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徐渭的传说故事:难倒窦太师

徐渭的传说故事:难倒窦太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260 更新时间:2023/12/21 10:13:37

渭(15211593),初字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居士,山阴伶浙江绍兴)人,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工书法,长于行草,善绘画,特长花鸟,有《徐文长全集》、《徐文长使稿》、《南词叙录》、《四声猿》等。

难倒窦太师

传说徐文长从小天资聪明,十几岁时学问已很渊博。

有一年秋试,皇帝派了一个叫窦光鼐的老太师到绍兴来主试。他为了筹备考务,提前到了绍兴。

窦太师游街过市时,总是有一块“天下无书不读”的御赐金牌扛在前面,开路喝道、耀武扬威,自以为文章压倒天下,目空一切,非傲慢。

这一天,正是盛夏,徐文长听说窦光鼐要来了,心想:把他的御赐金牌除下,给他一个下马威。主意既定,他就赤身露腹地睡在东郭门内的官道正当中。

“当……当……”鸣锣开道的声音越来越近,头牌执事看见一个小孩睡在官道当中,就禀告老太师说:“有个小孩子挡拦官道。”窦光鼐听得拦道的是个小孩,也不以为然,吩咐住轿,要自己出来看看。见那拦道的小孩睡得很熟,窦光鼐便把他叫醒。徐文长故作恭敬地站在一旁,等侯发落。窦太师问道:“你睡在热石板上做什么,难道不怕把皮肤晒焦?”徐文长大大方方地回答说:“不做什么,晒晒肚子里的万卷书。”窦太师听他好大口气,就对他说:“既然你喜欢读书,一定会对对。我有个对子给你对,对不出来,你就要让道回避。”徐文长立刻反问道:“如果对得出,那又要怎么办?”窦太师想:一个小孩能有什么了不起的,就随口说:“如果对得好,就把全副执事停在这里,老夫步行进学宫。”

窦太师想起绍兴南街有三个阁老台门,便随口出题:“南街三学士。”徐文长不加思索,回对:“东郭两军门。”窦太师一听,觉得南街对东郭,文官对武将,而且这两个军门都是绍兴城内有名声的,不由得点头称赞:“好奇才!”这时徐文长故意问窦太师:“您那金牌上的六个大金字,作解释?”窦太师听得问起金牌,马上得意地说:“皇上晓得我天下无书不读,因此御赐这块金牌!”徐文长接着又问:“那么,太师爷,您总该熟读了‘时建书吧?”窦太师被问得目瞪口呆,暗想:不要说熟读,就连书名也没有听说过。徐文长见时机已到,就把早已准备好的《万年历》拿了出来,递给窦太师说:“太师没读过,学生倒是会背。”说着,就喃喃地径自背诵起来,背得又流利,又纯熟。

窦太师果然也聪颖,过目不忘,等徐文长背完了,他也能背了。但是,徐文长还能倒背,窦太师却不会了。徐文长就理直气壮地问:“太师爷既有书未读,那么这块金牌将作何处理?”窦太师尴尬地说:“当然不适合我了!”

窦光鼐只好践约,刚想举步朝学宫走去,徐文长却叫住他说:“禀太师爷,自古中国才子数浙江,浙江才子算绍兴,绍兴处处出才子,太师爷要小心提防啊!”窦太师笑一声,转身离去。

等到开考的那一天,大家都写好文章,收毕文卷,窦太师吩咐暂勿退场,拍卷阅读,好文章果然很多,特别是徐文长的考卷,写得更好。但是卷后画上了徐氏祖先的灵位,窦太师借此挥笔落批:“文章虽好,祭祖太早。”

为了想试试绍兴才子的本领,窦太师开口念了一对:“宝塔圆圆,六角八面四方。”然后叫大家来对。全场默默无声,大家都想不出好句子来对。窦太师连声催促,全场只好都举起手来摇摇。窦太师一看,没有不摇的人,连徐文长也在内。这时候,窦太师洋洋得意,禁不住冷言相嘲:“绍兴果然多才子,对起对子来都变呆痴!”窦太师刚要退场,徐文长突然高声喊道:“太师您弄错了,我们都已对出,且都对得很好。”窦太师愕然。徐文长接下去说:“这个对子我们人人从小都会对,因为考场规矩森严,不能你言我语闹成一片,只好用手摇摇作暗号,就是对:玉手尖尖,五指三长两短。不是很好吗?”窦太师经他一说,呆若木鸡。

