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明一统:兼顾南方重在北伐三路大军同时出发

大明一统:兼顾南方重在北伐三路大军同时出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772 更新时间:2023/12/30 5:49:04

100多年前在南京诞生了中国历史上也是亚洲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当时的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率领南京临时政府的官员们一起拜谒了城东的明孝陵,并在随后的一次紫金山行猎途中表示:“百年之后,愿向国民乞此一抔土以安躯壳。”即他发愿:死后葬于南京明孝陵旁。那么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要这样做?更有意思的是,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100多年前的中国同盟会纲领竟然与600年前的朱元璋“北伐宣言”几乎一模一样,这到底又是为什么?难道是朱元璋指导了孙中山?明初这个的“北伐宣言”到底隐含了什么内容?当年朱元璋又是如何贯彻这个“北伐宣言”的精神?

东灭张士诚、筹备称帝南京和开创大明之际,朱元璋政权的势力范围已经“东连沧海,西抵峡口,南有湖湘,北有两淮,兼跨中原”,拥有了江浙、安徽、江西、湖广等大一统帝国的经济心脏地区长江中下游流域或言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但就全国形势而言,东南尚有浙东方国珍、福建陈友定、两广何真,西南尚有四川明昇、云南元朝宗室梁王把匝剌瓦尔密等地方割据势力;而在北方,大元帝国虽然仍维系着以元大都为中心的半壁江山,且在其名下也有几股强悍的军事势力,如中原与关中地区的扩廓帖木儿、李思齐、张思道(又名张良弼)等,但这些打着大元帝国官方牌子的割据势力,为了各自的利益,互不相让,大打出手,争得你死我活,如等情势反倒有利于朱元璋正在着手进行的统一大业。而此时的他已将目光和精力投向了大一统帝国的全局,且紧锣密鼓地筹划起全国性的统一战争。用那时的正式文字表达,那就是“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体现在军事行动上,即为扫平东南割据势力,北伐中原,统一天下,实现明代版“隆中对”中所确立的“先南后北”,全国“一统”的战略目标。

朱元璋最终实现大一统帝国重建战略思路:兼顾南方,重在北伐吴元年十月“因姑苏班师诸军日集金陵,皆言中原、广西、福建扰攘未已,民有倒悬之急”,朱元璋觉得,应该因势利导,一鼓作气,乘着刚刚攻灭东吴,军队士气高涨的大好形势,迅速地将统一运动推向全国,尤其要着重解决掉自己的真正对手北方残元帝国。想到这些,他就跟身边的侍臣给事中吴去疾等人这样说道:“我原本是个平头百姓,两手空空起兵到现在拥有这般天地,大约已有15个年头的光景了。李相国李善长、徐相国徐达、汤平章汤和都是我的老乡,我们老家相距不过百里,君臣相遇,做成大事,绝非偶然啊!现已扫灭了江南群雄,拥有了长江中下游广阔的区域,有人说这是全国土地最肥沃、物产最丰富、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谁都想争着要,可我占了它却心里老不安。常言道:人心难安而易动,事机难成而易坏。如果治理不当,处置失宜的话,动乱很可能就会再次产生。更令人寝食不安的是,北方中原地区尚未平定,我怎么能安心坐守一方而忘了未来的远大谋划?正应该练兵选将,扫平东南割据残余,北伐中原,彻底推翻元朝统治。说到这事,我倒想起来了,诸将中能小心忠谨、不折不扣地执行我命令的,唯徐达一人也,他可堪任北伐中原的主将;常遇春果勇有为,可作副将;其余的或为偏将、裨将,或为守城,都是一些可用之才。要是老天帮忙的话,我看就这些人组建的团队足够北伐了。”吴去疾等臣僚听懂了主子的话中之意:他在征求我们的意见,于是赶紧回答道:“知臣莫若君,主公您这般知人善任、知人善使,尤其是让第一大将军领衔北伐,重点在平定中原。以小臣之见,主公您统一全国之宏愿不久就能实现!”

