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概述

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概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407 更新时间:2024/1/11 8:48:57

明代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在商业的带动下,商业数学随之发展,与商业有关的问题在数学着作中有较多的出现。1450年,吴敬的《九章算法比类大全》的完成,是明代商业数学取得进展的标志,书中记载了许多与商业有关的新课题,如计算利息、合伙经营、就物抽分(是以货物作价抵补运费或加工费等的计算方法)等。

商业数学的继续发展,就导致了珠算术的推广,珠算术是用珠算盘进行演算的,比筹算术用算筹演算方便得多。明中叶,算盘已相当普及,并出现了大量关于珠算的着作,其中,最着名的是成书于公元1592年的《直指算法统宗》,书的作者叫程大位,本是商人,由于对数学有兴趣,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和积累,仿照《九章算术》将涉及的内容分为九章,共有595个问题,书中详细地记述了珠算定位方法,珠算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各种珠算口诀,这些口诀至今仍在使用。

明清时期发明了火箭,火箭与弓箭不同,弓箭是通过外力而发射的,而火箭则是通过内部火药点燃后喷出的火焰和气体的反作用力,而发射升空。火箭的前身是烟火,后来使用到军事领域就成为了火箭,“神火飞鸦”是当时常用的一种单级火箭武器,它以竹条编成篓,外面用棉纸和线封固,内部装满火药,两旁装纸制翅膀,前后分装鸟头和鸟尾,象飞鸦一般。在头、尾下部各装两支大型火箭,鸦背钻一孔,放入四根药线,由一总线相连,并将火箭和鸦身内的火药药线相连。点燃火箭的总药线后,“飞鸦”即腾空飞起,至百余尺远将坠地时,药线又引燃鸦身内火药,顿时发出霹雳巨响。“火龙出水”是一种二级火箭,可用于水战,龙身龙尾用竹雕成,龙腹放置火箭数枚,由一总药线相连,龙头龙尾下各安装重1.5斤的火箭筒二枚,火门向下,也用总药线相连,再将龙腹里的火箭的总药线与火箭筒的药线相连,当点燃火箭筒的总药线后,火龙便在火箭筒的推动下飞向敌方,第一级火箭(火箭筒)发射药燃尽后,又引燃龙腹内的火箭(第二级),火箭便从龙口射出,“火龙出水”可飞二三里远。“飞空砂筒”也是一种二级火箭,它是由两个内盛发射药的火箭筒构成,两个火箭筒喷火方向正好相反,一个火箭筒喷火口向下,药线与一爆竹相连,爆竹内含有炸药和毒砂,再将爆竹与另一喷火口向上的火箭筒相连,当点燃喷火口向下的火箭筒后,整个装置就会飞向敌方,并点燃爆竹,在爆炸声中喷出毒砂,伤敌人的眼睛,爆竹爆炸时又引燃另一火箭筒,使装置飞回,这可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回收火箭。

明清时医学成就最高的应是医学家李时珍,他的医学造诣很高,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医学,都有独到之处,他的着作很多,现在流传下来的除了《本草纲目》之外,还有《濒湖脉学》、《脉诀考证》、《奇经八脉考》等等。其中以《本草纲目》最为着名,《本草纲目》的撰写前后花了26年时间,三易其稿,全书52卷,分16部,62类,收有药物1892种,方剂110960个,插图1160幅,对于每类药物都分若干种,系统分明,对每种药物一般都记名称、产地、形态、采集方法、药物的性味和功用、炮制过程等等,它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着作中最完备的记录。《本草纲目》在明万历年间就流传到日本,后来又传入朝鲜和越南,17、18世纪传入欧洲,先后有德文、法文、英文、拉丁文、俄文的译本或节译本,达尔文的《人类的由来》一书就曾引用过《本草纲目》的材料。

明清时期的医学成就,除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外,突出的还有温病学说和种痘术。温病学说是中国古代治疗传染性热性疾病的医学理论,指出了传染性与伤寒之间的不同,开始了中医对传染病的治疗。种痘术就是预防天花病的一种有效途径,这就遏制了天花的传染和死亡率,它是世界医学史上免疫上的重大发明。

