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家将故事中的八贤王:八贤王的真实原型是谁?

杨家将故事中的八贤王:八贤王的真实原型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430 更新时间:2023/12/31 11:02:43

宋元以来,以杨家将为题材的小说、戏剧,百花纷呈,争奇斗妍。而在这些传奇故事中,总有一位相貌堂堂、正气凛然、仗义执言的八贤王,他机智地周旋于皇帝与杨家将之间,往往在皇帝偏袒奸臣的危急时刻能挺身而出,助杨家将一臂之力,帮杨家将摆脱困境,或将奸臣绳之以法。在《潘杨讼》、《寇准背靴》、《辕门斩子》等传统剧目中,八贤王虽只是一个配角,但起的作用却并不小。杨家将的故事是有一定历史依据的,那么,这位八贤王是否有历史依据?他是哪一个历史人物的化身呢?

在小说戏曲中,八贤王首先在宋太宗率军进攻太原时,献上反间计,然后派使者说降了杨业。就是说杨家将由北汉降宋,八贤王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七年后,杨业为奸臣所害,殉国疆场,佘太君杨延昭到朝廷告御状,要求惩办罪魁,不料奸臣反咬一口,幸亏八贤王在旁相助,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将罪魁祸首绳之以法。后杨延昭为将,属下小校治事犯法,宋真宗在奸臣挑拨下要严办延昭,八贤王及时赶到,以延昭军功请朝廷从轻发落,终得真宗允准。不久边事告急,八贤王请得赦令,杨六郎重披战袍,招集兵将北上抗辽。最后,六郎率军大获全胜,班师回朝,并捉得奸臣,又在八王协助下,将奸臣正法。杨延昭病殁于宋真宗的大中祥符年间,八贤王时也旧疾复发,病重归天。

许多戏曲小说中,将八贤王的名字记为赵德芳。赵德芳为宋太祖的小儿子,《宋史·宗室传》载,赵德芳为太祖第四子,曾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诸职。太平兴国六年(981)病故,才二十三岁。这时杨业归宋只有两年时间,杨延昭也才二十四岁,只是供奉官,随父从军。如果硬要将赵德芳与杨家将扯上关系,那最多在太宗进攻北汉时,说是他曾献过反间计以逼降杨业。当然,这也只能是于史无证的猜测。更让人不解的是,宋太宗曾追封德芳歧王,后改楚王,北宋末徽宗又改封秦王,此“八贤王”之称呼几乎与赵德芳毫无关系,那为什么戏曲小说中要说赵德芳是八贤王呢?

有人认为,八贤王或许是赵德芳的哥哥赵德昭的化身。《宋史·宗室传》等史籍载,赵德昭是宋太祖的第二子,由于其兄早夭,所以他曾被认为是皇位继承人。他聪明英武,喜愠不形于色,颇得太祖的信任,曾“赐金简一柄,如不法之属得专诛戮”。官任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诸职。太宗抢班即位后,虽封他为武功郡王,位列宰相之上,但内心对这位大侄子存有戒心,总是找机会进行排斥。太平兴国四年(979)出征幽州时,因战败而太宗失踪,有人提出立德昭为帝。太宗得知后更为不满,因小事就与德昭发脾气,德昭一气之下,自刎而亡。时杨业刚刚归顺宋朝,德昭应该不会与杨家将发生过什么关系。不过,人们对这位失去皇位又死于非命的皇子颇感同情,就让他化为公正无私的八贤王,其有“如不法之属得专诛戮”的特权,正好用来上惩昏君、下打奸臣。问题是:赵德昭生前为武功郡王,死后曾追封魏王,后又改封燕王,如果以德昭为朝中公正力量的化身,那么为什么要用“八贤王”这个非常不恰当的称呼呢?

也有人认为八贤王当指宋太宗第八子,属元字辈的王族人物,如明代小说《北宋志传》中的“八王”。史载,宋太宗有九子,其第八子赵元俨确有“八大王”的称号。宋人笔记《谐史》中称他“生而颖悟,广颡丰颐,凛不可犯,名闻外夷,小儿夜啼,其家必惊之口:‘八大王来也。’”太宗非常溺爱,每朝会宴集,多侍奉左右。真宗即位,封曹国公,进封广陵郡王、荣王。坐侍婢纵火,烧延宫中,降封端王,出居故验马都尉石保吉府第。每见真宗,痛自引过,帝悯怜之,寻封彭王,进太保。仁宗即位,拜太尉、任尚书令兼中书令,屡封定王、镇王、孟王、荆王。平生寡嗜欲,惟喜欢读书,好为文章词句,颇善二王书法。问题是翻遍宋代史籍,都找不到这八大王与杨家将有关系的记载。

赵元俨生于雍熙二年(985),病亡于庆历四年(1044)享年六十岁。太宗攻取北汉之际,元俨还没出生,杨业殉国之时他出生才一年,只是个婴儿,怎么可能助杨家一臂之力,以对付奸臣呢?他在杨延昭身后二十年病殁,比杨延昭要小二十七岁,就是和杨文广一个辈分,这无论如何也不符合小说戏曲中八贤王的形象。史载,仁宗少年即位。章献太后临朝,元俨自以为德高望重,恐为太后所忌,便深自沉晦,阖门不出,不预朝谒,以绝人事。这种做法,似乎也不太像八贤王正气凛然、刚毅直言的性格。可以说,这八大王的生平与八贤王的故事相距甚远,也不会是杨家将故事中八贤王的原型。那么他的一些事迹,对构造八贤王这样一个传说中的人物是否有影响?也不得而知。

