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柳敬亭生平经历的事情有哪些 柳敬亭简介

柳敬亭生平经历的事情有哪些 柳敬亭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630 更新时间:2023/12/6 22:48:44

柳敬亭,原姓曹,名永昌,字葵宇,号逢春,祖籍南通州余西场人(现余西古镇)。明末清初着名评话艺术家。

人物简介

柳敬亭(1587一1670)原名曹永昌,名敬亭,号逢春,因“面多麻”,外号“柳麻子”,南通州余西场人。祖、父皆在余西镇上经商。其叔父在泰州-余西间往来经商。永昌之父奉永昌之祖命,或之泰州,助永昌之叔一臂。永昌少年好动,或随父至泰州叔父歇脚处一游。因十五岁时在泰州“犯事”当刑,遂隐姓埋名,浪迹苏北市井之间,说书度日。万历三十七年(1609),他渡江南下,在一棵大柳树下歇息时,想到自己尚在捕中,“攀条泫然,已,抚其树,顾同行数十人曰:‘嘻,吾今氏柳矣。’”从此,便有了大名鼎鼎的说书艺人柳敬亭。

人物经历

祖籍一说

柳敬亭是通州余西人,凿凿可据。为什么还流传着柳是泰州人的说法呢?这主要是受与柳同时代文人吴伟业的“误导”影响。吴伟业《柳敬亭传》中对柳氏的籍贯说法:”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盖姓曹。”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黄宗羲的《柳敬亭传》一文亦提到“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这种说法沿袭了吴伟业的“误导”,在当时乃至以后都造成一定的影响。关于柳敬亭的真名实姓、籍贯、身世,已有多人进行过考证。据清嘉庆二十一年(1876年)通州余西场曹邦庆撰修的

《曹氏校正六修谱》载:柳敬亭,本名曹永昌,字葵宇,敬亭乃其号。始祖为北宋开国元勋武惠王曹彬,世居河北真定府录寿县。南宋建炎年间,金人南侵,曹氏一脉流落至常熟。元朝至元年间,族人各自西东,曹均济避乱江北,落户通州余西场。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余西场曹氏族人始修家谱,嗣后430年间五次续修。柳敬亭系二房十三世,与父曹应登举家迁往泰州。

曹姓为余西的大姓,有“九季十三曹”之说。之所以有人说柳敬亭是泰州人,一是缘于他幼时即随父迁居泰州。二是跟他

“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有关。试想当年的柳敬亭,作为在逃“钦犯”,只能变名异姓,流落他乡,安能坦然将自己的籍贯明白无误地告知天下?

早年生活

15岁时强悍不驯,犯法。得泰州府尹李三才为其开脱而流落在外。先后逃亡于泰兴、如皋、盱眙。因听艺人说书,也在市上依稗官小说开讲,居然能倾动市人。后渡江南下,变姓柳,改名逢春,号敬亭,因“面多麻,人皆以柳麻子呼之”(沈龙翔《柳敬亭传》)。在云间(今上海市)得到莫后光的指点,书艺大进。之后,到扬州、杭州说书。崇祯七年(1634),“士大夫避寇南下,侨金陵者万家”(吴伟业《柳敬亭传》),柳敬亭也到南京说书。他“一日说一回,定价一两,十日前先送书帕下定,常不得空”(张岱《陶庵梦忆》)。连侨居在南京的吴桥范司马、桐城何相国,也引柳为上客,师傅为莫后光。

艺术生涯

康熙元年(1662),柳敬亭于淮南随清漕运总督蔡士英北上至北京,演出于各王府之间,和官僚政客接触频繁,有相当影响。曹贞shou吉《珂雪词》书首附录词话载:“柳生敬亭以评话闻公卿,入都时邀致接踵。……敬亭名由此益重。”后于康熙四年南返,经扬州至泰州。又有一说,谓柳曾两次去北京。第二年又到安徽庐州,后仍在南京说书。余怀《板桥杂记》记他:“年已八十余矣,间遇余侨寓睡轩中,犹说秦叔宝见姑娘也。”至康熙七年,张潮编《初新志》,选吴伟业《柳敬亭传》时,在席间见过柳敬亭,这时柳已经82岁。柳敬亭说的书目,虽取之于现成的小说话本,但并不照本宣科,阎尔梅《柳麻子小说行》记:“科头抵掌说英雄,段落不与稗官同”;张岱《陶庵梦忆·柳敬亭说书》记载他说《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称:“余听其说《景阳冈武松打虎》白文,与本传大异。”说明他在表演时,对原文有很大发挥,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他以说表细腻见长,改原作内容,从说书艺术的特点出发,有增有删。张岱说他“其描写刻画,微入毫发,然又找(增饰)截(删削)干净,并不唠叨”。在语言运用上,他不满足于平说,而是以轻重缓急制造气氛,以形象化的手法写人、状物。阎尔梅说他“始也叙事略平常,继而摇曳加低昂”。“说至筋节处,叱咤叫喊,汹汹崩屋”(张岱《陶庵梦忆·柳敬亭说书》)。

明代朱一是《听柳生敬亭词话》也说他“突兀一声震云霄,明珠万斛错落摇,似断忽续势缥缈,才歌转泣气萧条,檐下猝听风雨人,眼前又睹鬼神立,荡荡波涛瀚海回,林林兵甲昆阳集,座客惊闻色无主,欲为赞叹词莫吐”。他还善于在书词中补充社会生活,把自己的经历、见闻、爱憎融于书中。对此,黄宗羲《柳敬亭传》写道:“敬亭既在军中久,其豪滑大侠、杀人亡命、流离遇合、破家失国之事,无不身亲见之。且五方土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他在说书中形成的这些特点,一直为后世评话艺人所仿效。

