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打败李自成张献忠的杨嗣昌,居然是被吓死的?

打败李自成张献忠的杨嗣昌,居然是被吓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822 更新时间:2023/12/29 13:45:11

杨嗣昌是晚明的大人物,他和他老爹杨鹤都是剿灭农民起义军的重要角色,不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可比他老爹出色多了,在他的战略构想下,朱由检似乎看到了一丝中兴的希望,这个战略就是赫赫有名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张献忠迫于形势暂时投降,李自成几乎在潼关全军覆没,两位“老大”被打得差点都挂了,在之前的文章里笔者曾经介绍过,反正是要多牛有多牛了。

这么牛的人是个怎样的结局呢?笔者发现,晚明执掌兵权的牛人就没有善终的,熊廷弼不但被杀了,脑袋还被走马灯一样在九边重镇走了一圈,以儆效尤,是为九边传首,孙传庭死于战阵之中,对于一个军人来说,这也算是他最好的归宿,而洪承畴呢!万念俱灰之下竟投降了清军,成了八旗铁骑入主中原的开路先锋,袁崇焕死的那叫一个惨,浑身就没有一块完整的肉了,凌迟处死,吴三桂更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在成为千古好男人的同时,也成为一代乱世奸雄,这样一算下来,大概就杨嗣昌的命还好一点,算是一个不算善终的善终吧!那么,他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应该说,杨嗣昌最后的那段时光过得有点窝囊,有个叫熊文灿的家伙,这人是杨嗣昌推荐给崇祯皇帝做兵部尚书的,可是,这官儿当上没几天,就和嗣昌同志闹分歧了,老熊还主动提出,对付张献忠这伙反贼,要采取招抚的策略,老杨苦口婆心地跟所有人解释,对付张魔头和李魔头,只有杀无赦!他们不是宋江,跪在地上屁股还撅那么高!当年我爹就是主张招抚的,结果败得那叫一个惨啊!

可崇祯皇帝不听啊!熊爱卿言之有理!这样才能显示大明天朝的威严嘛!于是,就有了张献忠诈降的故事,熊文灿乐呵呵地接受了张献忠的投降,屁颠屁颠地向崇祯皇帝报捷,以证明自己的招抚工作完成得很好,按杨嗣昌的总体策划,此时就该结果了张献忠大魔头,可硬是让他在鬼门关前混了过去,因此,老张是打心眼儿里讨厌老杨。本文为原创,未经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果然,只过了一年多的时间,老张就缓过神来了,在这段时间里,老张集团厉兵秣马枕戈待旦,睡觉都睁着一只眼呢!还与另一位老大李自成亲切会晤了一次,达成了“造反派攻守同盟”,一天深夜,老张终于竖起了反字大旗——谢谢了!老杨老熊,咱又反了!

这下可好,天下震动,熊文灿下狱被斩,死很容易,活着才是难,熊死了,一堆事都丢到了杨那里,崇祯皇帝大为恼火,杨熊有矛盾有分歧,别影响朱的江山啊!老杨只得上表崇祯皇帝,主动请缨讨伐张献忠,至少在态度上争个脸面,可是,这仗比以前难打多了。

李自成兵出商洛山,横扫河南,逐鹿中原,而张献忠逐渐挺进四川,刚刚消停了一点的农民起义,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势不可挡,华夏大地烽烟再起,正好应了若干年后一位伟人的名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此次围剿张献忠,杨嗣昌亲自出马,并且调动了左良玉兵团助阵,而左良玉这个人,属于“拥兵自重”的大军阀类型,之所以调动左良玉,主要是因为洪承畴和孙传庭的陕西精锐皆已北上,既然是有求于人,自然得“哄着”人家左良玉。

张献忠作为农民起义军的领袖,的确将游击战术发挥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四川的大小山路上跟老杨捉迷藏,躲猫猫,杨嗣昌的部队只能疲于奔走,无法与之决战,更无法消灭这股顽强的“流寇”。本文为原创,未经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关于这场战争,还有几个段子流传至今,老张同志没什么文化,也不会做什么诗词,可对于这次与杨嗣昌的斗争,他不由得“诗兴大发”,作顺口溜挖苦道:“前有邵巡抚,常来团转舞;后有廖参军,不战随我行;好个杨阁部,离我三天路。”这根本算不上诗,顶多只能算是打油诗,但却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战争状态,这首诗的意义不在文学价值,而在所包涵的历史价值。

