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尾声 抗日援朝战争(2)

尾声 抗日援朝战争(2)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603 更新时间:2024/1/13 8:32:33

平壤之战除被烧死和淹死的外,明军和朝鲜军队共斩获日军1647人,活捉5人,夺得马2985匹,救出朝鲜被掳男女1225名,收复了平壤城。据统计,明军区阵亡796人,马骡死亡575匹。

平壤的收复对日本侵略军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不仅小西行长的部队于十七日退回汉城,汉城以北的黄海道、开城等地日军也逐渐汉城方向撤退,朝鲜的半壁江山得以恢复。平壤之战还使日军士气沮丧,使原本不和的加藤清正与小西行长的矛盾加深。

平壤收复之后,明军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他们继续向前。

宣祖二十六年正月二十日(明万历二十一年正月二十日,1593年2月20日),由如柏等率领的左军到达了开城,日军已经将该城屠掠焚烧尽了,并向南退去,于是明军继续向临津江进发。

正月二十三日(2月23日),李如松到达开城,准备一举攻下京汉城。

与此同时,经略宋应昌也在考虑攻打王京的问题。在正月二十一日(2月21日),他在给李如松的信中指出:“前者平壤倭奴虽众,犹属一支,攻之宜急。今各路者总归王京,其势大合,且去爱州道途千里,其为当慎视前犹甚。必须俟我刍粮军火器械并集充裕,然后进剿,方为万全。”(宋应昌:《经略复国要编》卷5《与平倭李提督书》)

正月二十五日(2月25日),宋应昌又给李如松写信说:“如刍饷未至,不若暂守西岸,俟有次第,一鼓下之。如?”(宋应昌:《经略复国要编》卷5《与李提督书》)

当时,日军已经全部聚集到了汉城,已经是日众明寡了,明军粮饷未集,器械不全(大将军炮未到),所以宋应昌对李如松做了如上一些指示。但是,连连取得胜利的李如松十分骄傲,对宋应昌的话根本就听不进去,自作主张地向汉城进发。在正月二十一日(2月21日),李如柏军进至临津江附近,见日军有三四千人在江这边,于是停止前进,就扎营与敌对峙。不久,日军渡江而去,明军扎营江边,等待提督李如松的到来。李如松到达之后,于二十六日率军从监津江下游涉过浅滩,进驻坡州(汉城北)。

此时,日军在汉城的军队约5万人,他们甚至探知明军在继续南进后,经过整顿向开城方向进发,总兵力4万余人,前锋约2万人。

二十七日晨,李如松为察看通往汉城的道路形势而驰向碧蹄(汉城北三十里)。在这之前,李如松已经命令查大受、祖承训率领精兵3000与朝鲜防御史高伯彦向汉城进发。查大受等军与日军相遇于迎曙驿前,斩杀60余人。日军见其前锋受挫,纷纷过来增援,列阵于砺山岘。查大受见敌人势力强大,退回营地。日军采取正面进击的方式,两翼迂回的战法,渐渐地逼近查大受的军营。

而此时,李如松还在赶往碧蹄的路上。路上,李如松还接到朝鲜高彦伯的军官报告,说日军势不可当。李如松命令部队火速赶往碧蹄。很快,李如松率领1000亲兵赶到了碧蹄,并与日军对阵。明军不断施放火箭,有少量日军应战,但参战的日军发现明军十分少,于是集中部队进行猛烈的攻击,并径直向李如松冲来。由于众寡悬殊,明军势不能支,于是挥兵撤退,李如松亲自在后面压阵。正在这时,一名日军直逼李如松而来,指挥李有*冒死相救,但还没有救出李如松,自己却被日军杀了。见此,李如梅、李宁奋勇向前,夹击敌人,李如梅将逼近李如松的日军射下马,李如松才得以解脱。明军撤退,日军一直追到惠任岭。这时,杨元率后续大军1000人赶到,日军见到明军援军已到,只好退回。

