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二节 攻打鄂州,议和南宋

第二节 攻打鄂州,议和南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395 更新时间:2024/1/18 13:14:33

1259年,忽必烈率领东路军攻打南宋鄂州,贾似道十分恐慌,密遣人出使蒙古向忽必烈求和,主动提出愿意向蒙古称臣,以长江为界,每年向蒙古贡银20万两,绢20万匹。忽必烈这时已知蒙哥死亡,正想北返争夺汗位,求之不得,遂答应了贾似道的请求,率兵北返了。

中统元年(1260年)四月,忽必烈派遣郝经使宋,要求南宋履行划江为界,贡献银绢二十万匹的提议。事隔一年,不但南宋没有送来银绢,就连都经的消息也打听不到了。忽必烈大为恼怒,中统二年(1261年)七月,谕将举兵伐宋,特下诏:“朕即位之后,深以戢兵为念,故年前遣使于朱,以通和好。宋人不务远图,伺我小隙,反边衅,东剽西掠,曾无宁日。朕今春还宫,诸大臣皆以举兵南伐为请,朕重以两国生灵之故,犹待信使还归,庶有悛心,以成和议,留而不至者,今义半载矣。往来之礼遽绝,侵扰之暴不已。彼尝以衣冠礼乐之国自居,理当如是乎?曲直之分,灼然可见。令遗王道贞往谕。卿等当整尔士卒,砺尔戈矛,矫尔弓矢,约会诸将,秋高马肥,水陆分道而进,以为问罪之举。尚赖宗庙社稷之灵,其克有勋。卿等当宣布朕心,明谕将士,各当自勉,毋替朕命。”忽必烈在诏书中揭露了南宋随意羁留使者的罪行,表示不灭亡南宋誓不罢休。忽必烈恼怒之余,他又想起了郝经在蒙哥三路大军攻宋时所说的“不合时宜”的话,决定暂不大举攻宋。

忽必烈暂停大举攻宋,确实是明智之举。因为,这时的蒙古形势和蒙哥攻宋时比较起来,不见其好,只见其坏。其时,忽必烈即位后政权还没有完全巩固下来,阿里不哥争夺汗位的斗争正在激烈地进行,接着又发生了汉人世侯李璮的叛乱,内政的整顿刚刚起步,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还没有完全进入轨道,可以说当时的形势是内乱迭起。经过一番思索,忽必烈决定,对宋朝无理扣留使者暂时忍耐,而把主要精力用于平定内乱和整顿内政上。

就在忽必烈平定内乱、稳定秩序、发展经济,国力蒸蒸日上的形势下,南宋不但没有抓住机遇,重新振兴,反而更加腐败。南宋理宗是一位十分昏庸的皇帝,他是在奸臣史弥远在宁宗灵柩发动政变时程上皇帝宝座的,他深知史弥远把他扶上皇帝宝座就是为了专擅朝政,因此,他把一切大权都交给史弥远,自己甘当傀儡,直到绍定六年史弥远病死,他才“亲政”。理宗“亲政”以后,曾度任用董槐为相,但不久就被排挤。

开庆元年(1259年),丁大全因封锁蒙古攻宋的消息而被罢相,贾似道开始控制南宋政权。

贾似道的姐姐是理宗早年宠爱的贵妃,他靠着贾贵妃的关系,步步高升,在丁大全被罢时升任右丞相,领兵援鄂州,与忽必烈私自订置城了之盟。事后隐瞒真相,谎称大捷,更加不可一世。理宗晚年,贾似道置国事于不顾,以自己的好恶,定策立赵禥为帝,为度宗。宋度宗更加昏庸,他因为贾似道有定策之功,每逢朝拜,必定答拜,称贾似道为“师臣”,而不直称其名。百官都称他为“周公”,宋度宗允许贾似道三日一朝,后又改为六日一朝,不久又改为十日一朝,允许入朝不拜。贾似道虽然不天天来上朝,但国中人事非他决断不可,各级官吏只好抱着文书到他家里请求指示签署。就是到了他家,也懒得亲自动手,大小朝政,全交给馆客廖莹中、堂吏翁从龙处理,贾似道处理政事,一切都按自己的私意行事,“正人端士,斥罢殆尽。吏争纳赂求美职,图为师间、监司、郡守者,贡献不可胜计,一时贪风大肆”。谁若是善于阿谀逢迎,即可得到高官厚袜。谁要是不会溜须拍马、正直为公,必将受到排挤和迫害。潼川府蹄安抚使刘整等武将,就是因为贾似道嫉功妨能,先后被排挤出南朱,投降了蒙古。文天祥、李芾等正直的士大夫也受到了排斥和打击。朝廷之中只剩下贾似道伙蝇营狗苟的无耻之徒。

