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代36位开国元勋,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了几个?

明代36位开国元勋,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了几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980 更新时间:2023/12/15 3:48:06

从1368年创建明代的起,以后的三年里朱元璋相继分封了六公、二十七侯、二伯,这三十六人要不军功赫赫,要不智计层出不穷,是明代最关键的开国元勋。

在朱元璋当皇帝的三十一年里,这些开国功臣也陆续凋零,有战死沙场的(鄂国公常遇春、卫国公邓愈等),有病死床榻的(曹国公李文忠、济宁侯顾时、诚意伯刘伯等),但更多的是被朱元璋以各种理由诛杀而死。

太子朱标年幼时,被朱元璋送到大儒宋濂座下学习经传,谓之“可马上夺天下,但不可马上治天下。”从小学文的朱标,性格仁慈宽厚,与父亲朱元璋截然相反,并经常反对朱元璋诛杀大臣,责罚亲王。

朱元璋也是看到朱标的这种性格,担心他压制不住那些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开国功臣们,所以才借故对他们大开杀戒,如洪武十八年赐蒸鹅而死的魏国公徐达,而仅在洪武二十三年的胡惟庸谋反案中,牵连被杀的就有韩国公李善长、延安侯唐胜宗、吉安侯陆仲亨、荥阳侯郑遇春、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宜春侯黄彬等多位功臣。

而这让朱标更是忧心郁结,以致于患病早逝,时年仅37岁(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标去世时,朱元璋已经64岁,白发人送黑发人,可谓人间至哀。之后朱元璋迅速将朱标之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当时他才15岁。

朱允炆性格有像父亲的一面,但更柔弱,也更冲动。因其年幼,朱元璋更加担心朱允炆能否守住基业,于是对剩下的功臣们再接着杀,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以谋反罪杀凉国公蓝玉,并牵连族诛一公、十三侯、二伯共一万五千多人,之后洪武二十七年逼死颍国公傅友德,二十八年赐死宋国公冯胜等。至此“元功宿将,相继尽矣。”

等到1398年朱元璋去世时,留给新皇帝朱允炆的沙场宿将就只剩下长兴侯耿炳文一个人了,而之所以留下他,也是因为他只善于守城,而短于攻伐。

但朱允炆的敌人呢,则是称为明初九大攘夷塞王的九位大伯们,在其中总有文治武功都不下于这些开国元勋们的燕王朱棣

标签: 几个明代留了

更多文章

  • 放眼整个明朝,曾坐镇于云南200多年的“沐王府”有何来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有何,来头

    历史时间沿着时间的路轨向前行驶,每个皇朝也像走马灯相同持续交替。在各时期的转变更替中,成千上万贵显大家族一样也亲身经历着发展趋势、兴起、没落的过程。贵族阶层总是因特定的历史环境而生,他们总是依附一定的统治阶层。城头变化大王旗,树倒猢狲散,谁也改变不了历史发展的铁律。而历史往往会有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幽

  • 明代统治时期,非正式的内阁制度,怎么彻底架空了六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内阁,时期,明代

    对大明的内阁制度,相信大伙儿都不会陌生。内阁大学士们,实际上原本是明朝皇帝的顾问与秘书,帮皇帝整理一些文件、处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但是,从明朝中前期开始,内阁制度逐步壮大,到了明朝统治的中后期,内阁开始凌驾于六部之上,并且侵蚀了六部大部分权力,几乎架空了六部尚书。那么,其实并不正式的内阁制度,如何能

  • 明朝建文皇帝逃亡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之谜,明朝,皇帝

    明朝十六代皇帝,除了自缢而死的崇祯外,现仅存十四处皇陵(即位于北京北郊的十三陵和位于南京的明孝陵),独缺第二代皇帝惠帝的陵墓。这是因为明惠帝被其叔父篡权而逊国,最后不知是死还是逃亡、不明下落的缘故。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明太祖朱元璋死,由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即明惠帝,国号建文,所以后来人们称他为