还有一件事情也广为流传,杨嗣昌为了激励士气,曾经贴出告示说:“有能擒斩张献忠者,赏银万两。”谁知还没过半日,他的中军大帐附近就惊现张献忠的传单,上面写道:“有斩阁部者,赏银三钱。”这充分体现了农民军将士的豪迈情怀和伟大力量,杨嗣昌不由得惊出了一身冷汗,堂堂大明王朝官居一品的大学士大将军,竟被如此戏弄开涮,这在明军将领中恐怕也是独一无二的了。

在军事实力上,杨嗣昌是占优势的,可是,杨嗣昌始终没有追上张献忠,至于没有追上的原因,有一种说法是左良玉有意放走了张献忠,咋一看,有点无法理解,后来想一想,完全符合情理,左良玉这是养贼以建功啊!杨嗣昌只能看着无可奈何,传了九道檄,人家就是当没看见,没办法!毕竟人家左良玉是“大军阀”啊!

张献忠还是一个有点想法的人,毕竟被压着打了这么久,也该到扬眉吐气的时候了,于是,张献忠亲自率军出川,直取襄阳,并在襄阳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那就是处死了襄王朱翊铭,这可是崇祯皇帝的叔爷爷啊!顺带着还处死了皇室宗亲达四十余人,可以说是极大震慑了大明王朝,张献忠此举,就是想让杨嗣昌背上心理包袱,更想借崇祯皇帝的手杀了杨嗣昌。本文为原创,未经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无独有偶,就在数十天前,张献忠的同乡,另一位老大李自成,也率军攻克洛阳,并处死了福王朱常洵,这可是崇祯皇帝的叔叔,据说,李自成还把福王的肉和鹿肉一起煮着,全军上下开了一次大型party,美其名曰“福禄宴”,福即为福王,禄即为“鹿”的谐音。

攻克重镇洛阳、襄阳,诛杀福王、襄王,老张和老李的动作也太快了,配合得也太默契了!而对于老杨而言,二镇失守,二王被杀,前线的噩耗一个个传来,杨嗣昌听之,那个心情是拔凉拔凉的啊!可以说万箭穿心,本来就有病在身的他,只得勉强带病亲征,结果盔甲还没穿上身,就病得走不动了,要说杨嗣昌的病,更多的是心病,如此巨大的败绩(主要是二王被杀),他如何向崇祯皇帝,向大明王朝交代啊?

不久,杨嗣昌病逝,很多人认为他可能是服毒自杀,笔者认为,杨嗣昌已经不需要自杀了,他之所以没有将实际情况向崇祯皇帝进行汇报,主要的原因是“不敢”!当时他最怕的事情,就是向崇祯皇帝汇报工作。

杨嗣昌,在晚明历史上这么一个叱咤风云的大人物,打得李自成和张献忠这样两位老大差点都挂了角色,居然是被吓死了,这叫一个窝囊!的确很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这恐怕连李自成、张献忠这样非常希望他死的人也没有想到(张是想崇祯以督师不利为名,杀了杨嗣昌)。本文为原创,未经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标签: 吓死张献忠李自成

更多文章

  • 明世宗是个怎样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世宗,是个,皇帝

    世宗仁孝明宪宗的第四个儿子朱祐杭,成化二十三年封为兴王。弘治四年建邸德安,后来又徙至安陆。七年藩守,有一次舟游龙江,慈鸟数万绕舟不散,到黄州时又是如此,人人惊异,都认为这是福禄祥瑞。兴王嗜好诗书,绝无珍玩,而且不畜女乐。不是公宴,他也不设牲醴。正德十四年,兴王去世,谥为献,称为兴献王。两年以后,明武

  • 第十节 五出漠北,病死军中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军中,漠北

    明成祖朱棣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就是当上大明朝的皇帝,创造千古一帝的辉煌霸业。于是,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四月,明成祖第五次亲征蒙古,六月班师。元朝灭亡后,随元顺帝退出中原的大批蒙古贵族,在蒙古草原及东北地区活动;永乐初年,蒙古族已分裂为三大部,即鞑靼、瓦剌和兀良哈,元朝国

