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二十二章 明代医事

第二十二章 明代医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488 更新时间:2024/1/13 22:01:20

明代医事制度主要分为中央的医药机构、宫廷医事制度、地方的医事制度和民间医学团体四个部分组成。明代医事制度从治学内容、方法、态度到医学家应具有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处世接物方法、对待患者的态度等,都作了具体规定。

明代医学归属礼部,其组织机构和职官设置,大体沿袭宋元旧制而有所损益,各个时期医事制度也有所变化。这里主要介绍明代的中央医药机构和宫廷医事制度。

一、中央的医药机构

明代太医院分为南京、北京两处。两京太医院均设有生药库,设大使、副大使各1人,掌管药物。每年药材由产地派人解纳,按药材的质量、炮制、燥湿程度分类。由太医院御医和药库大使辨验入库,礼部派人监放并登记造册,一式两份,一留太医院备案,一送礼部查考。

明代太医院分为13科,即大方脉、妇人、伤寒、小方脉、针灸、口齿、咽喉、眼、疮疡、接骨、盎镞、祝由、按摩,同元代13科相比,风科改为伤寒,金疮分为金镞和疮疡两科,杂科改为按摩,取消了禁科,较前代更适合临床需要。

太医院御医以上每天分两班在内府御药房值班,为皇帝及内宫嫔妃服务。遇皇帝出巡,太医院医官作为随行,沿途为皇帝、随行官员和侍卫作保健服务。

各亲王府、藩王府及接待外宾的会同馆均设有医官,他们遇有疑难病症,常向太医院请求医药方面的帮助。明代规定,各王府请医,不能直接向太医院提出,须上奏皇帝,经批准后由太医院奉旨派遣医官或医士前往诊治。文武大臣及外国酋长有病,太医院亦奉旨往视,将治疗结果具本覆奏。发现疫情,太医院有向军队、监狱、边关隘口等处派遣医官治疗的任务。

二、宫廷医事制度

明代宫廷除为皇帝服务的御药房外,还设有专为皇太子、后宫嫔妃和王府服务的医疗机构。

吴元年(1364年),朱元璋设尚药局,尚药御奉品阶为正六品。洪武六年(1373年),内府设御药局,始置御医。御医4人由太医院医官担任。御药局主要任务是监制御用药饵,兼管收储各地进贡的名贵药材。又设御药房,由提监、太监理其事,近侍医官无定员,分两班掌管御用药饵,官阶与太医院医官相似。

嘉靖十五年(1536年),改御药房为圣济殿,又设御药房,由御医轮流值班。万历三年(1575年),圣济殿造御药库关防印一枚,由提督太监收管,以凭传取,年终将传取药材及剩余数额等项造册,送礼部查考。

洪武二年(1369年),东宫设典玺、典药、典膳、典服、典兵、典乘六局。典药局郎、局远及内使负责皇太子的医疗保健。

洪武五年(1372年),后宫设六局,由尚食同负责医药,职务均由女官充任。永乐间(1403~1424年)及其后,这些职务均转由宦官担任。

皇后及嫔记有病,多由太医院医官诊视。后宫设安乐堂,专供后嫔养病;设有月子房,供宫内孕产用。后宫设医官、医士,还配有稳婆、乳婆、医整等。

明代备藩王府均设良医所,主管王府医疗保健。洪武四年(1371年),良医所设良医正、良医备1人,寿官数人,俱从文官,由太医院推荐,吏部任命。杰出医药家王履、李时珍等曾任过王府良医。

爷是一个非常另类的皇帝。多数人当上皇帝后,极权之下,金钱美女,穷奢极欲,生杀予夺。但天启爷不,他只喜欢做木工活。如果一个皇帝将心思全部放在一堆木头上,就会有另外的人站出来,接过他本来应该履行的职责,或者说,权力。

这个人叫魏忠贤

细品文化

感悟千年智慧

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太监非天启朝魏公公莫属,这位大太监号称九千岁,有些不要脸的阿谀之徒甚至为魏忠贤建起生祠,几个更不要脸的居然请求让这个没读过几本书的太监配祀孔子。如果说这是一场历史的悲剧,未免太恶俗;如果说这是历史的闹剧,其间又有无数忠烈的白骨和鲜血。这实在是一场丑剧,反映了高度集权语境中士林的堕落和权术的横行。魏公公到底用了哪些登龙术?他与明亡有什么关系呢?

