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代赋税制度及转化介绍

明代赋税制度及转化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849 更新时间:2024/1/2 1:36:41

明清两代是我国历史上的近世时期。这一时期,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发展和政治的需要,明清两代都对赋税制度进行了大力改革。

明代内阁首辅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是我国赋役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

清代雍正帝推行的“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减少了封建朝廷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对我国的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从一条鞭法至摊丁入亩,明清的赋役制度变革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变化,明代的赋税由赋役制租税制转化,对人税逐渐向对物税转化,从实物征收逐渐向货币征收转化,从民收民解逐渐向官解转化。

其间制订的“鱼鳞册”和“赋役黄册”,以及明代后期的“一条鞭法”,可以充分体现上述转化与完善的过程。

封建政权的基础是土地和人民。朱元璋深谙此道,他在推翻元朝后,为增加财政收入,制订了“鱼鳞册”和“赋役黄册”,将全国的土地和人民编管起来,为朝廷纳粮当差。

鱼鳞册是为征派赋役和保护封建土地所有权而编制的土地登记簿册。赋役黄册又称明代黄册,是明代朝廷为核实户口、征调赋役而制成的户口版籍。

鱼鳞册也称“鱼鳞图”、“鱼鳞图籍”和“鱼鳞簿”,是将田地山塘挨次排列、逐段连缀地绘制在一起,标明所有人甚至点,因其形似鱼鳞而被称为“鱼鳞册”。

明代鱼鳞图册,就其所登记的项目而言,已是相当完备的土地登记册。它的编制,使赋役的征收具备了确实根据,多少防止了产去税存或有产无税的弊端,使朝廷税收有了保证,耕地及税额也有所增长。

鱼鳞册的编制,对于巩固高度专制主义朝廷集权朝廷的经济基础,曾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除了通过鱼鳞册确定赋役基础外,明代还制订了“赋役黄册”,核实户口,以便征调赋役。前者用于括地,后者用于括户。

黄册的前身是户帖。户帖备开籍贯、丁口、产业于上,以字号编为勘合,用半印钤记,籍藏于部,帖给予户。户帖既是户籍的根据,又是征收赋役的凭证。黄册是在户帖的基础上产生的。

明初户口主要包括提供兵役的军户和提供赋役的民户,另外有很多名目的贱民户口,如手工业、煮盐业和娱乐业方面的匠户、灶户和乐户等。各种户籍居民都有固定的住所,没有“路引”也就是基层朝廷开具的介绍信,不得离开住所百千米之外。

民户的情况口都要登记在册,这是赋税的基本依据。于是,1381年正月,朱元璋以徭役不均,命户部令全国郡县编黄册制度。

黄册以户为单位,详细登载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并按从事职业,划定户籍,主要分为民籍、军籍、匠籍三大类。

民籍除一般应役的民户外,还有儒、医、阴阳等户。军籍除一般供应军役的军户以外,还有校尉、力士、弓、铺兵等。匠籍登记手工业户,向朝廷承应工匠差役以及厨役、裁缝、马、船等。

此外,在南直隶、浙江、湖广、江西、福建等田赋数额较多的省份,明代朝廷还陆续建立了粮长制度。

粮长的编派,大致是“以万石为率,其中田土多者为粮长,督其乡之赋税”。

不久粮长还有了被称为“区”的明确的地域管辖范围,而“区”则是以“都”为基础划分的,根据税粮数的多少,有的地方是一都设置一区或数区,有的地方则是数都合并为一区。

赋役黄册的编制,使在册之人都无例外地为朝廷担负赋税和徭役,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赋役不均的问题,增加了朝廷财政收入,有利于朝廷建设。

明代前期的田赋,分夏税和秋粮,夏税无过8月,秋粮无过明年2月。夏税以麦为主,秋粮以米为主。但均得以银钞钱绢代纳。例如,一石米或折银一两,或折钱千丈,或折钞10贯。麦的折算比米减1/5。凡以米麦交纳者,称为本色,而以其他实物折纳者,称为折色。

征收的税率,一般通则,官田亩税五三合五勺;民田减两升,即三升三合五勺;重租四八升五合五勺等。浙西地区土质肥沃,则税率相应较高。

明代前期赋税制度尚称严整,但至明代中期时社会经济状况有所变化,大量田地迅速向地主手中集中。鱼鳞册和黄册与事实不符,富户权贵,田连阡陌而不纳税,贫苦农民往往地少而需纳税。

