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宪宗是怎样的一个皇帝?过分宽厚的明宪宗

明宪宗是怎样的一个皇帝?过分宽厚的明宪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412 更新时间:2023/12/20 20:20:31

明宪宗

宪宗的童年并不幸福。他亲眼见证了父亲英宗和叔叔景帝之间的皇位之争,而他本人也被他们深深地伤害了。景泰三年(1452),宪宗朱见深的太子之位被叔叔景帝废黜了。此时朱见深虽只有6岁,但权力的角逐已经让他尝遍了人世沧桑,过早地成熟了。《明实录》记载了朱见深被废后的表现,“年虽幼,举止如成人,气度非凡,不轻言笑。”我们看不到儿童应有的天真烂漫,却看到了成年人般的稳重。权力剥夺了朱见深的童真,同时也剥夺了父爱。英宗自蒙古南归后,便被径直送至南宫,父子7年不得相见,朱见深只能跟随祖母孙太后生活。

英宗复位后,朱见深还未来得及细细品味父子情深,天顺八年(1464),英宗便驾崩了,14岁的宪宗开始了自己的执政生涯。在李贤等正直大臣的推动下,宪宗推行了一系列的措施,以拯天顺末年的弊政。他的即位诏书约四千多字,除了客套话之外,对以往的弊政也进行了彻底的清算。43条施政措施,从宽刑、蠲免钱粮、严禁苛敛、选拔人才等四个方面入手,开辟出了一副新气象。

他更是大刀阔斧地为父亲手中的冤案进行平反。成化元年(1465)二月,有大臣上书为于谦洗冤昭雪。宪宗读过之后,道出了一段发自肺腑的真心话:“我在当太子的时候,就知道于谦是被冤枉的。于谦对社稷有功,而无辜被杀,这是没有道理的。”立即为于谦平反。在为于谦平反之后,他又顺势为自己的叔叔景帝平反。有人提醒宪宗:这位亲叔叔曾废了他的太子地位,害得他差点做不成皇帝。宪宗只是说了一句“景泰事已往,朕不介意”,就把过去的恩仇全部抹去。成化十一年(1475)十二月,宪宗恢复了郕王的称号,充分肯定了景帝在位期间的政绩。这一系列举措,使得举朝上下为之称颂。他们透过这些举措,看到了一个勇于承认错误、宅心仁厚的圣明君主。

历史总喜欢开玩笑。宪宗的人生轨迹并未就此走下去,而是出现了偏差。宪宗的一个小毛病,使得他对文武百官避而不见,让人感到些许无奈。据野史笔记记载,宪宗有口吃的毛病,接见大臣时,话语不多,多用“是”或“不是”来回答大臣的提案。这种答法,虽然简洁,但影响了他与臣子的交流,不利于处理政务。不见大臣,导致君臣之间的隔绝,自然又给皇帝身边的小人提供了可乘之机。宪宗身边的人,利用他的善良胡作非为。首先要提到的就是他的红颜知己,一个比他大17岁的女人万贵妃

万贵妃,小名贞儿,山东诸城人。4岁就进入皇宫,被孙太后看中,留在身边服侍。由于宪宗自幼跟随孙太后长大,两个人便因此而熟识。这位机警聪慧、温柔体贴的宫女,亦母亦妻,和这个自小缺乏母爱、父爱的太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以致在太子长大后,仍然对她依赖不已,造成“六宫粉黛无颜色,三千宠爱集一身”的局面。

宪宗即位后,马上册封万贞儿为万妃。此时宪宗14岁,万贞儿31岁。一个是君临天下,情窦初开的年轻皇帝;一个是风姿绰约,情真意切的中年美妇。他们爱情的结晶,也在成化二年(1466)瓜熟落地。这个新降生的小皇子,把万贞儿的地位提到了贵妃。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这个短命的皇子不到一年便夭折了。万氏亦从此再也没有生育。由此,一场宫廷迫害妃子的序幕便开始了。

皇帝们为了自己的江山能够流传万世,希望自己的百姓能人丁兴旺,也希望自己能多子多孙。万贵妃也深明母以子贵的道理。为了巩固自己在宫中的地位,她对怀孕的妃子一律进行迫害。一旦某个嫔妃出现怀酸作呕的现象,她都会不惜任何代价使其堕胎。要么就是饮药打胎,要么就是趁分娩时害死皇子。成化五年(1649),柏妃千辛万苦生下一个儿子,到后来也没能逃脱魔爪,不到3岁就被害死。万贵妃不但恃宠横行宫中,甚至对朝政也有所染指,与大学士万安互通声气,干预朝政。

