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最厉害的帝王师?朱元璋的谋士朱升

历史上最厉害的帝王师?朱元璋的谋士朱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756 更新时间:2023/12/31 15:24:01

历史上最厉害的帝王师是谁呢?在熟知历史的毛泽东看来,不是“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张良,因为张良尽管帮助刘邦夺取了天下,但他从未提出过纲领性的国策。也不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因为诸葛亮虽有纲举目张的《隆中对》,但并没有使刘备统一天下,只是三分天下有其一,还是鼎立之三国中最弱的一方,自己也最后落了个“出师未捷身先死”。更不是被民间高度神化的刘伯,因为历史上真实的刘伯温并无太大的作为,朱元璋1370年大封开国功臣的名单中就没有刘伯温的名字,直到封赏完毕后的二十天,才补封了两位三等伯,其中的最后一名才排到了刘伯温。

毛泽东眼中最厉害的帝王师是朱元璋的谋士朱升,并赞其“九字国策定江山”。

1969年国庆即将到来时,中国笼罩着一片愁云惨雾,可谓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当时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确实是非常严峻的,核大战的乌云笼罩在中国的上空。美苏两霸都挥舞核大棒,恐吓和威胁我国。面对一触即发的核战争,毛泽东又重读《二十四史》,他从《明史》中又受到了许多示。1969年8月27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对周恩来说:“恩来,你读过《明史》没有?我看朱升是个很有贡献的人。他为明太祖成就帝业立了头功。对了,他有九字国策定江山,‘高筑墙,广征粮,缓称王’,我也有九个字是‘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语毕,素来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毛泽东还忘不了幽上一默:“有没有剽窃之嫌啊?”

就这样,在那个“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年代,毛泽东把朱升的“九字策”略加改动,便成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最高指示”,成了新中国那段特定时期妇孺皆知的最高国策,中国凭借这一国策安然度过了那段难熬的岁月。朱升也成了对新中国国策有影响的唯一的古人。

朱升(1299~~1370年),安徽休宁人,字允升,号枫林。元末的1357年举乡荐,为池州学正,弃官隐石门,朱元璋得知朱升遁居石门,亲自到朱升家去拜访他。朱升就给他提了包含了一整套策略的三句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高筑墙”就是巩固自己的根据地,不要让根据地丢掉;“广积粮”就是要有充分的给养,要有经济实力做支撑;“缓称王”是策略,不要过早地出头,过早地出头就成为别人攻击的目标,你想称王,别人还想称王呢!谁想称王先灭了谁。朱元璋一听,心中豁然开朗。这便是后来天下闻名的“九言策”。这“九言策”是明王朝开邦定国的国策。

朱升献“九言策”后,即被拜为中顺大夫,备受朱元璋器重,连年被征召问策,助朱元璋克饶州,下处州,捣江州,在鄱阳湖大战中,朱升知彼知己,以先发火器、次发弓弩、再短兵击之等计,大败陈友谅,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例。朱元璋南征北战十余年,终于在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都于南京,朱升被征召入京充当谋臣,先后被授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翰林学士,并与诸儒编修《女诫文》、《斋戒文》。明王朝建立后,朱升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退隐。果然,朱升离开南京后,南京有了血腥之灾。朱元璋在20年不到的时间里,由于看到功臣占据高位,儿孙十分文弱,为保万代江山,害怕开国元勋扰乱,制造了一系列冤案。他将原封的64名国公、列侯、大将等,杀了34个,受株连的竟达十几万人之多,许多功臣死于非命。而朱升却因及早抽身得以保全,终老于乡间的林泉之下。

朱升性情洒脱,超然物外,其诗颇有陶渊明的风格,元末第一次退隐时,他写下了“两河兵合尽红巾,岂有桃源可避秦。”他的一生都在读书,却不弃耕作,他写道:“春深雨足长青草,数亩山田自可耕。”明朝建立不久,他又第二次退隐,并写下了生命的感悟:“百战一身存,生还独有君。越山临海尽,吴地到江分。暮郭留晴霭,荒林翳夕曛。归途当岁晚,霜叶落纷纷。”他的另一首诗《送僧归南岳寺》则体现了其淡泊名利、一心向佛的情怀:“山路花香上衲衣,云深南岳一僧归。尘生古像开寒殿,风度闲房掩夕扉。踏雨棕鞋苔藓滑,炊香野饭稻粱肥。禅余犹转千声偈,总有游人得见稀。”

标签: 帝王最厉害谋士

更多文章

  • 明代的七品小官,为什么连皇亲国戚都畏惧?他们的权利到底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他们的,有多大,皇亲国戚