有的地方自行捏造簿册,名叫白册,破坏了赋役的依据。在这种情况下,挽救财政危机,重新清查土地和户口,改革赋税制度,已经势在必行。

1578年,明朝廷根据张居正的建议,下令清丈全国的土地,包括有功勋的皇亲国戚的庄田和军屯在内。在清丈出土地实有数目后,1581年,朝廷通令全国实行“一条鞭法”赋税制度。

张居正把当时各种名目的赋税和劳役合并起来,折合银两征收,称为一条鞭法,又称一条编法。具体有以下内容:

一是清丈土地,扩大征收面,使税负相对均平。针对当时存在的占地多者田增而税减的情况,只有从清丈土地入手,才能做到赋役均平。仅据部分清丈的结果,就增加了土地2.8亿亩,使不少地主隐瞒的土地缴了税。

二是统一赋役,限制苛扰,使税赋趋于稳定。实行一条鞭法以前是赋役分开。赋以田亩纳课,役以户丁征集,赋役之外还有名目繁多的方物、土贡之类的额外加派。

实行一条鞭法以后,全部简并为一体。将役归于地,计亩征收;把力役改为雇役,由朝廷雇人代役。由于赋役统一,各级官吏难以巧以名目。因此,丛弊为之一清,使税赋趋向稳定,农民得以稍安。

三是计亩征银,官收官解,使征收办法更加完备。一条鞭法实行以后,不仅差役全部改为银差,而且田赋除苏杭等少数地区仍征实物以供皇室食用之外,其也均已一律改征折色,即折为色银。

与此同时,赋役征课也不再由里长、粮长办理,改由地方官吏直接征收,解缴入库。从此,不按实物征课,省却了缴纳储存之费;不由保甲人员代办征解,免除了侵蚀分款之弊,使征收方法更加完善。

就役银由户丁摊入地亩的比例而言,除明代晚期少数地区将役银全部摊入地亩,户丁不再负担役银者外,可以归纳为三类:

一是以丁为主,以田为辅,以州县为单位,将役银中的小部分摊入地亩,户丁仍承担大部分役银;二是按丁田平均分摊役银,即将州县役银的一半摊入地亩,另一半由户丁承担;三是以田为主,以丁为辅,即将州县役银中的大部分摊入地亩,其余小部分由户丁承担。

一条鞭法新税制,将明初的赋役制度化繁化简,并为一条,并将征收实物为主改为以征收银两为主,即由实物税改为货币税,结束了我国历史上实行了2000多年的征米之征、布帛之征和力役之征税制体系,可以说是我国赋税制度继两税法之后又一次重大的改革。

[旁注]

朱元璋(1328年~1398年),字国瑞,原名朱重八,后取名兴宗。明代开国皇帝,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庙号太祖。他结束了元朝民族等级制度,努力恢复生产,整治贪官,其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

户部我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徒、大司农等。明清时期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其内部办理政务按地区分工而设司。各司除掌核本省钱粮外,也兼管其他衙门的部分庶务,职责多有交叉。

张居正(1525年~1582年)。湖广江陵,即今属湖北省人,又称张江陵。明代政治家、改革家。谥号“文忠”。曾制订“一条鞭法”赋役制度,为明代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方物本地产物;土产。在我国古代,臣民及附属国多向我国封建朝贡献方物。我国古代的附属国,各个朝代都不同。其中明代的附属国最多。如朝鲜、日本、越南,以及南亚所有的沿海朝廷,西亚大多数沿海朝廷,非洲东海岸大多数朝廷等。

[阅读链接]

我国着名历史学家吴晗在《朱元璋传》一书中,对朱元璋成了明代开国皇帝之后的种种表现作了实事求是而又比较辩证的分析。

朱元璋在建国之初做了很多事情,致力于安定社会。其中重要的是朱元璋采取减免赋税,清丈田亩,与民屯田,开垦荒地,以及兴修水利等措施,促使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他下令在他所控制的地区,凡桑、麻、谷、粟、税粮、徭役,免征3年。由此可见,朱元璋对明代税役制度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

标签: 制度明代赋税

更多文章

  • 后宫野史:二手女人王娡如何爬上皇后之位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二手,后宫,野史

    王娡以有夫有女之身嫁给汉景帝刘启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并生下皇子汉武帝刘彻,成为未央宫里第三代传奇女主。历史上是个很有心计的女人。王娡的母亲叫臧儿(电视剧《美人心计》中为慎夫人与吕禄之女,是梁王刘武的亲姐姐)是原来的燕王臧荼的孙女?到了臧儿这一代,家族势力远不如从前。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臧儿一生的行