晚年凄凉

崇祯十三年,到左良玉军中说书,常住武昌,并帮办军务。清兵入关后,替左良玉出使南京和南明王朝权臣马士英、阮大铖疏通关系,南明称他为“柳将军”。弘光元年(1645),左良玉死,马士英、阮大铖谋捕柳敬亭。柳出逃苏州,重操旧业。以后在扬州、南京、清江浦、常熟等地说了十年书。至顺治十三年春,已69岁高龄,到驻在松江的苏松常镇提督马逢知处任军幕。但郁郁不得志,三年以后,离开军中。晚年寓居南京,生活穷困,极为凄凉。死后葬于苏州。柳敬亭说书60年,南达绍兴,西到武昌,北到北京,名重一时,大半生没有传徒,到晚年才收了扬州人居辅臣。

标签: 事情敬亭生平

更多文章

  • 明朝制定《大明律》和《大诰》:惩罚手段残忍严苛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严苛,明律,明朝

    明朝建立后,百废待兴。但新政权的诞生并不就意味着能马上消除元宋以来社会黑暗、官场腐败、经济困弊的社会现实。有鉴于此,明太祖朱元璋实行了一系列巩固政权、加强统治的政策措施。治国之本,立法先行,摆在朱元璋面前的当务之急,就是先制定一部详细完善的法律,为把国家事务纳入正常轨道运行提供保障。《大明律》和其后

  • 明武宗朱厚照临死遗恨带不走销魂的“豹房”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不走,遗恨,销魂

    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三月,北京寒意料峭。明武宗朱厚照满脑子里全是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面对着死亡。他哀叹:“当皇帝有什么好?整天都是那些枯燥无味的朝政,弄得你头脑发胀。皇帝其实是很累的,早知我这么短的寿命,真该纵情嬉戏于宫外,不回这终日被大臣嚓嚓叨叨的宫里来。”他只活了

  • 《明朝十讲》导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导言,明朝

    大明王朝:帝国的典型样本当历史转了三百六十度1944年,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郭沫若写下了着名的《甲申三百年祭》。他以1644年明朝灭亡、李自成进入北京后迅速走向衰亡的历史为蓝本,提出了一些十分具有时代特色的问题。李自成的起义为什么会失败?这是一个被讨论了很多年的问题,尽管现在仁者见仁,智者

  • 明朝丢失的土地为何比清朝都要多?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清朝,要多

    明朝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疆域在不断缩小。从朱元璋统一开始到朱棣第五次北征结束这段时间,明朝的疆域处于扩张期,北部越过长城,在漠北建立了卫所;东北则建立奴儿干都司,控制了该地区的少数民族;西南则趁安南内乱,出兵红河流域,拿下了安南地区,将明朝的疆域扩展到最大。但在此之后,明朝控制区域开始急剧收缩。永乐

  • 第十五章 昏君明武宗的太平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十五章,太平盛世,昏君

    在历代的“昏君”系列中,明武宗是突出的一个。明武宗此人,谈不上残暴,要害在荒嬉,其胡闹的程度,简直让人啼笑皆非。他修了个“豹房”专供自己淫乐,喜欢全国各地到处巡游,也不太理政事,太监刘瑾就是在他手里一步步做大的,险些夺了他的皇位一个藩王造反,本来已被着

  • 明朝南征安南战役的历史背景、经过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背景,安南,明朝

    南征安南又称明入越战争,越南称之为明与大虞战争(越南语:ChintranhMinhiNgu),指的是明成祖征服越南胡朝(大虞国)的战争。安南古称交趾,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中国的领土,五代以后,方独立成国。元末战乱,安南趁机从中国版图脱幅,一度发兵攻入思明路永平寨,超越元代定界铜柱二百余里,霸占丘温、庆

  • 明朝锦衣卫的权利演变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之路,明朝,锦衣卫

    最近一部新剧《锦衣之下》开播了,故事背景设定在明朝嘉靖年间,讲述了男女主抗击倭寇,惩奸除恶,拯救黎明百姓的故事,当然也穿插着二人的感情主线,虽说是小说改编,故事内容很多都是虚构出来的,但却不缺乏有历史人物原型和历史事件的存在。男主陆绎的父亲陆廷人物原型是陆炳,他的母亲曾是嘉靖帝的乳母,因着这层关系受

  • 徐渭的传说故事:难倒窦太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说,太师,故事

    徐渭(15211593),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居士,山阴伶浙江绍兴)人,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工书法,长于行草,善绘画,特长花鸟,有《徐文长全集》、《徐文长使稿》、《南词叙录》、《四声猿》等。难倒窦太师传说徐文长从小天资聪明,十几岁时学问已很渊博。有一年秋试,皇帝派了一个叫窦光鼐的老太

  • 况钟整治苏州府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故事,苏州

    朱瞻基做皇帝时能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他曾对大臣们说:“各部、院负责官员,都可以举荐人才,只要你认为该人确实德才兼备,不论级别高低,均可破格提拔。”苏州知府况钟,就是这样被破格提拔上来的。况钟不是科甲出身,而是由小吏一步步升为礼部郎中,后被杨士奇和蹇义推荐任苏州知府。苏州原来便是

  • 徐达是明代开国首位元勋,两儿子却各为其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元勋,各为其主,明代

    明太祖朱元璋在攻取天地的全过程中,帐下汇聚了很多虎将,如常遇春、李文忠等。这种将星中最灿烂的一棵,毫无疑问是称为“元勋首位”的徐达。徐达人死之后被加封为中山王,他的大家族也是出现了“这门两国公”的新奇状况。按常情,元勋只有由长子县承继爵位,殊不知徐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