此战,明军斩获日军167人,夺获日军马45匹,兵器91件;明军阵亡264员,伤49员,损失马匹276。当天晚上,李如松率军退到坡州,然后又退驻开城。

碧蹄之战,李如松在大军没有完全渡过临津江,南兵炮手没有随军前进的情况之下,急于率领少数骑兵进逼日军聚集的汉城,轻举冒进,导致了失败。同时,碧蹄之战是明军第一次援朝战争的转折点,影响十分深远。因此在此战之后,李如松锐气大减,一退开城,再入平壤,而把大军留驻在开城一线,不再前进。当然明军不再进攻还有天时多雨,道路泥泞,供给不足,人马伤损等问题。另外,碧蹄之战加深了明军内部矛盾。援朝明军由南兵和北兵组成,南兵多以步兵、炮手,由于戚继光南方练兵的影响还存在,他们勇敢善战,加之朝鲜地形同南方相似,日军的战法又与倭寇相同,他们很适应对日军作战,收复平壤进攻劳最大。北军多为骑兵,不适于朝鲜水田地形作战,对日军战法也不熟悉,战斗力远较南军差。但李如松在平壤战后对北军大加奖赏,对立功较大的南军奖赏较少,不服宋的节制。碧蹄战前已有表现,碧蹄之战又完全自作主张,使李宋矛盾加深。宋、李的矛盾加深,李如松的不听节制,以及筹措军队、粮饷的困难,加以传闻日军在汉城有20万,敌众我寡,士马疲劳,天雨道泞,稻畦水深,使他感到要以武力驱逐日寇,有一定的困难,于是决定采取和谈的方法。

随后,宋应昌一方面请朝廷派兵增援,催促刘*、陈*进兵。另一方面将兵力进行了重新部署:

李宁、祖承训等驻开城;

杨元等军驻平壤,扼大同江;

李如柏等在军宝山等处为声援;

查大受军驻临津;

李如松东南调度,采取了防守的态势。

听说汉城北龙山仓粟还十分多,于是李如松命令查大受等人派敢死士从间道进行焚烧。日军这时也处于困境,平壤之战受到严重的打击,碧蹄之战虽说给明军以打击,但它的损失也不少,士气沮丧;汉城周围因为战乱农民不得耕种,饿殍载道,龙山仓被焚,粮食供应不足,疾疫流行。

三月下旬,汉城内外日军总共只剩下5.3万余人;平壤战后,小西行长和加藤清正的矛盾加深,小西行长说:“吾等率7万兵而无功,清正提2万军得朝鲜王子,彼自以为功,吾深愤焉。若许贡则请卷兵而归。”(吴晗辑:《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上编卷28)明军的援朝使他感到打不下去了,要求议和罢兵。

在三月初,议和的消息就已经传出来了。当时小西行长移书给曾同他打过交道的游客沈惟敬,恳求封贡东归。宋应昌从沈惟敬口中得知此消息后,立即采取了两项措施:

一方面决定同日军议和,派遣沈惟敬去汉城,认为如果能与日军达成协议,以不战达到目的,功劳也不小;另一方面,仍准备进剿日军,继续调兵到朝鲜,戒令援朝的军队不得有退却之心。

标签: 尾声战争援朝

更多文章

  • 村妇变皇后还生出了皇帝 她是怎么成功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她是,村妇,皇后

    王娡,公元前179年出生,槐里人,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兴平人,是西汉景帝刘启的第二任皇后。王娡未做皇后之前,曾是金王孙(汉武帝母亲王氏的前夫)的妻子,并生有一女金俗。后来被母亲臧儿(西汉初期开国异性燕王臧荼的孙女)逼迫离婚,将女儿送入宫中,最终成为汉景帝刘启的皇后。说到这里,那么究竟是何原因让臧儿逼迫着

  • 夹气板:明初第二任宰相汪广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夹气板,宰相,汪广洋

    〇夹气板:明初第二任宰相汪广洋朱元璋虽然以“同意内退”的方式稳妥地处置了第一宰相李善长,但同时又不得不对中书省宰相府的领头人空缺问题加以认真和周全的考虑。在他看来,中书省宰相府之所以对皇权构成侵犯和威胁,关键在于淮右集团核心人物李善长居功恣肆;如果换上一个小心谨慎的大臣可能不