在明朝末年,中国出现了一位着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霞客是别号,江苏江阴人,他从22岁~54岁,30年间年年出游,足迹遍及江苏、浙江、福建、安徽、山东、河北、北京、湖北、河南、陕西、山西、广东、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徐霞客以日记的方式记载他在旅途中看到的山水、人情、风俗,成为了《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在科学上的贡献,首先是对岩溶地貌的记录和论述,徐霞客所游历的地区,不少属于岩溶地貌地区,特别是湘西、广西、贵州、云南,他详细地观察了这些地区的地貌特征,并对比了不同地区地貌的差异,有的还对成因进行了探讨,可以说,他是中国系统研究岩溶地貌的先驱,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岩溶学家和洞穴学家;其次是水文方面,纠正了古书中“岷山导江”的错误,正确指出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源,并对河流的流程和流速的关系,河流的侵蚀作用都有一些科学的论述。

在传统科学技术已经成熟的基础上,综合性的科学着作出现,它就是明末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书之所以被命名为《天工开物》,体现了宋应星关于“科学”的思想,强调“天工”(自然力)与人工的配合,人类通过技术从自然资源中开发出产物,作为人类生存和生活的需要,全书贯穿了人工与自然界协调统一的看法,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学术性。全书共18卷,内容包括作物栽培、养蚕、纺织、染色、粮食加工、熬盐、制糖、酿酒、烧瓷、冶铸、舟车制造、榨油、造纸、采矿、兵器、颜料等等,几乎谈到了所有重要的农业和手工业部门的生产技术和过程,其中对于先进的生产技术的介绍也很多,如在农业方面,记有培育优良稻种和杂交蚕蛾的方法;在冶炼方面,有灌钢、炼锌、铸钱等方法,在采矿方面,有排除瓦斯的方法等等。

16世纪,欧洲的科学革命开始,随着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到来,明清时期也出现了一些西方近代的科学技术。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传播了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物理、火器等知识。

西方数学的传入主要是欧几里得几何学、算术笔算法、对数和三角学等,利玛窦和徐光翻译的《几何原本》是传教士来华翻译的第一部科学着作,而后,利玛窦还与徐光启合编了《测量法义》,介绍测量高深广远的方法,利玛窦与立之藻合译的《同文算指》,是介绍使用算术方法的。作为近代数学重要内容的对数,则是由传教士穆尼阁介绍到中国的。

天文学方面,利玛窦等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西方的天文学知识,其中包括了日月蚀的原理,西方所测知的恒星,以及天文仪器的制造,西方天文学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历法,明末清初中国的历法主要由传教士制订,比较准确。

地理学方面,利玛窦带来了世界地图,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看到整个世界的缩影,关于大地球形说、地图投影、五带划分、南北极、赤道、海陆分布、五大洲划分、各地名山大川,以及各国的国名和地名等地理知识,也随之传入中国,利玛窦迎合中国人的心理,在1602年刊行的《坤舆万国全图》中,椭圆形的世界地图上中国居于中央。康熙时期,在法国传教士白晋、雷孝思、杜德美等人的负责下,中国有了实地测量而绘制的地图《皇舆全览图》,这是世界上通过实测而绘制的第一份大范围地图,对后世的绘图有着很大的影响。

标签: 时期明清科学技术

更多文章

  • 揭秘八贤王赵德芳之死为何至今找不到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之死,原因,找不到

    评书《杨家将》中有个“八贤王”赵德芳,每每在杨家将生死存亡的时刻,他都能凭手中一把“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的金锏,改变由奸臣潘仁美造成的被动局面,于是,所有为忠臣良将揣着一颗担忧之心的听众便长舒了一口气,让恨透了奸臣的善良人们从内心感受到正义的力量;而在我国的传统京剧中,也经常会出现“八贤王赵德芳”这

  • 明朝官吏任用有什么规矩?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官吏,明朝,有什么

    明代的官即为我们今天习惯称呼的“公务员”中的领导干部,自步入官场的入口处起,洪武皇帝就为他们制定了一系列的行为规范与标准,这些行为规范与标准大凡有两个方面:第一个为“软件”方面,重建传统儒家的标准仪礼,革除蒙元陋习,构建等级秩序。譬如,洪武二年八月朱元

