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年少轻狂权倾朝野——汪直

年少轻狂权倾朝野——汪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216 更新时间:2023/12/21 2:06:50

少年得志,精彩人生

汪直是广西大藤峡叛乱中瑶民后代,成化三年以幼童身份被俘进宫。生卒年无明确记载,掌权时仅仅年少。成化十三年商辂弹劾西厂奏章中说“今汪直年幼,未谙世事,止凭韦瑛等主使”,在外监军时期怀恩评价“直年少喜功”,按古代标准符合这个条件的,再以入宫时间推算,应该是提督西厂时候只有十五六岁,被贬南京时候二十出头。

成化十二年,京城出“妖狐夜出”案,人心惶惶,宪宗命汪直便衣出宫查探。汪直为御马监掌印太监,“年幼最得宠”。汪直外出“布衣小帽,时乘驴或骡,往来京城内外,人皆不之重”,“大政小事,方言巷语,悉探以闻”,宪宗大悦。

成化十三年,正月,宪宗令汪直建立西厂,钦定校尉人数一倍于东厂。二月,已故少保杨荣曾孙、福建建宁卫指挥同知杨华与其父杨泰暴横乡里,戕害人命,被仇家所奏,遂入京行贿,为汪直所发,下西厂狱严刑拷问,并牵连多位大臣,一时西厂“权宠赫奕,都人侧目”。五月,内阁首辅商辂等人上疏,言西厂“伺察太繁、法令太急、刑网太密”,并联合六部九卿请罢西厂。宪宗无奈同意,令汪直回御马监。一月后,西厂得到机会重开,内阁首辅商辂等人辞职。

成化十四年,三月,建州女真犯边,汪直欲前去招抚,为司礼监掌印怀恩、大学士万安等人所阻。五月,汪直奏请开设武举,设科乡试、会试、殿试,欲悉如进士恩例,诏命试行数年,俟有成效。六月,宪宗令汪直领通事百户王英往辽东处置边务,并赐汪直敕曰遇事可便宜行事。

成化十五年,汪直偏信辽东巡抚陈钺言,下兵部侍郎马文升于锦衣卫狱,后谪戍重庆,至此汪直威势倾天下。建州女真首领伏当加声言要犯边,宪宗令汪直监军,抚宁侯朱永为总兵官,陈钺提督军务前去征讨建州三卫。汪直先是招诱了郎秀等四十人组成的入贡使团,将他们秘密械送京师。而建州之役的具体过程,由于清朝对此过多隐晦,难以找到详细资料。《彰瘅录》记载,明军先派鸿胪典礼官诱开了城门,继而官校突然杀出夺取城门,女真人不意大军突至,多被杀戮。录平建州功,封朱永为保国公,陈钺升为右都御史,汪直加食米三十六石,后总督十二团营,开明代禁军专掌于内臣之先河。

成化十六年,鞑靼派军进入河套,宪宗令汪直监军,兵部尚书王越提督军务,保国公朱永为总兵前去御虏。王越说服汪直奏请朱永率大军从南路走,自己与汪直沿边境往榆林。后探知蒙古王庭在威宁海,于是尽调大同宣府两镇精兵两万,昼伏夜行二十七日至猫儿庄。时天降大风雪,王越汪直率精骑连夜奔袭至威宁海,敌寇犹未发觉,明军纵兵掩杀,获大胜。达延汗巴图蒙克(小王子)仅以身逃,达延汗的妻子,蒙古传奇女英雄满都海战死。此役后,王越功封威宁伯,成为明朝仅有的三位以战功封伯的文臣之一,汪直加食米四十八石。

成化十七年,鞑靼军入大同境剽掠,汪直等分布官军截杀,追至黑石崖等处获胜。论大同功加汪直食米三百石。太监无秩可升,只能加食米,以年十二石为一级,宪宗给汪直一下子加了三百石,前所未有,创有明一朝纪录。七月,宪宗命汪直总督军务,威宁伯王越佩平胡将军印充总兵官,统京军精锐征剿鞑靼,并赐制敕曰各地镇守、总兵、巡抚俱受其节制,有不遵号令者可先以军法处治,然后奏闻。虏退,汪直王越请班师,宪宗不允。