从上述谈话中不难看出,一路凯歌的朱元璋此时信心十足,打算重拳出击,派出徐达、常遇春为首的主力军进行北伐,同时兼顾对南方几个割据势力的征讨。其实早在东灭张士诚克复平江城前夕的吴元年(1367)九月初,朱元璋已派出参政朱亮祖率领浙江衢州、金华等卫马步舟师,挺进浙东,进攻方国珍,扫灭东南割据势力的残余。

“先南后北”战略中最终东南统一战争的开扫平浙东方国珍方国珍在元末大起义中应该说是起义最早的一个(起义时间为1348),他与张士诚倒是有一点相同,都是盐丁出生。但他的人品、素质等各个方面却都远远比不上张士诚,是个地地道道的反复无常的小人。反元、降元、又反元、又降元……可以说,他是元末群雄中最为无耻的人。方国珍的势力范围主要在庆元(今宁波)、台州、温州等地,一生最大的本事有两个:一个是变色龙似地改换门面,哪个强,他就投靠哪个,地地道道的奸商性格,有奶就是娘,什么道德、骨气、人格都一文不值;另一个本事就是,能跟你打,就打两下,打不过,对不起,老子不陪你玩了,赶紧就往海上逃,且逃得远远的,让“旱鸭子”们站在岸上拼命骂娘,他只当什么也没听到,反正奸商的脸皮特别厚。

朱元璋与方国珍正式打交道是从至正十八年(1358)攻下浙东婺州后开始的,当时他派了主簿蔡元刚、儒士陈显道前往庆元(今宁波)招谕方国珍。方国珍当即召集兄弟与部将进行讨论,鉴于浙东地区大军压阵,大家都觉得“姑示顺从,藉为声援,以观其变”,于是就遣使向朱元璋请降,奉上黄金50斤、白金100百斤等,随后又派“郎中张本仁以温、台、庆元三郡来献,且以其次子(方)关为质”。

“老江湖”朱元璋一看对方来了这么一手,当场就明白:自己大忽悠今天碰到了大滑头。方国珍割据地盘就温州、台州、庆元三郡,要是他真心请降,还不得亲自前来,何必要拿次子做人质呢?考虑到自己军队在婺州地盘上刚刚取胜,且前有处州元军,后有张士诚军,最后朱元璋还是“大度”地处理了,不仅将方关等人放回去,而且还厚赐了一番。随后又封方国珍为福建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将其视为自己的藩属。可方国珍表面上对朱元璋称臣,背地里却向元廷讨好,以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那时他大造海船,每年替元朝海运粮食10余万石。元朝人也不亏待他,将他封为江浙行省左丞相、衢国公,开府庆元。对此,朱元璋很恼火,派人前往庆元,予以严斥。方国珍一看自己的小聪明不顶用,让人给戳穿了,赶紧派人上应天去,奉上以金银珠宝镶嵌的马鞍绺子,向朱元璋请罪。朱元璋拒收礼物,但因忙于西线战事而无暇深究,最终不得不又一次“大度”地放了方国珍一马。为此,方国珍甚为得意了一阵子。

西吴军大举进攻张士诚那阵子,方国珍终于明白了唇亡齿寒的道理,一方面不断地派出间谍前往西吴境内侦查动向,另一方面暗地里派人北通扩廓帖木儿、南交福建陈友定,目的是想形成掎角之势,来抵御朱元璋的进攻。