魏忠贤之所以入宫当宦官,完全是巧合,纯属一时的意气所激。他本是街头小混混,走鸡斗狗、吃喝嫖赌,无所不为。他没读过什么书,但却有丰富的市井处世厚黑学积累。一次,他与众恶少赌博使老千,赢了数千银两。结果被恶少们发现,弄得他困窘异常。愤恨之下,魏忠贤显露出他本性中斗狠的一面。他大叫一声,喝止了追打他的诸恶少,从腰中抽出刀来,当众掏出自己久经温柔乡的“老二”,一刀就把家伙切下,血淋淋抛向众人。见此情状,诸人一哄而散。魏忠贤并不气馁,随即转行入宫发展。

木匠皇帝明熹宗像万历年间,明神宗长子朱常洛自身难保,无暇顾及儿子朱由校(后来的明熹宗),小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亲密的人只有奶妈客氏以及天天和他一起玩耍的公公魏忠贤。

魏忠贤几乎是自小看着这位皇孙长大,日夜调护,陪伴玩耍。拉帮结派是各类组织的常态,明朝宫中宦者也是如此。魏忠贤得以入侍皇孙朱由校,是由宫内一名叫魏朝的太监引进。当时,魏朝的宫内性伙伴(对食)是朱由校乳母客氏。所谓“对食”,宫内又称“菜户”,即宫内许多有地位的太监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宫女为其“菜户”。不久,魏忠贤就取代魏朝,与客氏成了一对儿。

魏忠贤在熹宗朝说一不二,很大程度上是沾了客氏的光。客氏是熹宗的奶妈,早年丧母的熹宗在十六七年的成长岁月中,从情感和肉体均对客氏有严重的依赖感,类似“恋母情结”那种感情。

魏忠贤和客氏相好之后,先把情敌兼原来的保护人解决掉。客氏在熹宗面前说尽魏朝的坏话,魏朝自恃伺候皇帝多年,品级一向高过魏忠贤,不以为然。殊不知,小皇帝对奶妈百依百顺,昔日的情人业已琵琶别抱,小皇帝毫不留情地将其赶出北京,魏忠贤更绝,干脆派人用绳子勒死了他。由此,一步一步,魏忠贤终成熹宗执政时期尾大不掉之势。

司礼监掌印太监

司礼监,官署名。明置,明朝内廷管理宦官与宫内事务的“十二监”之一,有提督、掌印、秉笔、随堂等太监。提督太监掌督理皇城内一切礼仪。掌印太监是其中最具权势的职位,负责完成明朝国家决策中“批红”的部分。熹宗乳母客氏明代家具明熹宗得立后,依据当时宫内的功劳和辈份,老太监王安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不二人选。但明廷的高级官员和太监任命下达后,受任者一般都要走一种形式,上表辞让再三,过场走毕,才正式上任。恰恰是这个过场的空隙,给予了魏忠贤、客氏可乘之机。此时,司礼监内还有一名叫王体乾的太监,他一直想坐首席太监之位,就和魏忠贤一起窜掇客氏在明熹宗面前讲王安的坏话。明熹宗憨愚年少,对父皇的老仆王安印象又不深,自然一切听客氏的,就扣压下对王安的任命。这样一来,司礼监的掌印提督太监一职就成为空缺。

标签: 十二章明代

更多文章

  • 明朝守边名将熊廷弼的生平事迹,熊廷弼的人物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名将,明朝,生平事迹

    巡按辽东熊廷弼熊廷弼少时家境贫寒,放牛读书,刻苦强记。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考中乡试第一名,次年中进士,授保定推官,将被税监王虎冤枉缉拿的人员全部释放,并上撤矿疏,因其才能被擢为监察御史。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外出巡按辽东。巡抚赵楫与总兵官李成梁放弃宽甸地方的八百里领土,把当地六万老百姓

  • 张溥故居在哪?张溥故居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故居,简介

    张溥故居位于太仓市区西门街新西华路57号,也是市博物馆所在地。建于明代天启、崇祯年间,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为三进组合式宅院,具有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张溥是明代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张溥幼年和年少时代曾经生活和学习过的地方,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溥(1602-1641)号天如,是明