    古时的官吏等级越高,手中把握的权利越多越大。七品的官吏是影响力最少,权利最少的,一品的官吏则是朝中的大臣,有时甚至可以一手遮天。但是在有一些封建王朝也会出现充分必要条件,比如在明代的时候有个七品的岗位,虽然是七品的,但是却把握着很大的权利,就算是皇亲国戚,也不敢随便地抵毁。这个官职就是巡按御史,巡查

  • 大明朝的崛起之路——永乐年间走向巅峰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之路,明朝,永乐

    在危机中崛起据说,洪武时期的大臣在每天早朝前,一定要与妻子诀别,安排好后事,犹如上法场一般,意谓此去凶多吉少。下朝后阖家欢悦,庆贺又活过一天,真是“度日如年”。有经验的大臣都知道,上朝时朱元璋将玉带高抬在胸前,即表示心境平和,不会轻开杀戒。如果将玉带按于腹下,肯定怒火中烧,当

  • 宫女嫔妃们听到就恐惧,明代历史记载中的“朝天女”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嫔妃,宫女,明代

    阅读明史时,想必人们会发现其中记载了一个不被大众所熟知的称号朝天女,那么这是一种职业吗?难不成是一种尊称?在史学家的解释和分析下,朝天女其实是对明朝时期殉葬的宫女以及嫔妃的尊称。众所周知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恢复了殉葬制度,所以朝天女的这个说法也逐渐出现在了明朝后宫中,试想,谁愿意为了一个死去的帝王殉

  • 张士诚的失败只因胸无大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只因,张士诚,胸无大志

    元末的时势不仅造出了朱元璋这个英雄,也创造了张士诚这个徒有满腔热血,却缺少战略眼光的三分钟英雄。作为元末历史舞台上十分活跃的一份子,张士诚在最强盛之时,其势力范围北达山东济宁,南抵浙江绍兴,东至大海,西至安徽,所拥有的军队更是达到数十万之多,完全有能力与朱元璋一决雌雄,但他最终却失败了。张士诚本在泰

  • 中国古代最神秘的组织,续存2000年,就连皇帝也礼让三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古代,就连,皇帝

    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曾诞生过无数的神秘组织,例如各种各样的民间组织,就十分有传奇色彩。而在官方同样也是有着这样的组织,比如说明朝时候的锦衣卫,这种由皇帝直接管辖的神秘组织,让很多人都感到非常好奇。也正是因为这份好奇,所以人们才会对他多加研究,以至于现如今锦衣卫对我们来说也不再神秘,我们

  • 叶赫那拉布喜娅玛拉才是真正的红颜祸水?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才是真正,祸水,红颜

    叶赫那拉布喜娅玛拉在出生的时候,大萨满就预言说,这个女人可以兴天下,也可以亡天下。果不其然,长大后,她成为了绝世美人,引无数英雄竟折腰,因为外貌,她一生注定被拿来当做政治筹码。她曾被哥哥许配给努尔哈赤,后来反悔,于是叶赫那拉布喜娅玛就十八年没有嫁出去,在当时的年代里,成为了"叶赫老女",后来她远嫁蒙

  • 第六节 建文失踪,朱棣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建文,第六节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年仅38岁的皇太子朱标英年早逝。九月,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开国皇帝朱元璋病逝,遗诏命皇太孙朱允炆继位,为建文帝。建文帝在位仅4年,以后,被他的叔叔朱棣夺去了皇位。但人们认为,朱允炆虽丢失了皇位,但并未失去民心,这是什么原因呢?洪武年间,

  • 明朝中央司法“三权分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央,司法,明朝

    〇中央司法“三权分立”明初在中央的司法制度设计上还是承继和光大了中国经典的君主专制下的中央司法“三权分立”的传统精神,实行司法审判、司法复核和司法监察三者分离原则。与前朝相比,明代的司法监察权仍然在御史手里,所不同的是明朝以前的御史所在的机构叫御史台,

  • 明万历皇帝为什么二十年不上朝还能驾驭群臣,不被架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二十年,群臣,还能

    都说明朝亡于崇祯,而实则亡于万历,明朝是一个彰显皇帝个性的国度,而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竟然会出现皇帝怠政28年的事情,而奇怪的是,万历数十年不上朝,国家的运行却是如常,他仍然掌控着至高无上的皇权,没有被架空,这不得不令人佩服他驾驭群臣的手段,当真是非同一般。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对于万历不上朝这句话有错误

  • 明朝降清叛徒时,此人比吴三桂危害更大,一条毒计将数十万明军灭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更大,毒计

    于明朝末年,天下大乱。在当时内有农民起义军呈现燎原之势,外有清军铁骑则虎视眈眈,而崇祯继位后,压力有多大可以得知,正逢亡国灭种之际,朝廷内的不少忠良勇士在战场杀敌报国,不过,在其中也有不少软骨头选择直接投降清军,其中最着名的一个叛徒当属吴三桂。吴三桂作为明朝总兵,率军镇守山海关,后来明朝灭亡了,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