  • 第二十四章 大凌河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之战,二十四章,大凌河

    一、战前背景1.后金方面。千里奔袭的成功,令皇太极在国中威望大增,一些年轻将领由对皇太极的敬佩变成了崇拜。当阿敏屠城逃归后,皇太极立即下令将其逮捕,众贝勒大臣无一人反对,这在从前是根本做不到的。于是,皇太极与三尊佛并坐的局面改成了与两尊佛并坐,汗权得到了进一步巩固。由于大贝勒代善和三贝勒莽古尔泰在千

  • 大败明军的萨尔浒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之战,萨尔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叫做“清”。不过,“清”这个名字是后改的,他之前的名字是“后金”。在明朝末年,后金是一个由女真族建立起来的小国家,跟庞大富有的明朝根本没法比。不过后来,明朝派兵进攻后金,却被后金在萨尔浒战役中彻底打败了。

  • 黄宗羲之父黄尊素生平简介,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之父,是怎么,生平简介

    黄尊素,字真长,余姚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除宁国推官,精敏强执。天启二年,擢御史,谒假归。明年冬还朝,疏请召还余懋衡、曹于汴、刘宗周、周洪谟、王纪、邹元标、冯从吾,而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通政丁启睿顽钝。秉忠、应元俱引去。山东妖贼既平,余党复煽,巡抚王惟俭不能抚驭,尊素疏论之,因言:“巡抚本内外

  • 刘恒宠姬慎夫人和王娡之间真的是母女关系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夫人,母女,的是

    汉文帝刘恒的宠姬为慎夫人,史书上对慎夫人的记录不是很详细,关于她的出生年月更是不详,只知道慎夫人是邯郸人,长得十分美艳动人,并且擅长音律和歌舞,深得汉文帝的喜爱。在相关书籍,有记录慎夫人和刘恒的事情。公元前177年,正好到了秋天,长安郊外的花园中,开满了各色各样的花朵,这些花朵异常繁盛,汉文帝想借此

  • 一、荡平倭寇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倭寇

    古时的日本称为倭奴国,所谓倭寇是指,由日本渔民、农民、商、武士、浪人等组成的海盗集团的泛称。他们从13世初到16世纪末在中国沿海地区,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当地人民进行武装劫掠的。在这一过程,也有很多中国人与之相勾结。所以中国史书上将这些日本海盗以及后来与之勾结的内奸,统称为倭寇。从元末至明万历年三百

  • 明代有农民工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农民工,明代

    事实上在基本解决“三农”问题和初步实现“以良民治良民”之理想的同时,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又开展对工商业的大力整顿,以期解决好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不过,或许是因为自己出身于农家,或许是因为当时中国社会中的工商经济实在是“微不足道”,朱

  • 明朝的万历皇帝到底是明君还是昏君呢?看完这个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昏君,看完

    大明每年农税二百万两白银,因为小冰河时期的影响,万历天子每年都要免除大量的农税并赈灾,他先是下令赈灾款从内库出,然后就是战争特别费从内库出,接着是修河治水钱也要内库出,还有军屯歉收也要内库补助等。为了应付各种开支,万历就挖空心思地挣钱。他除去收了近三百万两海税银和上千万两的工商盐茶银以处,还下令开放

  • 明朝吏部尚书蹇义历事五朝六帝 蹇义家族墓曾多次遭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吏部,尚书,明朝

    明朝吏部尚书蹇义历事五朝六帝,病故后遗体被运回重庆老家与家族安葬在一起。昨天,在市政协四届三次会议联组会上,市政协学习及文史委员会建议,给蹇义塑像建纪念馆修“天官公园”,同时恢复重建蹇义墓、神道碑等历史建筑,打造重庆历史文化重点景区。蹇义家族墓曾多次遭盗市政协学习及文史委员会在《关于落实蹇氏家族墓地

  • 五、放眼望世界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世界

    万历皇帝虽然贪图享乐,懒于处理朝政。但他的眼界十分开阔,并不固步自封。他在位其间鼓励西方传教士传播西学,提倡士人们修习西方数理知识,支持新的科技(比如西式火器和西式水利)用于国家建设,使中国开始认识并了解近现代科技。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徐光启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中国古代学术不重视实践,所以中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