成化十八年,宪宗任命汪直为大同镇守太监,而召还京营官兵。三月,汪直既在大同不得还,言官纷纷上疏奏其办事苛察纷扰,内阁首辅万安上疏请罢西厂,宪宗同意,中外欣然。六月,虏寇入延绥,汪直王越分兵抵御,获大胜,汪直加食米二十四石。八月,万安等人担心王越有智计,恐诱汪直求复进,于是奏请王越与延绥守将许宁换防。同月,汪直上奏弹劾副总兵朱鉴等人玩忽职守,以致虏寇入境杀三十四人而去。朱鉴被逮至京师下狱,法司论罪坐斩,后免死。

成化十九年,五月,汪直上奏,左参将卢钦、右监丞杨雄等人不能御虏,以致敌寇多次入境杀掠人畜,又隐匿不报,论法当究问,并自劾不能节制之罪。诏命将卢钦、杨雄一起执来京师,汪直误事,暂记其罪。同月,镇守大同太监汪直驰书上奏,有自虏中逃回的人传报鞑靼可汗小王子打算纠结大军来犯,恐寡不敌众,请求令旧日所统的京军头目赶赴支援,兵部不允。六月,巡抚郭镗上奏,汪直与总兵官许宁共事以来,互生嫌隙,不相和协,并列举了近乎胡闹的五件事为证,表明两人基本上是水火不容。鞑靼大军转瞬即至,恐会败事,于是宪宗调汪直于南京御马监。八月,降南京御马监太监汪直为奉御(六品),除威宁伯王越名,安置安陆州,革南京工部尚书戴缙、锦衣卫带俸指挥吴绶职,俱原籍为民。九月,右都御史李裕等奏,汪直获罪,犹有未满者,希望把被汪直排挤的官员们官复原职并赐召还。宪宗以事已处分,李裕等烦扰,而且有的人不是汪直诬陷的为由,命锦衣卫把领头的御史下狱拷问,并停了都察院右都御史李裕、右副都御史屠滽俸禄半年。

成化二十年,大同败仗泄露,宪宗大怒,命锦衣卫执大同总兵许宁、巡抚郭镗、镇守太监蔡新于午门前门,后免了他们的死罪,改为各降官六级,永不起用。汪直走后,许宁等人消极抵御,后又中了小王子的诱兵之计,明军死伤数千人,差点丢掉了大同。朝中当路者都知道败在不该调走汪直王越,害怕宪宗责怪,只推说是因为调兵未集,与满朝科道官一起把败仗瞒了下来。直到一年后,终究人心不平,才有人将实情报给了宪宗。

后来史书上就少关于汪直的记载了,只有零星提到。弘治元年,南京户部员外郎周从时上奏说应追究前朝遗奸汪直、钱能等人,抄其家以济边用,孝宗以奏疏格式不对为由将周从时下狱不久又放出,原来请的事也不了了之。弘治十一年左右,孝宗召回汪直、梁芳等人,满朝哗然,吏部员外张彩愤而弃官。

西厂,废而又立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年间,京城里发生一起“妖狐夜出”的神秘案件,跟着,又有道士李子龙,勾结宫中太监鲍石、郑忠敬,潜入大内,在万岁山上窥视皇宫,图谋不轨。后来李子龙被锦衣卫捕杀。但是宪宗皇帝则因为这件事情,郁郁不乐。善于猜测帝王心意的汪直,就引宪宗易服外出,寻欢逐乐,因此得到宪宗的好感。到了成化十三年(1477年)正月间,宪宗因“锐意欲知外事”,就设置了“西厂”,命令汪直侦察刺探朝廷及地方事物。又从锦衣卫的官员、小校中,选出善于刺探情报的人员共计一百多名,在灵济宫前,另外设置厂司。因为早在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就设立过“东厂”,专门刺探弄奸不轨的事情,所以现在宪宗设立的机构就叫“西厂”,目的是想与“东厂”有所区别,并使它们互相争竞。

标签: 年少朝野轻狂

更多文章

  • 外廓十八环绕南京众星捧月拱卫朝廷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众星捧月,南京,外廓

    今天如果您走到这10多处城门前,看到历史沧桑的痕迹,不知有何感想?对南京城门之多,老南京会向你脱口说出“里十三,外十八”的城门名。“里十三”前面我们已经讲过,那么这“外十八”指的又是什么呢?这“外十八”指

  • 古代的美女怎么打扮自己的?胭脂是这么用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古代,胭脂,自己的