京剧传统剧目《贺后骂殿》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贺后为宋太祖之皇后,因太祖死因不明,命长子赵德昭上殿质问,反遭太宗痛斥,德昭撞殿柱而亡。贺后又携次子德芳上殿,痛骂赵光义不仁。太宗只得向嫂嫂谢罪,赐其尚方宝剑,加封德芳为“八贤王”,贺后母子这才含泪而去。这大概是赵德芳封“八贤王”的由来,人们出于对其孤儿寡母的同情,便将赵德芳虚构为朝中正直力量的化身。以后又有《八大王开诏救忠臣》诸剧,将赵德芳与杨家将抗辽事业朕系起来,留传民间,成为当时民族感情的一种寄托。总之,杨家将故事中的“八贤王”,他的出现增加了朝廷权力斗争的戏剧性冲突,满足了人们崇敬忠臣、惩处权奸的心理要求,完全符合中国王权主义的文化传统。然而在历史上我们找不到一个可以与之事迹、生平相对应、吻合的人物,八贤王是由朝廷宗室的一些轶闻,加上民众的有关情感渲染,再经过剧作家和小说家的艺术加工,融合而成的一个虚构人物。

标签: 原型杨家贤王

更多文章

  • 张居正为明朝鞠躬尽瘁,死后却遭万历抄家,他到底犯了什么大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大忌,明朝,鞠躬尽瘁

    张居正落个那样的结局,缘故大抵有三:一要受贿难题,无论是他自身贪的,还是弟兄子侄贪的,必须算入他的头顶;二是惹恼了过多的人,他当政的那时候,推行新政策,惹恼的人过多了;三是万历帝也恨他,由于他危害了另一方的君王自尊。这三个大忌凑在一起,即便他的确为了大明挺呕心沥血的,也不得不死。先说贪污问题,一个如

  • 姚广孝简介:神秘的和尚军师,成祖即位,论功名列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军师,功名,和尚

    姚广孝,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出生于1335年。生逢乱世的他从小好学,擅长吟诗作画,14岁出家,取名道衍。通儒、道、佛诸家之学,善诗文,精通阴阳术数。交际广泛,与文学家宋濂、杨基等交友,又从灵应宫道士席应真习道家《易经》、方术及兵家之学。朱棣“靖难”兵变前,他曾推荐相士袁珙以

  • 《明朝那些事儿》有声读物 在线MP3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在线,明朝,读物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皇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下面是《明朝

  • 糊涂案:原本我是来检举揭发胡党分子的,怎么被打成了“积年民害”者?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成了,我是,糊涂

    潘行,京师金坛人,国子监生出身,毕业后被朝廷委任为江西乐安知县。金坛与乐安虽然同处于江南地区,但两地距离还是蛮远的。远离家乡的潘行在乐安上任后时间稍稍久了一点就感到有点寂寞,不过好在这时出现了一个对他来说有着很大影响的人物他的同学周公焕。周公焕也是南京国子监毕业的,毕业后被朝廷任命为太平府同知,但上

  • 军队中情哥哥、情妹妹偷情好快活,只恨情妹妹的丈夫一直杀不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不死,妹妹,快活

    北平附近有个叫蓟州的地方,明初在那里设立了军队的卫所,有个叫宗聚的人出任该地卫所中的千户,即管1000来号士兵,可能相当于军中的下级军官。民间有句俗话:官再小也是个官。这话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有人当官前还是人,可自当上官了就不再是人了,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衣冠禽兽;另一层意思是小官即使小到了不能再小的

  • 第二节 受封燕王,太祖关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太祖,燕王,第二节

    中国历来的史家通常把历朝皇室描写成非凡之人,那其实都是文人笔墨的渲染。出生在战火纷飞年代的成祖文皇帝朱棣,幼时其父朱元璋很少有精力去管教他。朱棣在8岁以前,是没有名字的。直到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才正式给儿子取了名字。就在这一年的旧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应天城内的太庙大殿里供品丰盛,香火缭绕,

  • 明朝平壤之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之战,平壤,明朝

    战争概述:万历二十年(1592年),统一了日本后的丰臣秀吉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作为附属国的朝鲜李氏王朝向明王朝求援。明帝国派名将李如松率四万精锐入朝,于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初八抵达平壤,用三天的时间攻克了日军占领的平壤城,一举奠定抗倭援朝战争胜利的基石。将帅星数:★李如松李舜臣小西行长精彩星数:政治影

  • 第10章 明朝抗倭名将小传(2)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名将,小传,明朝

    俞大猷提出的海陆配合,内河与内陆配合,军队与渔民配合,以抵御海洋为主的有纵深多层次的海防防御战略,是智将之见,在当时颇有价值和现实意义。俞大猷曾经参加过北部防务,并对此相当重视。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俺答入犯山西,他应诏到宣大,想效力边防,但是没有受到重用。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他被人陷

  • 明末清初政治家、戏曲理论家祁彪佳,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末清初,是怎么,理论家

    祁彪佳(1602—1645),字虎子,又字幼文、弘吉,号世培,别号远山堂主人,山阴(今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出生于士宦藏书家之家。17岁中举人,21岁中进士,次年任福建兴华府推官。在任“治猾吏、访衙蠹、禁豪右、征刁讼、绝苞苴,做到弊绝风清”;在米价腾贵之时,又能严闭籴,搜积囤,压平粮价,

  • 如何评价明朝宰相刘健?为什么刘健谥“文靖”而谢迁李东阳谥“文正”?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宰相,明朝,评价

    刘健是明朝孝宗和武宗两朝首辅,生于公元1433年,去世于公元1526年,1460年高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洛阳人氏,字希贤,号晦庵。刘健明英宗一朝登进士第,但是却是在明宪宗一朝本身的才华得到了最有效的发挥。他在明宪宗时期任职东宫讲官,与太子朱佑樘,也就是日后的明孝宗相处融洽,培养了极佳的默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