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苏禄国王访问明朝的故事

苏禄国王访问明朝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049 更新时间:2024/1/15 16:55:07

在我国东南面的大海中,隔着巴士海峡和我国的湾岛相望,有个美丽富饶的国家,就是被人们称作“东方海洋中的明珠”的菲律宾。它的最南端有一大群岛屿,便是以盛产珍珠而举世闻名的苏禄群岛。

公元10世纪(相当于我国唐末到宋初这一时期)的时候,这个群岛上出现了一个苏禄国。在我国的明朝初年,苏禄国同时有三个国,即东王、西王和峒王。其中东王势力最大,最强盛,因而地位也最尊崇。

郑和下“西洋”后苏禄东王知道了中国疆域辽阔,物产丰富,既强大又很友好,便决意找机会访问中国。后来又听说很多国家都争派使者前去访问,甚至有的国家的国王还亲自去明朝访问,于是,便和西王、峒王商量好,三人一起访问中国。

以东王为首的苏禄三王,率领着由王妃、王子及其随行人员三百四十多人组成的大型友好使团,携带珍珠、宝石、玳瑁等礼品,漂洋过海,长途跋涉,终于在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八月一日到达北京。

苏禄东王一行,受到明成祖的热烈欢迎和隆重接待。在明朝官员的陪同下,他们游览了正在大兴土木的北京城。

北京是个大都会,人群熙攘,车水马龙,这时正是秋高气爽,景色宜人的季节。西山红叶,海子碧波,点缀了北京的无限风光。那方圆四十里的巍峨城墙,一座座高耸的城楼,和那些金碧辉煌的宫殿,使北京城更加壮丽。这对一些外国来访者来说,该是多么赏心悦目,令人心旷神怡的事情呀。

北京城的建设规模和雄伟的气派,使东王一行十分赞叹,极为钦佩。由于中国百姓的友好情谊,明朝政府的周到安排,他们在北京访问了二十七天之久。

当深秋来临的时节,长期生活在靠近赤道的苏禄客人,有点不适应塞外刮来的寒风。八月二十七日,他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告别了北京。临行之际,明成祖赠送给他们大量的珍贵礼物,有黄金、白银、玉带和丝织品等等,还亲自委派官员护送。

那时候南北交通主要靠运河,所以,东王一行先乘车到通州,然后再乘船南下。沿途经过各州县时,都受到当地官员、卫所军队和人民的款待与热情迎送。

当苏禄客人的船队将到德州的时候,天气突然恶化,彤云密布,寒风凛冽。苏禄东王本来体弱畏寒,又加上旅途劳累,急病发作,不幸于九月十三日病逝。噩耗传到北京,明成祖异常悲痛,亲自撰写祭,并派官员赶到德州吊祭,还亲笔写了慰问苏禄东王长子都麻的信,同时命令州地方官员为苏禄东王修造墓穴。十月三日,为国王举行了隆重葬礼,将苏禄东王安葬在德州的北郊。

苏禄东王的长子回国继承王位。东王妃子葛木宁和二子安都鲁、三子温哈喇等十人要求守墓,自愿留在德州。中国政府批准了他们的请求,并拨出二百三十八亩地作为祀田,免去赋税,收成作为祭祀东王的费用;还命令州地方官吏每年清明和仲秋按时祭祀。为了尊重苏禄东王和守墓人的宗教信仰与生活习惯,明朝政府特地从德州和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拨了三户回民去协助守陵并照料他们的生活。又指令地方官员在墓前修造享殿,供奉苏禄东王画像,同时还修了配殿、牌楼等建筑。在墓道两侧立起石人、石马、石虎、石豹,陵墓周围也栽植了苍松翠柏。在苏禄东王逝世一周年的时候,明成祖又命令地方官为苏禄东王修庙树碑,还亲自撰写了碑文。

那些留居德州的苏禄国人,原计划守墓三年而后回国。三年光阴匆匆地过去了,他们谁也不想再提起回国的事儿。东王妃葛木宁在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回国一趟,但是第二年又回到了德州。所有留下来的苏禄人,后来都死在中国,葬于德州。苏禄东王墓后面的三个坟间,就是东王妃子葛木宁、二子安都鲁和三子温哈喇的墓葬。他们的后人也从此世代定居在德州的北郊。

到后来清朝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苏禄国王苏丹来中国访问的时候,特地瞻仰了苏禄东王墓。东王的后代提出加入中国国籍的要求,希望苏禄国王代为呈请。清政府同意了他们的请求。于是在德州的东王八世孙安汝奇、温宗楷等便以安、温两姓入籍中国。从此以后,苏禄东王的后代就成了中国人民的一部分了。