  • 明代行省制度:实行“三司分立制衡”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司,明代,行省

    幸好当时的华云龙已经重病在身,还没等到回南京就一命呜呼,也免了秋后大算账。不过对于当时的洪武皇帝来说,华云龙虽死,但他的心里一点也不轻松。想想很悬,华云龙敢住到脱脱府第,想做中书省丞相?想做第二个朱元璋?我朱元璋不也是由中书省派出机构行中书省的丞相起家的?想到这些,朱皇帝心里的气没得说。对大臣的肆意

  • 明宪宗六年不知得子:只因万贵妃横行霸道,狠毒异常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横行霸道,狠毒,贵妃

    在封建王朝的宫廷里,什么怪事都能发生。亲生儿子长到六岁,当父亲的竟不知道,就是怪事中的一件。这是明朝宪宗年间的事情。为什么宪宗六年不知得子呢?这和当时的一个万贵妃有关,但追寻根源还与景帝的家庭纠纷有些牵连。景帝是个私心很重的人,因为他的哥哥英宗成了瓦刺也先的俘虏,他才得以取而代之,做了皇帝。本来英宗

  • 第六节 蒙古边务,保持稳定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稳定,第六节,蒙古

    尽管在以前几十年明朝经常遭受蒙古诸部落的骚扰,但宣德在位时期的北方边境还是比较平静的。这种暂时平静之所以出现是因为阿鲁台对东蒙古人的无可争辩的领导已被永乐帝的无情征讨所破坏。结果,部落领袖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对立。到永乐帝去世时,阿鲁台已经江河直下,因为重新振兴的瓦剌人在脱懽(死于1439年或1440年

  • 苏禄国王访问明朝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国王,故事,明朝

    在我国东南面的大海中,隔着巴士海峡和我国的湾岛相望,有个美丽富饶的国家,就是被人们称作“东方海洋中的明珠”的菲律宾。它的最南端有一大群岛屿,便是以盛产珍珠而举世闻名的苏禄群岛。公元10世纪(相当于我国唐末到宋初这一时期)的时候,这个群岛上出现了一个苏禄国。在我国的明朝初年,苏

  • 第8章 明朝抗倭经典战例实录(3)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实录,战例,明朝

    上峰岭战斗正当新河战斗和花街战斗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另一路2000余名倭寇也于四月二十八日从健跳海处登陆。五月初一,这路倭寇进至台州府城东北的大田镇,妄图劫掠府城。这时,戚家军除分防新河、隘顽(在今温岭南)等地的部队外,身边只有1500余人,与倭寇相比是敌众我寡。戚继光心里清楚,如果要打这场战争,要

  • 明朝守夜人黄宗羲,发明"三权分立",却挡不住灭亡的脚步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挡不住,明朝,脚步

    1644年,清军入关。在随后的十几年里,清军先是击败了农民军,又一一镇压了各地的抗清力量。到了康熙时期,清朝的统治已趋于稳定。为什么明朝会土崩瓦解?为什么满人仅以数十万之众,就可以征服人口过亿而且经济、文化均遥遥领先的明代中国?当人们都在以传统方式反思,或认为明亡于党争或认为明亡于阉祸时,启蒙思想家

  • 叶赫那拉布喜娅玛拉究竟多美引无数英雄争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叶赫那拉,多美,英雄

    叶赫那拉布喜娅玛拉在出生的时候,大萨满就预言说,这个女人可以兴天下,也可以亡天下。果不其然,长大后,她成为了绝世美人,引无数英雄竟折腰,因为外貌,她一生注定被拿来当做政治筹码。她曾被哥哥许配给努尔哈赤,后来反悔,于是叶赫那拉布喜娅玛就十八年没有嫁出去,在当时的年代里,成为了"叶赫老女",后来她远嫁蒙

  • 明朝皇帝大多短命,这些隐藏的“杀手”你都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你都,明朝,短命

    有人说最有钱最享受的职业就是皇帝,殊不知当皇帝也是一种高危职业,其朝廷所作所为,包括杀人、抄家、流放、关押、发动战争等等无一例外都会把账算在皇帝头上,故此当皇帝者拥有的美人多,仇家也不少。根据历史资料显示,明朝的历代皇帝们寿命都很短暂,甚至史书都无法解释其中原因,唯独有学者称怪杀手藏匿的太深了,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