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寅和徐渭

唐寅和徐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65 更新时间:2023/12/11 1:37:54

中国绘画的写实性在12世纪宋朝时发展到了颠峰,后来逐渐转为笔墨游戏般的形式主义。明初崇尚宋代画风的画家遍于宫廷、民间,但是他们的画作局限于对宋元两代的摹仿,成就并不突出。明代中期文人画重新复兴于苏州,后期文人士大夫的画作开始向独抒性灵的方向发展,他们以画为乐、以画寄情,在的作品中展现出很强的自我风格,而不再计较再现自然的真实性,其中的代表人物要数唐寅和徐渭

唐寅,字伯虎,是姑苏趋里人。生于明成化六年庚寅年(1470年),故名唐寅,因排行老大,又称唐伯虎。他出身于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虽然也曾饱读诗书,但终因家道中落,在姑苏吴趋坊皋桥开起了小酒店。当时文徵明的父亲文林恰好到他家酒店喝酒,见唐寅聪明过人,就让唐寅与文徵明一起拜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为师。后来唐寅为“吴门画派”中的杰出代表,绘画与沈周、文徵明、仇英齐名,合称“明四家”。又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切磋诗文,蜚声吴中,被后世称“吴中四才子”。

由于唐寅家住今苏州城北桃花坞,所以自称桃花坞主,曾作《桃花庵歌》,自比采花仙人,张扬自己性格不羁,自称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29岁时中乡试第一,所以世人也称他为唐解元。但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没能取得功名,就此唐寅感觉仕途无望,索性游历名山大川,决定在书画曲艺中终老一生。正德九年(1514年)他被明宗室宁王以重金征聘到南昌,但很快宁王政治谋反失败。唐寅也别牵连其中,只好假装疯癫,才脱身回归故里,直到嘉靖三年(1524年)去世,死后葬在桃花坞北。

唐寅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画家、文学家。在中国历代画家中,唯独唐寅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唐伯虎点秋香”、“三笑”等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他的诗、书、画并称为三绝,在绘画上,唐寅既擅长山水,又工于人物,特别精于仕女,画风工整秀丽,既富有个性而又不失雍容大方,被后人称为“唐画”。他的书法学赵孟頫,字体俊逸秀挺,也很有功夫。他还精通音律,擅长诗文。如此全才,在中国古代文人中并不多见。

唐寅早年拜在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门下,而后又跟随周臣学习。沈周和周臣都是当时苏州名画家,沈以元人画为宗,周则以南宋院画为师,这是明代两大画派的不同的艺术追求。唐寅虽然从师二人,却青出蓝,兼其所长,在南宋风格中融元人笔法,一时突飞猛进,超越了自己的老师。

徐渭字文清,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号天池山人。又有很多别号,如田丹水、天池生、天池渔隐、青藤老人、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等,晚年号青藤道士。其居所的雅号有“一枝堂”、“柿叶堂”、“青藤书屋”等。生于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年),卒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徐渭性情放纵,一生坎坷。少年时八次参加乡试都没有考中,于是不再考虑仕途。中年时被兵部右侍郎胡宗宪看中,于嘉靖三十年(1558年)担任浙闽总督幕僚军师,徐渭对当时军事、政治和经济事务也做出了很大贡献,并积极参与到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中。用他诗文热情地赞美了抗倭爱国的英雄,曾为胡宗宪起草《献白鹿表》,深得明世宗的赏识。可惜后来胡宗宪因弹劾严嵩同党,被逮自杀。徐渭深受打击,一度精神失常,几度自杀未遂,又误杀自己的后妻,被捕入狱。后来被明翰林修撰张元忭营救出狱。这时他已经53岁了,经历了太多事非之后,他开始领悟人生,专心于艺术创作活动。他的许多重要画作,都是在这时期诞生的。同时他也是位伟大的文学家,其诗文清奇,不落窠臼,并有《诗文全集》,他创作的杂剧《四声猿》曾得到汤显祖、马骥德等曲学家们的好评。并有戏剧论着《南词叙录》,颇具有超越前人见解和打破陈规之处。又着有《会稽县志》,对明朝当时地方政治经济不少改革主张。徐渭亦工于书法,行书效仿米米芾。他一生坎坷,常“忍饥月下独徘徊”,这位杰出的艺术家最终在“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的境遇中结束了一生。

徐渭自认为自己书法第一,诗歌第二,文章第三,而绘画只是末节。但他还是绘画最为后人所称道。徐渭中年才开始学画,擅长画花鸟,而在山水、人物、水墨等方面也有很高造诣,画风气势纵横奔放。特别擅长水墨大写意花卉,笔下的残菊败荷,炉瓶彝鼎,皆古朴淡雅,别有风致。现藏南京博物院作品《杂花院》,全画有牡丹、紫薇、葡萄、芭蕉、梅花水仙和竹等13种。情意所至,随心所欲,把自己的艺术技巧发挥到极至。达到了“以无法中有法”、“乱而不乱”的艺术境界。表现出画家深厚的功力。在四百年后的今天,仍给人以笔墨淋漓,赏心悦目之感。他所画山水,纵横不拒绳墨,所绘人物尤其生动。对清代朱耷、原济、扬州八怪的画风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数百年来势头未衰。而且徐渭经常在画中题诗题句,借题发挥,表达自己对世事的愤慨。所表现出激烈的政治倾向。如他题《螃蟹图》云:“稻熟江村蟹正肥,双螯如戟挺青泥,若教纸上翻身看,应见团团董卓脐。”这正是对以严嵩一干权贵的憎恨与轻蔑。徐渭的画风和人生态度对后世影响深远,近代艺术大师齐白石曾感叹道:“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这足以说明徐渭绘画对后人影响之深。