    我们现在的人都知道世上的四大邪术!泰国的变性!韩国的整容!日本的化妆!中国的PS!只有懒女人没有丑女人!怀念古代的纯天然美女?其实古代美女也对化妆十分热衷呢。在看电视剧时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个词,胭脂。胭脂这个东西可是在先秦的时期就已经有了呢。不过也有说是起源于匈奴,最有利的一个证据就是在辽西出土的女神

  • 纲纪修明:说说永宣之治那些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修明,纲纪

    卷一·生不逢时父不爱受封燕王立军功序言第一节生不逢时,跌停童年第二节受封燕王,太祖关注第三节出征漠北,建立军功卷二·实力膨胀欲望涨靖难之役定乾坤第一节和尚送帽,助长野心第二节太子病死,太孙嗣位第三节叔侄争权,心理暗战第四节韬光养晦,蓄势待发第五节靖难之役,乾坤已定第六节建

  • 徐光启修《农政全书》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全书,徐光,故事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嘉靖四十一年(1562)出生于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上海市)一个商人兼小地主的家庭。他家祖上经商,到父亲时归田务农。他出生时,家道中衰,所以自幼对农业、手工业及商业活动都不陌生。徐光启少年颖悟,“章句、帖括、声律、书法均臻佳妙”。万历九年(1581)中

  • 明代石嵉《流民图》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代,流民

    《汉书·鲍宣传》载,汉代豫州牧鲍宣认为流民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7种:“凡民有七亡:阴阳不和,水旱为灾,一亡也;县官重责,更赋租税,二亡也;贪吏并公,受取不已,三亡也;豪强大姓蚕食亡厌,四亡也;苛吏徭役,失农桑时,五亡也;部落鼓鸣,男女遮(zhì),六亡也;盗贼劫略,取民财物,七亡也。”总之流民产

  • 历史上真有八贤王这个人吗?为何他没当上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他没,当上,真有

    小时候看过一部片子,名叫《少年包青天》,除了几位主角给人印象深刻之外,陈道明老师饰演的八贤王同样令人记忆犹新。那么历史上是否真的有八贤王这个人呢?如果有,那么他为何没能当上皇帝呢?八贤王其实最初是因为杨家将的小说演义才被大家所熟知的。有人认为他是赵匡胤的幼子赵德芳,也有人认为是赵匡胤的二儿子赵德昭。

  • 朱棣谋反后,立马打破朱元璋的一条祖制,结果却为明朝灭亡埋下了祸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下了,明朝,祸根

    大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朱元璋命人锻造了一块儿铁牌,上书“内臣不可干涉政务,犯者斩。”内臣,即宦官(宦官),朱元璋用那条铁令劝诫宫廷的宦官,千万别干涉政务,不然必被杀头。朱元璋之所以会那样做,是汲取了汉唐宦官专权之祸,它是祖制,朱元璋还将它载入了《皇明祖训》。早在洪武元

  • “郭桓大案”详细解读——除贪务尽洪武犯难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大案,洪武,详细

    如果说空印案的定性为明初“腐败三大案”中最冤的一个,那么又过了十年发生的郭桓案从性质上来看,倒是地地道道的腐败大案。有人可能要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惊天大案?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人性的丑陋贪欲恶性膨胀。人性的丑陋贪欲恶性膨胀“郭桓案”洪武十八年(1

  • 明代最惨的一清官,被皇帝罢官,因没钱回乡把自己的女儿给卖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回乡,清官,自己的

    清正廉明,造福一方,一直以来都是每一位做官人的理想。在古代中国的历史记述,许多时期,清官和贪污犯通常都是共存的,但事无绝对,就拿明代初年而言,那时候官场就十分清正廉明。今天要说的就是明朝一个清官的事情,话说,在当时有一个叫曾秉正的人,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官场生涯,然后被赶回老家,最后却在半路被抓回来阉了

  • 明英宗复辟“夺门之变”始末:无能英宗复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始末,无能,英宗

    明英宗复辟“夺门之变”始末,无能的英宗如何成功复位。明朝土木堡事变中,瓦剌俘获了明英宗,明军大败,瓦剌首领以先以皇帝要挟明朝屈服。明朝内部出现了两派,一派主张投降,答应瓦剌一切条件索回皇帝,而以丞相于谦为首的一派则主张另立新帝,摆脱瓦剌控制,从头再来。最后于谦获得胜利,立了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