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代高度发展的火器介绍

明代高度发展的火器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416 更新时间:2023/12/25 19:04:38

明代高度发展的火器

我国古代对火器的研究相当出色,很早就开始了用火药来制造作战武器,比如利用火药进行燃烧、爆炸或发射弹丸等。这就是火药兵器,简称“火器”。

在我国,火器的使用从北宋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到了明代,我国传统火器的发展就达到了最高峰。在这近7个世纪的期间里,随着火药性能的提高和火器技术的不断进步,威力更大的火器就不断地问世,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同时也对世界武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火器源于火药,宋代初期虽已掌握了火药的生产技术,生产了性质不同的火药兵器,但仍属火器制造的初级阶段。至明代,才出现了我国传统火器发展的最高峰。明代火器不仅种类多,而且质量也在不断地提高。

元末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在重新统一全国的战争中,较多地使用了火铳作战,不但用于陆战攻坚,也用于水战之中。通过实战应用,对火铳的结构和性能有了新的认识和改进,至开国之初,铜火铳的制造达到了鼎盛时期,结构更趋合理,形成了比较规范的形制,数量也大大提高。

从北京、河北、内蒙古、山西等地出土的洪武年间制造的铜火铳看,明代火器大致是前有细长的直体铳管,管口沿外加一道口箍,后接椭圆球状火药室。

药室后面为铳尾,它的后面有安柄的銎孔,銎孔外口较粗,内底较细,銎口沿外也加了一道口箍。另在药室前侧加两道口箍,后一道加固箍。

河北省赤城县发现的1372年造的火铳,铳身长0.44米,口内径0.02米,外径0.02米。铳身刻铭文“骁骑右卫,胜字肆佰壹号长铳,简重贰斤拾贰两。洪武五年八月吉日宝源造”。将它与内蒙古托克托县黑城古遗址发现的3件有洪武纪年铭的火铳相比,可以看出它们的外形、结构和尺寸都大致相同。

托克托古城遗址出土的一号铳为1379年造,全长四0.44米,口内径0.02米,为袁州卫军器局造;二号铳为1377年造,长0.44米,口内径0.02米,凤阳行府造;三号铳长0.43米,口内径0.02米,也是1377年凤阳行府造。

以上4件洪武火铳铸造地点虽不在一处,但形制、结构基本相同,说明当时各地铜铳的制造已相当规范化。

1368年,火铳由各卫所制造,如上述数件火铳,就包括袁州卫军器局造和风阳行府造等。至明成祖朱棣称帝后,为加强朝廷集权和对武备的控制,将火铳重新改由朝廷统一监制。

明成祖时期的火铳制造数量和品种都较洪武时有了更大的增长,并提高了质量,改进了结构,使之更利于实战。

从1368年开始,整个明朝的军队普遍装备和使用各式火铳。据史书记载,1380年规定,在各地卫所驻军中,按编制总数的10%来装备火铳。

1393年规定,在水军每艘海运船上装备碗口铳4门、火枪20支、火攻箭和神机箭20支。明成祖时,更创立了专习枪炮的神机营,成为我国最早专用火器的新兵种。

明代各地的城关和要隘,也逐步配备了火铳。1387年,在云南的金齿、楚雄、品甸和澜沧江中道驻军,也配备了火铳加强守备。

1412年和1422年,明成祖令北京北部的开平、宣府、大同等处城池要塞架设炮架,备以火铳。至嘉靖年间,北方长城沿线要隘,几乎全部构筑了安置盏口铳和碗口铳的防御设施。

火铳的大量使用,标志着明代火器的威力已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火铳也还存在着装填费时,发射速度慢,射击不准确等明显的缺陷,因此只能部分取代冷兵器。而在明代军队的全部装备中,冷兵器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16世纪初,西方先进的火器制造技术开始传入我国,进一步推动了明代火器的发展。尤以佛郎机、红夷炮、鸟铳等影响最大。

“佛郎机”本是明代对葡萄牙、西班牙等国人的统称。

1521年,白沙巡抚何儒从来华的葡萄牙船上看到一种火炮,与明军火炮相比,具有装填弹药方便、发射速度快和装有瞄准具等优点,便组织船上我国籍枪炮匠上岸仿造,取名“佛郎机”。