  • “反清斗士”黄宗羲:为何坚持要死后实施裸葬?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反清,斗士,黄宗羲

    他晚年的事业也不为世人理解,有何面目到地底下去见父亲、老师和朋友?亡国之恨,一直缠绕在他的心头,所以他要散发,不再绑辫子;所以他要裸葬,而不穿满族的异族寿衣;所以他要躺在石棺里,期待迅速腐烂。生活在明清之际的黄宗羲,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文人、学者、思想家。文人学者有很多,但能称得上“伟大”的,少之又少

  • 明缅战争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明缅战争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发生,战争,是在

    明缅战争,又称明缅之战,是明万历年间,明朝与缅甸之间爆发的一场在“西南极边之地”战争。背景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大将沐英出击云南击败蒙古残余势力后,沐英被封作黔国公世镇云南。同时明廷在云南外围以西以南设有六个宣慰司,即孟养宣慰司(辖境相当今缅甸八莫,伊洛瓦底江以西,那伽山脉以东地区

  • 天上真的掉馅饼了?巢湖水师来讨救兵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巢湖,救兵,水师

    〇天上真的掉馅饼了?巢湖水师来讨救兵俗话说,好事要成双,“捡了”猛士常遇春等人后没多久,朱元璋一直为之暗暗叫苦的问题突然间也来了个柳暗花明。那么,这是件什么样的事情使得鬼点子多多的朱元璋长时间苦恼不已?原来,郭子兴病死前后,和州城里的粮饷一直供给不足。春去夏来,粮食短缺问题日

  • 汉武帝刘彻的生母王娡真是慎夫人的女儿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夫人,汉武帝,生母

    王娡,王娡是刘启的第二个皇后,是汉武帝刘彻的生母。王娡被其母送进宫后,刘启对王娡很是喜欢,封她为“美人”。后来刘启即位后,也就是汉景帝,原来的太子妃薄氏按例成了皇后。但是皇后没有为刘启生下一女半子,因此得不到刘启的宠幸,因此皇后被废。后宫没了皇后就没有人主持大局。刘荣是栗姬长子,刘启册立刘荣为太子,

  • 蕺山先生 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刘宗周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儒学,大师,明代

    刘宗周(1578—1645),字起东,别号念台,汉族,明朝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因讲学于山阴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他是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也是宋明理学(心学)的殿军。他着作甚多,内容复杂而晦涩。他开创的蕺山学派,在中国思想史特别是儒学史上影响巨大。清初大儒黄宗羲、陈确、张履祥等都是这一学派的

  • 明代秘史:遇狡寇君臣无措开马市众说纷纭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众说纷纭,秘史,马市

    明朝时北部少数民族首领俺答率众到京,沿途大掠,又放起一把无名火来,将京城外面的民居,尽行毁去,百姓无家可住,东逃西散,老的小的,多半毙命,年纪少壮的,遇着寇众,不是被杀,就是被掳,内中有一半妇女,除衰老奇丑外,尽被这班鞑奴,牵拉过去,任情淫污,最有姿色的几人,供俺答受用,轮流取乐。大将军仇鸾,本畏俺

  • 顾炎武瞧不起“文人” 明亡后烧掉33岁前诗文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人,诗文,顾炎武

    顾炎武是清代初年的一位大儒,他跟黄宗羲、王夫之三位并称为明清之际、尤其是清代初期的三大儒。作为中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顾炎武有一个超前的想法,在《日知录》第十三卷《正始》里,顾炎武有一段话,是大家耳熟能详,也一直津津乐道的:“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

  • 明末三大案之红丸案的扑朔迷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大案,扑朔迷离,明末

    万历四十八年(1620)七月,神宗去世,久居东宫的太子朱常洛即位,是为光宗。失去靠山的郑贵妃一下子变得惶惶不可终日,担忧自己以前对朱常洛动过歪招,难保不遭报复。如今只有一个办法能躲避灾祸,就是用心去讨光宗欢心。为此,郑贵妃可谓煞费苦心,一边拉拢光宗宠幸的李选侍,一边极力地给光宗进献美女。很快,郑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