从此窦光鼐进出府门,只听得到鸣锣开道的声音,再也看不到“天下无书不读”的御赐金牌了。

一言心语

有些人有了点学识。就自以为是、目中无人。动辄以文章压倒天下自居。孰不知人夕卜有人,天夕卜有天。而且学海无涯。

标签: 传说太师故事

更多文章

  • 况钟整治苏州府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故事,苏州

    朱瞻基做皇帝时能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他曾对大臣们说:“各部、院负责官员,都可以举荐人才,只要你认为该人确实德才兼备,不论级别高低,均可破格提拔。”苏州知府况钟,就是这样被破格提拔上来的。况钟不是科甲出身,而是由小吏一步步升为礼部郎中,后被杨士奇和蹇义推荐任苏州知府。苏州原来便是

  • 徐达是明代开国首位元勋,两儿子却各为其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元勋,各为其主,明代

    明太祖朱元璋在攻取天地的全过程中,帐下汇聚了很多虎将,如常遇春、李文忠等。这种将星中最灿烂的一棵,毫无疑问是称为“元勋首位”的徐达。徐达人死之后被加封为中山王,他的大家族也是出现了“这门两国公”的新奇状况。按常情,元勋只有由长子县承继爵位,殊不知徐达的

  • 明朝官帽乌纱帽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乌纱帽,历史,明朝

    乌纱帽亦称乌纱,现多用比喻官位。乌纱帽原是民间常见的一种便帽,官员头戴乌纱帽起源于东晋,但作为正式“官服”的一个组成部分,却始于隋朝,兴盛于唐朝,到宋朝时加上了双翅,明朝以后,乌纱帽才正式成为做官为宦的代名词。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规定:官员上朝和办公时,皆须戴乌纱

  • 明朝陈新甲是谁?本有机会摆脱两面作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作战,明朝,有机会

    明朝并非亡于流贼,也非亡于满清,而是亡在与流贼和满清的两面作战。两面都不妥协,往往导致这样的局面——流贼被官军打得奄奄一息之时,满洲吃紧了,必须从“剿贼”前线抽调大军,导致流贼死灰复燃;或者是辽东刚刚打败清朝,想要巩固阵地、收复失地之时,流贼势头又起来了,需要抽调辽东守军去镇压。总之,崇祯皇帝和他的

  • 这一历史名将打破传统创下千古奇功,叫人叹为观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叹为观止,奇功,这一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之君,与他一帝打下天下的将领也是很多的,其中更不乏推陈出新打破常规立下汉马功劳的将军,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那些年朱元璋的左膀右臂。朱元璋统一了江南之后,决定率军北伐暴元,于是召集诸将,征求手下诸将的意见。常遇春认为元朝乃是强撸之末,主张长驱直入,直捣元朝大都(今北京)便是。只要拿下

  • 皇帝30年不上朝,后世为其开棺后才发现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为其,后世,后才

    在古代皇帝就是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九五之尊,他甚至是可以决定那个时代每一个人的性命,而且也拥有很多普通人都没有权利,所以那时候很多人都对皇帝的这个位置非常的向往。在我国的历史上有四百多位皇帝,每一位皇帝都对历史做出了贡献,今天要说的一位皇帝,竟然被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懒”的

  • “明末三案”之东宫“梃击案”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东宫,之谜,明末

    万历末年,围绕着皇帝宝座的争夺,紫禁城内连续发生了三件疑案,分别发生在三个皇帝在位期间,即万历皇帝和儿子光宗朱常洛以及他的孙子熹宗朱由校,这就是有名的“明末三案”――“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这

  • 第九讲 市井文化中的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市井,文化,明朝

    明朝的城市经济比较发达,城市生活也十分繁荣,戏曲、话本等文艺形式十分兴盛。在蓬勃发展的市民文化背后,明朝的社会现实也被折射出来,并作为文学的底片,永远留在历史之中。市民阶层的万花筒:“三言”与“二拍”明代中叶以后,随着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商品经济的进一步繁

  • 明都城第三层京城最大城墙最大都城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京城,最大,都城

    确切地说,明代南京城应该来说由宫城、皇城、京城、外廓城等四层组成。但习惯上人们所称的南京城,一般是指京城,即都城而言。朱元璋时代为抗击陈友谅的入侵曾于至正二十年(1360)“筑龙湾虎口城”,但这仅仅是应急偶尔为之之举。真正南京城的营建开始于至正二十六年(1366),至洪武二十

  • 朱文正采用“联产承包责任制”方式,率领将士们死守洪都城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将士们,方式,洪都

    再说当时具体负责洪都及江西等地军事方面的总指挥大都督朱文正,虽然是朱元璋侄儿,不过他能当上大都督倒不全是因为自己与朱元璋之间有着那种特殊血缘关系的缘故,“自渡江以来,克太平,破陈也先,营取建康,(朱文正)多有战功”。换句话来说,朱文正在当时朱元璋政权中算得上是一员久经沙场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