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中叶的倭患何以猖獗?

明朝中叶的倭患何以猖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665 更新时间:2023/12/21 23:19:08

日本古称倭奴国,故中国古代史籍将这些日本海寇以及后来与之勾结的内陆奸民,通称为倭寇。倭寇的活动,历史上称之为“倭患”。自元末至明万历年间,一部分日本武人、浪人(流亡海上的败将残兵)、海盗商人和破产农民,不断侵扰中国、朝鲜沿海地区,前后历时达三百年之久。

我们一般认为,所谓倭寇,即明朝时期,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日本海盗。但是经过进一步的分析和探究,在明朝中叶,倭寇并不全是日本人,甚至可以说主要是中国人。既然这样,明朝政府何以将沿海反叛者称为“倭寇”呢?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封建统治阶级利用民族矛盾掩饰当时国内尖锐的阶级矛盾。这样称呼可以激起民间对蛮夷入侵的本能反感和抵制,从而弱化了国内武装商队的反明义军本质,以免国内对官府不满的人群起加盟,暂缓国内阶级矛盾,这不过是近现代都流行过的“舆论战”而已。

二是那些封建朝的叛逆者们既利用当时统治阶级惧怕日本人的心理,又为了不牵联村邻、家人而假称“倭”来吓唬他们。嘉靖以前,明朝国力不强而日本正值南北朝内乱,大批因战败而失去军职的南朝武士,流入海岛,汇同部分日本走私商人和破产农民,夹杂着张士诚方国珍的余部及后来建文帝朝迁的逃亡臣民,不断侵扰辽东、山东沿海一带,烧杀淫掠,造成明王朝对日本人的仇视和恐惧心理。

三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反抗斗争的极端仇视。如同历史上众多史书中把所有的起义农民都称之为“贼”、“盗贼”、“流寇”一样,当年国民党政府也“义正词严”地指责朱毛红军“拿了卢布”、“共产共妻”、是苏俄侵略中国的内奸云云,一回事。“倭寇”一词中也包含着对封建王朝叛逆者的蔑视和鄙夷。

明代倭寇的活动,以嘉靖朝为界可大体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从元末、明初到正德年间。元末,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其内战中的败将残兵、海盗商人及破产农民流入海中,乘明初用兵之机,屡寇滨海州县。洪武时,海防整饬,尚未酿成大患。经永乐十七年(1419)六月的望海埚之战,明辽东总兵刘江率师全歼数千来犯之倭后,倭寇稍稍敛迹。正统以后,因明代海防逐渐空虚,倭寇侵扰时能得手,致倭患又起。这一时期的倭寇成员多为日本本土之人,除赤裸裸侵扰外,还利用中日间存在的“勘合贸易”载运方物和武器。路遇官兵,则矫称入贡;乘其无备,则肆行杀掠。总的说来,嘉靖以前,倭寇侵扰只限于个别地区,时间亦短,尚未成为明朝东南地区的严重祸患。

嘉靖以后,是倭患猖獗的重要时期。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明中叶极端的海禁政策。首先,明政府推行海禁政策的初衷本是为了防止国内反明势力与日本倭寇勾结起来,进而威胁到明朝的统治。然而,这种政策实施后的客观效果却是在抵御倭寇骚扰的同时严重限制了中国沿海居民进行正常海外贸易的自然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沿海地区的许多海上商人为了生存,不得不武装起来,组织成走私集团,装扮成“倭人”的模样起来反抗,这就是明代海外贸易史上所谓的“海寇”。在嘉靖年间,经过二三十年的征剿未能消除的“倭寇”而到隆庆元年朝廷不得不稍开海禁,准许贩货于东西二洋。之后,所谓“倭患”也就自然减轻。其次,明代农业生产经过建国到嘉靖时期一百多年的恢复和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繁荣的程度,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农业生产尤为发达,农产品充足,成千上万的人转向了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资本主义萌芽破土而出,可以说发展海外贸易既是中国当时发展社会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重要条件,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可明代海禁政策,窒息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生长,必然同沿海商民、百姓的谋生及发展海贸的要求产生矛盾。“倭患”就是这种矛盾的激烈表现,也是对海禁的一种严厉惩罚。

二是日明双方深刻的社会矛盾严重激化。公元十五世纪中叶以来,明朝社会矛盾尖锐,土地兼并严重,赋役及地租的加重,使农民陷于困境。为避沉重的赋役追呼敲扑,不但失去土地的农民,甚至有土地的农民也不得不背井离乡,这样就形成了全国大规模的流民运动。东南沿海地区也不例外。东南沿海的一些流民由于生活无着落,只好下海,或渔猎,或流为“海盗”。十五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日本战乱不已。于是,破产的农民、失意的官员、失业的流民、战败的武士、无业的浪人、贪利的奸商、掠劫为生的海盗,在各地领主的支持下,向海外谋求出路,从而造成了倭患的猖獗。刘照兴认为,明至永乐以后,政治日益腐化,宦官专权,官吏贪庸,致使民不聊生。嘉靖时期,宦官的势力受到排斥,严嵩专权,贪贿公行,致吏治腐败,文恬武嬉,沿海士兵大量逃亡,战船锐减,海防设施久遭破坏,为倭寇活动猖獗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是日本封建割据势力的支持和日明海盗的相互勾结。嘉靖隆庆年间,有大量的中国商人、破产农民和失意知识分子等,由于各种原因留居日本。其中有资本者纠倭贸易,无财力者则“联夷肆劫”,成为倭寇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这一时期倭寇的一个显着特点。如侨居日本的倭寇首领汪直、徐海、毛烈、陈东、叶明(叶麻)、邓文俊、林碧川、沈南山等,即为此类人物。他们伙同倭寇,在日本封建主支持下,袭用倭人服饰旗号,乘坐题有八幡大菩萨旗帜之八幡船,侵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掠夺大量财物。这些人与大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内地沿海网罗同伙是件非常容易的事,加之流民、奸民、贵族为了生活和贪图财利而自然与倭寇勾结。所以倭患的猖獗的关键因素是中国海盗好日本海盗的勾结。如果没有内奸的助纣为虐,倭寇就只能在沿海临时劫掠,而不可能长久停留,声势不可能那么大,危害也不可能那么严重。