红夷大炮号称“将军炮”,明末引进西方技术制造,带有炮耳和瞄准具,可以调节射程,炮身寿命长,大型者重1600千克,射程可以达到1.9千米,应该是这一类武器的极限了

明代大将军炮在铸造时,通过增加箍来防止炸膛。1626年袁崇焕使用这种火炮打败后金,取得了宁远之战的胜利,努尔哈赤也被红夷大炮击伤。

鸟铳是明代对新式火绳枪的称呼,因为枪口大小如鸟嘴,故称为“鸟铳”,又称“鸟嘴铳”。清代改称“鸟枪”。

据记载,1558年,明朝廷一次就造鸟铳1万支。而且,明代的鸟铳又有许多自己的创新。

在当时,杰出的火器研制家赵士桢,经过潜心研制,设计和试制了多种鸟铳,有噜密铳、翼虎铳、三长铳、掣电铳、迅雷铳、鹰扬铳、震叠铳、奇胜铳等。

其中噜密铳在尾部装有刀刃,在敌人逼近时可作斩马刀使用;震叠铳为双管火绳枪,与敌人作战时能连续发射两次,给敌人以重大杀伤;迅雷铳更是有5支枪管,共用一个枪机,轮流发射。

明朝嘉靖后期还研制了一种“连子铳”,它的铳身是用铜铁制造的,尾部安木柄,铳膛后部装填火药,火药事先装在一节一节的小纸筒中。

底部都用纸相隔,中通一孔,插一根火药线,药线相互连接。每节火药发射弹丸一枚,各纸筒自铳底首尾相接。

铳膛中部竖有一个铁筒,装满弹丸,先由第一节火药发射第一发弹丸,发射完后第二节火药会自动引燃,同时第二发弹丸可自动落入铳膛,正好被第二节火药发射出去,如此循环以实现连发。这种连子铳已经具备了全自动枪械的雏形。

明代的爆炸性火器主要有地雷和水雷两类。地雷一般用陶瓷罐或铁罐装上炸药,再用药线接上引爆装置。“万弹地雷炮”和“伏地冲天雷”是明代着名的地雷。

水雷用木箱或铁壳密封,浮在水中等敌船靠近,拉动引爆装置;或计算好药捻燃尽时间,定时爆炸,攻击敌船。“水底雷”和“水底龙王炮”是明代着名的水雷。

明代的火箭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并已开始广泛应用于战场,被称为“军中利器”。当时的火箭种类繁多,性能先进,有多火药筒并列火箭、有翼火箭、多级火箭、多发齐射火箭等。它们是现代火箭的先驱。

我国古代火器尤其是明代火器的发明和应用,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军事技术领域取得的最辉煌的成就,它对我国乃至世界军事发展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使战争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且还促进了军队编制和装备的变革。

知识点滴

明代火器的大发展,朱元璋功不可没。

朱元璋最早与火器打交道是在南渡长江的前夕,当时还驻军于江北的和州,多方招揽人才等待时机。

在此期间,有一个名叫焦玉的匠人前来求见,并献上几十支“火龙枪”。朱元璋命得力助手徐达在军中试射,证实这种武器能够洞穿一层皮革。

朱元璋非常高兴,认为拥有此枪取天下就更加容易了。后来,朱元璋还大力扶持和推广新式火器,使明军装备提升到了一个新台阶。

标签: 明代火器高度

更多文章

  • 第三节 三杨辅政,直言执政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杨辅政,第三节

    由于仁宗长期监国,他深深感到朝政大事必须得依赖于朝廷诸臣与君主的密切配合。因此,仁宗即位后,选用一批品行端正、德高望重的大臣。提高阁权,优待“三杨”为首的内阁大臣与夏原吉为首的六部大臣,多次颁布诏令,请他们上朝当面直言进谏,辅佐朝廷大政,共同治理天下。明仁宗一改其祖父和父亲乾

  • 明朝后期黑暗政治:明末党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后期,明朝,明末

    明朝后期政治黑暗,党争激烈。党争起于明神宗万历年间,时在张居正死后。神宗在位48年,前10年由张居正任首辅,那时政治比较清明,内阁也很有威权,能够驾驭吏部及众多言官(给事中、御史等),但自张居正死后,内阁再无有作为的人物,政府便散了架子,于是内阁、宦官、言官各为一派,分庭抗礼,互相水火不容。而皇帝本