  • 朱元璋把蓝玉剥皮后,将人皮放在哪儿了?200年后被张献忠翻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人皮,放在,朱元璋

    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并不是1个善茬,在统一天下以后他以便推进手上的权利,愿为弄死往日跟随打江山的元勋,生产制造了许多案子,每次都拖累许多人。其中最骇人听闻的便是“蓝玉案”了,蓝玉被以谋反罪诛杀,还被剥皮实草,受牵连者独岛一万五千人,这起案件的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蓝

  • 萨尔浒之战——努尔哈赤宣称与明廷的“七大恨”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之战,努尔哈赤,萨尔

    在现今辽宁省抚顺市东大伙房水库附近,有一座形势险要的山,名叫萨尔浒山,历史上着名的萨尔浒之战就发生在这里。这次战争以明军惨败、后金(即后来的清王朝)军大胜而告终。从此以后,明朝在对后金的战争中,一直处于防御地位。明朝末年,朝政腐败,辽东守将李成梁贪污跋扈,国家的军费大部分被他吞没,使辽东武备日益废弛

  • 解缙简介:主修大典才名永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大典,才名永传,简介

    解缙(1369~1415),字大绅,又字缙绅,号春雨,又号喜易,今吉水县文峰镇人。他的祖父在元末战乱中死去,父亲曾参加元末朱元璋农民起义军,明朝建国之后,朱元璋曾诏见要委任其官职,但为其婉言拒绝而回乡务农。解缙自幼颖悟绝人,又受父母的良好教育,年少才盛。5岁父教之书,应口成诵,7岁赋诗有老成语,10

  • 太湖西部门户长兴的夺得与“长兴侯”耿炳文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太湖,西部,长兴

    常州之战的突然变局,多少出乎人们的意料。而就在常州之战旷日持久胜利遥遥无期之际,至正十七年(1357)二月朱元璋派遣耿炳文和刘成自广德进取长兴。张士诚部将赵打虎率领3000精兵迎战,双方在城外展开激战。赵打虎败绩,本想通过西门逃回长兴城里去,但见到耿炳文军紧追不舍,觉得逃回城里去也不安全,干脆一走了

  • 万历初年的这一事件,丧失道德,埋下了张居正被清算的祸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下了,祸根,这一

    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大明首辅张居正74岁的老父亲去世了。本来这在中国历史上算不得一件大事,但是,由于张居正的处理方法,致使发生了明朝历史上有名的“夺情”事件。所谓夺情,是指夺去人伦常情,尽力为国家服务的意思。之所以会有夺情事件,这还要从中国古代的惯例说起。中国封建社会,各朝各代无不标榜以孝治

  • 明武宗是个怎样的皇帝?明武宗不太爱讲套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太爱,套话,是个

    反面教材明武宗是朱姓王朝的一个不肖子孙。他当上皇帝不久,就以天气热为借口停止了经筵日讲,经筵日讲可是皇帝、太子的必修课。不仅如此,他上朝经常迟到,甚至干脆就不上朝了。长期罢朝大概自武宗始,至神宗就达到十几年不出宫闱一步了。至于在宫内办妓院,在外设豹房,在民间骚扰百姓,都是他任内做下的孽事。然而历史十

  • 正德皇帝:两个与我纠缠不清的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与我,正德,皇帝

    我这人天生爱美色,来者不拒。美人见得多了,也会因“审美疲劳”而显出俗来。可这马姬不俗,她有文化,“解胡乐”、懂外国音乐,会外语、能说叽里呱啦的鞑靼话,按理是个女外交官的料子。不仅如此,她还“善骑射”,既爱红装也爱武装。这么个能文

  • 第一章 开国皇帝的苦出身:洪武朝文字狱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之谜,出身,文字狱

    自隋以降,文字狱之风渐盛。至明朝洪武年间,是文字狱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明太祖朱元璋在统一天下,皇位坐稳后,便屡兴文字狱,自洪武十七年始至洪武二十九年止,历时13年之久。朱元璋统治时期的文字狱杀人往往莫名其妙,也就是说不讲任何理由就杀头,这种荒诞的行为其实有着深刻的用意。源于汉代,形似钱币,但不作流通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