标签: 明朝猖獗

更多文章

  • 皇上感叹自己没儿子,太监突然下跪,并说道你儿子一直藏于后宫!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儿子,后宫,皇上

    明代成化皇帝朱见深的子孙非常少,他最开始还是有2个皇上的,1个是受宠的万贵妃生的,另外是柏妃生的,但这2个小孩也没有活下来出来,死得很早以前。万贵妃十分得宠,在所难免一些自傲,并且她以便挽救她自身的影响力,还不容许后宫里别的的女人生小孩,因而,一旦后宫中的女人怀有孩子,便会莫名其妙地流产。据说这些都

  • 明代高度发展的火器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代,火器,高度

    明代高度发展的火器我国古代对火器的研究相当出色,很早就开始了用火药来制造作战武器,比如利用火药进行燃烧、爆炸或发射弹丸等。这就是火药兵器,简称“火器”。在我国,火器的使用从北宋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到了明代,我国传统火器的发展就达到了最高峰。在这近7个世纪的期间里,随着火药性能的

  • 第三节 三杨辅政,直言执政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杨辅政,第三节

    由于仁宗长期监国,他深深感到朝政大事必须得依赖于朝廷诸臣与君主的密切配合。因此,仁宗即位后,选用一批品行端正、德高望重的大臣。提高阁权,优待“三杨”为首的内阁大臣与夏原吉为首的六部大臣,多次颁布诏令,请他们上朝当面直言进谏,辅佐朝廷大政,共同治理天下。明仁宗一改其祖父和父亲乾

  • 明朝后期黑暗政治:明末党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后期,明朝,明末

    明朝后期政治黑暗,党争激烈。党争起于明神宗万历年间,时在张居正死后。神宗在位48年,前10年由张居正任首辅,那时政治比较清明,内阁也很有威权,能够驾驭吏部及众多言官(给事中、御史等),但自张居正死后,内阁再无有作为的人物,政府便散了架子,于是内阁、宦官、言官各为一派,分庭抗礼,互相水火不容。而皇帝本

  • 李佑之、贺仁德发动的处州苗军之乱——1362.2~7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之乱,处州苗军,贺仁德

    就在蒋英等作乱严州的同时,衢、处苗军将领贺仁德、李佑之在处州也发动了叛乱,杀了浙东行枢密院院判耿再成、元帅朱文刚、知府王道同,并占据了处州城。不知怎么的,这个消息传到应天时已是三月初一。朱元璋闻讯后感觉头疼,按照自己原先的设想,浙东不会有什么大事的,即使有的话,也有自己的亲外甥李文忠在那里总看管着。

  • 白话二十四史故事之王守仁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之王,二十四,白话

    王守仁,字伯安。他的父亲王华,字德辉,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考中进士第一名,被授官做编修。弘冶中,逐渐做到学士、少詹事等职位。王华很有度量和才能,在讲略的时间最长,孝宗很眷念他。李广受世宗宠爱时,王华讲解《大学衍义》,说到唐代李辅国与张皇后内外勾结的所作所为,陈述得很切中要害。孝宗让宦官送食品

  • 第三节 招降女真,设立都司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女真,第三节,都司

    永乐元年(1403年),明朝派人至奴儿干地区招抚,次年各部归附,朝廷任命各首领为指挥同知等职,其后数年,明朝即以此为基础,逐渐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成立了一百三十一个卫。永乐七年(1409年)闰四月,明廷设立奴尔干都指挥使司,以宦官、海西女真人亦失哈主其事,以招降女真。奴尔干(女真语为图画的意思,表

  • 明光宗朱常洛“红丸案”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之谜,宗朱常洛,明光

    帝王档案朱常洛:1620年在位,神宗朱翊钧长子,性格懦弱。神宗病死后即位,在位仅1个月,罢免矿盐、税吏,饷边防,补官缺,薄有政绩。因荒淫无度致病后服红丸而死,终年39岁,死后葬于庆陵(今北京昌平十三陵)。谥号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庙号光宗,史称泰昌帝。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

  • 醉心于“技术攻关”的两位昏君:明熹宗朱由校与法国国王路易十六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两位,昏君,路易

    明熹宗朱由校与法国国王路易十六都是典型的昏君,同时又都是当世最出色的工匠,都十分醉心于“技术攻关”,一个玩木工,一个玩锁,都不务正业玩物丧志,都无心朝政无为而治。这一东一西的两位仁兄相似点甚多,结局也差不多,前者导致大明江山风雨飘摇,埋下了灭亡的种子,后者干脆直接亡了国,真堪

  • 无道昏君,整日里斗鸡走狗,不务正业的问题皇帝朱厚照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斗鸡走狗,无道,昏君

    弘治十八年五月,明孝宗去世,十五岁的武宗即位。朱厚照便是正德皇帝,历史上称他为明武宗。此人着实十分有趣,按照史学界正统的说法,这是个无道昏君,整日里斗鸡走狗,不务正业。少年天子武宗登临龙廷宝座,凭借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自然不用装样子给别人看,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了,贪玩好动的本性不久就暴露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