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万历皇帝为什么二十年不上朝还能驾驭群臣,不被架空?

明万历皇帝为什么二十年不上朝还能驾驭群臣,不被架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110 更新时间:2023/12/31 5:10:33

都说明朝亡于崇祯,而实则亡于万历,明朝是一个彰显皇帝个性的国度,而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竟然会出现皇帝怠政28年的事情,而奇怪的是,万历数十年不上朝,国家的运行却是如常,他仍然掌控着至高无上的皇权,没有被架空,这不得不令人佩服他驾驭群臣的手段,当真是非同一般。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对于万历不上朝这句话有错误的理解,因为他不上朝,并不代表着万历不理政,在面对大事件的时候,万历往往都会召集小集体来开会,将朝政落到实处,只不过像一些小事情,万历可能也就懒得插手,让群臣内阁提出建议,而他直接进行披红就行,如此就避免了和朝臣们无所谓的讨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上朝的情况呢?还不是因为国本之争,以及对于群臣口水战的烦扰,而最终选择了怠政,有明一朝,因为言官制度,所以能够风闻奏事,而顶着太祖祖训,不至于受到惩罚,前期还能提出相应的见解,可是后期却是完全转变为,为了出名而奏对,这样朝堂就变成了口水战之场所,甚至多次闹得不可开交,万历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再加上国本之争双方互不退让,也就有了万历的怠政事件。

明朝是历代封建皇权制度最为完善的朝代,它将皇帝的集权达到了顶峰,而且是有效的监管起来,多方互相作用之下,达到了帝王居中调和的作用,以此保证皇权的稳固和国家机器的顺利运行。

明朝废黜了相权,没有了与帝王分权的丞相制度,不过因此而又产生出了内阁、宦官以及皇权,这三种权利构成了明朝的权利架构,内阁就不多说了,有提出建议的权利,行使着大部分丞相的权利,而随着特务机构的出现,如锦衣卫、东西厂,这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机构,恐怖主义就是这些特殊机构而造成的,如此加强了群臣对于皇权的敬畏,宦官是依附于皇权而生的,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联,所以阉党的应运而生,一般都是站在皇权这一边的,在明朝宦官的权利不小,分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他们一个有“披红”的权利,一个有“盖玉玺”的权利,合起来就是皇帝的权利,当然这是在皇帝不想理政的情况之下,他们的权利是皇帝赋予,可以随时被收回,那问题来了,为什么就没有出现宦官乱政的现象呢?

明朝的宦官不少都很猖獗,如王振刘瑾魏忠贤等,无不权倾一时,可是他们却又不如东汉末年宦官干政以及唐中后期的阉党擅自废立帝王的不可一世,原因在于内阁的制衡,以及宦官没有军权在握,卫所制度所形成的屯兵屯田,兵和低级军官世袭,而领兵大将却是临时指挥,避免了兵将的接触,如此将军也就无法弄权,这军权自然就掌控在了皇帝的手中,因此我们才可以看到有明一朝,宦官专横跋扈,却在皇权面前是危如累卵。

政治无非是平衡,而万历能够驾驭群臣,不被架空,也是因为经历了万历十年初期的张居正冯保以及李太后的权利组合,他当时就是在三者的制衡下而犹如傀儡一般,当然这是因为其年幼,却也让他看到了宦官和内阁的勾结所造成的巨大威胁,所以万历十年之后,对于太监不怎么太信任,又加上他炉火纯青的平衡能力,虽然不上朝,却也仍然掌控着绝对的权威。

所以笔者认为万历之所以怠政如此之久却还是令朝臣敬畏有加,掌控权柄,不仅是因为其能力手腕的非同一般,更是因为明朝的三权分立的制度作用,以及对于武将兵权的限制,终明276年,也没有出现皇帝被架空的现象,实在是封建历史皇帝高度专制集权的智慧之作。

不过说实话,笔者认为作为皇帝,万历还是挺成功的,把控住了皇权,又不那么辛苦,在明朝的历代帝王中,可以说在位时间最长,活得最潇洒了,该放的放,该管的管,做到平衡有度,居中协调,当真令人佩服。

标签: 二十年群臣还能

更多文章

  • 明朝降清叛徒时,此人比吴三桂危害更大,一条毒计将数十万明军灭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更大,毒计

    于明朝末年,天下大乱。在当时内有农民起义军呈现燎原之势,外有清军铁骑则虎视眈眈,而崇祯继位后,压力有多大可以得知,正逢亡国灭种之际,朝廷内的不少忠良勇士在战场杀敌报国,不过,在其中也有不少软骨头选择直接投降清军,其中最着名的一个叛徒当属吴三桂。吴三桂作为明朝总兵,率军镇守山海关,后来明朝灭亡了,他不