  • 李佑之、贺仁德发动的处州苗军之乱——1362.2~7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之乱,处州苗军,贺仁德

    就在蒋英等作乱严州的同时,衢、处苗军将领贺仁德、李佑之在处州也发动了叛乱,杀了浙东行枢密院院判耿再成、元帅朱文刚、知府王道同,并占据了处州城。不知怎么的,这个消息传到应天时已是三月初一。朱元璋闻讯后感觉头疼,按照自己原先的设想,浙东不会有什么大事的,即使有的话,也有自己的亲外甥李文忠在那里总看管着。

  • 白话二十四史故事之王守仁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之王,二十四,白话

    王守仁,字伯安。他的父亲王华,字德辉,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考中进士第一名,被授官做编修。弘冶中,逐渐做到学士、少詹事等职位。王华很有度量和才能,在讲略的时间最长,孝宗很眷念他。李广受世宗宠爱时,王华讲解《大学衍义》,说到唐代李辅国与张皇后内外勾结的所作所为,陈述得很切中要害。孝宗让宦官送食品

  • 第三节 招降女真,设立都司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女真,第三节,都司

    永乐元年(1403年),明朝派人至奴儿干地区招抚,次年各部归附,朝廷任命各首领为指挥同知等职,其后数年,明朝即以此为基础,逐渐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成立了一百三十一个卫。永乐七年(1409年)闰四月,明廷设立奴尔干都指挥使司,以宦官、海西女真人亦失哈主其事,以招降女真。奴尔干(女真语为图画的意思,表

  • 明光宗朱常洛“红丸案”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之谜,宗朱常洛,明光

    帝王档案朱常洛:1620年在位,神宗朱翊钧长子,性格懦弱。神宗病死后即位,在位仅1个月,罢免矿盐、税吏,饷边防,补官缺,薄有政绩。因荒淫无度致病后服红丸而死,终年39岁,死后葬于庆陵(今北京昌平十三陵)。谥号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庙号光宗,史称泰昌帝。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

  • 醉心于“技术攻关”的两位昏君:明熹宗朱由校与法国国王路易十六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两位,昏君,路易

    明熹宗朱由校与法国国王路易十六都是典型的昏君,同时又都是当世最出色的工匠,都十分醉心于“技术攻关”,一个玩木工,一个玩锁,都不务正业玩物丧志,都无心朝政无为而治。这一东一西的两位仁兄相似点甚多,结局也差不多,前者导致大明江山风雨飘摇,埋下了灭亡的种子,后者干脆直接亡了国,真堪

  • 无道昏君,整日里斗鸡走狗,不务正业的问题皇帝朱厚照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斗鸡走狗,无道,昏君

    弘治十八年五月,明孝宗去世,十五岁的武宗即位。朱厚照便是正德皇帝,历史上称他为明武宗。此人着实十分有趣,按照史学界正统的说法,这是个无道昏君,整日里斗鸡走狗,不务正业。少年天子武宗登临龙廷宝座,凭借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自然不用装样子给别人看,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了,贪玩好动的本性不久就暴露了出来。

  • 余阙安庆殉国与赵普胜从朱元璋军手中夺回池州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手中,朱元璋,池州

    自夺取池州后,朱元璋在西线整体上采取了守势的策略。但没想到就在发动对浙东地区攻取战争时,西线红巾军高层领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至正十七年(1357)九月,丞相倪文俊被部将陈友谅所杀,陈友谅挟持了天完皇帝徐寿辉不断南下、东进,1358年初攻取了池州上游的沿江城池安庆。安庆上扼汉阳,下规池州,军事地理位置

  • 纵观元亡横看现状躬览庶政唯此为纲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为纲,元亡横看,现状

    中华传统政治文明发展到唐宋时代应该说已臻于完全成熟状态,而元以后尤其明清时期则属于过分成熟或曰烂熟阶段。这就好比植物过分成熟或烂熟都属于不正常。洪武皇帝朱元璋在承继元朝政治遗产的基础上竭力推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主义,由此传统中国进入了君主极权主义强化的非理性时代。这对以后的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