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半是国公,一半是帝王——鬼才皇帝朱厚照

一半是国公,一半是帝王——鬼才皇帝朱厚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478 更新时间:2023/12/15 3:18:55

朱厚照

明武宗朱厚照是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一位皇帝。他不住皇宫另建豹房,沉溺酒色,广收义子,甚至自降身份,封自己为“镇国公”,可谓荒唐糗事一箩筐。但是应州一战,武宗御驾亲征,大败蒙古王子;博学多才,精通梵语和佛教精义,可谓文武兼修,实在很难简单地对其进行评价。

营建豹房

紫禁城向来是无上皇权的象征,是众多野心勃勃之人魂牵梦绕的圣地。但是明武宗却不喜欢这四四方方的深宫内院。他生性好动,喜欢自由,所以他继位之后,就废除了尚寝官和文书房侍从皇帝的内官,以减少对自己行动的限制。对于每天的经筵讲座,明武宗更是找一切借口回避逃脱,最后索性连早朝也不去了。

明武宗即位的时候刚刚15岁,还是个少年皇帝,可是却很有主见。大臣们为了规劝他好好上朝理政,联名上奏,甚至以罢官相逼。可是明武宗装出一副虚心受教的样子,认真地听取大臣的意见,并亲切地安抚他们。可是大臣们一走,他依然我行我素,丝毫没有改观。久而久之,大臣们也就无奈了,加上明武宗虽然贪玩,却不至于做出什么伤天害理的大事,大臣们也就任由他去了。因为不喜欢住在宫中受人约束,叛逆的明武宗就谋划着搬出宫去自由生活。于是,他就在皇城西北为自己建了一所豹房新宅。豹房其实并不是武宗新创,以前的贵族也有建豹房的。之所以叫作豹房,是因为其中豢养了诸如豹子之类的珍奇猛兽。明武宗的豹房始修于正德二年(1507),至正德七年(1512)共添造房屋200余间,耗银24万余两。豹房建好之后,明武宗就直接搬了进去,从此便更不愿意回宫了。所以,明武宗的豹房并非单纯意义上的游乐场所,而是生活和处理朝政的行宫。

这所精心修建的豹房构造复杂,形同迷宫,里面除了豢养大量猛兽之外,还建有妓院、校场、佛寺等。所以,有人认为当时的豹房才是真正的政治中心和军事总部。豹房之中除了豢养野兽、僧尼、歌伎之外,还有很多武宗的义子。广收义子也是武宗的一个怪癖,他在位短短的十几年间,曾收有100余个义子,甚至在正德七年(1512)一次就将127人改赐朱姓,真是旷古未闻。

在众多义子之中,武宗最宠爱的是钱宁和江彬。钱宁自小被卖给一个姓钱的太监,他鬼灵精怪,很善于逢迎,又擅长骑射,很得武帝欢心。由于武帝经常和钱宁在一起,官员们去豹房找武帝,只要看到钱宁出来,就知道武帝肯定在里面。另一个义子江彬原本是一名骁勇善战的边将,只因在一次觐见时大谈兵法,深得武帝赞赏,便收为义子,留在身边。有一次,武宗在豹房里和老虎玩,不知怎么回事,老虎突然扑向武宗。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江彬不顾生命危险,挺身救驾,制伏猛虎,由此更得武宗信赖。

自封国公

有了豹房之后,生性不羁的明武宗还是向往更宽广的世界。这时候,义子江彬就常常鼓动武宗离开京城到西北游幸,并且向武宗吹嘘边军如何英武善战,引诱武宗将边军与京军互调,借以巩固自己的势力。按照明朝的祖制,边军、京军永远不能互相调换。因为边军承担着拱卫边境的重任,如果受到削弱,蒙古骑兵便会趁机入侵。所以轻易调换边防,是非常危险的举措。可是明武宗不顾大臣们的强烈反对,执意打破祖制,将边军调入京城,设东西官厅,由江彬、许泰统率。

多次巡游边地之后,明武宗开始幻想着建立奇功伟业,像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一样名垂青史。于是,明武宗在北方重要的军镇宣府修建了一个镇国府,并且自封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一个皇帝,却自封为将军,甚至改名朱寿,实在是亘古至今头一遭。他不但自封将军,还在往来公文上盖上“威武大将军”印,并令兵部存档,户部发饷。简直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又当皇帝又称臣,还自己给自己发饷,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但是明武宗做的荒唐事多了,也不怕别人嘲笑非议。他很喜欢宣府的镇国府,甚至称那里为“家里”。正德十三年(1518)立春,武宗在宣府举行迎春仪式,甚至亲自设计,命人准备了数十辆马车,上面满载妇女与和尚。行进之时,妇女手中的彩球就和和尚的光头相互撞击,彩球纷纷落下。看着自己独出心裁的杰作,明武宗甚为高兴。

