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居正为明朝鞠躬尽瘁,死后却遭万历抄家,他到底犯了什么大忌?

张居正为明朝鞠躬尽瘁,死后却遭万历抄家,他到底犯了什么大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11 更新时间:2024/1/7 11:16:40

张居正落个那样的结局,缘故大抵有三:一要受贿难题,无论是他自身贪的,还是弟兄子侄贪的,必须算入他的头顶;二是惹恼了过多的人,他当政的那时候,推行新政策,惹恼的人过多了;三是万历帝也恨他,由于他危害了另一方的君自尊。这三个大忌凑在一起,即便他的确为了大明挺呕心沥血的,也不得不死。

先说贪污问题,一个如此大的官,必然逃脱不了这个问题,就算他本人再怎么清廉,在明朝的那种制度下,其兄弟子侄也可以利用他的权力和地位去搞钱,这一点,想必张居正本人也是很清楚的。但他显然没有制止这种行为,没有阻止就是放纵,所以他死后,光是直接抄出来的家产,就多达万两黄金,此外还有白银十多万两,这一个罪状他不冤。

至于得罪人,这是肯定的,因为他在位的时候,推行新政,既然涉及到了改革,就必然会触及一些旧利益集团。中国历史上,搞改革的人就没有几个有好下场的,比如战国时候的商鞅吴起,就是典型的例子。张居正在位的时候,那些人忌惮他,或许不敢造次,然而等到他一死,情况自然就不同了。这些人一旦联合起来,唾沫星子就能淹死人,就算万历帝想保他一家,恐怕也会无能为力。

更不用说,万历帝根本就不愿意保他一家老小,因为他对张居正本身就有成见。这个人固然是个大功臣,可正因为功劳大,才会抢了皇帝的风头。更何况,万历年轻的时候,张居正就做过帝师,估计也没少管教,后来执政的时候,也时常摆出老师的架子,这就很容易让万历生起嫉恨之心。综合以上这三点原因,张居正落得个被抄家的下场,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标签: 大忌明朝鞠躬尽瘁

更多文章

  • 姚广孝简介:神秘的和尚军师,成祖即位,论功名列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军师,功名,和尚

    姚广孝,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出生于1335年。生逢乱世的他从小好学,擅长吟诗作画,14岁出家,取名道衍。通儒、道、佛诸家之学,善诗文,精通阴阳术数。交际广泛,与文学家宋濂、杨基等交友,又从灵应宫道士席应真习道家《易经》、方术及兵家之学。朱棣“靖难”兵变前,他曾推荐相士袁珙以

  • 《明朝那些事儿》有声读物 在线MP3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在线,明朝,读物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皇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下面是《明朝

  • 糊涂案:原本我是来检举揭发胡党分子的,怎么被打成了“积年民害”者?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成了,我是,糊涂

    潘行,京师金坛人,国子监生出身,毕业后被朝廷委任为江西乐安知县。金坛与乐安虽然同处于江南地区,但两地距离还是蛮远的。远离家乡的潘行在乐安上任后时间稍稍久了一点就感到有点寂寞,不过好在这时出现了一个对他来说有着很大影响的人物他的同学周公焕。周公焕也是南京国子监毕业的,毕业后被朝廷任命为太平府同知,但上

  • 军队中情哥哥、情妹妹偷情好快活,只恨情妹妹的丈夫一直杀不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不死,妹妹,快活

    北平附近有个叫蓟州的地方,明初在那里设立了军队的卫所,有个叫宗聚的人出任该地卫所中的千户,即管1000来号士兵,可能相当于军中的下级军官。民间有句俗话:官再小也是个官。这话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有人当官前还是人,可自当上官了就不再是人了,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衣冠禽兽;另一层意思是小官即使小到了不能再小的

  • 第二节 受封燕王,太祖关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太祖,燕王,第二节

    中国历来的史家通常把历朝皇室描写成非凡之人,那其实都是文人笔墨的渲染。出生在战火纷飞年代的成祖文皇帝朱棣,幼时其父朱元璋很少有精力去管教他。朱棣在8岁以前,是没有名字的。直到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才正式给儿子取了名字。就在这一年的旧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应天城内的太庙大殿里供品丰盛,香火缭绕,

  • 明朝平壤之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之战,平壤,明朝

    战争概述:万历二十年(1592年),统一了日本后的丰臣秀吉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作为附属国的朝鲜李氏王朝向明王朝求援。明帝国派名将李如松率四万精锐入朝,于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初八抵达平壤,用三天的时间攻克了日军占领的平壤城,一举奠定抗倭援朝战争胜利的基石。将帅星数:★李如松李舜臣小西行长精彩星数:政治影

  • 第10章 明朝抗倭名将小传(2)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名将,小传,明朝

    俞大猷提出的海陆配合,内河与内陆配合,军队与渔民配合,以抵御海洋为主的有纵深多层次的海防防御战略,是智将之见,在当时颇有价值和现实意义。俞大猷曾经参加过北部防务,并对此相当重视。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俺答入犯山西,他应诏到宣大,想效力边防,但是没有受到重用。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他被人陷

  • 明末清初政治家、戏曲理论家祁彪佳,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末清初,是怎么,理论家

    祁彪佳(1602—1645),字虎子,又字幼文、弘吉,号世培,别号远山堂主人,山阴(今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出生于士宦藏书家之家。17岁中举人,21岁中进士,次年任福建兴华府推官。在任“治猾吏、访衙蠹、禁豪右、征刁讼、绝苞苴,做到弊绝风清”;在米价腾贵之时,又能严闭籴,搜积囤,压平粮价,

  • 如何评价明朝宰相刘健?为什么刘健谥“文靖”而谢迁李东阳谥“文正”?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宰相,明朝,评价

    刘健是明朝孝宗和武宗两朝首辅,生于公元1433年,去世于公元1526年,1460年高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洛阳人氏,字希贤,号晦庵。刘健明英宗一朝登进士第,但是却是在明宪宗一朝本身的才华得到了最有效的发挥。他在明宪宗时期任职东宫讲官,与太子朱佑樘,也就是日后的明孝宗相处融洽,培养了极佳的默契。明

  • 明末抗金名将熊廷弼,立下汗马功劳,却被小人害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名将,明末,汗马功劳

    熊廷弼,湖广江夏人(今湖北武汉)。自幼家贫,但读书极为刻苦,经常边放牛边读书。万历二十五年,熊廷弼考取乡试第一名,第二年又考中进士,经过他人的举荐,28岁正式踏入政坛。万历三十六年,熊廷弼巡按辽东。在当时,辽东边境时常有外族部落来犯,动不动就打一仗,搞的当时的皇帝明神宗非常头疼。熊廷弼仔细分析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