标签: 唐寅

更多文章

  • 明朝对女真人的压迫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真人

    嘉靖三十八年(1559),女真各部中汉化最深、实力最强的一部建州女真里,一个“凤眼大耳、面如冠玉”的小孩诞生了,这孩子便是后来的清太祖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十岁的时候,亲妈死了,后娘纳喇氏对他很不好,在他19岁那年,只给他很薄一份财产,便叫他出门单过。因为生活困难,努尔哈赤不得不

  • 王娡是如何进入皇宫的?王娡为当皇后的非常手段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手段,皇后,皇宫

    说起王娡,王娡是刘启的第二个皇后,是汉武帝刘彻的生母。王娡被其母送进宫后,刘启对王娡很是喜欢,封她为“美人”。那么她是如何通过一些非常手段一步步走上皇后之位的呢?王娡,是汉景帝刘启的第二个皇后,在《史记》和《汉书》中对她有所记载,然而她的名字却不出于这两本着作中,王娡这名字是在《史记索隐》中找到。王

  • 大明文化科技的辉煌:天下瓷都景德镇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大明,景德镇,瓷都

    在英文中,“CHINA”是外国人对中国的称呼;而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CHINA”更是经常被挂在嘴边,因为“CHINA”的另一个含义指的是“瓷器”。可见,在外国人的眼中,“瓷器”与

  • 学者张岱有着什么样的性格?赏析《湖心亭看雪》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学者,性格,湖心亭

    张岱生于明末清初年间,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散文和小品文,为着名的散文家。张岱生性豪放不羁,市委个性鲜明的文学家。张岱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自幼就受长辈的熏陶,张岱很早就接触了文学,除此之外,张岱还擅长历史学、地理学、数学等,是位不可多得的全方位人才。张岱家境优渥,家庭丰裕的物质条件,张岱便有了

  • 明仁宗朱高炽怎么死的?死因之谜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之谜,明仁,死因

    永乐二十二年(1424)七月,明成祖朱棣去世。八月,朱高炽登上皇位,改元洪熙,是为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五月,仁宗突然暴崩,死时四十八岁,共在位十个月。六月,仁宗长子朱瞻基即位,是为宣宗。根据史书记载,仁宗去世前三天还在处理政务,他从开始不豫到崩于北京钦安殿,前后仅两天时间。正史中并没有记载仁

  • 朱元璋升任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丞相,中书省,江南

    处州的攻占,标志着朱元璋浙东战争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也是他发动地区性统一战争的胜利。人们常说:好事成双。这不,就在浙东战场攻占处州的捷报到达之前的龙凤五年(1359)五月,“老领导”宋小明王颁发诏谕,擢升朱元璋为仪同三司、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也就是说尽管当时朱元璋雄踞一方

  • 李善长为什么不杀不行?李善长的“冷漠”和朱元璋的“不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不杀,冷漠,朱元璋

    〇“外松内紧”地对淮右集团核心人物李善长外围的调查皇帝朱元璋不仅“不忍心”杀老哥儿们,而且在胡惟庸案处置后不久还将“以年老养疾”的老宰相、太师李善长给请了出来。当时专门负责监察的朝廷监察机构御史台正缺少领导,因为御史大夫陈宁参与

  • 盐贩子说:我已经尽力了。叫花子说:就给这一点点,还不够塞我的牙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叫花子,我的,这一

    张士德是张士诚的三弟,在兄弟几人中就数他文武俱佳,苏州张氏集团之所以拥有今天这番天地,张士德可能有着一半以上的功劳。听到三弟不幸被俘,张士诚顿时瘫坐在椅子里。张母听说老三被活捉了,急着赶到老大那里,一把眼泪一把鼻涕,说什么也要让做哥哥的想个办法,将弟弟给弄回来。张士诚本是大孝子,看到母亲这个样子,一

  • 云谲波诡,大明新立雄主甄别天下官吏——洪武四年(1371)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云谲波诡,大明,官吏

    洪武开国前后,大明帝国内外形势不容乐观。在草根皇帝朱元璋看来至少得面对三大类政治危险势力或言危险分子:昔日同为“天涯沦落人”,今朝“相煎何太急”?第一大类就是昔日与朱元璋“同为天涯沦落人”的贫苦兄弟和普通民众。按照朱元璋的想法与

  • 东林党后七君子黄尊素简介 黄尊素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东林党,是怎么,简介

    黄尊素是明朝末年官员,为东林党重要成员,与汪文言并为当时“东林党的两大智囊”,同时与高攀龙、周顺昌、周起元、周宗建、缪昌期、李应升合称为“东林七君子”。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黄尊素还是明末清初着名学者黄宗羲的父亲。黄尊素是余姚通德乡黄竹浦人氏,生于公元1584年,去世于公元1626年,最开始就黄则灿,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