可这等蹩脚小把戏岂能瞒过从濠州一路混出来的老江湖,向来将谍报工作做得有声有色的朱元璋获悉后,马上派出特使前往庆元,让方氏交上23万石粮食赎罪,且降书严斥:“你先前答应我,只要我军打败杭州的潘原明,你就献出温、台、庆元三郡,归降于我。这大概是你周围的那些为了共保富贵的人出的好主意吧!可你却怀奸挟诈,阳降阴叛,一次次地愚弄我。请别忘了,你的领地与张士诚相连接着,张士诚已被我们打得落花流水,难道你我们就不能打吗?之所以我们至今尚未动手,你还真以为我们的实力不够吗?说得更透彻一点,你能安处东南海滨一隅,坐享富庶的温、台、庆元三郡之洪福,还不是我朱某人网开一面!你的所作所为已经自取不祥了,你的背信弃义最终会将你自己给害了,真不知道你怎么会这么糊涂!今天我明明白白告诉你:我大军攻下姑苏后,即刻南下,来取你的温、台、庆元三郡,水陆并进,到时候你想挡都没法挡。由此说来,以我看倒不如你识趣点自动归降算了,做好这样的小事,成全了人间的大义,不仅你自己可以终身拥有荣华富贵,而且连子孙后代和下人们都能沾上好处!如不然,那你就集中三郡兵力,与我一决胜负,这倒也不失为男子汉大丈夫所为!要是这也不干,丢下温、台、庆元三郡百姓不顾,偷生怕死,自顾自扬帆海上,流窜于海岛之间,我想到时候恐怕你就会为子女、老婆和金银细软所拖累,你乘坐的海舟中就不会有人惦记着你那么多的金银珠宝、那么漂亮的妹妹?不要日后为天下豪杰所讥笑啊!非分的恩赐,不能样样都得到,希望你仔细考虑考虑!”

方国珍接信后大惊,没想到“大忽悠”朱元璋将自己看得这么透,一时慌了神,赶紧将兄弟子侄和诸将找来,一起商议解决办法。郎中张本仁说:“江左西吴军队正在围攻姑苏,姑苏张士诚是西吴的一大劲敌,国富兵强,城高池深,如果怀有必死之心的话,东西吴之间谁胜谁负很难料定。朱元璋写这信来也就吓吓我们,难道他能飞越千里之地来攻打我们?不太可能吧!”左丞刘庸随即说道:“江左朱元璋军多的是步骑兵,步骑兵善于陆路作战,用在海上不顶用,他们能将我们海舟如何?”听到这里,方氏家族的人纷纷表示,刘左丞说得有道理。只有谋臣邱楠持反对意见,他说:“张郎中和刘左丞所说的都没有将主公的福祉考虑进去,常言道:惟智可以决事,惟信可以守国,惟直可以用兵。如果朱元璋军队一旦攻下姑苏,马上出兵南向,乘胜进军我地,责怪我等背叛之罪,他们可理直气壮呐,且军队又强,我等将以谁作为外援呢?没了外援,一败涂地就不用说了。倒不如遣使奉书,向朱元璋明确表示:我们顺服归降,这样不仅可以解纷息兵,免除战乱之祸,而且主公您也能得永久之富贵,甚至还可能恩惠子孙;要是不这样的话,灾祸用不了几天就会降临!”方国珍听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后顿时就没了主意,但说白了一点,谁都想当鸡头而不愿做凤尾啊!方国珍说是拿不准主意,不过有一点很清楚,赶紧将自己积聚的金银财宝往海船上搬,免得给那个“不识货”的凤阳叫花子看到后给糟蹋了。他命令手下人日夜忙碌着,做好泛舟出洋的准备。

