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嗣昌亲自率兵镇压张献忠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样的

杨嗣昌亲自率兵镇压张献忠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151 更新时间:2023/12/17 1:12:36

明朝的亡国之君便是崇祯皇帝,登基时不过16岁,别看还是个未成年,可志气不小,第一年崇祯潜伏下来,并没有什么大动作,他默默积攒力量,打算先稳住帝位再对阉党发难。

登基第二年,崇祯渐渐收回权力,引导大臣弹劾阉党,后逼死了魏忠贤,彻底铲除了阉党,还政治一个清明。

可是魏忠贤虽然死了,大明的困境却没有解决,外有后金内有起义军,再加上连年自然灾害,大明早已经被掏空身体。

对此,崇祯也感到不可奈何,不仅头发白了,眼角也长出皱纹了,心力憔悴得吃不下饭,整日忧愁。

众所周知,崇祯性格多疑,同时又刚愎自负、好面子,对待那些打了败仗,或没办好事情的官吏,崇祯一般不姑息,轻者流放,重则直接处死。

据传,在崇祯执政期间,有19位内阁先后被撤职,有将近50位大学士因办事不利而遭到处罚。

然而有一位大臣,事情没办好,还遭到东林党人弹劾,却最后被崇祯保下来,只因这位大官和崇祯交情颇深。

他便是杨嗣昌,在崇祯十年担任兵部尚书,又在第二年入阁,非常受崇祯信任。面对越来越猖狂的农民起义军,于是杨嗣昌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计策,将流寇包围,集中镇压、消灭。

同时杨嗣昌还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思想,先假装和后金议和,集中力量消灭流寇,但他这条建议却遭到了主战派的反对,议和是不行了。

随后在杨嗣昌指挥下,各省督抚围剿农民军取得很大进展,湖广农民起义军领袖刘国能、张献忠先后受熊文灿招抚,杨嗣昌认为流寇不可信,早前多次诈降,朝廷不该再次信任,应该除掉。可是崇祯和熊文灿急于招安,以便调出兵力去关外。

不料关外告急,清兵入塞,崇祯赶忙让洪承畴孙传庭被调入京师勤王,而失去两位大将看守,农民起义军再次举起反旗,死灰复燃,至此杨嗣昌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大计谋宣告破产。

由于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毁约,又再次起兵造反,又因为当年负责招安张献忠的人是他推荐的,所以杨嗣昌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于是杨嗣昌只好请命亲自率兵镇压张献忠,那么最后结果如何?

原来,张献忠先是流窜于四川,于是杨嗣昌带领大军去四川,不料一直被张献忠放风筝,张献忠一直不和杨嗣昌接触,打一个地方就马上撤离,杨嗣昌只能在后面吃灰尘,甚至还把老迈的杨嗣昌身体拖垮。

再后来,张献忠虚晃一枪,带兵围攻襄阳,并成功破城,还杀了襄阳王。同时李自成的大军也攻破了洛阳,杀死了福王朱常洵。一时间就有两位身份尊崇的两位藩王被害,这让杨嗣昌惊惧万分,因为杨嗣昌对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久杨嗣昌一病不起,最后病死在荆州。

杨嗣昌死了,可东林党并不想放过他,还上书弹劾,却被崇祯给挡了下来,崇祯说杨嗣昌功大于过,决定不追究了,后来还以以辅臣之礼葬于龙阳县,可惜的是,两年后张献忠攻破武陵,捣毁杨嗣昌的墓,后来他的子孙又将其站在桃源县。

标签: 张献忠率兵结果是

更多文章

  • 海瑞简介:古怪的模范官僚海瑞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古怪,官僚,模范

    海瑞海瑞(1514-1587),回族,今海南琼山人,字汝贤,自号刚峰。自幼刻苦攻读诗书,知识渊博。36岁那年,海瑞中举,由此走上了仕途,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隆庆三年(1569)调升右佥都御史。他惩治贪官,打击豪强,推行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博得&ld

  • 明代金榜状元太平宰相申时行生平简介,首府执政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之路,太平,申时