为了常驻边疆,明武宗命人大肆修缮镇国府,并且把豹房的珍奇异宝和美女、僧人都搬了过来。这样一来,他既可以密切关注北方动静,又可以逃避朝臣对自己的规劝和进谏。所以,直到驾崩,明武宗也没再回紫禁城,而是在豹房和镇国府两地乐不思蜀

重用太监

明武宗之所以这么沉溺玩乐,做出很多离经叛道的荒唐事,除了自身的个性之外,当然少不了身边近臣的蛊惑。除了上文提到的义子之外,明武宗身边还有很多亲信的宦官,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八虎”。这“八虎”其实是八个太监,以刘瑾为首。刘瑾善于逢迎,知道武宗喜欢自由,便偷偷带他出宫去玩乐,所以很得武宗的宠信。仗着武宗的宠信,刘瑾便借机逼迫地方官员向自己进贡,名义上是为武宗寻找珍奇异宝,实际上是为自己聚敛钱财。很多官员因为无钱或不愿进贡,竟被他活活逼死。所以,朝野官员对他又恨又怕,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立地皇帝”。

正德五年(1510),宁夏安化王反叛,起兵的名义就是“清君侧,灭刘瑾”。可是刘瑾为了自保,把檄文藏了起来,并且让杨一清与太监张永领兵前去镇压。杨一清趁机拉拢被刘瑾排挤的太监张永。于是,同年八月,张永、杨一清剿灭了宁夏安化王的叛乱,班师回朝。在庆功宴结束之际,张永突然从袖中取出弹劾刘瑾的奏章,奏明刘瑾违法犯纪十七事,指出安化王造反皆因刘瑾,更说刘瑾有反叛之心,欲图谋不轨。武宗也知道刘瑾素来所做之事,便装作酒醉的样子问道:“刘瑾果真负我?”周围的马永成等人也趁机历数刘瑾不法之事。武宗便当场命令抄家,果然在刘瑾家中搜出私刻玉玺一枚,穿宫牌五百,以及盔甲、弓箭等违禁物品,又发现他平时所用的折扇里面竟然藏有两把锋利的匕首,显然想伺机弑君自立。于是,威风一时的刘瑾便被下狱,后被凌迟处死。据说行刑之时,许多平日遭到刘瑾迫害的人还花钱买割下来的肉吃,以解心头之恨。

亲征蒙古

明武宗素来尚武好战,虽然行事荒唐,却也期望能够立下一些显赫的军功。他一直很崇拜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所以不惜把自己的行宫设在边远的宣城。终于,在正德十二年(1517)十月,明武宗期盼已久的机会来了。

蒙古小王子率兵来袭,和明军大战应州,杀得难解难分。眼看明军被蒙古军分割包围,渐渐处于下风,明武宗做出一个大胆决定,要御驾亲征,和蒙古兵一决胜负。这次御驾亲征绝非作秀表演,明武宗在整个作战过程中与士兵们同吃同住,还亲手杀敌一人,这种身先士卒的精神使得明军气势大振,很快就扭转了局势。最后,蒙古小王子只得引兵退去,明军大胜。这场战役让一直渴望立功的明武宗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想当年明英宗率50万大军却在“土木堡之变”中成了蒙古军的俘虏,而此次武宗率五六万人抗击四五万蒙古军取得了完胜,使蒙古兵之后很长时间内不敢侵扰明朝。这的确是一场来之不易的胜利,明武宗在这场战役中表现出来的指挥才能和作战技能都让众人刮目相看。

此次“亲征”共耗时一年有余,朱厚照也着实过了一回南巡的瘾。返京途中的朱厚照玩心丝毫不减,一路上走走停停,迷恋于江南秀色,孰料在清江浦(今江苏清江市)捕捉鱼虾时不慎落水,他那早已被酒色掏空的身体经不起寒气侵袭,生了重病,后虽经御医诊治,但健康状况还是日益恶化。

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十四日,武宗朱厚照病死于豹房,终年31岁,葬于今北京昌平县金岭山东北的康陵,谥号为“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朱厚照临死前曾对身边近侍太监说:“我的缺点实在是太多了,不足以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你把我的意思转告太后,天下的事情,请她今后一定与阁臣们商量行事。过去的事情,责任由我负,与别人无关。”看来他对自己荒诞的一生已经做出了很好的总结。

标签: 帝王皇帝鬼才

更多文章

  • 万历三大征:万历年间抗倭援朝战争的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万历,三大,年间

    丰臣秀吉随着神宗的怠政,张居正时期所营造的良好氛围也随之烟消云散。内有连续不断的农民起义,外有日渐紧张的国际威胁。对明朝震动最大的主要有三次,即宁夏哱拜、播州杨应龙相继叛乱,日本侵略朝鲜,对辽东地区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后人把这三次战争为万历三大征。三次战争中,明朝都及时地应对,派出精兵强将进行镇压或