忙碌准备泛舟出洋的方氏还没落得歇一歇,朱元璋派出的统一东南先锋部队浙东衢州、金华等地的朱亮祖队伍已于吴元年(1367)九月下旬向台州发起了进攻。方国珍眼看大势不好,这凤阳叫花子怎么说打就打了,不像以前仅仅吓唬吓唬人而已,怎么办?他还是想起唇亡齿寒的道理,赶紧派人上福建去,向陈友定求救。陈友定接到告急文书后,当即回答:不救!干吗不救人家?人家方国珍灭亡了,接下来保不准就轮上你陈友定啊!可陈友定是个死心眼的人,说啥也不肯,理由很简单:方国珍手下人曾经误杀了几个陈友定的海上戍卒,不成朋友,便成陌路人,干吗要救呢?所以方国珍讨救兵等于白忙乎了一场,最终只能靠台州守将方国珍弟弟方国瑛自己来抵挡住朱亮祖的进攻了。可这一个守城、一个进攻,不是一个等量级的,朱亮祖向以“勇悍善战”着称,方国瑛哪是他的对手,加上手下将士多怀“惧战症”,纷纷逃亡,最后他自己驾着巨舰,带了妻儿老小,乘着黑夜由海上逃亡到黄岩。朱亮祖乘势攻取了台州,随即攻下附近的仙居诸县。

台州之捷的喜讯传到应天,朱元璋心里乐开了花,因为几乎与此同时,平江围城战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双喜临门,能不开怀欢乐!不过欢乐归欢乐,朱元璋还是十分清醒地意识到,现在该是从平江前线调集些兵力,对付浙江东南的那个“小喽啰”“变色龙”方国珍的时候了。吴元年十月癸丑日,他任命刚从平江前线凯旋的御史大夫汤和为征南将军、佥大都督府事吴祯为副将军,率领常州、长兴、宜兴、江阴诸军,赶赴庆元,进剿方国珍老巢。

方国珍一听说濠州来的叫花子又派了一路人马来攻自己的老窝庆元,顿感不妙,台州已被朱亮祖攻占了,温州也岌岌可危,自身难保,看来庆元之危无人能救了,于是连忙指挥将士们上海船,来个扬帆入海。等汤和大军赶到庆元时,只有副枢方惟益和元帅戴廷芳稍稍抵挡一下,随即就归降。汤和仔细查看了一下,发现情势不对,投降的全是小喽啰,赶紧与水师头领吴祯率军继续往海边追赶,可惜没来得及追上。汤将军还师庆元,略定定海、慈溪等地;吴祯则率领水师出海再追,终于在海上一个叫盘屿的小岛上追上了方国珍,双方干了一场,没想到一辈子以海为生的方国珍居然输得相当之惨,狼狈到了只带上老婆等几个人逃脱,躲到另外一个海岛上,将大量的战船和辎重都“送”给了吴祯。吴祯高高兴兴地率领水师将士们回到了庆元。恰巧这时,另外一路由黄岩进兵温州的朱亮祖军在温州城南的太平寨也打了一个大胜仗,大败方国珍的部将,并迅速地占领了温州城。至此,方国珍割据三郡全为朱元璋军所占领。

这时漂浮于海上的方国珍又听到了另外一个坏消息:朱元璋派了中书平章廖永忠为征南副将军,带领另一路水师会合汤和部队,开始了海上大规模追剿,方氏亲属部将方国瑛、方明善、徐元帅、李佥院等纷纷投降。走投无路的方国珍只好派遣儿子方明完、方明则、从子方明巩等,带上省院及诸司银印、铜印26枚,外加白银10000两、铜钱2000缗,于吴元年十二月上汤和军营里乞降。

标签: 三路大军大明

更多文章

  • 大脚马皇后的故事:风雨伴君行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大脚,皇后,风雨

    常有人感叹:人生几何才能得一知已。几乎每一个创业者都希望在前行的道路中有一个红颜知已能与自己携手共行,但往往难以如愿,所以才会有人发出这样的感叹。况且即使有也往往只能同甘苦而未必能够共富贵。然而,在中国历史上,却有这么一位皇后,她不仅能与开国帝王生死与共,安国以后还能共享安乐。这就是明朝开国帝王朱元

  • 黄宗羲简介: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思想家,明清,杰出

    黄宗羲黄宗羲(xī,1611-1695年),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字太冲,号梨洲。学者称南雷先生,浙江余姚人。黄宗羲一生坎坷,经历了明清改朝换代的动乱时期。坚持民族气节,晚年过着与清政府不合作的遗民生活。在封建社会里,黄宗羲是第一个公开宣称皇帝是“天下之大害者”,而主张&ld