现在安、温两姓的后代除在德州市北营聚居以外,还散居于山东各地以及江苏、河南、河北、陕西、北京、天津等省市。

苏禄国王访问中国的故事,很久以来当作历史佳话广泛地流传在两国人民中间。它生动地说明了,我国与菲律宾这两个近邻,有着悠久的友好关系和深厚的传统友谊。

标签: 国王故事明朝

更多文章

  • 第8章 明朝抗倭经典战例实录(3)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实录,战例,明朝

    上峰岭战斗正当新河战斗和花街战斗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另一路2000余名倭寇也于四月二十八日从健跳海处登陆。五月初一,这路倭寇进至台州府城东北的大田镇,妄图劫掠府城。这时,戚家军除分防新河、隘顽(在今温岭南)等地的部队外,身边只有1500余人,与倭寇相比是敌众我寡。戚继光心里清楚,如果要打这场战争,要

  • 明朝守夜人黄宗羲,发明"三权分立",却挡不住灭亡的脚步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挡不住,明朝,脚步

    1644年,清军入关。在随后的十几年里,清军先是击败了农民军,又一一镇压了各地的抗清力量。到了康熙时期,清朝的统治已趋于稳定。为什么明朝会土崩瓦解?为什么满人仅以数十万之众,就可以征服人口过亿而且经济、文化均遥遥领先的明代中国?当人们都在以传统方式反思,或认为明亡于党争或认为明亡于阉祸时,启蒙思想家

  • 叶赫那拉布喜娅玛拉究竟多美引无数英雄争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叶赫那拉,多美,英雄

    叶赫那拉布喜娅玛拉在出生的时候,大萨满就预言说,这个女人可以兴天下,也可以亡天下。果不其然,长大后,她成为了绝世美人,引无数英雄竟折腰,因为外貌,她一生注定被拿来当做政治筹码。她曾被哥哥许配给努尔哈赤,后来反悔,于是叶赫那拉布喜娅玛就十八年没有嫁出去,在当时的年代里,成为了"叶赫老女",后来她远嫁蒙

  • 明朝皇帝大多短命,这些隐藏的“杀手”你都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你都,明朝,短命

    有人说最有钱最享受的职业就是皇帝,殊不知当皇帝也是一种高危职业,其朝廷所作所为,包括杀人、抄家、流放、关押、发动战争等等无一例外都会把账算在皇帝头上,故此当皇帝者拥有的美人多,仇家也不少。根据历史资料显示,明朝的历代皇帝们寿命都很短暂,甚至史书都无法解释其中原因,唯独有学者称怪杀手藏匿的太深了,这种

  • 万贞儿的故事:明宪宗朱见深之宠妃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万贞儿,故事,明宪宗朱见深

    万贞儿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写几张薄薄纸书,且诉说几世姻缘。“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忆往昔,谁人能与共度。那一世情长,泼墨洒下情真意切,奈何欲与时间比情长,最终落得半分惆怅与孤独。爱是孤立存在的,它有别于生活、有别于生存。

  • 第十讲 亡国之后的众生相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亡国,众生相,第十讲

    1644年,明朝灭亡,然而,一切并未就此结束,相反,随着亡国,贰臣、遗民、降将、叛徒、败类等众生相浮现出来,这形形色色的人们,成为大明帝国最后的风景。贰臣:失守的人生策略清兵入关,势如破竹,眼看就要打到南京城了,此时此刻,尚留在南京城内的明朝大臣们,大体可以有三种选择:一是抵抗而死,二是逃命而生,三

  • 王守仁的历史影响与评价——创立心学的唯心思想家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心学,思想家,评价

    【传略】王守仁(1472~1529),明代着名思想家,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谥文成,后人称王文成公。传见《明史》卷一九五《王守仁传》。王守仁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28岁举进士,“才兼文武”有“奇智大能”。多次参与镇压江西、广西等地的农

  • 古代最有骨气的皇帝,面对他国侵犯,下旨打到亡国才肯罢休!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亡国,他国,骨气

    提及明朝,人们想到最多的大概是明朝的开国元勋朱元璋。朱元璋是骑在马背上的一位皇帝,虽然当时的元朝很强大,但终究却没能抵挡的住朱元璋的进攻。朱元璋对自己的将领从来不容忍,对待外来的侵略更是眼里容不得沙子。明朝成立的初期,北方依然存在一些元朝遗留下来的势力。为了扫除元朝的剩余势力,朱元璋派遣蓝玉将军北上

  • 南京总统府所在地汉府街地名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南京,总统府,是怎么

    之后朱元璋将陈理带到了应天,封他为汉王,大概是因为他父亲陈友谅自称“大汉皇帝”而降了一格吧。据说朱元璋还给了陈理一个府邸,让他住在如今南京长江路边上的汉府街。这样看来,待他可真不薄啊!然而史书记载说,陈理因所封“汉王”地位低微而心怀怨言,结果后来连汉王

  • 为什么明朝皇帝与皇陵书目不符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书目,明朝,皇陵

    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