贾似道不但把朝廷搞得贿赂公行,腐败成风,个人生活相当腐朽。贾似道等人的腐朽生括,完全建立在百姓的痛苦之上。他为了满足自己的奢侈生活和解决政府的财政亏空,推行所谓的“公田法”,名义上规定每户田地超过一定数量,就要将三分之一卖给官府作为“公田”,官府相应付给田价。实际上是低价强取,所付田价以纸币“会子”技“官告”、“度牒”充当,在这种形势下,犹如废纸。弄得人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贾似道还随意横征暴敛,除加重正税“两税”的税收以外,还巧立名目,尽情勒索。就是诉讼也要交钱,两诉不胜还要交罚钱,诉讼得胜要交欢喜钱等,敲骨吸髓,不留有余。贾似道把已经腐烂的宋朝社会弄得更加腐败了。

忽必烈在战胜阿里不哥、平定李璮叛乱,稳定了内部局势以后,听说南宋贾似道当权,怨声载道,觉得灭宋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不失时机地发动了灭宋战争。

中统元年(1260年)三月,忽必烈在开平即大汗之位。这时,忽必烈为了和阿里不哥争夺大汗之位,愿意与宋和好,于是按照惯例,派遣以翰林侍读学士郝经为大使、翰林待制何源和礼部郎中刘人杰为副使的使团,出使南宋报告忽必烈即位的消息,并要求南宋履行与贾似道签订的和议。谁知贾似道是背着朝廷干的,事后,他隐瞒了暗中求和的真相,编造了鄂州大捷的瞎话,说他所遣诸路大军均获胜利,“鄂围始解,江汉肃清。宗社危而复安,实万世无疆之休”。宋理宗认为贾似道有再造之功,下诏晋升贾似道为少师,封为卫国公,大肆褒奖。

当郝经使宋时,贾似道正让廖莹中等人编撰《福华编》,以称颂其“解鄂州围”之大功。他听说郝经等人前来,害怕自己暗中向忽必烈求和技谎报军情的真相暴露,便密令淮东制置司将郝经等人扣押在真州(今江苏仪征)忠勇军营,蒙古大使顿时成了阶下之囚。

郝经无故被扣,不知所措,遂上书宋朝皇帝,“愿附鲁连之义,排难解纷;岂知庸俭之徒,款兵误国”。表明愿为蒙古和南宋和好做出贡献。贾似道置之不理。郝经以为南宋皇帝不愿和好将他扣押,又数次上书皇帝说:“不知贵朝何故接纳其使,拘于边郡,蔽幂蒙覆,不使进退,一室之内,颠连宛转,不睹天日,绵历数年。”希望宋朝皇帝以应忽必烈美意,“使南北之人免遭杀戮之祸”。郝经所上宋帝之书,均被贾似道所扣押。郝经见杳无音信,又提出亲见宋帝之请求,都没有回信。

标签: 鄂州

更多文章

  • 一、马可·波罗与《马可·波罗游记》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波罗

    在元朝,中国和欧洲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于蒙古帝国地跨欧亚大陆,有效地保证了东西方交通的畅通。因此,正如元朝人自己所说的那样,“四海为家”,“无此疆彼界”,“适千里者如在户庭,之万里者如出邻家”。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元朝比