  • 明朝中叶的倭患何以猖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猖獗

    日本古称倭奴国,故中国古代史籍将这些日本海寇以及后来与之勾结的内陆奸民,通称为倭寇。倭寇的活动,历史上称之为“倭患”。自元末至明万历年间,一部分日本武人、浪人(流亡海上的败将残兵)、海盗商人和破产农民,不断侵扰中国、朝鲜沿海地区,前后历时达三百年之久。我们一般认为,所谓倭寇,

  • 皇上感叹自己没儿子,太监突然下跪,并说道你儿子一直藏于后宫!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儿子,后宫,皇上

    明代成化皇帝朱见深的子孙非常少,他最开始还是有2个皇上的,1个是受宠的万贵妃生的,另外是柏妃生的,但这2个小孩也没有活下来出来,死得很早以前。万贵妃十分得宠,在所难免一些自傲,并且她以便挽救她自身的影响力,还不容许后宫里别的的女人生小孩,因而,一旦后宫中的女人怀有孩子,便会莫名其妙地流产。据说这些都

  • 明代高度发展的火器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代,火器,高度

    明代高度发展的火器我国古代对火器的研究相当出色,很早就开始了用火药来制造作战武器,比如利用火药进行燃烧、爆炸或发射弹丸等。这就是火药兵器,简称“火器”。在我国,火器的使用从北宋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到了明代,我国传统火器的发展就达到了最高峰。在这近7个世纪的期间里,随着火药性能的

  • 第三节 三杨辅政,直言执政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杨辅政,第三节

    由于仁宗长期监国,他深深感到朝政大事必须得依赖于朝廷诸臣与君主的密切配合。因此,仁宗即位后,选用一批品行端正、德高望重的大臣。提高阁权,优待“三杨”为首的内阁大臣与夏原吉为首的六部大臣,多次颁布诏令,请他们上朝当面直言进谏,辅佐朝廷大政,共同治理天下。明仁宗一改其祖父和父亲乾

  • 明朝后期黑暗政治:明末党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后期,明朝,明末

    明朝后期政治黑暗,党争激烈。党争起于明神宗万历年间,时在张居正死后。神宗在位48年,前10年由张居正任首辅,那时政治比较清明,内阁也很有威权,能够驾驭吏部及众多言官(给事中、御史等),但自张居正死后,内阁再无有作为的人物,政府便散了架子,于是内阁、宦官、言官各为一派,分庭抗礼,互相水火不容。而皇帝本

  • 李佑之、贺仁德发动的处州苗军之乱——1362.2~7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之乱,处州苗军,贺仁德

    就在蒋英等作乱严州的同时,衢、处苗军将领贺仁德、李佑之在处州也发动了叛乱,杀了浙东行枢密院院判耿再成、元帅朱文刚、知府王道同,并占据了处州城。不知怎么的,这个消息传到应天时已是三月初一。朱元璋闻讯后感觉头疼,按照自己原先的设想,浙东不会有什么大事的,即使有的话,也有自己的亲外甥李文忠在那里总看管着。

  • 白话二十四史故事之王守仁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之王,二十四,白话

    王守仁,字伯安。他的父亲王华,字德辉,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考中进士第一名,被授官做编修。弘冶中,逐渐做到学士、少詹事等职位。王华很有度量和才能,在讲略的时间最长,孝宗很眷念他。李广受世宗宠爱时,王华讲解《大学衍义》,说到唐代李辅国与张皇后内外勾结的所作所为,陈述得很切中要害。孝宗让宦官送食品

  • 第三节 招降女真,设立都司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女真,第三节,都司

    永乐元年(1403年),明朝派人至奴儿干地区招抚,次年各部归附,朝廷任命各首领为指挥同知等职,其后数年,明朝即以此为基础,逐渐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成立了一百三十一个卫。永乐七年(1409年)闰四月,明廷设立奴尔干都指挥使司,以宦官、海西女真人亦失哈主其事,以招降女真。奴尔干(女真语为图画的意思,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