  • 《绣春刀》沈炼的真实一生: 以弹劾奸臣为“乐趣”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乐趣,奸臣,真实

    前不久《绣春刀》第二部再次走近大家的视野之中,在电影之中沈炼算不上是一位忠臣,甚至于还救下了奸臣魏忠贤。然而对于历史上真实的沈炼而言,他的一生并没有这些苟且,而是一个非常刚直与奸臣抗争的一生。在嘉靖年间曾经有过一位奸臣,由于嘉靖皇帝在位期间一直专注于研究长生不老之术无心打理朝政,于是便将朝廷中的要务

  • 朱元璋时期棉花种植的推广,惠及明清帝国500余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余年,帝国,明清

    在农学史上,棉花是何时传入中国的?从哪些路线传入的?至今在学术界尚未取得一致意见。有的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棉花就已经传入中国,有的说是隋唐时代,还有的说是两宋时期。之所以出现这么大的时间分歧,原因固然很多,但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或者说是事实,那就是棉花种植在中国一直没有推广开来。也正因为如此,有关棉花的传

  • 此人虽篡位,却让大明成了世界强国,来朝拜的国王就算死也要葬在大明!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也要,大明,成了

    自从元朝中期国力逐渐衰落后,原本威风凛凛且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却成了一副空架子,至此元朝皇帝成为了名义上的统治者,大多国家也不来朝贡,更甚于与其断绝了联系。生病的老虎不仅不是老虎,甚至于连猫都不如。而自从朱元璋接受这个烂摊子后,励精图治,努力发展生产,国力渐渐强盛,而等到朱棣继位,大明帝国更是扶摇直上

  • 明代秘史:昆腔曲圣魏良辅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昆腔,明代,秘史

    明代开国君主朱元璋登上龙凤宝座后,以“陈纪立纲,恢复中华”的非凡气概,扫荡元习,禁演杂剧,元代大师们精心浇灌的杂剧奇葩便迅速地凋谢枯萎了。中华艺术在民间的广袤土壤中根深蒂固,当北曲衰微之际,各种南曲声腔剧种,早已在乡村集镇的街市里巷、古庙草台此兴彼起。入明不久,即出现了余姚、海盐、弋阳、昆山四大声腔

  • 大明一统:十“清沙漠”除去“尾巴”横扫割据 统一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大明,尾巴,沙漠

    “大尾巴”、大后患的凸显与朱元璋的北平之行徐达北伐军攻占元大都时,朱元璋已在南京称帝半年多。腐败无能的元廷被推倒,这本是件欢天喜地的大好事。就此而言,是不是意味着朱元璋梦寐以求的传统中华大一统帝国重建工作完成?显然不是。洪武初年,除了西南明玉珍的夏国和元宗室梁王把匝剌瓦尔密拥

  • 女子不喜当今皇帝的做派勇拒当皇后,最终出家为尼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做派,当今,皇后

    古代女子一直没有什么家庭地位,所以但凡有家人能攀上皇权的大家都是趋之若鹜,但是历史确实也有一部分有骨气的女子,即使有皇权在册被招为皇后都不从,原因竟是因为看不起一种人,最终宁愿落发为尼。洪武九年(1376年),朱棣迎娶徐达的长女徐氏过门,徐氏聪慧过人,体贴谨慎,深受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喜爱,不久被册封为

  • 朱元璋为什么要建立锦衣卫秘密警察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警察,锦衣卫

    说起锦衣卫特务统治,我们中国人可能没有一个不知道的,尤其电影《锦衣卫》上映以后,朱元璋开创的秘密警察制度顿时为当代国人所熟悉,那跌宕起伏的离奇情节、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和飞檐走壁的锦衣卫校尉迅速成为街头巷尾人们热议的焦点。好奇的人们不禁要追问:锦衣卫到底是群什么样的人?他们有着怎样的秘密使命与绝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