  • 张珪——“一篇旷前绝后的大奏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奏章

    有元一代,不足百年。满朝文武中,算得上纯臣铮士者,亦屈指可数。却喜有位汉族官员、时任泰定帝朝平章政事的张珪,堪称其中翘楚。他以一篇洋洋数千言、后被一些史家誉为“旷前绝后的大奏章”的奏疏,一泄满腔忠悃,直指朝政弊窦;其勇气、才略,其胸襟、胆识,为时人津津乐道,亦为混沌阴晦的元史

  • 哲别博尔术谁更厉害?两者之间有何关系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有何

    在金庸的小说中,曾写到了哲别和博尔术这二人,把他们的第一次战斗描绘的淋漓尽致。哲别,在蒙古语当中,这两个字既可以指的是枪矛,又有神箭手的意思。哲别本来是有着自己的名字,但是因为他箭法极其高明,所以每个人都叫他哲别,反而真名被人淡忘。博尔术在铁木真帐下的四杰之一,并且此人的箭法是军中的第一名。每个人都

  • 元末农民起义:“父子相食”、京城出现“万人坑”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京城

    而偏偏在这个时候,元帝国各地频频发生的天灾与日益严重的饥荒,无疑给反元起义烈火上浇了一桶油。据史料记载,自至正十一年元末红巾军大起义爆发后,各地的天灾水旱等一直不断,伴随之蝗灾又频频袭来,中原大地和江淮流域赤地千里。朱元璋当年活不下去的家乡及其周围地区在经过数年的战乱后,情况更加糟糕。曾经几次擢升朱

  • 传奇女子让四个儿子都登上皇位: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皇位

    古今中外,同一个女人生出几个皇帝的事情虽然不多,可是也从来没有少过。中国有北朝娄太后,欧洲则有法国的凯萨琳太后。三人为众,那她们所生的儿子群可算是帝王众多。虽然这些帝王在吾辈小民看来,都是难以企及的人物,但是一山更有一山高,比起另一位母亲的帝王儿子们来说,他们就实在是芝麻绿豆的小角色了。这位母亲的名

  • 第二节 汉法治国,重用汉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人

    忽必烈从小就接受了汉文化的熏陶,受到汉人的影响。“思大有为于天下!”他喜欢结变儒士和释道名流,好访问前代帝王事迹,犹赞赏唐太宗李世民得天下治国家的业绩,因此在他的成长及思想形成的过程中,始终都有着汉文化的影子。在这方面,对他影响最大是汉人刘秉忠。刘秉忠,名侃,字仲晦,曾任金国

  • 农民起义领袖小明王韩林儿是不是很喜欢周芷若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王

    小明王韩林儿是元末农民起义的领袖,其父亲是明王韩山童,曾经通过白莲教的名义组织民众起义,并自称是宋徽宗的八世孙。小明王韩林儿的父亲韩山童和刘福通等人密谋在元朝强征民众修筑堤坝的时候发动起义,因为其部众用红巾包裹头部,所以该起义军被称为红巾军。在此次起义中韩山童不幸被俘,惨遭杀害,所以韩林儿只能和自己

  • 海山:气盛者为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海山

    势均力敌元成宗身后,最有实力问鼎皇位的当属怀宁王海山,他是忽必烈曾孙、元成宗亲侄,当时正统领重兵镇守和林。但皇后卜鲁罕看中的皇位继承人却是元成宗的弟弟、安西王阿难答。为成功夺取皇位,卜鲁罕拉拢了以中书左丞相阿忽台为首的中书省、中政院官员。海山一方也实力雄厚,围拢了宗王秃剌、海山之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中

  • 施耐庵的故事:对朝廷的荒淫腐败极为不满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荒淫

    名人语录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水浒传》施耐庵是元末明初杰出的文学家。他的巨着(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运用白话文,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名人历史】施耐庵(1296年-1370年),原名耳,又名子安,又名肇瑞。兴化白

  • 王实甫简介 元朝时期着名杂剧作家王实甫生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杂剧

    王实甫,名德信,定兴(今定兴县)人。着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着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