  • 揭秘水浒传中的第一美女为何也是第一毒妇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也是,水浒,第一美女

    《水浒》里美女如云,有潘金莲、金翠莲、潘巧云、李师师、扈三娘、白秀英、李瑞兰、刘高老婆等等。最毒的,当属刘高老婆无疑。刘高老婆在《水浒》里是哭着登场的,给刚过世的老妈上坟,被王矮虎抢上清风山。这女人身穿重孝,不施脂粉,兼且被掳掠上山,面临不测,心中惶恐之极,不免哀哀哭泣。哭也哭得那么有吸引力,让王矮

  • 《明朝那些事儿》之朱载垕篇 有声MP3在线读物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在线,明朝,读物

    明穆宗朱载垕[hòu](公元1537年-1572年),汉族,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世宗嘉靖帝第三子,明世宗病死后继位。少年因其母缘故而不得父皇宠爱。是明世宗与杜康妃之子,因其母亲杜康妃失宠,又非长子,所以很少得到父爱。第01讲点击朗读:第02讲点击朗读:第03讲点击朗读:第04讲点击朗读

  • 第八讲 一个帝国的形象代言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帝国,形象代言人,第八讲

    一个时代,总会有些人让人难忘,也许是因为他们的正直、睿智,也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尖刻、狠毒。明朝的形象代言人,则都有些悲剧色彩,这大抵是这个朝代的特色决定的。袁崇焕:一个人的脆弱长城金庸先生曾经如此形容一位明朝将领:“是真正的英雄,大才豪气,笼盖当世,即使他的缺点,也是英雄式的惊世骇俗。他比

  • 历史上的明朝究竟有多强大?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强大,明朝,有多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1368年由朱元璋建立,于1644年灭亡,共传位十六帝,统治中国二百七十六年。明朝是继汉唐之后,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黄金时期,疆域辽阔,经济繁荣。那么,明朝到底有多强大呢?我们从军事和经济两方面进行介绍:军事方面明朝在16世纪中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颗水雷,并广泛

  • 明朝最有权势的锦衣卫指挥使陆炳,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最有,锦衣卫

    如果我们做一个大明最有权势锦衣卫指挥使的排行榜,那么,陆炳毫无悬念当选榜首。陆炳从明世宗的儿时玩伴起步,依靠救嘉靖于火海的功劳得到嘉靖的恩宠,逐渐成为朝廷当中的大人物。陆炳一人先后令内阁首辅夏言、“劳苦功高”的仇鸾两人身首异处,其后又成功弹劾司礼监宦官李彬,可以说是除灭了嘉靖前期的大人物。而嘉靖皇帝

  • 万历朝鲜战争历史背景、经过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万历,历史背景,朝鲜战争

    万历朝鲜战争,又称万历朝鲜之役(朝鲜:壬辰倭乱;日本:文禄庆长の役),是指发生于十六世纪末于朝鲜半岛的局部战争。战争分为两段,前后持续七年。1592年4月,秀吉派遣16万军人前往朝鲜,文禄之战因而揭开序幕。日军在战争初期处于优势,一个月攻陷朝鲜京城,驱逐朝鲜国王李昖。明朝廷很快便派出5万大军前去救援

  • 南京的成贤街、“四牌楼”和碑亭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南京,牌楼,碑亭

    600年前,南京国子监是中国的最高学府,因此一般来说,明朝初年谁能进入国子监学习既是一种荣耀,又是一种资本。在这里人们熟读儒家的经典,学习治国安邦的理论,个个学生都有可能培养成为像孔孟一样的圣贤。由此,人们就将国子监那边的一条街喊作“成贤街”(今东南大学东边的那条路就叫成贤街

  • 尾声 抗日援朝战争(1)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尾声,战争,援朝

    结束了战国时代的日本,虽然表面上结束了对朝鲜和中国沿海的侵扰,倭患也似乎渐渐平息,但他们却在孕育着一场更大的战争,日本的真实面目也开始展现在世人面前。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初步统一了日本全国的丰臣秀吉,野心勃勃地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梦想着先征服朝鲜,再侵略中国,把日本、朝鲜和中国都置于他的统

  • 《傅姓典故趣事传记》之六–傅冠与石匠小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典故,石匠,趣事

    傅冠,字元甫,号寄庵,明末进贤东隅(今民和镇东门外)人,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为崇祯时阁老(职务相当于宰相)。傅冠为官不霸道。他曾想在家乡拆去原来的房子,盖一幢象样点的阁老府。在他圈划的地基内有一家姓季的石匠的房子。他想,逼着人家拆除不好,不如多出点钱买下他家的房子。于是就请县令做中人,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