而是1360年代,南北双方同时同根相煎、同室操戈的结果。一、元军全靠别人打,朱元璋主打是汉人元末农民起义,始于公元1351年五月的刘福通(

  • 来自高丽的朴不花:一名曾经权倾朝野的太监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一名

    朴不花,来自高丽,是元顺帝时期备受宠幸的一名太监,他也是历史上第一个来自异国的太监。他曾因与元顺帝的奇洛皇后关系亲密而得到官职的一再提升,后期甚至达到了权倾朝野的地步。朴不花出生时期正处于元文宗年代,他在七岁就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被送进元朝皇宫成为了一名小太监。在皇宫中,与日后成为元顺帝皇后的奇洛相识

  • 三、白莲教与红巾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白莲

    说到发起元末农民起义的白莲教,这确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宗教团体。白莲教得名于5世纪时中国的白莲社,源于佛教净土宗,在自身的发展传播过程中,又糅合了道教和摩尼教(即明教)的众多思想,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间宗教。在元代,由于元朝对宗教采取宽容政策,所以最初对白莲教也较为尊重。这使得白莲教的组织遍布大江南北,

  • 元朝开国之君与亡国之主——元世祖与元顺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元朝

    元世祖忽必烈是元朝的创建者,他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拖雷的第四子,自蒙古帝国时期就屡立战功,他算得上是一代名君,奠定了元朝作为一个中原王朝的基业。元顺侦帝妥欢帖睦尔登极之时,蒙古统治已经由盛转衰,前人留给他的是一个破烂的摊子。年幼的元顺帝根本不懂治国安邦,朝中大权旁落。到了元顺帝亲自能够过问朝事的时候,

  • 薛兰英姐妹:“女追男”隔层纱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1.画楼上飞出才华横溢的富家女在古代社会,若看到有某一位女孩,在众目睽睽之下向男方求婚,人们会觉得很惊恐,“女追男”似乎成为他们不可接受的一道风景。然而,在元朝就出现过类似的案例,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人家女孩不仅长得漂亮,是典型的“富家女”,还很有才华

  • 二、武宗海山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成宗和忽必烈一样,他所册立的太子也先他而去。1305年6月,成宗在病中册立德寿为皇太子。只半年,德寿竟先成宗死去。跟着,仅一年多,成宗也去世了。成宗去世前,并没有来得及再立皇太子。这就使忽必烈处心积虑初步解决的汗位问题重新显露了出来,一场觊觎汗位的激烈角逐不可避免。成宗后期,卜鲁罕干政,与许多回回大

  • 大元帝国建国宏伟蓝图的总设计师——刘秉忠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宏伟

    成吉思汗带领蒙古铁骑,将战火燃遍了亚欧大陆。他的孙子忽必烈创建的大元王朝,则是中国历代王朝中领土最大的王朝。明代学者宋濂之在其《元史·志第十·地理一》中,对元王朝的疆域有一个论述。宋濂之说:中国历史上自改封建制为郡县制以来,占有天下者,以汉、隋、唐、宋诸朝为盛,但以占有的领土大小来论,这些王朝都比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