在万贵妃的庇护下,更是出现了太监弄权的现象。汪直就是继王振刘瑾以后另一个专权太监。汪直,广西瑶族人,曾在昭德宫侍奉过万贵妃,因此夤缘而上。成化十二年(1476),汪直更是全权负责西厂事务,权势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西厂不仅在规模上要超过东厂,而且办案范围也超过了东厂。汪直为了显示自己的办事能力,不惜制造一系列的冤假错案,以抬高自己的身价,导致社会上出现了“庶民不安于业”的局面。民间鸡犬不宁,人人自危。除了汪直,成化年间有名的太监梁芳、陈喜、钱能、韦兴等人,也是通过巴结万贵妃而飞黄腾达的。

正是在万贵妃和太监的乱政中,成化初年曾经出现的欣欣向荣景象不复存在。在小人把持朝政下,政治可以用江河日下来形容。成化荒政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方术之人得宠。李孜省,是研习符篆的术士,以驱鬼召神为幌子,深得宪宗的信任,宪宗竟然任命他为通政使。从此,许多方术之人都得以挤进官僚队伍。僧继晓也因此得到了宪宗的信任。他凭借着进“秘术”而日益受宠,他的私生活也就愈发不守清规,经常留妇女于寺,日夜交欢。宪宗得知,不但未归罪,反而先后赏赐给他十余名宫女。喇嘛教也得到了宪宗的垂青。宪宗曾封扎巴坚为大智慧佛,他的诸多弟子也由此受封国师。

成化荒政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传奉官。所谓传奉官,实质是皇帝直接授官给自己信任的人,打破了明朝祖制所规定的任免大官要廷推,小官要经过吏部铨选的原则。由于没有经过正规、严格的考试和选官程序,各色人等都得以进入国家机关。他们中有工匠、画家、医生、和尚、道士等各类人物。这一下子,宪宗朝就热闹了,而且也混乱起来。原本由深受儒学教养的士大夫们管理的国家,成了三教九流汇聚的政府;甚至出现了“末流贱伎妄厕公卿,屠狗贩缯滥居清要;文职有未识一丁,武职亦未挟一矢”的乌烟瘴气局面。也就是说,由于传奉官的封赏过多,朝政开始混乱,有不识字的文官,也有没拿过弓箭的武将。

不管怎么样,宪宗对于爱情是执着的。当心爱的万贵妃在成化二十三年(1487)正月,以57岁的高龄去世后,宪宗郁郁寡欢,到了八月就驾崩了,此时他才40岁。宪宗是继朱元璋之后,明朝皇帝在位时间较长的一位。平心而论,宪宗并不是一个坏皇帝。他不惩办贪污国库钱财的太监,他不罢黜“万岁阁老”万安,他不取消渐成祸患的皇庄,是他不分情形的宽厚害了他。他安置了郧阳的流民,解决了几代朝廷的忧患;他镇压了瑶民起义,又有自己睿智、英勇的一面;他能和自己心爱的万贵妃至死不渝,又是一个有情之人。实在找不到什么词汇来概括他的一生,也许只能用“平庸”二字来解释。

在他统治的23年中,内没有影响太大的农民起义,外没有边患的严重侵扰,算得上是波澜不惊地平稳过渡,不至于被后人所诟病。虽然政治上也呈现出日趋腐败的现象,但是他总算有一个好儿子孝宗。不过,不管怎么样,宪宗终于把一个还称得上完好的明朝江山顺利交接给了孝宗。在孝宗的领导下,明朝又进入一个中兴的小高潮。

标签: 宽厚是怎样皇帝

更多文章

  • 好一个义女婿吸干了岳丈的所有养分,还让他断嗣——郭天爵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义女,岳丈,让他

    窝心事还不止于此,有人向朱元璋密报说:“你的小舅子要造反!”什么?他要造反?多大的胆子啊!朱元璋的舅子有3个,老大叫郭大舍,早年战死于战场;老二叫郭天叙,就是当年不服朱元璋窃取父王军权,郭子兴死后被小明王授予都元帅的那一个,他与舅舅张天祐在领兵攻打集庆的战斗中让人给暗算了;老