    申时行作为苏州人,跟此地的大多数官僚一样,低调而有涵养。跟明代大多数首辅一样,申时行年少得志,经历了翰林院学士到部院官员,最后入阁拜相的过程。申时行原名徐时行,曾被过继给舅舅徐尚珍,成年后又返回申家。虽然他跟徐阶一样都是苏州人,虽然他也跟徐阶一样人情练达,但他无疑比徐阶更加圆润。在万历十年张居正死后

  • 明朝的皇帝为什么一代不如一代?明朝的四次宗藩叛乱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叛乱,四次,明朝

    具有中国特色的封建大一统王朝,皇帝是万民之主。如果主政的帝王能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既有雄才大略,又能兢兢业业,必定出现江山永固、经济发展、百姓安居乐业的繁荣盛世。否则,如果皇帝无才无德,或虽有才而身心疲惫,罢工罢朝,只知道四处游幸拈花惹草、荒淫无度,王朝的统一就岌岌可危,百姓也跟着遭殃。俗话说:&

  • 明朝灭亡之后,那些厉害的锦衣卫为什么也不见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也不,明朝,锦衣卫

    锦衣卫这个词大家应该听过很多遍了吧,在电视剧中的锦衣卫总是无所不能的,而这个锦衣卫的组织在历史上确实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机构,直接为皇帝服务的。担任着很多职责,主要还是为了皇帝的安全存在。虽然在建立锦衣卫这个机构的时候废了不少力气,但是最终效果还不错,但是也仅仅只是一个朝代的工具而已。锦衣卫,明代闻名

  • 史上最悲催又最牛叉的男人 皇帝都要捡他剩下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史上,皇帝,都要

    有些小人物,总在不经意间被历史无情碾压,改变命运。例如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金王孙,别看他名字挺霸气其实就是一介平民,因为和皇帝娶了同一个女人,才在千年之后仍被我们记住。此人就是汉武帝母亲王娡的前夫,如果没有他跟王娡离婚,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汉武大帝。很多人了解金王孙,应该是在电视剧《美人心计》里,历史上对

  • 明朝的外交政策:和平对外,厚往薄来;坚决抗倭,严厉禁海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严厉,外交政策,明朝

    朱元璋草根出身,从小在农村长大,当了皇帝后就将天下看做更大的家天下。洪武皇帝位居中央,为天下“大宗主”,大明为“天朝上国”,周围邻邦皆为“藩属国”。大明与邻国的关系是宗主与藩属的关系,作为宗主的大明应该敕封周边的“藩

  • 苏州人为什么会对张士诚念念不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会对,念念不忘,苏州人

    第一个原因,张士诚在苏州称王期间,轻徭薄赋,不过分盘剥与欺压老百姓。这与后来朱元璋开创的大明帝国重赋于江南、重赋于苏松形成鲜明的反差,洪武之后五六百年的历史中,苏松地区人民胸口上一直压着大一统帝国的1/2甚至有时会高达2/3的沉重的经济重石。就从这一点来讲,怎么不让老百姓怀念张士诚呢?第二个原因,张

  • 第五节 周忱改革,影响深远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深远,第五节

    宣德时期第三个重要的国内发展是重新组织财政和特别,在长江下游诸如苏州和松江等府采取救济措施。如前所述,这些府负担着很不公平的税赋。有意在这个地区征收惩罚性税赋的洪武帝后来已下令进行减免;但甚至晚至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苏州的份额依然高达281万担,几乎是全国田赋总数的1/10。松江的地只有苏州

  • 追赔责任制带来的哭笑不得丑剧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丑剧,哭笑不得,责任制

    对于贪赃害民的官吏,洪武皇帝不仅要一一逮尽,要严厉处置,而且还要追查赃物赃款何来何去。他曾下达层层追赃和退赔的指示:“如六部有犯赃罪,必究赃自何而至。若布政司贿于部,则拘布政司至,问斯赃尔自何得,必指于府。府亦拘至,问赃何来,必指于州。州亦拘至,必指于县。县亦拘至,必指于民。至此之际,害

  • 明代名儒理学大师薛瑄生平事迹及主要历史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代,理学,生平事迹

    薛瑄生平薛瑄,字德温,号敬轩,山西河津县南薛里(今为万荣县平原村)人。生于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卒于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明代思想家,着名的理学大师,河东学派的创始人。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为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