  • 打着孝敬皇帝老子的名义乘机捞一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一票,名义,打着

    古代时除了常规税收、赋役外,还有一种地方百姓必须要承担的变相赋税,叫做“解纳诸物”。这是古名,用今天话来说就是征收地方土特产,孝敬皇帝老爷。明初朱元璋为了减轻百姓的负担,规定“解纳诸物”由地方官府自行负责。但由于洪武时期对于官府的财政开支抓得很紧,&l

  • 元代发生了哪些大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元代

    元朝大事年表1206年(蒙古太祖元年)铁木真即大汗位,号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1209年(蒙古太祖4年)成吉思汗进攻西夏。1211年(蒙古太祖6年)成吉思汗统军攻金朝1219年(蒙古太祖14年)成吉思汗进攻花刺子模。蒙古第一次西征1223年(蒙古太祖18年)成吉思汗西征结束东返。蒙古第一次西征结束。

  • 蒙古酋长铁木真生于公元哪一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蒙古

    铁木真生于西元1170年卒于西元1227年成吉思汗,蒙古开国君主,着名军事统帅。名铁木真,姓孛儿只斤,乞颜氏,蒙古人。元代追上庙号太祖。成吉思汗生于蒙古贵族世家。约在1170年,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今蒙古鄂嫩河)源召开忽里台大会,即蒙古国大汗位,号成吉思汗。蒙古国初期,成吉思汗把蒙古牧民划分

  • 蒙古帖木儿有西征打欧洲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蒙古

    成吉思汗西征时,侧翼部队哲别曾率军杀入俄罗斯地区。速不台则是在长子西征时,担任总司令术赤的副手,协助西征,西征军最远进逼日耳曼地区,并金朝有关长城比较没有安排整理,且沿边大多交由归附的游牧民族看守,对蒙古方面主要是被称为“白鞑靼」的汪古部负责,在蒙金战前,汪古部已倒向蒙古,但金朝并未知情,因此大战开

  • 成吉思汗能算是中国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成吉思汗

    以现在民族的融合..他能算是中国人吗?..现在的史学家..有把成吉思汗的事迹..列入中国史吗??如果答案是否定..那他归类在哪个国家史里面呢?我看了一些有关成吉思汗的书籍..好像并不是每个国家的学者把成吉思汗看成是"中国史"的一部份..我认为不能第一点铁木真是《孛儿只斤‧乞颜氏》的直系贵族。依《蒙古

  • 请问蒙古西征的原因和理由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蒙古

    ※西征原因●游牧民族蒙古原是一个游牧民族,蒙古帝国是新兴的中央集权奴隶制君主国家。在成吉思汗统治下,开国功臣得到崇高的政治地位,人民亦得到富裕生活,蒙古已不只是纯朴的游牧民族。他们拥有强烈的欲望,希望得到更好的物质生活,所以对外征战成为了最终结果。另一方面,蒙古人信奉萨满教,认为“长生天”是主宰一切

  • 成吉思汗的老婆叫什名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成吉思汗

    第一斡儿朵:正后-孛(ㄅㄛˊ)儿帖皇后(元配)第二斡儿朵:正后-忽兰皇后。次后-古儿八速第三斡儿朵:正后-也遂皇后第三后-合答安皇后(赤老温之妹)六位皇后中,以忽兰。也遂最高得宠*斡儿朵是宫帐的意思。*因人称为音译,各书可能会有不同之处

  • 成吉思汗屠城的策略如果换做是你你会发起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成吉思汗

    据了解成吉思汗的民族(蒙古族乞颜部)当时文化较落后屠城或许是民族性或许怕被同化应该有他的理由以军事上说应该是正确确实造成了人类的浩劫会被被史学家批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