  • 明代才女商景兰婚姻幸福为何最终孤独终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才女,明代,终老

    明代才女商景兰其实是一位在当时十分着名的人物,她出生在1605年的时候,卒于1676年,她的字是媚生,是会稽地区的人,也就是现在浙江绍兴人士。她出自一个官僚家庭之中,父亲是明朝时期的朝廷大员商周祚,而她的丈夫则是抗击清兵的着名将领祁彪佳。之所以能够被称为明代才女,商景兰的身上有着非常美好的才华,可以

  • 明朝首辅张四维,是官场“真君子”还是“伪君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伪君子,官场,明朝

    一位出身晋商的政治家,如何坐上大明王朝的内阁首辅?在封建主义社会的末期,他支持张居正的“万历新政”,但又为何在张居正死后“倒行逆施”,究竟是“真君子”还是“伪君子”?张四维(1526~1585年)字子维,号凤磐,汉族,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授编修。隆庆年间,张四维以熟悉边防事务,促成与俺答议

  • 明代无能皇帝那么多,是怎么延续200多年的?原先是我们误解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无能,明代,是怎么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上,历朝历代均会出现一些奇葩无比的皇帝,这并不奇怪,毕竟如此长的历史,出现一两个奇葩也是可以接受的。不过,到了明朝画风一转,这个朝代出过的奇葩皇帝大概是好几个朝代的综合数量。很多人就很好奇,明朝出了这么多的奇葩皇帝,到底是怎么安稳的坐了两百多年的江山的?难道这其中有什么没被揭露的秘密

  • 第9章 明朝抗倭名将小传(1)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名将,小传,明朝

    在明朝200年的抗倭斗争中,涌现出了一批着名抗倭将领,如戚继光、谭纶、俞大猷、卢镗、汤克宽、朱纨、王忬、张经、胡宗宪、王崇古、张元勋、彭荩臣、彭翼南、瓦氏夫人、邓子龙等,他们指挥和参与了许多重要战斗,为战胜倭寇作出了重大贡献。一、张经张经,字廷彝,号半洲,侯官(今福建福州)人,生于弘治五年(1492

  • 正史中记载的古代唯一女将军:秦良玉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一女,将军,正史

    长久以来,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古代巾帼英雄的故事,如花木兰、平阳公主、樊梨花、杨门女将、梁红玉等等。但这些人要么是民歌或演义中的人物,要么就是其身份并非正式的将军。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上,正式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实际上只有被明朝崇祯皇帝诗赞“鸳鸯袖时握兵符”的女将军秦良玉。《明史?

  • 明宪宗是怎样的一个皇帝?过分宽厚的明宪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宽厚,是怎样,皇帝

    明宪宗宪宗的童年并不幸福。他亲眼见证了父亲英宗和叔叔景帝之间的皇位之争,而他本人也被他们深深地伤害了。景泰三年(1452),宪宗朱见深的太子之位被叔叔景帝废黜了。此时朱见深虽只有6岁,但权力的角逐已经让他尝遍了人世沧桑,过早地成熟了。《明实录》记载了朱见深被废后的表现,“年虽幼,举止如成

  • 好一个义女婿吸干了岳丈的所有养分,还让他断嗣——郭天爵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义女,岳丈,让他

    窝心事还不止于此,有人向朱元璋密报说:“你的小舅子要造反!”什么?他要造反?多大的胆子啊!朱元璋的舅子有3个,老大叫郭大舍,早年战死于战场;老二叫郭天叙,就是当年不服朱元璋窃取父王军权,郭子兴死后被小明王授予都元帅的那一个,他与舅舅张天祐在领兵攻打集庆的战斗中让人给暗算了;老

  • 明朝为什么取消了丞相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丞相,取消了,明朝

    明初,中国是有丞相的。丞相,又称宰相、相国,秦统一中国以后,设置了丞相一职。《汉书·百官公卿表》说,丞相是天子的辅佐,助理万机。在下猜想,当初秦始皇也不是想设立一个制约自己的职位,而是对皇帝的绝对权力太有把握了。然而事实一经出现,往往就有理论不曾想之处。丞相一方面是皇帝的最高助手,对皇

  • 这两人战功仅次于常遇春 但却为何死得如此窝囊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两人,但却,战功

    冯胜、傅友德是明朝初年战功显赫的大将,被朱元璋册封为宋国公、颖国公,论战功仅次于常遇春、徐达。两人事功相似,结局也一样,都被皇帝“赐死”。也许由于这样的缘故,《明史》把二人的列传放在了同一卷,张岱的《石匮书》也是如此。冯胜、傅友德不同于汤和、徐达、李文忠等将领,并非朱元璋的嫡系。冯胜原名冯国胜,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