  • 明朝为什么取消了丞相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丞相,取消了,明朝

    明初,中国是有丞相的。丞相,又称宰相、相国,秦统一中国以后,设置了丞相一职。《汉书·百官公卿表》说,丞相是天子的辅佐,助理万机。在下猜想,当初秦始皇也不是想设立一个制约自己的职位,而是对皇帝的绝对权力太有把握了。然而事实一经出现,往往就有理论不曾想之处。丞相一方面是皇帝的最高助手,对皇

  • 这两人战功仅次于常遇春 但却为何死得如此窝囊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两人,但却,战功

    冯胜、傅友德是明朝初年战功显赫的大将,被朱元璋册封为宋国公、颖国公,论战功仅次于常遇春、徐达。两人事功相似,结局也一样,都被皇帝“赐死”。也许由于这样的缘故,《明史》把二人的列传放在了同一卷,张岱的《石匮书》也是如此。冯胜、傅友德不同于汤和、徐达、李文忠等将领,并非朱元璋的嫡系。冯胜原名冯国胜,和他

  • 明朝抗倭经典战例实录(2)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实录,战例,明朝

    倭寇如此猖獗,赵文华为了推卸责任,打着川兵和俞大猷获得不大胜利的幌子,于十二月上疏请求回京,他在奏折中写道:“水陆成功,江南清宴。”但是,当赵文华回到北京后,从东南沿海传来的败战消息接踵而至。朱厚*虽然昏聩,但面对着如此大的反差,他也对赵文华的上奏表示怀疑,于是朱厚*在朝廷上

  • 明末三大案之梃击案不了了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不了了之,大案,明末

    明神宗即位初期,在内阁大学士张居正的辅佐下推行新政,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快速发展的升平局面。10年后,张居正去世,神宗开始嗜酒贪色、恣意妄为的深宫生活。后宫佳丽中,最受神宗宠爱的莫过郑恭妃。万历十四年(1586)正月,郑恭妃给神宗生下三子朱常洵。这时太子尚未册立,郑恭妃看着心爱的儿子,做梦都想让神宗

  • 历数明朝发生过的几件大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几件,发生过,明朝

    朱元璋当元末农民起义之际,驱走了蒙族统治者,建立了汉族新政权――明朝(公元1368~1644年)。建国之初,人心是振奋的。全国上下,久乱思治。在一个时期里,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但是,开国不久,便推行了一系列的空前专制的方针和政策。大兴党狱、文字狱,肆行文化专制,任用宦官专政,实行特务政治。第二代的成

  • 历史上努尔哈赤是如何崛起的,从而夺取明朝政权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努尔哈赤,政权,明朝

    明朝对付东北的女真族是有一套的,那就是用心维持各个部落之间的势力平衡,防止任何一个部落过于强大。当初有实力时,对于这一个政策执行得还是不错的,明军每年选个时间以“烧荒”的名义,深入到女真各部,接见首领,然后赏赐一些食物、酒、布匹之类的。不用花太大的代价就可以稳定东北地区。?然而,到了明朝末年,这样的

  • 朱元璋大办教育:一把双刃剑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双刃剑,朱元璋

    ◎朱元璋大办教育:一把双刃剑明初朱元璋普设学校、大力发展教育,其目的笼统地讲是为了培养人才,而学校培养的人才要成为明朝政府的官员,中间要走的途径就是科举考试。随着科举逐渐成为大明帝国官僚选拔任用的主渠道,学校教育与科举相互之间的关系越加密切,“科举必由学校”,就是说只有接受学

  • 蹇义和他的天官府,天官府是怎么消失在历史中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他的,天官,是怎么

    在重庆渝中区七星岗,有一座城门叫通远门,门内不远有一条街,叫天官府。这天官府是明朝年间建成的,到现在有数百年历史了。天官府是一座府第,但早就没有了。现在只留下这天官府这一个地名,也是一条街名。要说天官府,就得说他的主人蹇义。重庆历史名人馆内蹇义塑像蹇义是明朝初巴县人,原来的名字叫蹇瑢。他于洪武十八(

  • 清官姚广孝生平故事与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官,生平,简介

    姚广孝(1334~1418年),幼名天禧,字斯道,法名道衍,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是明朝初年“超凡脱俗”、“四大皆空”的和尚,也是积极用世、“竭精殚智”的谋臣。是他,最先识破建文帝削藩的用心,密劝燕王朱棣起兵夺取全国政权;